夬卦。兌上乾下。
夬上兌下乾。為五陽一陰卦。與天澤履同體。而上下異。柔為剛所決。故名夬。而夬字有數(shù)義。一則決也。如水之決流。一則抉也。如力之抉物。皆有推而去之之意。為其勢甚盛。其行甚速也。故又為快。一快速也。以其行疾速。不復(fù)停留也。一快暢也。以其行無阻。如水順流也。故夬有決快諸義。而不用決快者。則非限于一義耳。三月之陽。切近于夏。其勢至快。其志至決。而一陰被推。如水被決。不可復(fù)止。故名夬。若履則與夬反。以兌在下。能留止陽氣。而變剛為柔。柔在中。孚安貞之德也。夬則一陰在巔。欲降不能。兌悅而乾健。柔不能勝剛。終為所決而退。傳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即此義耳。卦五陽一陰。陽道日升。上位至高。陽之所望。故陰不得留。且由益之求進不已。進者陽之志。陽日以長。勢必抉去其陰。此三陰三陽。變而為五陽一陰也。夬之為義。固如上述。而于字亦有取象。則近似大與天。或夫字。皆以陽之盛為象也。加水則決。遇力則抉。藏于心則快。見于行則決且快。此由夬字所合??梢酝埔娯灾靡?。兌澤也。而上于天。水在天上。勢必下流。以性潤下故也。水在天上之卦有需。而為云雨之象。兌雖與坎異。而澤所以瀦水。天上安可久瀦。此事勢之不能久留。而其行之必快。志之必決也。
夬之中互。因五陽爻連接。遂成乾卦之象。而外僅一陰爻。不足與五陽協(xié)。陽盛易揚。剛盛易折。此夬之用。本陽亢之勢。有飛揚之情。而兌澤不足以潤下。兩陽之和。乃成太過。以兌乾皆太陽也。和則和矣。而反助其威。此夬以健勝。而其道失中。中失則用不全。惟上卦正位。九五得中。故有孚。然下應(yīng)九二。中九三九四。皆重剛不中。與乾爻同。故其行多戒。若忽于乾惕之戒。自尊自大。逞威用武。則比如火不戢。必自焚。陽德之光。必以戒懼為本。故乾以朝乾夕惕為訓(xùn)。觀乾之辭。則知夬之所貴矣。蓋夬之與乾。惟差上爻。而屬崇高無位之地。所幸上爻為陰。陰道降。雖不得降。其用未改。兌以悅澤為用。如云雨之潤物。今雖阻于五陽。而其志猶未易。雨澤雖難沛。而天德不可息。故占夬者。宜檁然自反。戒慎恐懼。以厚其施。推天之恩。以潤其下。則夬之用。即乾之用。而兌之道。即履之道。兌同也。而上下異。果順其志。自卑自抑。居上不驕。惟謙惟退。施德務(wù)溥。自孚于履。則可以辨上下。定民志矣。故履能以柔制剛。而遵禮自卑以尊人。若夬則反以自尊自恃。揚于王庭。圖企于乾。而忽其亢。是以夬無終。而柔道不久。雖利有攸往。而不利即戎。且號而有厲。是可見夬之過剛。其咎不免。惟上六一陰。全卦所貴。其用亦異于他爻耳。
夬為三月卦。而二月為大壯。大壯震合乾。系二陰四陽。進則兌合乾。系一陰五陽。陽日加。陰日退。是夬卦自大壯變來。爻辭中有關(guān)大壯者。即示夬之用與大壯相應(yīng)。如初九壯于前趾是也。大壯在前。猶物之根。人之足。卦自下上。初爻應(yīng)于足趾。故爻辭引為喻。壯者陽之壯也。而至夬則壯之又壯。至乾則為純陽。必至天風姤。一陰始生。應(yīng)五月夏至節(jié)。陰由此漸長。歷剝至坤而成純陰。故夬與姤。乃陰氣終始之象。夬終而姤始。此陰氣之消息也。卦名夬者。剛長決柔。陰終而快為乾也。凡夬之用。皆剛進柔退。陽長陰消之象。此學者所當知也。
又曰。夬義已見前。惟決快之外。尚含有缺欠之意。則本兌上缺而來。缺闕也。如水決口。兌為口舌。言語自出。(看不清。4右起2)缺也。如頤中有物。曰噬嗑。象人口食物??趶埗锶搿J强谥撋剖芤?。故夬包有虛欠之義。缺即不足。與盈對。月盈則缺。器滿則溢。故夬繼益。以求盈不已。終必缺也。以爻言。五陽一陰。陽實陰虛。是獨缺其上之象。若不缺。則為乾矣。故為春末三月卦。以尚欠一陽。未成夏令。若將上易為陽。是純乾。而為四月。至五月。一陰生于下。則為天風姤。合夏至節(jié)。陰生則陽退。故陽之盛。以四月為極。而由夬至姤。皆從乾出入。夬入而姤出。皆陽中之陰。消與息之數(shù)也。易以陽為主。剝?yōu)殛栔?。?fù)為陽之息。故剝與夬對。復(fù)與姤對。但陽消曰剝。而陰消曰夬。意即言陽道尊。陰道卑。陽不宜消。陰則否也。夬快也。言行至近于乾也。又缺也。言尚欠此一爻也。又決也。言志決成乾。而去其一爻也。是皆體陽為言。即就夬所賅。決或快諸義言。亦與剝字有相反之義。剝者由外剝削。如剝物之皮。決抉者。由內(nèi)向外。如抉出或決去。皆由內(nèi)而外也。蓋陽原主外。故其消亦由外而內(nèi)。陰原主內(nèi)。故其消亦由內(nèi)而外。內(nèi)之極。為陰之中宮。故陽至剝。則入于坤。外之極。為陽之大府。故陰至夬。則入于乾。而夬之為乾。非如剝之入坤。以陽道主升。夬升自同于乾耳。不特夬也。如姤為一陰之始。而不曰復(fù)者。亦以陽為主也。陽遇陰曰姤。陰至而陽自退。非如陽之逐去陰也。易泰否二卦。代表陽陰消息。陽長則陰不能存。陰長則陽不能留。此君子小人去就之分也。陽升陰降。陽明陰昧。剛?cè)嶂椴煌?nèi)外之志不類。故夬為陰之將去。而柔不克與剛爭也。其同體履。亦五陽一陰。以陰在中。其用方大。故有履虎尾之稱。九五爻曰。夬履貞厲。亦明示與夬有相關(guān)處。夬與履。皆以九五得正位。而孚于乾坤。乾厲而坤貞也。惟夬中互乾。與履異。故夬之用。皆秉于乾也。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此夬卦彖辭也。夬以五陽一陰。而陰在上。全易五陽一陰。及五陰一陽者。各六卦。如同人。大有。小畜。履。夬。姤。皆五陽一陰。皆乾所合三女卦。如乾巽。乾離。乾兌是也。夬為乾兌合成。與履同體。兌悅而乾健。兌乾皆太陽。而上爻一陰。不能與五陽爭。陰本降而反在上。九五正位為主。上爻在九五之上。故有揚于王庭之象。言夬以一陰為主用之爻。雖不得勢。而其尊貴不易也。以比在下者。上升揚于王庭。得君主親用。揚猶升也。飛揚也。得志飛騰之意。人之得志。受命于天。而為君外。皆以受命于君。而升于王庭。乾為尊貴之極。上六陰爻。不得比于君。故稱為揚于王庭。以王之貴臣為喻。雖非要職。而尊貴莫與之并。以在九五之上也。因不得勢。故不稱其功業(yè)。亦不著其爵秩。與益之稱王。告公用圭。及賞受者異。柔在上。以順于九五為本。九五為全卦正位。孚于乾行。故曰孚。號者。如同人九五。先號咷而后笑。同人亦五陽。與大有往來。而夬更以上卦之兌為口舌。為說言??趶堅谏?。有呼號之象。同人之號咷。亦以外互兌也。五陽為之聲。一陰哆其口。故象號呼。而非言笑。有厲者。中互乾。五陽皆本乾道。乾九三曰若厲。夬亦曰有厲。其義大同。厲危也。又勵也。又礪也。有危害而自勵自礪。乃孚于乾惕之訓(xùn)。告自邑者。群情上達。與益之告公同義。此則告王也。以下五爻皆尊九五。而有事必告。自邑者。眾人之意。非一人之私。自明所從。邑明所合。五陽連集。如邑之有眾。群情上訴。以順于所尊。此夬之大用。不以一陰阻陽。而以五陽決陰。明其情為快。志為決也。傳曰。防民之口如防川。是不許告也。今夬欲辨民之志。揚民之情。故許其下邑以告。此夬以陽剛為德。知立國之本在民。中正為心。知致治之功在政。雖兌悅于上。而不以柔拂剛正之行。故本兌澤之象。求民眾之情志。戒于乾惕有厲。而自明其德者也。不利即戎者。乾道至健。而不宜過。行至剛。而必有中。故夬雖五陽合明。而不利即戎。兵戎肅殺之令。當秋之時。今夬春夏之交。生意方張。自不宜于兵伐之事。又夬外為兌。以悅澤為用。澤在天上。如雨澤之下沛。萬物咸昭其恩。眾生同仰其仁。仁德之施。恩澤之降。皆與兵戎相反。兵戎以毀滅為志。殺戮為功。則戾夫生生之情。悖于全卦之用。此不利即戎。實與卦情相應(yīng)也。澤沛于上。剛健至中。則行無不宜。動必有光。以其孚于眾。而洽于輿情。行以公而志于光明。雖一陰在上。而因五陽之升。終必去之。則純乾之行。元亨利貞之德。其利于攸往。已可見矣。故不利即戎。本乾之戒懼。懷乾惕之心也。利有攸往。本乾之剛健中正。孚光輝篤實之行也。二者皆以乾為則。九五中正??寺饰尻?。以決一柔。三四重剛。能自惕厲。以合群志。而履光明。不隨陰以自疑。而諧眾以有戒。此夬彖辭大義。雖四德僅利有攸往。而全卦皆能從于正。成其自強不息之道。明德溥施之功。兌之悅澤。以順乾之剛健。雖若相決。而實相和。則凡五陽一陰之卦。陰率能成全陽德。如同人。大有。小畜。履。皆是也。夬與姤異。而陰當將去之際。尤難與陽持。陽日進。剛?cè)臻L。則其行亦日光。德亦日明矣。后人釋此。多未能得原旨。讀者宜細玩味之。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所告為公也。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此申釋全卦彖辭之義也。夬卦雖非損益可比。而為陰氣將消之象。其所關(guān)實重大也。易以陽為尊。故夬姤之用。不似剝復(fù)之要。然冬夏為一年寒暑之紐。而夬姤當暑氣最盛之時。天地之陰陽方爭。人物感而多恙。是所影響者。固匪細也。夬一陰在上。陰不可久留。二氣難調(diào)。氣候日熱。故夬與乾為陽過盛。人物雖樂于陽和。而不能無陰以濡育之。此夬后必有姤也。夬因陽道升。陰不得沛。遂相決。故曰決也。決者。如決水而流不止。又如決裂不復(fù)相合。又有決斷不復(fù)因循之象。故曰剛決柔。言剛勢至強。不可少留止。柔性至順。不得少夷。猶其行至決絕也。上兌下乾。乾健而兌協(xié)其德。固如是也。二卦合而相決。雖決而猶能和。則一柔不得與五陽爭。而二陽且與之相得也。柔之能與剛爭者。必剛之衰。如剝是也。今夬剛方長。柔不與和。亦不可得。故曰決而和。此和乃勢所迫也。既決矣。而猶無怨。非柔如兌者不能。兌少女也。義不與父抗。故決而和。猶少女之嫁。不得怨尤其親也。一柔在巔。下近九五。故有揚于王庭之象數(shù)語。義已見前。茲更申述之。揚者陽也。今陰稱揚。以其乘五剛也。五剛在下。柔乘之而并升。言陰本降。今以五剛在下。遂成乘龍之喻。乾所謂時乘六龍以御天。夬之上六。則乘五剛以揚于王庭。所喻相近似也。勢由時迫。時勢所使。則降者反為升矣。孚號有厲。以夬柔少剛盛。不克相濟。而中互乾。全卦之用與乾孚。而兌為口舌。以情志所發(fā)。乃號呼。而其行危。則以剛易折。揚易墜。五陽過強。如乾之九三若厲。而必自乾惕。以免于危。自砥礪以進其德。自勉勵以行于艱險。此雖有厲。而仍能孚。故曰其危乃光。光者光明。因危而戒懼。乃日就光明。如天澤履是也。夬履上下易位。果鑒于危而自卑。因于孚而自下。則可同于履之用。而所行有光矣。光由(猶?)陽德。必下照方成用。如日月之光。以及地為用。若不下照。則不見其光。此陽德貴自下。升而自降。高而自卑。以孚于乾。則行自光明。此與乾卦各爻相應(yīng)者也。
告自邑下有脫句。系告自邑。所告為公也。應(yīng)改正之。言告而自下邑。必因眾情之同。必本所告之公。則以九五正位。而五陽在下。柔在上能自卑抑。以聽其下。則眾情得達。政令公平。此九五中正之道。為其下所則也。不利即戎。以不宜尚武。為五剛既過。生意方宏。果反尚兵戎。是自敗其德。而必逢其殃。故曰所尚乃窮。言上六柔也。原為五剛所決。不可久留。今乃師其志。以從事兵戎。是雖柔道。而同窮盡也。兵戎者陰也。夬以剛勝。與師之五陰一陽相反。故不利即戎。若反其所勝。而尚其所窮。是自取敗亡。正如一陰之終被決去也。尚字與上應(yīng)。陽升直至上位為止。而戎事不與升發(fā)同。故尚武者逢剛必毀。況夬柔方失勢。雖在上而不得久留。是窮地也。用兵而犯絕地。豈直不利已哉。故明德宜用柔。而兵事不宜用剛。成治宜自下。而尚武不宜自高。兵敗于驕。政敗于暴。德敗于剛愎自用。事敗于有始鮮終。此不利即戎。因所尚之窮。不足以占勝也。而利有攸往者。夬一陰既日弱。則五剛自日長。行以剛健為先。乾象曰。君子以自強不息。惟自強方不息。是行動之利。必以剛強為本。若不自強。安利于行。夬之利。在剛長而柔速終也。此句義頗晦澀。以限于言文。應(yīng)為剛長柔乃終。柔之終。即行之利。健而能進。強而不息。行無不利。乾之道也。雖行徧天下。無不咸宜。以其至剛也。而夬則猶有一柔。然不久即終。亦如乾之健矣。上雖高而被決。中方盛而無礙。合群之情。得下之志。則行有利。而自戒慎。朝乾夕惕。則免于危。利而無危。此夬之大用。其道則由剛長而柔不久耳。若但就原文釋之。不能盡其旨也。上言不利即戎。為太過則折也。下言利有攸往。謂得中則有功也。二者之間。即過與中之辨。剛而能中。尚何往而不利哉。
夬卦之用。以達于乾為志。五陽之升以去其柔。故陰陽相決。而陽行至快。卦缺其上。則不如乾之全德。故為夬。言缺也。爻中夬夬。猶闕欠之意。不足之象。陽德方張。而猶以為未足。此君子戒懼之道也。乾九三君子朝乾夕惕。方免于咎。可見陽剛不可過。而升揚必自抑。惟虛能容物。惟謙能下人。此夬與履同體。圣人明履以制禮。明夬以約情。徇夫情。則夬為過。而終不久。順夫禮。則履為吉。而行可大。上下易位。用乃大殊。夬之彖辭。首稱揚于王庭??梢娖渖v已極。發(fā)揚已至。茍無德以稱之。則為小人得志。必亂天下。蓋柔道卑。陰道降。今上六在五陽之上。是不可以為訓(xùn)也。故雖有九五之孚。而不免于乾九三之厲。而其情之易縱。志之易盈。則不免于號。號有得意之呌囂。與失志之呼號。如同人之號咷。出于憂恐。而渙汗之大號。則發(fā)于歡欣。其號同。其所以號不同。兌主口舌。有笑言之用。有咒詈之行。有呼號之別。皆出于口。成于聲。而其情則異也。夬之號。亦以爻而有別。九二惕號。則如乾之恐懼。同人九五之號咷也。上六無號。則因兌之說言。夬夬之不足也。是雖由兌而發(fā)。其地既異。為聲亦殊。若渙之大號。則非兌也。風行水上。相激成聲。亦如人之號。而其情發(fā)于激越。其聲成為大鳴。此則快暢之聲。有別于恐懼憂驚之呼呌也。號字且含有號召之義。若呼哨之類。夬一柔在巔。如堂上一呼。堂下百諾。為其情志之所見耳。故孚號二字二句。而仍連接。不有九五之尊。則無以孚。不有上六之柔。則無以號。上六在九五之上。故孚號而有厲。此四字皆本爻象情志而來也。
又曰夬卦彖辭釋文含義甚精。人多未能領(lǐng)會。如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以厲危也。而乃光。則指所行之孚中正也。中正光明。易之體用。共有九五正位。不為上六所蔽。故能正大光明。而孚于乾九五之象。因厲而自勵。是危足以昭其德。大其業(yè)。此乾自強不息之道也。又如不利即戎。所尚乃窮。系指兵戎之事為陰。夬惟一陰在上。若尚上爻之行。則是窮盡之地。故不利。陽剛之德。以生為本。天地之恩。由陽德以成之。春夏萬物皆榮。秋冬萬物皆殺。夬之大用。在成乾之道。故為三月卦。實當生育極盛之時。宜其不利既戎矣。即戎為尚殺伐之事。以夬而尚殺伐。是猶以春夏行秋冬之令。豈非自尚于窮盡哉。秋冬為歲令之窮。兵戎為政令之窮。皆陰之所主。夬以陽剛為本。而強其行陰柔之令。有不趨于窮絕者乎。故曰所尚乃窮。不可用而用之。謂之逆時。易重時義。位之所在。即時之所在。上六為全卦窮位。而陰德又與生生反。此即戎之不利。亦時位所使然耳。兵戎之事。有干天和。古人所慎。故農(nóng)時不許用兵。三月為農(nóng)耕重要之時。安可以興戎動眾。此彖辭不利二字。不獨占其不宜。抑且示其不可也。
又曰夬卦彖辭釋文利有攸往。剛長乃終句。人亦不明其意。以剛長乃終。應(yīng)為不利。而彖辭明言利有攸往。上句不利即戎。所尚乃窮。是與此句相類。終猶窮也。窮不利于即戎。終豈利于攸往哉。而不知彖辭之義。正以其窮終之故。蓋窮終皆指上六一爻言。上六為陰已至窮終之地。故不能有所尚。尚猶志也。志于上。即志于窮。志于窮。則即戎安有功。如兵履絕地。覆亡之不暇。尚望其致勝乎。而利有攸往者。非以上六為志。乃以陽德為本。陽剛之道。無往不利。而陽爻之志。恒以最高為其的。下有陽爻者。其志皆指上爻為歸。而上爻亦為陽者。則必利于行。故損益二卦。皆利有攸往。為其為乾包坤。外為陽。上亦剛也。故利有攸往。必本于乾之得勢。必固陽之有終。終始相成。則行盡天下可也。而夬則乖此例。上為陰。則陽無終。柔在外。則乾不大。而彖辭稱其利有攸往。何也。則雖非損益之例。仍本剛終之行。五陽方張。一陰難久。上爻之位。終必為陽所有。而乾用以達。陽道以全。豈非有利于行乎。九五正位??寺嗜宏栆陨M。則乾之用必成。而夬之志可見。釋文恐人未解。故以剛長乃終四字。明示夬之上爻。因剛長而亦化于陽。是陽無終而有終矣。乃終即乃有終之省。以文句所限。意義略晦。非如上句之窮可擬。窮指陰之位已窮。終則指剛之進有終。長猶進也。剛進至上。則成全乾。是利于行。仍本乾之道耳。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此夬全卦象辭也。夬以兌在乾上。象為澤上于天。天原在上。澤本居地上。而在天之下者。今澤反居其上。是為澤上于天也。以質(zhì)言。澤不得居于天上。天者氣也。澤積水而成。若反居上。是猶水上于天。而為云?;鹕嫌谔?。而為電之類。必從氣化。方可有之。易之取象。大率類是。物之不能至者。氣則至焉。質(zhì)之不能有者。理則有焉。澤雖不可上于天。而兌于五行金也。乾亦為金。是固同屬。則亦可上于天。且澤中所有水也。水蒸為云。沛而為雨。亦澤之化也。夬卦之象。正如雨澤之行于天空。雨之大量。降而成澤。是地利之潤溉也。雨之及時。沛而成澤。是天公之恩施也。皆象中兼有之義。而夬之澤。則非地上所瀦。而屬天公所沛。為其及時之澤。成上天潤物之功。因春而施。達造化生成之用。此如三月之雨澤。為萬物所沾濡化育者也。故人道鑒之。亦以德澤之下及為先。天之雨澤。天之德也。人之恩澤。人之政也。天公有其主宰。為生成之尊。人道有其君主。司政令之責。是人澤之下沛。即君祿之下頒也。祿者官俸。古者凡以為食而非自耕者。皆曰祿。大夫士之祿。必足以代其耕。是祿字。包義甚廣。猶曰食也。人有三德。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詩所謂粒我蒸民。民之得食。皆君之澤。雖不如官吏之俸。而其德政所及。人民咸樂其生。如堯衢擊壤之歌。含哺鼓腹。莫非帝力。即此辭之祿。而貴能普及于下也。既曰施曰及。則非僅指俸祿可知。以夬中互乾。乾九二所稱德施普也。亦即此意。居德則忌者。其義有二。一則明夬之人道。體天之澤下沛。乃天道自然。人順天之行。明己之德。德雖及眾。而不可自居其功。老氏所謂功成不居也。一則推天之道。應(yīng)時之宜。亦如天不吝其雨澤。而以萬物之心為心。則德澤之下施。不得有所靳惜。居留止也。靳惜其施。留止其澤。出納之吝。與天下爭財。大學所謂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者也。是二者。皆為在上者所忌。茍不能充其澤。則為悖天之行。茍不戒于居功。則為貪天之力。是皆違于天之道也。今在上者。率犯此忌。而靳惜財物。與下爭較得失者尤多。此天之所勿福。而災(zāi)劫乃大。雨晹不時。既昧于天行。吝其德澤。猶以為得計。及災(zāi)害之至。則奔走號呼。自以為勤。天若憫之。而沛施雨澤。又自以為功。是恰犯夬之所忌也。尚何望以成夬之用哉。夬之先有益。即以損上益下為志。至夬仍以施澤及下為先??梢娛ト酥?。無時不以施之普及為心。而易教之旨。尤貴在能生成其下。安養(yǎng)其眾。如大禹饑溺之懷。文王如傷之志。伊尹一夫不獲時予之辜之心。方足以孚于夬象所稱之君子。圣賢不作時世興嗟。則災(zāi)劫之推延。果將誰職其咎。故夬象居德則忌一語。實有望世之在上位而能為其下施澤之責者。時三復(fù)之。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此夬初九爻辭也。夬之初九。即乾之初爻。上與兌之九四應(yīng)。內(nèi)外皆剛。情志不協(xié)。凡爻之初為卦之下。與人物之趾同。如噬嗑初九履校滅趾。賁初九。賁其趾。皆以趾為喻。而夬則與大壯相類。大壯為震合乾。夬為兌合乾。皆剛長之卦。大壯進則為夬。觀八宮坤宮之序。第四世為雷天大壯。第五世為澤天夬。則可知夬之前身即大壯。故夬初三爻。均有壯于某之喻。與大壯同例。大壯雖為陽壯。而尚為四陽二陰。至夬則為五陽一陰。是夬壯于大壯矣。不過初九與大壯初九正同。皆以陽起于下。為全卦之根。如物之趾。而又皆應(yīng)于剛。重剛而一下一上。情既不合。勢亦莫均。故大壯初九曰壯于趾。往兇有孚。而夬則曰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二者所壯同。不利于行亦同。惟大壯以六五。故有孚。言六五與九二易其正位。有如泰也。夬則二五皆剛。剛盛則折。故有咎。言在初九。情易躁。行易暴。剛而無柔。進而不已。則不免于咎耳。至往不勝。與大壯之征兇。皆為不利于行。而大壯以震奮合乾健。其動至疾。其志至雄。故多兇。悖于乾潛龍勿用之義也。夬則上為澤悅。內(nèi)健外說。其動可徐。其志可濡。則欲往而力不足。欲健而勢不繼。亦以在下故也。不勝勝字。有平去二讀。平為不勝任。去為不能取勝。皆不足也。不能善于所往耳。既不能勝任。則進亦無功。既不克致勝。則行必有失。勝敗為對。不勝猶敗也。無功固恥。致敗尤辱。此往不勝。必為咎也。咎包人己。人之所尤。己之所恨。皆咎也?;谥猎痪獭1赜羞^失也。尤怨所集。恚恨斯生。上則受伐戮。下則畏譏讒。內(nèi)則疚于心。外則辱于眾。是咎之所有。為行之不利也。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夬之陽剛得勢。而初九有不勝之占。則由初爻在下。無可用武。如潛龍在蟄。無可展布之意。既占不勝。而仍前往。則其有咎宜矣。夬雖五陽日長。究有一陰待決。在初九之位。猶將決之時。其志固強。其行猶憚。其行固躁。其氣猶稚。是以往不勝也。壯于前趾。固與大壯同。而前字則對后言。趾有前后。亦如事有緩急。前者急。而進必求迅。大壯二陰。其志較弱。故概前后。不復(fù)分。夬則兌澤之用。恒取柔悅之行。而初九勇往。故壯見于前趾。由此亦可見上下之志不孚。剛?cè)嶂榛ギ?。柔而在上。則下雖猛進亦無功。況時位不許其急進乎。故夬之決然者。志也。而缺然者。行也??烊徽摺P闹?。抉然者。力之使。心強而力不足。志決而行不充。此初九雖有前趾之壯。而往不勝。且為咎也。壯于趾者。應(yīng)健于行。今因行而獲咎。正病在過健耳。易道以中和為重。過猶不及。皆非萬全。非其位時。尤難輕動。大壯亦以壯趾而占征兇。釋文稱其孚于窮。亦明太過之乖中道。其用易窮。知其壯而強用之。則必罹其兇。故善戰(zhàn)者不窮兵。善強者不黷武。藏利器于身者。不衒其長。握勝算之柄者。不輕于試。此壯而不勝。正欲人戒于自壯。力有盡而欲無窮。志易驕而行不逮者。皆咎也。豈徒壯趾之不勝已哉。夬者乾為體。兌為用。乾剛而必戒懼。兌悅而宜和平。秉陽之德。亦不能過。故易以中孚為最中。則兌在內(nèi)。巽在外。四陽中包二陰。陽不過而陰得中。卦象最適中和者也。夬則過于陽而失其陰。凡行皆乖中和。故初九即占有咎也。
夬卦初九往不勝為咎。而釋文稱為不勝而往咎也。爻辭往在先。是不勝由往來。若不往則免咎。故釋文不勝在先。正戒人之勿往。與原旨似異而實合。因往而不勝。必受其咎。何如毋往。尚可幸免。茍不自反。貿(mào)然前往。則其為咎。不亦宜乎。且不勝為??勺饕痪?。以原賅不勝任之義。不勝任者。才力之不足?;驎r地之不良?;蚱魑镏粋?。皆不勝任者也。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此兵法所云。其旨至深。其義至當。夬卦彖辭。固已有不利即戎之語。釋文又申以所尚乃窮。則初九之往。明為不勝。已可概知。時地之窮。人天相悖。則欲無咎。難乎其難。況即戎已占不利。而前往。豈能有幸勝之望。攻守異勢。勞逸異情。此不勝由往而致。往猶進也。攻也。伐也。皆犯難也。初九本非用武之時。而徒以剛暴之性。急躁之情。只知向前。不顧后患。此不勝而往之咎。為應(yīng)得也。爻辭往不勝為咎??煞滞c不勝二者。皆有獲咎之意。以往非其時。自不免于咎。更以不勝重其咎。則初九占者。惟有退守為宜。果明知其不勝而往。與明知其不可往而往。是皆咎所必至。謂夬初九既異夫乾。又與兌相應(yīng)。剛?cè)岵痪W铍y躁進。而以剛暴。不免求進過急。與大壯初九正同。大壯亦曰征兇??梢娨嗖灰诉M。惟大壯上合震。有二陰。而柔主正位。故但曰征兇。而未言不勝為咎。夬則九五正位。意在決柔。初九已抱必勝之意。而求意外之功。是與戰(zhàn)爭之攻伐二者相類。故特以不勝警之。大壯之征。謂出行也。不限于戎事。夬之不勝。則指戰(zhàn)爭。是二者之異耳。然以大壯猶占征兇。戒勿輕動。而況夬乎。此彖辭特諄諄以不利即戎為訓(xùn)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此夬九二爻辭也。九二居下卦之中。以剛乘柔位。中而失正。在乾九二見龍在田。尚以德施普及為重。夬之九二。既非乾純剛。而上合兌。以悅澤為用。五陽相率。二五同陽。內(nèi)外莫協(xié)。故有惕號之占。惕本于乾。猶九三之夕惕也。號本于兌。以說言口舌之象。而遇驚恐。不免有如同人之號咷也。彖辭固有孚號有厲之語。號即此爻之號。厲亦猶此爻之惕。以惕由危而驚。由驚而恐。心中惕惕。不克自已也。以九二剛過。而繼初九不勝之后。自難免于驚恐。而心惕。而號呼也。然九二雖驚恐呼號。而在中位。雖有戎來犯。終亦無傷。則可勿恤。恤者憂也。念也。關(guān)心之至也。莫同暮。夜與日對。暮與旦對。乾以純剛。故九三朝乾夕惕。日夜自警。夬則上為兌。九二在內(nèi)。陰之主也。故惟暮夜有戎。而致惕號之象。終以中位在內(nèi)。敵非必得。且有衛(wèi)于外。故僅惕號。而勿憂念。以虛驚不免。而實害未臻。此惕號于前。而勿恤于后也。夬之下卦。以乾剛奮越之志。有暴恣毋憚之情。而與柔決然之勢。故時有兵戎之舉。爻辭以象所及。不必果有其事。但九二繼初九之后。初九果不勝而輕往。則九二必敗退而致戎。暮夜之戎。謂非強敵。猶乘隙來襲之意。然人民未能持靜。自不免于驚惕呼號。而中位守之有方。御之有道。不失其位。則勿恤其終。此九二之有戎。由初九之咎。而其勿恤。則中道之有應(yīng)也。二五相應(yīng)。內(nèi)外皆剛。內(nèi)之虛驚。外為之衛(wèi)。此所以僅惕號而已。然九二爻雖可勿恤。而全卦皆不利即戎。則暮夜之戎。豈獨九二之警。而勿恤之道。終非全卦所恃也。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九二在下卦中位。雖剛?cè)崾д?。而仍得中道。則雖暮夜有戎。而勿恤??梢娯载持刂形灰?。中位者。道之所寄。德之所明。位與時相因。位當則時宜。中行不失。則行不孚于道(似不通上下文)。九二得中道。九五稱中行。雖皆陽爻。以位之中。則行亦正。正如主位。在眾人之中。耳目既周。聽視必公。左右有弼。言行必正。不容其偏邪也。不過易道以君子為則。若非君子。則負其位。然小人雖幸得位。終亦不保。位者天所以酬有德耳。有位無德。終必受其禍。如桀紂幽厲是也。故古人重德如重位。而易象不能知其德。則以位為尊。九二之能免于戎者。亦由有德在位。眾人所服。乃能與守其國。保其位。書曰后非民。罔與守邦。此之謂也。暮夜有戎。倉皇之害。而終勿恤。豈非得眾力以御患乎。雖其初不免惕號。而終能共捍御??梢娋哦弧R灾械蓝庥跒?zāi)。設(shè)中而不中。位而無德。眾皆委而去之。則左右亦戎也。何待外來之寇哉。惟夬卦以即戎為不利。果不自致寇。則興戎者。終亦無功。是勿恤云者。亦含有寇自敗潰之意。剛中之德。有如仁人之無敵。況犯時而興戎者。豈能害于有德之主。此暮夜二字。亦寓有暗昧之義。言戎事之來。不光明正大。而我御之。則以中道。以道擊淫。更何恤乎。易辭之義。恒可觸類旁通。視其時勢而象之。是在占者善為推繹耳。
夬初九九二爻辭。均關(guān)于兵戎之事。雖未明言戰(zhàn)爭敵對。而有攻守主賓之情。則以在下諸爻。例與上應(yīng)。有若匹敵。如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一剛一柔。一內(nèi)一外。自成對立地位。初三五皆陽。二四上皆陰。不問爻之為陰或陽也。凡卦皆然。以在后天。不能外陰陽之配合生成。故傳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分三才而兩之。故爻六位。初為奇。陽也。四為偶。則陰也。奇偶以位定。陰陽以爻分。故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皆立于敵位。所謂嘉偶曰配。怨偶曰仇。仇配皆匹敵也。二與五尤著。以二主內(nèi)。五主外。皆為中位。有若并尊。如六二九五。則為后與帝之象。若皆為陰或陽。則亦有后妃君王之稱。以其內(nèi)外上下自有分也。而平日則成主賓。以內(nèi)為主。外則賓也。又有夫妻男女之別。如大過。老夫老婦。少女士夫之喻。即可見易卦之例稱矣。初九九二。外應(yīng)九四九五。原同為陽爻。而位異。亦若敵對或賓主。以兵戎言。自有爭奪之志。故有勝負進退攻守侵伐之不同。初九不勝。以輕進也。九二勿恤。以善守也。而所謂戎者。概一切兵事言。如操演練習。亦包在內(nèi)。而惕號二字。惕指有所驚。號則兼號令號召。以口舌傳宣心中意旨。皆號也。故九二之辭。不必限于戰(zhàn)斗。果有涉于動眾。用為戰(zhàn)具者。皆屬焉。而暮夜兼舉其時?;蚱湫兄得??;蚱涫轮那?。非白日光明者。皆可引以為釋。故古人稱暗中動作為夜行。而俗呼盜竊曰宵小。皆以其不光明正大也。易辭簡而義可推。是在占者細為紬(好像不能簡作“”,兩字獨立。)繹耳。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此夬九三爻辭也。九三內(nèi)卦之末。人爻之始。與九四重剛不中。同于乾卦。而夬則以外為兌。兌澤下交。柔道下及。使九三得其滋濡。有如雨澤之潤。故爻辭有異于乾。乾九三鑒于過剛。戒以恐懼。朝乾夕惕。見危求安。始免于咎。夬九三亦以過壯。原占有兇。惟得兌之澤。亦免于咎。其無咎同。其所以無咎者不同。則夬與乾之別也。夬由大壯進于五陽。稱壯與初爻同。初在下。故為壯于前趾。三在中。于乾為終爻。終猶上爻之位。內(nèi)外相應(yīng)。亦與上爻有關(guān)。故稱壯于頄。頄面骨也。乾為首。九三乾之終。爻取頄為象。亦不以頄為限。則凡首之骨或面。皆可取象。今但云頄者。以字爻九。乾之數(shù)也。頭為諸陽之會。九為陽爻之名。故以頄稱。實則面腦各部皆可為喻也。壯而至頄。其下之壯可知。壯而過者。必有失。亦如剛之易折也。故占有兇。有兇者。言在理有之。不必見于事也。而壯至首。乾之盡矣。窮之地位。故易召兇危。乾九三若厲。則稱其危。此則稱其兇。其數(shù)同也。易例三多兇。不獨乾夬也。蓋失中位而易履于危耳。若九三而與六四應(yīng)。則成既濟或泰。庶成相協(xié)之道。今夬與乾。皆九四在外。重陽之間。剛過之象。數(shù)之不合者曰奇。合者曰偶。人之遇合亦然。過剛無柔。自無可合?;兄?。不易得朋。故曰君子夬夬獨行。言無友也。坤西南得朋。以兩合也。夬以九四難合。故辭稱其獨行。意即不偶也。夬夬者猶戞戞或落落之意。夬決也。重之則決絕之喻。而兼有踽踽涼涼之情。皆缺然不全之貌。孤也。夬夬獨行。猶戞戞獨造。落落難合。以其既不易合。亦不得合耳。九三所用。即在剛健不拔。夬夬非貶辭。觀其稱君子。可以知其時地之宜。正貴其不合耳。遇雨若濡有慍者。以九三與上六應(yīng)。上六陰也。而為兌之主爻。悅澤之用所見。九三在下承之。故象遇雨。言在中爻方進行。如人在中途而遇雨。非其所豫防。故若濡。言雨降而未備。沾濕其身。若字以其淋濕。甚如濡于水中也。有慍者。不時之雨。中途之情。既無所蔽。復(fù)不得憩。心中懊惱。含恚難已也。然情性行緩者。亦甘受之。故曰有慍。言有所慍或否。凡用有字。皆未十分決定之辭。如有兇亦然。君子雖突為雨濕。而自知其咎不在天。則何慍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更何咎乎。此無咎之占。既以九三之能免咎。又以君子之無所咎。概二義也。要知九三無咎。由于得兌澤之調(diào)。而君子無咎。則本乾自強之道。自強不息。應(yīng)無咎尤也。
象曰。君子夬夬。終無咎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九三原占有兇。而因君子持夬夬之行。不易與小人合。且有獨立不懼。遯世無悶之志。不求與眾合。皆本乾自強不息之訓(xùn)。此所以終獲無咎。君子夬夬。人多以決字為釋。稱其志趣堅決。此固一義。實則志貴堅決。行貴健強。而復(fù)不宜以剛行剛。方孚于道。爻辭既稱獨行。復(fù)稱遇雨。既稱若濡。復(fù)言有慍。是剛?cè)嵯酀谩7瞧谒鶊?zhí)也。遇雨則可見其上有澤沛。而不相棄。若濡則可見其沾染已深。而能自拔。有慍則更見其操存有素。涵養(yǎng)是需。雖卒然受恩。而不以為榮。貿(mào)然受辱。而不以為忤。中心無怍。不與物推移。明德不囘。以應(yīng)時遷變。此君子自強在不息也。至誠。方不息。無動于中。方為誠。有道以御變。方為強。非一味剛健足以應(yīng)世者也。故雨之驟遇。猶意外之寵?;蛲蝗缰?。皆不足以搖其心志。此有慍亦僅含怒而已。不形諸外。若濡亦僅沾濕而已。不沒其身。是在君子之善處耳。合象辭言。上六下應(yīng)。如雨之降。即君子施祿之喻。故君子雖濡而無所動。老氏曰受寵若驚。亦言君子不以寵辱為行止也。雖雨濡而不輟其行。雖有慍而不戾其志。壯于頄。已崇高其位。而有兇。濡于雨。已沛澤其施。而有慍。是必明于得失。決于去就者。方無咎也。故釋文以君子夬夬。申釋無咎之由來耳。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此夬九四爻辭也。九四為兌之始。與九三同屬人爻。而以剛履柔。與初九應(yīng)。初九在下。故象趾。九四在中。故象臀。臀股之上。人賴之以坐。多肉而厚骨。身之要部。無臀則不能坐。臀以殿。殿后也。如室之殿。安坐共居之地。人之臀。亦司居坐之職。九四在上卦之下。而為兌之初爻。故稱臀。膚皮也。亦通腑腐。其義見噬嗑卦。此言臀無膚。傷其皮也。皮為體之外衛(wèi)。無皮失所衛(wèi)。則血肉皆露。筋骨不保。則雖有臀。將失其用。則不得安居穩(wěn)坐之象。不能坐者。有礙立或行。亦不便于偃臥。則立亦必有所苦。行必有所艱。故曰其行次且。次且后人作趦趄。古無走字。欲進不前之狀。言行步之艱難也。為臀無膚。則股亦苦痛。不得安坐。即不良于行。行兼立言。行之先必立。不便于行。亦不得立。皆以切膚之害。失其自由之象。既為后患。又失外防。則其坐臥難安。行止不易。可以知矣。爻舉為喻。不必果有其事。不過九四在外卦之下。故象臀耳。而以上六為陰。下皆為陽。陽為衛(wèi)為傷。今卦上爻為陰。是傷其外衛(wèi)也。故曰無膚。九四與大壯。同為陽壯于內(nèi)。大壯爻辭抵羊觸藩。喪羊于易。與此爻之羊一義。羊性馴而內(nèi)剛。故大壯夬皆以上有柔爻為羊之象。牽者羊之主人。九四與初應(yīng)。初爻為剛。有如人之牽羊。即以剛牽柔之象。重剛相連。如繩索之牽挽不斷也。外悔內(nèi)貞。九四在外。故曰悔?;谕鲆匝蛑龆谝?。雖有五陽牽之。而以一陰亡之。則其悔宜矣。陰主傷失。而在外。如潰其藩籬。故大壯上爻曰喪羊。與此亡羊正同。不過大壯二陰。猶可委之未慎。夬則一陰。竟使已牽之羊亡失。豈不悔哉。此悔亡言悔因亡羊而生也。易之無藩。乃喪羊。牽之無衛(wèi)。亦亡羊。則喪亡之咎。終由藩衛(wèi)未謹。防守不周。以羊之馴。猶至亡失。況非羊乎。強力之不可恃。剛愎之不宜用。于此可見。九四重剛。自用已慣。自恃方驕。雖害切膚。而亡羊于手。猶不省悟。憑陵其暴躁之氣。武斷于耳目之聰。故有聞言不信之語。以雖有人言。仍不置信也。此九四剛過之害。卒致身受其傷。行感其苦。手失其物。雖生悔心。而猶不以人言為意。可見其終必至大損也。
夬以中互乾。故爻辭亦與乾應(yīng)。大壯則中互夬。故爻辭亦與夬相類。在卦象兌為羊。凡有兌者多以羊為喻。夬之牽羊是也。而大壯以震合乾。何以稱羊。則由中互夬。為兌之象也。故曰抵羊曰喪羊。皆以兌為用。羊性馴柔。禮曰柔毛。兌少女也。亦極柔順之性。在畜則以羊為喻。夬之牽羊。以五陽連系一陰。有如繩牽。而以陽剛決陰柔。亦有牽羊之象。匪人稱被劫掠者為羊?;蚓傃蚍恃颉=园抵钙漶Z柔無反抗。聽其割宰之意。中州有捻羊者。即匪類之一。以騙掠剽竊為生。俗訛作捻秧。以河南方音念。羊若秧也。而秧字則含幼稚之意。人不出外不更事。俗曰秧子。即言如秧苗稚弱。實亦由羊字轉(zhuǎn)變。捻羊亦如夬之牽羊。以五剛縛一陰。其不易逃脫可知。而竟亡失。寧不悔哉。正如匪人已綁得富商。而竟被逸去也。羊固馴。而其為用則剛。如羊毛足以御寒是也。剛?cè)峄橛?。不得徒有一。而忘一。此后天之陽。與陰并行也。夬雖當陰消之時。尚有一爻在上。故全卦大用。仍以一陰為重。兌之取象。為全卦所本。與大壯同。乾為龍為馬。而二卦獨以羊稱。則知兌卦之用。所關(guān)大矣。夬為缺為決。以上一爻為五陽所妬。志雖與決。而行有難決。則柔道之能伏剛也。細體辭旨。自能知之。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其行次且。正與大壯抵羊觸藩相似。皆進退兩難之象。夬九四外卦之始。而重剛不中。故曰位不當也。言不當位。則無所守。不能守。則不能行。猶人病足。既不能立。又安能行。此行次且。由位不當。無可守也。聞言由于耳。耳主聰聽。目視為明。耳聽為聰。人之聰明。寄于耳目。聞言不信。是聰而不明。謂既聞。是有耳能聽。非聾者。聞而不信。則由心之不明。耳目之用。必心為之宰。心之不明。雖有耳目。亦無聰明。人身以坎離司耳目??蚕竽I。離象心??碴栐谥?。得乾之精。離位于南。代乾之用。夬以中互乾。而九四在中。故有耳聞之象。而上爻一陰蔽之。故有不聰之象。實皆九四過剛之害也。譬之在上者。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九四失中道。自不免因偏聽而蔽其聰明。九四在爻為未濟之位。又重震之位。震躁而未濟不協(xié)。故恒剛愎自用。不恤人言。則夬之陽壯。而爻又以剛失中也。急進者忘其后。暴行者忽其危。此乾九四以或躍在淵。自高而下。方免于咎。夬以五陽直進。其勢至決。其志至快。故其害亦如之。太過猶不及。以急求進。而行反次且。豈非自貽伊戚哉。爻辭終未言其兇。而歷數(shù)其害。旨在欲人之自悟耳。
夬九三九四為人爻。而重剛不中。九三以陽居陽位。與既濟合。九四則陽履陰。與未濟同。故九三雖有兇。而終無咎。以爻位相稱。有相濟之德也。九四則行次且。而言不信。切膚之害。所失已多。是由爻位相違。無互濟之志也。此中爻二者。必本一陰一陽之道。方孚中和之行也。九三以得濟。故君子夬夬獨行。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言君子逢夫艱險。不憚辛勞。夬夬之情。孑然獨往。而足為天所矜。人所式。故遇雨若濡。系天澤之沛。非時運之乖。如大畜上爻既雨既處。為和睦清明之象。又如睽上九遇雨則吉。為群疑已釋。猜怨皆平之象??勺C遇雨乃吉。占而在多疑多難之時。尤以得雨為復(fù)安復(fù)利之兆。如天旱之獲甘霖。物槁之沾潤澤也。夬九三以重剛失中。正憂不得和安之道。乃以君子之夬夬獨行。不與眾雜。始邀雨澤之降。而免于危咎之虞也。是以人定勝天。天亦因人之行而予以恩澤。正如夬上六一陰因五陽之盛。不得不為澤之下沛。有似盛水于釜。下有烈火。則水自蒸化而為汽。更下降而為潤澤也。天之云雨。亦以水汽之升降而成。陽剛之行。足使陰與之化。夬上六之為雨澤。其功實在五陽。九三與上應(yīng)。故受雨澤為最多。此爻辭有遇雨若濡之喻也。九三為剛。上六為柔。與其他爻內(nèi)外皆陽者殊。故曰獨行。言陽數(shù)奇。而不得與外協(xié)也。凡不偶者。皆剛過之害。而九三為重剛。故勢不得不獨行也。
又曰夬九四爻聞言不信。與困卦同。困上兌下坎。夬上兌下乾。下雖不同。上皆為兌。而坎主后天坤位。與離對。猶先天乾坤。故皆有言不信之語。以兌為口舌。為說言。在上更象口舌出言。而其下為剛。剛不依柔。故聞言不信??矠槎G强?。以下九二同于坎。亦有耳聞之象。乾固為各卦之宗。各卦所象。乾均能象之。以各卦無不自乾出。而三陽卦尤得乾之一體。足以代其功用。如震如艮。皆與坎同以陽貴。陽以剛健之德。易自恃其才。而不樂聞人之言。凡言必有所指。非泛泛談?wù)f而已。而謂禮義不愆。何恤夫人言。孟子士憎多口。皆以言必關(guān)乎毀譽或諷諍之類。兌既主口舌。尤非尋常言語可知。俗稱與人爭執(zhí)是非為口舌。以其有所辯論也。兌之說言。亦屬于辯論者多。夬上兌以一陰虛其口。正有掉其長舌之象。而五陽方盛。不獨無所動。將決而去之。是九四之不信。亦爻象使然。九四在兌之初。為說言之始。進至上六。則又有無號之稱。則以上窮必變。善言者反噤其口。大號者反不聞其聲。辭雖不同。其取象于口舌說言。則無異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此夬九五爻辭也。九五上卦正位。即乾主位。為全卦最尊之爻。夬雖有上六一陰。而正位與乾同。故彖辭稱孚。本爻稱中行也。然夬終異于乾。雖五陽方盛。欲決出一陰。而上六仍在九五之上。是其志猶未達。行猶未光。如日中天。而有云為之蔽。如燭在室。而有物為之障。則其光不大。其德不明。故九五不得不夬夬。以求速決也。莧菜也。陸旱地也。菜生旱地。其生方艱。而莧則賤草。易于生育。且為三月之菜。故夬取為喻。九五之象。陽已極盛。而陰在前。澤將下沛。莧正苦旱。是相需固殷。而相妬又甚。蓋澤不時降。恩反為仇。物不獲生成。德反為怨。此莧陸不免于夬夬之情。正急求解決之道也。夬夬與九三君子夬夬。同而不同。九三以行言。夬夬猶不偶而獨行之意。九五以情言。夬夬猶失望而焦燥之意。三五同功異位。九五多功。則莧雖旱。而不必求于外。以云雨之成。仍必待陽日之蒸化也。九五因求之不得。反而自決。求己以自潤。則志更堅決。而行近決絕。不復(fù)望上六之澤沛。但期諸陽之速興云雨也。故莧陸夬夬。有怏怏失志之象。而含有抉擇之思。于決去陰之行。更有快速之感。此與九三之義有殊也。惟其取獨行之旨。無自餒之情則同。凡陽皆奇。三五陽爻陽位。不易得偶。若九四則以位為陰。不宜于獨行。故爻辭歷舉自用之害。自信之非。是可見爻必以位為斷。九五之剛。故夬夬不為害。且孚于中行而免咎。則以中正之位。其行必中。雖有過剛之嫌。而知自反之義。此君子本之。而以施祿及下。明德不囘也。夬之全卦。凡陽爻均有過剛之咎。獨中行克免。九二九五。皆以得中正之道。不以剛自恃。故能免咎。過者。大小過。中行(中者?中行者?)。中孚。二者原相反。果過而自反。則不失中孚。此卦爻之所貴也。
象曰。中行無咎。中未光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九五既為正位。而孚中行。應(yīng)不有咎戾。何以爻辭稱無咎也。凡稱無咎。必緣二義。一則無可咎。以其所行。自罹于咎戾也。一則原有咎。以其行之善而免耳。故稱無咎。必原有咎。九五中行而有咎??趾笕瞬幻?。故釋之以中未光。一則因九五雖位中正。而上有陰爻。陽德止于此。不克再進。而上六一陰。將蔽其明。是雖得中。而未能光大。以爻言。固如是。以行言。亦由五陽過盛。剛過之勢。且近于陰。有偏頗之嫌。亦不克成光大之德也。九五之下。連以四陽。方阻上六之下降。而志在決去之。是九五與上六近而將遠。親而反疏。情志在即離之間。動止當嫌疑之際。故雖中位。而未光明。爻雖正位。而行未光大。此夬之所以為夬也。夬原含缺欠之義。以上六一陰之缺。則全卦正位之九五。亦因之而有未光之稱。是以爻辭占無咎。言以夬夬有咎。而幸以中行得免焉。莧陸之象。亦非光大之喻。以其位雖正。而時不當。德澤未徧。生成未全。此夬九五有異于乾之飛龍在天也。
上六。無號。終有兇。
此夬上六爻辭也。上六全卦之終。屬兌主爻。亦為坤之上六。全卦惟此爻為陰。故與下各爻有異。況當窮則變之地乎。在彖辭孚號有厲。九二惕號。皆以號稱。上六則曰無號。是可見上六之用。與全卦反。全卦以兌在外。而張其口。故有號之象。至上六反以失其位。塞其兌。而為無號。言聲不出口也。且下應(yīng)九三。內(nèi)剛外柔。柔失其道。不協(xié)于時。故成無號。不可號也。號兼呼號號令。皆口舌所司。兌之本職也。兌至上六。其勢已極。其用反窮。此爻辭稱其為終也。終字為一句。其義有二。一則為卦之終。凡卦皆自初始。至上終。上六之終。乃全卦之盡也。一則爻之終。爻以九六分屬乾坤。乾知大始。坤主大終。坤卦用六釋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故凡卦爻之屬陰者。皆秉坤之用。而以終稱。是上六之終。為坤爻之盡也。周易全部。亦以乾坤分始終。則非限于九六爻。如傳所謂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即明陰陽。皆有終盡之數(shù)。未濟為乾道之終。歸妹為坤道之終。此以乾坤主各卦始終言也。若夬之終。則以卦爻之盡為言。上六一陰將盡。在時為陰之終。與剝?yōu)殛栔K相對。故爻辭稱終。言既為卦之終。亦為陰之終也。爻終則窮而必變。陰終則陽起而代之。是彖辭利有攸往所尚也。陰陽消長之別耳。陰雖以夬終。而又自姤始。與陽之終于剝。而始于復(fù)者一例。終必有始。為天之行。如夜盡則旦。冬盡則春。往復(fù)回圈。未嘗有絕。是陰終而非終。故曰消息。不曰終始。不過在夬卦則為終耳。蓋即坤道之盡。與卦用之窮而已。坤道盡。則柔無權(quán)。卦用窮。則夬將變。故上六之后。則為姤。而一陰又始于下矣。五陽雖同。而陰陽消息大異。此卦爻有盛衰之別也。因其為終。乃占有兇。言夬本以決陰為用。陰既決而終。則陽將上而極。是去其蔽。而代受其災(zāi)也。故曰有兇。上六雖窮。若未果易以陽。則兇之占。由上六之變。是剛不當志于進耳。果不急進。則又無兇。故云有兇。言視五陽之自動為斷。全卦惟此缺陷。若履之。是將陷于險中。柔不能以剛勝也。
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上六為終。而不可長久。則柔道無權(quán)。彖所謂剛長乃終。與終不可長。正相應(yīng)。以五陽之長。則陰終。而陰之終。不復(fù)長久。陰將變陽。柔將變剛之象。故在時令。夬之后為乾。五陽長而為六陽。一陰消而至于無。此兌之用。失而為無號。柔之不久。而有兇也。長字指陰言。與彖辭指剛者別。剛長則陰不可長。一也。卦用至終。皆不能長。如豫之何可長也。亦因上六之窮。二也。卦用之終。為爻之盡。陰爻之終。為時之非。時位相應(yīng)。故上六有兇。夬原相決。上六正在決絕之位。陰陽交爭。剛?cè)崮獏f(xié)。所以有兇。兌因窮而自塞。故有口而不可號。夬因窮而自終。故有柔而不可長。此釋文之旨。后人釋此多不當。特為正之。夬之終為乾。此時令也。夬之繼為姤。此易教也。其數(shù)略殊。則陰陽消長之有別。與人天代謝之不同耳。乾受夬而出之姤。如坤受剝而育為復(fù)。其道同也。陽與陰互為胚胎。乃道之根本。而見于外者。則事物之生成代謝。如春夏秋冬。時也。而生長收藏。則德也。夬為三月。而姤為五月。中夾乾為四月。此時令有始終也。春去夏來。物生自長。則天地之德?;谔斓馈H说娖錁s繁而已。故夬之有兇。非關(guān)全卦。僅上六因終而不可長。乃占之。果知其窮。而善遇之。則夬又成姤。姤遇也。易決為遇。則不合者合。是天地之道。永無終窮。尚何無號之兇哉。此概理數(shù)而言。是在占者知其盈虛消息。而善趨吉避兇。則上六之兇。仍不為害。故夬字有似央。央者中也半也。不過則合于中和。適中則免于夬缺。殃快皆從夬。皆失中和之德。故夬夬猶怏怏。中則為快。偏則為怏。情之所為。亦行之所系。柔能節(jié)剛。天道剛中。而柔其外。此圣人明易之微旨也。
六十四卦的解釋
《易》中的八經(jīng)卦,兩兩重復(fù)排列為六十四卦。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fù)、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遯、大壯、晉、 明夷 、 家人 、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jié)、中孚、小過、 既濟 、未濟。
詞語分解
六的解釋六 ù 數(shù)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jù)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古時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 技藝 ;.六經(jīng))。六欲 卦的解釋卦 à 古代用來占卜的符號:八卦。占卦。變卦(借指已定的事情又改動)。卦辭。卦義。部首 :卜。
第1卦
乾為天(乾卦)自強不息
上上卦
象曰:困龍得水好運交,不由喜氣上眉梢,一切謀望皆如意,向后時運漸漸高。這個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疊。象征天,喻龍(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jù)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示吉祥如意,教導(dǎo)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
坤為地(坤卦)厚德載物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占之大吉昌。這個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疊,陰性。象征地(與乾卦相反),順從天。承載萬物,伸展無窮無盡。坤卦以雌馬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撫養(yǎng)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
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
下下卦
象曰:風刮亂絲不見頭,顛三倒四犯憂愁,慢從款來左順遂,急促反惹不自由。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坎)相疊,震為雷,喻動;坎為雨,喻險。雷雨交加,險象叢生,環(huán)境惡劣?!巴汀痹钢参锩壬蟮?。萬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yīng)運,必欣欣向榮。
第4卦
山水蒙(蒙卦)啟蒙奮發(fā)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運不高,婚姻合伙有瑣碎,做事必然受苦勞。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艮)相疊,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險。卦形為山下有險,仍不停止前進,是為蒙昧,故稱蒙卦。但因把握時機,行動切合時宜,因此,具有啟蒙和通達的卦象。
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機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無光無亮到如今,忽然大風吹土去,自然顯露有重新。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坎)相疊,下卦是乾,剛健之意;上卦是坎,險陷之意。以剛逢險,宜穩(wěn)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動,觀時待變,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
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難做,恰是二人爭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誰肯讓誰走一步。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險,彼此反對,定生爭訟。爭訟非善事,務(wù)必慎重戒懼。
第7卦
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
中上卦
象曰:將帥領(lǐng)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皫煛敝杠婈?。坎為水、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于農(nóng)。兵兇戰(zhàn)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因為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
第8卦
水地比(比卦)誠信團結(jié)
上上卦
象曰:順風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風,不用費力逍遙去,任意而行大亨通。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坎)相疊,坤為地;坎為水。水附大地,地納河海,相互依賴,親密無間。此卦與師卦完全相反,互為綜卦。它闡述的是相親相輔,寬宏無私,精誠團結(jié)的道理。
第9卦
風天小畜(小畜卦)蓄養(yǎng)待進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盡焦梢,水想云濃雨不澆,農(nóng)人仰面長吁氣,是從款來莫心高。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喻風調(diào)雨順,谷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須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為。
第10卦
天澤履(履卦)腳踏實地
中上卦
象曰:鳳凰落在西岐山,長鳴幾聲出圣賢,天降文王開基業(yè),富貴榮華八百年。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乾)相疊,乾為天;兌為澤,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咥(咬)人?!币虼?,結(jié)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兌柔遇乾剛,所履危。履意為實踐,卦義是腳踏實地的向前進取的意思。
第11卦
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中中卦
象曰:學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坤)相疊,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紛紜。反之則兇。萬事萬物,皆對立,轉(zhuǎn)化,盛極必衰,衰而轉(zhuǎn)盛,故應(yīng)時而變者泰(通)。
第12卦
天地否(pǐ)(否卦)不交不通
中中卦
象曰:虎落陷坑不堪言,進前容易退后難,謀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事牽連。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乾)相疊,其結(jié)構(gòu)同泰卦相反,系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它們彼此為“綜卦”,表明泰極而否,否極泰來,互為因果。
第13卦
天火同人(同人卦)上下和同
中上卦
象曰:心中有事犯猜疑,謀望從前不著實,幸遇明人來指引,諸般憂悶自消之。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乾)相疊,乾為天,為君;離為火,為臣民百姓,上天下火,火性上升,同于天,上下和同,同舟共濟,人際關(guān)系和諧,天下大同。
第14卦
火天大有(大有卦)順天依時
上上卦
象曰:砍樹摸雀作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不費力,若問走失未逃脫。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離)相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乾,為天?;鹪谔焐希照杖f物,萬民歸順,順天依時,大有所成。
第15卦
地山謙(謙卦)內(nèi)高外低
中中卦
象曰:天賜貧人一封金,不爭不搶兩平分,彼此分得金到手,一切謀望皆遂心。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坤)相疊,艮為山,坤為地。地面有山,地卑(低)而山高,是為內(nèi)高外低,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譽,位高不自傲。這就是謙。
第16卦
雷地豫(豫卦)順時依勢
中中卦
象曰:太公插下杏黃旗,收妖為徒歸西岐,自此青龍得了位,一旦謀望百事宜。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震)相疊,坤為地,為順;震為雷,為動。雷依時出,預(yù)示大地回春。因順而動,和樂之源。此卦與謙卦互為綜卦,交互作用。
第17卦
澤雷隨(隨卦)隨時變通
中中卦
象曰:泥里步踏這幾年,推車靠崖在眼前,目下就該再使力,扒上崖去發(fā)財源。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兌)相疊,震為雷、為動;兌為悅。動而悅就是“隨”。隨指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隨己,彼此溝通。隨必依時順勢,有原則和條件,以堅貞為前提。
第18卦
山風蠱(蠱卦)振疲起衰
中中卦
象曰:卦中爻象如推磨,順當為福反為禍,心中有益且遲遲,凡事盡從忙處錯。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艮)相疊,與隨卦互為綜卦。蠱(gu)本意為事,引申為多事、混亂。器皿久不用而生蟲稱“蠱”,喻天下久安而因循、腐敗,必須革新創(chuàng)造,治理整頓,挽救危機,重振事業(yè)。
第19卦
地澤臨(臨卦)教民保民
中上卦
象曰:君王無道民倒懸,常想撥云見青天,幸逢明主施仁政,重又安居樂自然。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坤)相疊。坤為地;兌為澤,地高于澤,澤容于地。喻君主親臨天下,治國安邦,上下融洽。
第20卦
風地觀(觀卦)觀下瞻上
中上卦
象曰:卦遇蓬花旱逢河,生意買賣利息多,婚姻自有人來助,出門永不受折磨。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巽)相疊,風行地上,喻德教遍施。觀卦與臨卦互為綜卦,交相使用。在上者以道義觀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順服歸從。
第21卦
火雷噬嗑(噬嗑卦)剛?cè)嵯酀?/p>
上上卦
象曰:運拙如同身受饑,幸得送飯又送食,適口充腹心歡喜,憂愁從此漸消移。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離)相疊。離為陰卦;震為陽卦。陰陽相交,咬碎硬物,喻恩威并施,寬嚴結(jié)合,剛?cè)嵯酀J舌荆╯hihe)為上下顎咬合,咀嚼。
第22卦
山火賁(賁卦)飾外揚質(zhì)
中上卦
鐘鼓樂之大吉慶,占者逢之喜臨頭。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艮)相疊。離為火為明;艮為山為止。文明而有節(jié)制。賁(bi)卦論述文與質(zhì)的關(guān)系,以質(zhì)為主,以文調(diào)節(jié)。賁,文飾、修飾。
第23卦
山地剝(剝卦)順勢而止
中下卦
象曰:鵲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內(nèi)先有鷹,雖然同處心生惡,卦若逢之是非輕。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艮)相疊。五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盛而陽孤;高山附于地。二者都是剝落象,故為“剝卦”。此卦陰盛陽衰,喻小人得勢,君子困頓,事業(yè)敗壞。
第24卦
地雷復(fù)(復(fù)卦)寓動于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nèi)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進。
第25卦
天雷無妄(無妄卦)無妄而得
下下卦
象曰:飛鳥失機落籠中,縱然奮飛不能騰,目下只宜守本分,妄想扒高萬不能。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乾)相疊。乾為天為剛為??;震為雷為剛為動。動而健,剛陽盛,人心振奮,必有所得,但唯循純正,不可妄行。無妄必有獲,必可致福。
第26卦
山天大畜(大畜卦)止而不止
中上卦
象曰:憂愁常鎖兩眉頭,千頭萬緒掛心間,從今以后防開陣,任意行而不相干。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艮)相疊。乾為天,剛健;艮為山,篤實。畜者積聚,大畜意為大積蓄。為此不畏嚴重的艱難險阻,努力修身養(yǎng)性以豐富德業(yè)。
第27卦
山雷頤(頤卦)純正以養(yǎng)
上上卦
象曰:太公獨釣渭水河,手執(zhí)絲桿憂愁多,時來又遇文王訪,自此永不受折磨。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艮)相疊。震為雷,艮為山。山在上而雷在下,外實內(nèi)虛。春暖萬物養(yǎng)育,依時養(yǎng)賢育民。陽實陰虛,實者養(yǎng)人,虛者為人養(yǎng)。自食其力。
第28卦
澤風大過(大過卦)非常行動
中下卦
象曰:夜晚夢里夢金銀,醒來仍不見一文,目下只宜求本分,思想絡(luò)是空勞神。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兌)相疊。兌為澤、為悅,巽為木、為順,澤水淹舟,遂成大錯。陰陽爻相反,陽大陰小,行動非常,有過度形象,內(nèi)剛外柔。
第29卦
坎為水(坎卦)行險用險
下下卦
象曰:一輪明月照水中,只見影兒不見蹤,愚夫當財下去取,摸來摸去一場空。這個卦是同卦(下坎上坎)相疊??矠樗?、為險,兩坎相重,險上加險,險阻重重。一陽陷二陰。所幸陰虛陽實,誠信可豁然貫通。雖險難重重,卻方能顯人性光彩。
第30卦
離為火(離卦)附和依托
中上卦
象曰:官人來占主高升,莊農(nóng)人家產(chǎn)業(yè)增,生意買賣利息厚,匠藝占之大亨通。這個卦是同卦(下離上離)相疊。離者麗也,附著之意,一陰附麗,上下二陽,該卦象征火,內(nèi)空外明。離為火、為明、太陽反復(fù)升落,運行不息,柔順為心。
第31卦
澤山咸(咸卦)相互感應(yīng)
中上卦
象曰:運去黃金失色,時來棒槌發(fā)芽,月令極好無差,且喜心寬意大。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兌)相疊。艮為山;澤為水。兌柔在上,艮剛在下,水向下滲,柔上而剛下,交相感應(yīng)。感則成。
第32卦
雷風恒(恒卦)恒心有成
中上卦
象曰:漁翁尋魚運氣好,魚來撞網(wǎng)跑不了,別人使本掙不來,誰想一到就湊合。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震)相疊。震為男、為雷;巽為女、為風。震剛在上,巽柔在下。剛上柔下,造化有常,相互助長。陰陽相應(yīng),常情,故稱為恒。
第33卦
天山遁(遁卦)遁世救世
下下卦
象曰:濃云蔽日不光明,勸君且莫出遠行,婚姻求財皆不利,提防口舌到門庭。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乾)相疊。乾為天,艮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陰長陽消,小人得勢,君子退隱,明哲保身,伺機救天下。
第34卦
雷天大壯(大壯卦)壯勿妄動
中上卦
象曰:卦占工師得大木,眼前該著走上路,時來運轉(zhuǎn)多順當,有事自管放心寬。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震)相疊。震為雷;乾為天。乾剛震動。天鳴雷,云雷滾,聲勢宏大,陽氣盛壯,萬物生長。剛壯有力故曰壯。大而且壯,故名大壯。四陽壯盛,積極而有所作為,上正下正,標正影直。
第35卦
火地晉(晉卦)求進發(fā)展
中上卦
象曰:鋤地鋤去苗里草,誰想財帛將人找,一鋤鋤出銀子來,這個運氣也算好。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離)相疊。離為日,為光明;坤為地。太陽高懸,普照大地,大地卑順,萬物生長,光明磊落,柔進上行,喻事業(yè)蒸蒸日上。
第36卦
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轉(zhuǎn)明
中下卦
象曰:時乖運拙走不著,急忙過河拆了橋,恩人無義反為怨,凡事無功枉受勞。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坤)相疊。離為明,坤為順;離為日;坤為地。日沒入地,光明受損,前途不明,環(huán)境困難,宜遵時養(yǎng)晦,堅守正道,外愚內(nèi)慧,韜光養(yǎng)晦。
第37卦
風火家人(家人卦)誠威治業(yè)
下下卦
象曰:一朵鮮花鏡中開,看著極好取不來,勸君休把鏡花戀,卦若逢之主可怪。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巽)相疊。離為火;巽為風。火使熱氣上升,成為風。一切事物皆應(yīng)以內(nèi)在為本,然后伸延到外。發(fā)生于內(nèi),形成于外。喻先治家而后治天下,家道正,天下安樂。
第38卦
火澤睽(睽卦)異中求同
下下卦
象曰:此卦占來運氣歹,如同太公作買賣,販豬??熵溠蜻t,豬羊齊販斷了宰。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離)相疊。離為火;兌為澤。上火下澤,相違不相濟??藙t生,往復(fù)無空。萬物有所不同,必有所異,相互矛盾。睽即矛盾。
第39卦
水山蹇(蹇卦)險阻在前
下下卦
象曰:大雨傾地雪滿天,路上行人苦又寒,拖泥帶水費盡力,事不遂心且耐煩。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坎)相疊??矠樗?;艮為山。山高水深,困難重重,人生險阻,見險而止,明哲保身,可謂智慧。蹇,跋行艱難。
第40卦
雷水解(解卦)柔道致治
中上卦
象曰:目下月令如過關(guān),千辛萬苦受熬煎,時來恰相有人救,任意所為不相干。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震)相疊。震為雷、為動;坎為水、為險。險在內(nèi),動在外。嚴冬天地閉塞,靜極而動。萬象更新,冬去春來,一切消除,是為解。
第41卦
山澤損(損卦)損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時運不至費心多,比作推車受折磨,山路崎嶇吊下耳,左插右按按不著。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艮)相疊。艮為山;兌為澤。
上山下澤,大澤浸蝕山根。損益相間,損中有益,益中有損。二者之間,不可不慎重對待。損下益上,治理國家,過度會損傷國基。應(yīng)損則損,但必量力、適度。少損而益最佳。
第42卦
風雷益(益卦)損上益下
上上卦
象曰:時來運轉(zhuǎn)吉氣發(fā),多年枯木又開花,枝葉重生多茂盛,幾人見了幾人夸。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巽)相疊。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此卦與損卦相反。它是損上以益下,后者是損下以益上。二卦闡述的是損益的原則。
第43卦
澤天夬 (夬卦) 決而能和
上上卦
象曰:蜘蛛脫網(wǎng)賽天軍,粘住游蜂翅翎毛,幸有大風吹破網(wǎng),脫離災(zāi)難又逍遙。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兌)相疊。乾為天為??;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去之意)即可,故名為夬(guài),夬即決。
第44卦
天風姤(姤卦) 天下有風
上卦
象曰:他鄉(xiāng)遇友喜氣歡,須知運氣福重添,自今交了順當運,向后管保不相干。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乾)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天下有風,吹遍大地,陰陽交合,萬物茂盛。姤(gǒu)卦與夬卦相反,互為“綜卦”。姤即遘,陰陽相遇。但五陽一陰,不能長久相處。
第45卦
澤地萃(萃卦)薈萃聚集
中上卦
象曰:游魚戲水被網(wǎng)驚,跳過龍門身化龍,三尺楊柳垂金線,萬朵桃花顯你能。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坤上兌)。坤為地、為順;兌為澤、為水。澤泛濫淹沒大地,人眾多相互斗爭,危機必四伏,務(wù)必順天任賢,未雨綢繆,柔順而又和悅,彼此相得益彰,安居樂業(yè)。萃,聚集、團結(jié)。
第46卦
地風升(升卦)柔順謙虛
上上卦
象曰:士人來占必得名,生意買賣也興隆,匠藝逢之交易好,農(nóng)間莊稼亦收成。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巽上坤)。坤為地、為順;巽為木、為遜。大地生長樹木,逐步的成長,日漸高大成材,喻事業(yè)步步高升,前程遠大,故名“升”。
第47卦
澤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時運不來好傷懷,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蟲翼無到手,轉(zhuǎn)了上去下不來。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兌)相疊。兌為陰為澤喻悅;坎為陽為水喻險。澤水困,陷入困境,才智難以施展,仍堅守正道,自得其樂,必可成事,擺脫困境。
第48卦
水風井(井卦)求賢若渴
上上卦
象曰:枯井破費已多年,一朝流泉出來鮮,資生濟渴人稱羨,時來運轉(zhuǎn)喜自然。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坎)相疊??矠樗?;巽為木。樹木得水而蓬勃生長。人靠水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為養(yǎng),井以水養(yǎng)人,經(jīng)久不竭,人應(yīng)取此德而勤勞自勉。
第49卦
澤火革(革卦)順天應(yīng)人
上上卦
象曰:苗逢旱天漸漸衰,幸得天恩降雨來,憂去喜來能變化,求謀干事遂心懷。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兌)相疊。離為火;兌為澤,澤內(nèi)有水。水在上而下澆,火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干;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克,必然出現(xiàn)變革。變革是宇宙的基本規(guī)律。
第50卦
火風鼎(鼎卦)穩(wěn)重圖變
中下卦
象曰:鶯鶩蛤蜊落沙灘,蛤蜊鶯鶩兩翅扇,漁人進前雙得利,失走行人卻自在。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離)相疊。燃木煮食,化生為熟,除舊布新的意思。鼎為重寶大器,三足穩(wěn)重之象。煮食,喻食物充足,不再有困難和困擾。在此基礎(chǔ)上宜變革,發(fā)展事業(yè)。
第51卦
震為雷(震卦)臨危不亂
中上卦
象曰:一口金鐘在淤泥,人人拿著當玩石,忽然一日鐘懸起,響亮一聲天下知。這個卦是同卦(下震上震)相疊。震為雷,兩震相疊,反響巨大,可消除沉悶之氣,亨通暢達。平日應(yīng)居安思危,懷恐懼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發(fā)事變,也能安然自若,談笑如常。
第52卦
艮為山(艮卦)動靜適時
中下卦
象曰:財帛常打心頭走,可惜眼前難到手,不如意時且忍耐,逢著閑事休開口。這個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疊。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
它和震卦相反。高潮過后,必然出現(xiàn)低潮,進入事物的相對靜止階段。靜止如山,宜止則止,宜行則行。行止即動和靜,都不可失機,應(yīng)恰到好處,動靜得宜,適可而止。
第53卦
風山漸(漸卦)漸進蓄德
上上卦
象曰:俊鳥幸得出籠中,脫離災(zāi)難顯威風,一朝得意福力至,東西南北任意行。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巽)相疊。艮為山;巽為木。山上有木,逐漸成長,山也隨著增高。這是逐漸進步的過程,所以稱漸,漸即進,漸漸前進而不急速。
第54卦
雷澤歸妹(歸妹卦)立家興業(yè)
下下卦
象曰:求魚須當向水中,樹上求之不順情,受盡爬揭難隨意,勞而無功運平平。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震)相疊。震為動、為長男;兌為悅、為少女。以少女從長男,產(chǎn)生愛慕之情,有婚姻之動,有嫁女之象,故稱歸妹。男婚女嫁,天地大義,人的開始和終結(jié)。上卦與漸卦為綜卦,交互為用。
第55卦
雷火豐(豐卦)日中則斜
上上卦
象曰:古鏡昏暗好幾年,一朝磨明似月圓,君子謀事逢此卦,時來運轉(zhuǎn)喜自然。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震)相疊,電閃雷鳴,成就巨大,喻達到頂峰,如日中天。告誡;務(wù)必注意事物向相反方面發(fā)展。治亂相因,盛衰無常,不可不警惕。
第56卦
火山旅(旅卦)依義順時
下下卦
象曰:飛鳥樹上壘窩巢,小人使計舉火燒,君占此卦為不吉,一切謀望枉徒勞。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離)相疊。此卦與豐卦相反,互為“綜卦”。山中燃火,燒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趕路。因而稱旅卦。
第57卦
巽為風(巽卦)謙遜受益
中上卦
象曰:一葉孤舟落沙灘,有篙無水進退難,時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費力任往返。這個卦是同卦(下巽上巽)相疊,巽(xùn)為風,兩風相重,長風不絕,無孔不入,巽義為順。謙遜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無往不利。
第58卦
兌為澤(澤卦)剛內(nèi)柔外
上上卦
象曰:這個卦象真可取,覺著做事不費力,休要錯過這機關(guān),事事覺得隨心意。這個卦是同卦(下澤上澤)相疊。澤為水。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和,團結(jié)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兌為悅也。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導(dǎo)民向上。
第59卦
風水渙(渙卦)拯救渙散
下下卦
象曰:隔河望見一錠金,欲取岸寬水又深,指望資財難到手,晝思夜想枉費心。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巽)相疊。風在水上行,推波助瀾,四方流溢。渙,水流流散之意。象征組織和人心渙散,必用積極的手段和方法克服,戰(zhàn)勝弊端,挽救渙散,轉(zhuǎn)危為安。
第60卦
水澤節(jié)(節(jié)卦)萬物有節(jié)
上上卦
象曰:時來運轉(zhuǎn)喜氣生,登臺封神姜太公,到此諸神皆退位,縱然有禍不成兇。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坎)相疊。兌為澤;坎為水。澤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澤外。因此要有節(jié)度,故稱節(jié)。節(jié)卦與渙卦相反,互為綜卦,交相使用。天地有節(jié)度才能常新,國家有節(jié)度才能安穩(wěn),個人有節(jié)度才能完美。
第61卦
風澤中孚(中孚卦)誠信立身
下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無橋過薄冰,小心謹慎過得去,一步錯了落水中。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巽)相疊。孚(fú)本義孵,孵卵出殼的日期非常準確,有信的意義。卦形外實內(nèi)虛,喻心中誠信,所以稱中孚卦。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第62卦
雷山小過(小過卦)行動有度
中上卦
象曰:行人路過獨木橋,心內(nèi)惶恐眼里瞧,爽利保你過得去,慢行一定不安牢。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震)相疊。艮為山;震為雷。過山雷鳴,不可不畏懼。陽為大,陰為小,卦外四陰超過中二陽,故稱“小過”,小有越過。
第63卦
水火既濟(既濟卦)盛極將衰
中上卦
象曰:金榜以上題姓名,不負當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慶,一切謀望大亨通。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坎)相疊??矠樗?;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jīng);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jīng)成功,但終將發(fā)生變故。
第64卦
火水未濟(未濟卦)事業(yè)未竟
中下卦
象曰:離地著人幾丈深,是防偷營劫寨人,后封太歲為兇煞,時加謹慎禍不侵。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離)相疊。離為火;坎為水?;鹕纤拢饎輭旱顾畡?,救火大功未成,故稱未濟?!吨芤住芬郧ざ詾槭?,以既濟、未濟二卦為終,充分反映了變化發(fā)展的思想。
擴展資料:
解文: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諧,貞正?!断蟆吩唬禾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断筠o》說:天道運行周而復(fù)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yīng)效法天道,自立自強,不停地奮斗下去。
初九,龍尚潛伏在水中,養(yǎng)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fā)揮作用?!断蟆吩唬簼擙埼鹩?,陽在下也?!断筠o》說:龍象征陽。"龍尚潛伏在水中,養(yǎng)精蓄銳,暫時還不能發(fā)揮作用",是因為此爻位置最低,陽氣不能散發(fā)出來的緣故。
九二,龍已出現(xiàn)在地上,利于出現(xiàn)德高勢隆的大人物。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象辭》說:"龍已出現(xiàn)在地上",猶如陽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整天自強不息,晚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會逢兇化吉。《象》曰:"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断筠o》說:"整天自強不息",是因為要避免出現(xiàn)反復(fù),不敢有絲毫大意。
九四,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断筠o》說:"龍或騰躍而起,或退居于淵,均不會有危害",因為能審時度勢,故進退自如,不會有危害。
九五,龍飛上了高空,利于出現(xiàn)德高勢隆的大人物?!断蟆吩唬?飛龍在天",大人造也?!断筠o》說:"龍飛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勢隆的大人物一定會有所作為。
上九,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断筠o》說"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后悔",因為物極必反,事物發(fā)展到了盡頭,必將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出現(xiàn)群龍也不愿意為首的現(xiàn)象,是很吉利的?!断蟆吩唬?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断筠o》說:"用九"的爻象說明,天雖生萬物,但卻不居首、不居功。原文白話解析提示:點卦象出經(jīng)文。點“陰陽魚”可占卦。
易經(jīng)六十四卦-
易經(jīng)所延伸出來的六十四卦的詳細解釋 :
第1卦 乾為天(乾卦)剛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龍得水好運交,不由喜氣上眉梢,一切謀望皆如意,向后時運漸漸高。
這個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疊。象征天,喻龍(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jù)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示吉祥如意,教導(dǎo)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 坤為地(坤卦)柔順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這個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疊,陰性。象征地(與乾卦相反),順從天。承載萬物,伸展無窮無盡。坤卦以雌馬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撫養(yǎng)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它以“先迷后得”證明“坤”順從“乾”,依隨“乾”,才能把握正確方向,遵循正道,獲取吉利。
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 下下卦
象曰:風刮亂絲不見頭,顛三倒四犯憂愁,慢從款來左順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坎)相疊,震為雷,喻動;坎為雨,喻險。雷雨交加,險象叢生,環(huán)境惡劣?!巴汀痹钢参锩壬蟮?。萬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yīng)運,必欣欣向榮。
第4卦 山水蒙(蒙卦)啟蒙奮發(fā)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運不高,婚姻合伙有瑣碎,做事必然受苦勞。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艮)相疊,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險。卦形為山下有險,仍不停止前進,是為蒙昧,故稱蒙卦。但因把握時機,行動切合時宜,因此,具有啟蒙和通達的卦象。
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機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無光無亮到如今,忽然大風吹土去,自然顯露有重新。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坎)相疊,下卦是乾,剛健之意;上卦是坎,險陷之意。以剛逢險,宜穩(wěn)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動,觀時待變,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 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難做,恰是二人爭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誰肯讓誰走一步。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險,彼此反對,定生爭訟。爭訟非善事,務(wù)必慎重戒懼。
第7卦 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 中上卦
象曰:將帥領(lǐng)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皫煛敝杠婈???矠樗?、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于農(nóng)。兵兇戰(zhàn)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因為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
第8卦 水地比(比卦)誠信團結(jié) 上上卦
象曰:順風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風,不用費力逍遙去,任意而行大亨通。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坎)相疊,坤為地;坎為水。水附大地,地納河海,相互依賴,親密無間。此卦與師卦完全相反,互為綜卦。它闡述的是相親相輔,寬宏無私,精誠團結(jié)的道理。
第9卦 風天小畜(小畜卦)蓄養(yǎng)待進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盡焦梢,水想云濃雨不澆,農(nóng)人仰面長吁氣,是從款來莫心高。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喻風調(diào)雨順,谷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須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為。
第10卦 天澤履(履卦)腳踏實地 中上卦
象曰:鳳凰落在西歧山,去鳴幾聲出圣賢,天降文王開基業(yè),富貴榮華八百年。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乾)相疊,乾為天;兌為澤,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咥(咬)人?!币虼耍Y(jié)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兌柔遇乾剛,所履危。履意為實踐,卦義是腳踏實地的向前進取的意思。
第11卦 地天泰(泰卦)應(yīng)時而變 中上卦
象曰:學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坤)相疊,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紛紜。反之則兇。萬事萬物,皆對立,轉(zhuǎn)化,盛極必衰,衰而轉(zhuǎn)盛,故應(yīng)時而變者泰(通)。
第12卦 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 中中卦
象曰:虎落陷坑不堪言,進前容易退后難,謀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事牽連。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乾)相疊,其結(jié)構(gòu)同泰卦相反,系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地不交,萬物不通。它們彼此為“綜卦”,表明泰極而否,否極泰來,互為因果。
第13卦 天火同人(同人卦)上下和同 中上卦
象曰:心中有事犯猜疑,謀望從前不著實,幸遇明人來指引,諸般憂悶自消之。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乾)相疊,乾為天,為君;離為火,為臣民百姓,上天下火,火性上升,同于天,上下和同,同舟共濟,人際關(guān)系和諧,天下大同。
第14卦 火天大有(大有卦)順天依時 上上卦
象曰:砍樹摸雀作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來費力,若問走失未逃脫。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離)相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乾,為天?;鹪谔焐?,普照萬物,萬民歸順,順天依時,大有所成。
第15卦 地山謙(謙卦)內(nèi)高外低 中中卦
象曰:天賜貧人一封金,不爭不搶兩平分,彼此分得金到手,一切謀望皆遂心。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坤)相疊,艮為山,坤為地。地面有山,地卑(低)而山高,是為內(nèi)高外低,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譽,位高不自傲。這就是謙。
第16卦 雷地豫(豫卦)順時依勢 中中卦
象曰:太公插下杏黃旗,收妖為徒歸西歧,自此青龍得了位,一旦謀望百事宜。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震)相疊,坤為地,為順;震為雷,為動。雷依時出,預(yù)示大地回春。因順而動,和樂之源。此卦與謙卦互為綜卦,交互作用。
第17卦 澤雷隨(隨卦)隨時變通 中中卦
象曰:泥里步踏這幾年,推車靠崖在眼前,目下就該再使力,扒上崖去發(fā)財源。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兌)相疊,震為雷、為動;兌為悅。動而悅就是“隨”。隨指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隨己,彼此溝通。隨必依時順勢,有原則和條件,以堅貞為前提。
第18卦 山風蠱(蠱卦)振疲起衰 中中卦
象曰:卦中爻象如推磨,順當為福反為禍,心中有益且遲遲,凡事盡從忙處錯。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艮)相疊,與隨卦互為綜卦。蠱(gu)本意為事,引申為多事、混亂。器皿久不用而生蟲稱“蠱”,喻天下久安而因循、腐敗,必須革新創(chuàng)造,治理整頓,挽救危機,重振事業(yè)。
第19卦 地澤臨(臨卦)教民保民 中上卦
象曰:君王無道民倒懸,常想撥云見青天,幸逢明主施仁政,重又安居樂自然。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坤)相疊。坤為地;兌為澤,地高于澤,澤容于地。喻君主親臨天下,治國安邦,上下融洽。
第20卦 風地觀(觀卦)觀下瞻上 中上卦
象曰:卦遇蓬花旱逢河,生意買賣利息多,婚姻自有人來助,出門永不受折磨。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巽)相疊,風行地上,喻德教遍施。觀卦與臨卦互為綜卦,交相使用。在上者以道義觀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順服歸從。
第21卦 火雷噬嗑(噬嗑卦)剛?cè)嵯酀∩仙县?br>象曰:運拙如同身受饑,幸得送飯又送食,適口充腹心歡喜,憂愁從此漸消移。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離)相疊。離為陰卦;震為陽卦。陰陽相交,咬碎硬物,喻恩威并施,寬嚴結(jié)合,剛?cè)嵯酀J舌荆╯hihe)為上下顎咬合,咀嚼。
第22卦 山火賁(賁卦)飾外揚質(zhì) 中上卦
象曰:運轉(zhuǎn)銳氣周,窈窕淑女君子求,鐘鼓樂之大吉慶,占者逢之喜臨頭。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艮)相疊。離為火為明;艮為山為止。文明而有節(jié)制。賁(bi)卦論述文與質(zhì)的關(guān)系,以質(zhì)為主,以文調(diào)節(jié)。賁,文飾、修飾。
第23卦 山地剝(剝卦)順勢而止 中下卦
象曰:鵲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內(nèi)先有鷹,雖然同處心生惡,卦若逢之是非輕。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艮)相疊。五陰在下,一陽在上,陰盛而陽孤;高山附于地。二者都是剝落象,故為“剝卦”。此卦陰盛陽衰,喻小人得勢,君子困頓,事業(yè)敗壞。
第24卦 地雷復(fù)(復(fù)卦)寓動于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動在順中,內(nèi)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于前進。
第25卦 天雷無妄(無妄卦)無妄而得 下下卦
象曰:飛鳥失機落籠中,縱然奮飛不能騰,目下只宜守本分,妄想扒高萬不能。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乾)相疊。乾為天為剛為??;震為雷為剛為動。動而健,剛陽盛,人心振奮,必有所得,但唯循純正,不可妄行。無妄必有獲,必可致福。
第26卦 山天大畜(大畜卦)止而不止 中上卦
象曰:憂愁常鎖兩眉頭,千頭萬緒掛心間,從今以后防開陣,任意行而不相干。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艮)相疊。乾為天,剛??;艮為山,篤實。畜者積聚,大畜意為大積蓄。為此不畏嚴重的艱難險阻,努力修身養(yǎng)性以豐富德業(yè)。
第27卦 山雷頤(頤卦)純正以養(yǎng) 上上卦
象曰:太公獨釣渭水河,手執(zhí)絲桿憂愁多,時來又遇文王訪,自此永不受折磨。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艮)相疊。震為雷,艮為山。山在上而雷在下,外實內(nèi)虛。春暖萬物養(yǎng)育,依時養(yǎng)賢育民。陽實陰虛,實者養(yǎng)人,虛者為人養(yǎng)。自食其力。
第28卦 澤風大過(大過卦)非常行動 中下卦
象曰:夜晚夢里夢金銀,醒來仍不見一文,目下只宜求本分,思想絡(luò)是空勞神。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兌)相疊。兌為澤、為悅,巽為木、為順,澤水淹舟,遂成大錯。陰陽爻相反,陽大陰小,行動非常,有過度形象,內(nèi)剛外柔。
第29卦 坎為水(坎卦)行險用險 下下卦
象曰:一輪明月照水中,只見影兒不見蹤,愚夫當財下去取,摸來摸去一場空。
這個卦是同卦(下坎上坎)相疊。坎為水、為險,兩坎相重,險上加險,險阻重重。一陽陷二陰。所幸陰虛陽實,誠信可豁然貫通。雖險難重重,卻方能顯人性光彩。
第30卦 離為火(離卦)附和依托 中上卦
象曰:官人來占主高升,莊農(nóng)人家產(chǎn)業(yè)增,生意買賣利息厚,匠藝占之大亨通。
這個卦是同卦(下離上離)相疊。離者麗也,附著之意,一陰附麗,上下二陽,該卦象征火,內(nèi)空外明。離為火、為明、太陽反復(fù)升落,運行不息,柔順為心。
第31卦 澤山咸(咸卦)相互感應(yīng) 中上卦
象曰:運去黃金失色,時來棒槌發(fā)芽,月令極好無差,且喜心寬意大。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兌)相疊。艮為山;澤為水。兌柔在上,艮剛在下,水向下滲,柔上而剛下,交相感應(yīng)。感則成。
第32卦 雷風恒(恒卦)恒心有成 中上卦
象曰:漁翁尋魚運氣好,魚來撞網(wǎng)跑不了,別人使本掙不來,誰想一到就湊合。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震)相疊。震為男、為雷;巽為女、為風。震剛在上,巽柔在下。剛上柔下,造化有常,相互助長。陰陽相應(yīng),常情,故稱為恒。
第33卦 天山遁(遁卦)遁世救世 下下卦
象曰:濃云蔽日不光明,勸君且莫出遠行,婚姻求財皆不利,提防口舌到門庭。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乾)相疊。乾為天,艮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陰長陽消,小人得勢,君子退隱,明哲保身,伺機救天下。
第34卦 雷天大壯(大壯卦)壯勿妄動 中上卦
象曰:卦占工師得大木,眼前該著走上路,時來運轉(zhuǎn)多順當,有事自管放心寬。
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震)相疊。震為雷;乾為天。乾剛震動。天鳴雷,云雷滾,聲勢宏大,陽氣盛壯,萬物生長。剛壯有力故曰壯。大而且壯,故名大壯。四陽壯盛,積極而有所作為,上正下正,標正影直。
第35卦 火地晉(晉卦)求進發(fā)展 中上卦
象曰:鋤地鋤去苗里草,誰想財帛將人找,一鋤鋤出銀子來,這個運氣也算好。
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離)相疊。離為日,為光明;坤為地。太陽高懸,普照大地,大地卑順,萬物生長,光明磊落,柔進上行,喻事業(yè)蒸蒸日上。
第36卦 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轉(zhuǎn)明 中下卦
象曰:時乖運拙走不著,急忙過河拆了橋,恩人無義反為怨,凡事無功枉受勞。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坤)相疊。離為明,坤為順;離為日;坤為地。日沒入地,光明受損,前途不明,環(huán)境困難,宜遵時養(yǎng)晦,堅守正道,外愚內(nèi)慧,韜光養(yǎng)晦。
第37卦 風火家人(家人卦)誠威治業(yè) 下下卦
象曰:一朵鮮花鏡中開,看著極好取不來,勸君休把鏡花戀,卦若逢之主可怪。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巽)相疊。離為火;巽為風。火使熱氣上升,成為風。一切事物皆應(yīng)以內(nèi)在為本,然后伸延到外。發(fā)生于內(nèi),形成于外。喻先治家而后治天下,家道正,天下安樂。
第38卦 火澤睽(睽卦)異中求同 下下卦
象曰:此卦占來運氣歹,如同太公作買賣,販豬牛快販羊遲,豬羊齊販斷了宰。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離)相疊。離為火;兌為澤。上火下澤,相違不相濟。克則生,往復(fù)無空。萬物有所不同,必有所異,相互矛盾。睽即矛盾。
第39卦 水山蹇(蹇卦)險阻在前 下下卦
象曰:大雨傾地雪滿天,路上行人苦又寒,拖泥帶水費盡力,事不遂心且耐煩。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坎)相疊??矠樗?,艮為山。山高水深,困難重重,人生險阻,見險而止,明哲保身,可謂智慧。蹇,跋行艱難。
第40卦 雷水解(解卦)柔道致治 中上卦
象曰:目下月令如過關(guān),千辛萬苦受熬煎,時來恰相有人救,任意所為不相干。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震)相疊。震為雷、為動;坎為水、為險。險在內(nèi),動在外。嚴冬天地閉塞,靜極而動。萬象更新,冬去春來,一切消除,是為解。
第41卦 山澤損(損卦)損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時動不至費心多,比作推車受折磨,山路崎嶇吊下耳,做插右按按不著。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艮)相疊。艮為山;兌為澤。上山下澤,大澤浸蝕山根。損益相間,損中有益,益中有損。二者之間,不可不慎重對待。損下益上,治理國家,過度會損傷國基。應(yīng)損則損,但必量力、適度。少損而益最佳。
第42卦 風雷益(益卦)損上益下 上上卦
象曰:時來運轉(zhuǎn)吉氣發(fā),多年枯木又開花,枝葉重生多茂盛,幾人見了幾人夸。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巽)相疊。巽為風;震為雷。風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此卦與損卦相反。它是損上以益下,后者是損下以益上。二卦闡述的是損益的原則。
第43卦 澤天夬(夬卦)決而能和 上上卦
象曰:蜘蛛脫網(wǎng)賽天軍,粘住游蜂翅翎毛,幸有大風吹破網(wǎng),脫離災(zāi)難又逍遙。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兌)相疊。乾為天為??;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去之意)即可,故名為夬(guài),夬即決。
第44卦 天風姤(姤卦)天下有風 中上卦
象曰:他鄉(xiāng)遇友喜氣歡,須知運氣福重添,自今交了順當運,向后管上保不相干。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乾)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天下有風,吹遍大地,陰陽交合,萬物茂盛。姤(gǒu)卦與夬卦相反,互為“綜卦”。姤即遘,陰陽相遇。但五陽一陰,不能長久相處。
第45卦 澤地萃(萃卦)薈萃聚集 中上卦
象曰:游魚戲水被網(wǎng)驚,跳過龍門身化龍,三尺楊柳垂金錢,萬朵桃花顯你能。
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坤上兌)。坤為地、為順;兌為澤、為水。澤泛濫淹沒大地,人眾多相互斗爭,危機必四伏,務(wù)必順天任賢,未雨綢繆,柔順而又和悅,彼此相得益彰,安居樂業(yè)。萃,聚集、團結(jié)。
第46卦 地風升(升卦)柔順謙虛 上上卦
象曰:士人來占必得名,生意買賣也興隆,匠藝逢之交易好,農(nóng)間莊稼亦收成。
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巽上坤)。坤為地、為順;巽為木、為遜。大地生長樹木,逐的成長,日漸高大成材,喻事業(yè)步步高升,前程遠大,故名“升”。
第47卦 澤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時運不來好傷懷,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蟲翼無到手,轉(zhuǎn)了上去下不來。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兌)相疊。兌為陰為澤喻悅;坎為陽為水喻險。澤水困,陷入困境,才智難以施展,仍堅守正道,自得其樂,必可成事,擺脫困境。
第48卦 水風井(井卦)求賢若渴 上上卦
象曰:枯井破費已多年,一朝流泉出來鮮,資生濟渴人稱羨,時來運轉(zhuǎn)喜自然。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坎)相疊??矠樗毁銥槟?。樹木得水而蓬勃生長。人靠水井生活,水井由人挖掘而成。相互為養(yǎng),井以水養(yǎng)人,經(jīng)久不竭,人應(yīng)取此德而勤勞自勉。
第49卦 澤火革(革卦)順天應(yīng)人 上上卦
象曰:苗逢旱天漸漸衰,幸得天恩降雨來,憂去喜來能變化,求謀干事遂心懷。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兌)相疊。離為火、兌為澤,澤內(nèi)有水。水在上而下澆,火在下而上升?;鹜桑凰蠡鹣?。二者相生亦相克,必然出現(xiàn)變革。變革是宇宙的基本規(guī)律。
第50卦 火風鼎(鼎卦)穩(wěn)重圖變 中下卦
象曰:鶯鶩蛤蜊落沙灘,蛤蜊鶯鶩兩翅扇,漁人進前雙得利,失走行人卻自在。
這個卦是異卦(下巽上離)相疊。燃木煮食,化生為熟,除舊布新的意思。鼎為重寶大器,三足穩(wěn)重之象。煮食,喻食物充足,不再有困難和困擾。在此基礎(chǔ)上宜變革,發(fā)展事業(yè)。
第51卦 震為雷(震卦)臨危不亂 中上卦
象曰:一口金鐘在淤泥,人人拿著當玩石,忽然一日鐘懸起,響亮一聲天下知。
這個卦是同卦(下震上震)相疊。震為雷,兩震相疊,反響巨大,可消除沉悶之氣,亨通暢達。平日應(yīng)居安思危,懷恐懼心理,不敢有所怠慢,遇到突發(fā)事變,也能安然自若,談笑如常。
第52卦 艮為山(艮卦)動靜適時 中下卦
象曰:財帛常打心頭走,可惜眼前難到手,不如意時且忍耐,逢著閑事休開口。
這個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疊。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它和震卦相反。高潮過后,必然出現(xiàn)低潮,進入事物的相對靜止階段。靜止如山,宜止則止,宜行則行。行止即動和靜,都不可失機,應(yīng)恰到好處,動靜得宜,適可而止。
第53卦 風山漸(漸卦)漸進蓄德 上上卦
象曰:俊鳥幸得出籠中,脫離災(zāi)難顯威風,一朝得意福力至,東西南北任意行。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巽)相疊。艮為山,巽為木。山上有木,逐漸成長,山也隨著增高。這是逐漸進步的過程,所以稱漸,漸即進,漸漸前進而不急速。
第54卦 雷澤歸妹(歸妹卦)立家興業(yè) 下下卦
象曰:求魚須當向水中,樹上求之不順情,受盡爬揭難隨意,勞而無功運平平。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震)相疊。震為動、為長男;兌為悅、為少女。以少女從長男,產(chǎn)生愛慕之情,有婚姻之動,有嫁女之象,故稱歸妹。男婚女嫁,天地大義,人的開始和終結(jié)。上卦與漸卦為綜卦,交互為用。
第55卦 雷火豐(豐卦)日中則斜 上上卦
象曰:古鏡昏暗好幾年,一朝磨明似月圓,君子謀事逢此卦,運轉(zhuǎn)喜自然已經(jīng)。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震)相疊,電閃雷鳴,成就巨大,喻達到頂峰,如日中天。告誡;務(wù)必注意事物向相反方面發(fā)展。治亂相因,盛衰無常,不可不警惕。
第56卦 火山旅(旅卦)依義順時 下下卦
象曰:飛鳥樹上壘窩巢,小人使計舉火燒,君占此卦為不吉,一切謀望枉徒勞。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離)相疊。此卦與豐卦相反,互為“綜卦”。山中燃火,燒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于趕路。因而稱旅卦。
第57卦 巽為風(巽卦)謙遜受益 中上卦
象曰:一葉孤舟落沙灘,有篙無水進退難,時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費力任往返。
這個卦是同卦(下巽上巽)相疊,巽(xùn)為風,兩風相重,長風不絕,無孔不入,巽義為順。謙遜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無往不利。
第58卦 兌為澤(澤卦)剛內(nèi)柔外 上上卦
象曰:這個卦象真可取,覺著做事不費力,休要錯過這機關(guān),事事覺得隨心意。
這個卦是同卦(下澤上澤)相疊。澤為水。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和,團結(jié)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兌為悅也。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導(dǎo)民向上。
第59卦 風水渙(渙卦)拯救渙散 下下卦
象曰:隔河望見一錠金,欲取岸寬水又深,指望資財難到手,盡夜資財枉費心。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巽)相疊。風在水上行,推波助瀾,四方流溢。渙,水流流散之意。象征組織和人心渙散,必用積極的手段和方法克服,戰(zhàn)勝弊端,挽救渙散,危為安。
第60卦 水澤節(jié)(節(jié)卦)萬物有節(jié) 上上卦
象曰:時來運轉(zhuǎn)喜氣生,登臺封神姜太公,到此諸神皆退位,縱然有禍不成兇。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坎)相疊。兌為澤,坎為水。澤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澤外。因此要有節(jié)度,故稱節(jié)。節(jié)卦與渙卦相反,互為綜卦,交相使用。天地有節(jié)度才能常新,國家有節(jié)度才能安穩(wěn),個人有節(jié)度才能完美。
第61卦 風澤中孚(中孚卦)誠信立身 下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無橋過薄冰,小心謹慎過得去,一步錯了落水中。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巽)相疊。孚(fú)本義孵,孵卵出殼的日期非常準確,有信的意義。卦形外實內(nèi)虛,喻心中誠信,所以稱中孚卦。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第62卦 雷山小過(小過卦)行動有度 中上卦
象曰:行人路過獨木橋,心內(nèi)惶恐眼里瞧,爽利保保過得去,慢行一定不安牢。
這個卦是異卦(下艮上震)相疊。艮為山,震為雷,過山雷鳴,不可不畏懼。陽為大,陰為小,卦外四陰超過中二陽,故稱“小過”,小有越過。
第63卦 水火既濟(既濟卦)盛極將衰 中上卦
象曰:金榜以上題姓名,不負當年苦用功,人逢此卦名吉慶,一切謀望大亨通。
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坎)相疊。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jīng);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jīng)成功,但終將發(fā)生變故。
第64卦 火水未濟(未濟卦)事業(yè)未竟 中下卦
象曰:離地著人幾丈深,是防偷營劫寨人,后封太歲為兇煞,時加謹慎禍不侵。
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離)相疊。離為火,坎為水。火上水下,火勢壓倒水勢,救火大功未成,故稱未濟。《周易》以乾坤二卦為始,以既濟、未濟二卦為終,充分反映了變化發(fā)展的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31/611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易經(jīng)證釋大壯卦詳解
下一篇: 易經(jīng)證釋漸卦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