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是講道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用一些比較好理解的文字提醒人們處世為人應該注意的問題,糾正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藥藥者,雜治也。
藥,比喻糾正人們錯誤的良方。關尹子自注的意思是:除了以前各篇闡述的問題外,其他較為雜碎用以糾正人們錯誤的一些問題都在這篇了。
勿輕小事關尹子曰: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積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天既無可必者人,人無能必者事。惟去事離人,則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當繁,簡可;當戒,忍可;當勤,惰可。
關尹子說:不要忽略小事,小的縫隙能夠導致一艘大船的沉沒;不要忽視小的事物,小的蟲子可以使人中毒;不要輕視小人,小人能夠危害一個國家。能夠完美處理好小事,然后才能夠做成大事;能夠不斷地積累小事物,然后才能成就大事物;能夠妥善安排好小人,然后才能夠配合好品德高尚的大人物。既然上天都無法完全保證一個人是好是壞,人也就無法保證每一件事情都能夠成功。只有不去依靠其他的事情與其他的人,那么自己的事情就完全靠自己,只要自己認為可以就行。如果不是一定需要繁瑣地處理才能做成的事情,那么就簡單處理;不是必須要特別警惕的事情,那么就稍微忍耐;不是必須辛苦對待的事情,那么就懶散一點。
愚、訥、怯曰:智之極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極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訥;勇之極者,知勇果不足以勝物,故怯。
關尹子說:具有至高智慧的人,知道僅僅依靠智慧確實不可能處理好一切事情,因此他有時會顯得比較愚笨;具有極好辯論技巧的人,明白僅僅單靠辯論確實不可能闡述全部事物,因此有時會顯得有點木訥;那些極其勇敢的人,懂得僅僅憑借勇敢確實不可能戰(zhàn)勝所有敵對事物,因此有時會顯得有些膽怯。
道一而已曰:天地萬物,無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養(yǎng)。雖應物,未嘗有物;雖養(yǎng)我,未嘗有我。勿曰外物,然后外我;勿曰外形,然后外心。道一而已,不可序進。
關尹子:天地間的萬物,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屬于我們個人所有的。外物不屬于我們所有,但我們不得不去應對外物;我們自身也不屬于我們自己,但我們不得不去保養(yǎng)自身。雖然我們要應對外物,但心里不要總是惦記著外物;雖然我們要保養(yǎng)自身,但我們的心中不要總是想著自身。不要說先忘卻了外物,然后再去忘卻自身;也不要說先忘卻了形體,然后再去忘卻心念。修煉大道要保持一個整體,不可以分出順序逐步進行。
無所見、無所聞曰: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見大者亦不見小,見邇者亦不見遠;聞大者亦不聞小,聞邇者亦不聞遠。圣人無所見,故能無不見;無所聞,故能無不聞。
關尹子說:一門心思想弄清楚細小事物的人,是無法看清楚天地之廣大的;一心想聆聽清楚細微聲音的人,是無法聽到雷霆之巨響的。一心專注巨大事物的人也看不到細小事物的,一心觀察近處事物的人也是無法看清楚遠處事物的;一心聆聽宏大聲音的人也是無法聽到細微聲響的,一心聆聽近處聲音的人也是無法聽到遠處聲響的。圣人不把自己的眼光固定在任何一種事物上,所以他能看到所有的事物;他不把自己的聽力固定在任何一種聲音上,所以他能夠聽到所有的聲音。
不慕、不拒、不處曰: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或愛金,或愛玉,是執(zhí)一色為目也。耳之所聞,不知其幾何,或愛鐘,或愛鼓,是執(zhí)一聲為耳也。惟圣人不慕之,不拒之,不處之。
關尹子說:眼睛能夠看到的,不知道有多少事物,有的人喜愛黃金,有的人喜愛白玉,都是把自己的眼光執(zhí)著于一種事物上了。耳朵能聽到的,不知道有多少聲音,有人喜歡聽鐘聲,有人喜歡聽鼓聲,都是把自己的耳朵執(zhí)著于一種聲音上了。只有圣人能夠做到不醉心于任何事物,也不拒絕任何事物,更不執(zhí)著于任何事物。
忘道能有道曰: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關尹子說:善于處理當代事務的人也可以推行古代原則,善于處理細節(jié)的人也能夠很好地做好根本性的大事。
曰:狡勝賊,能捕賊;勇勝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勝物,乃能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關尹子說:狡猾的程度超過盜賊,才能夠捕捉盜賊;勇猛的程度超過老虎,才能夠捕捉老虎。能夠克制自己情緒的人,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yè);能夠抵擋住外物誘惑的人,才能夠運用外物獲利;能夠連大道都能忘卻的人,才能夠真正得道。
以約為紀、不先物曰:函堅,則物必毀之,剛斯折矣;刀利,則物必摧之,銳斯挫矣。威鳳以難見為神,是以圣人以深為根;走麝以遺香不捕,是以圣人以約為紀。
關尹子:鎧甲堅硬,也一定會有東西能毀壞它,因為太剛強了必定會折斷;刀刃鋒利,也一定會有物體能摧毀它,因為太銳利了必定會挫折。儀態(tài)莊重的鳳凰因為難得一見而被人視為神物,所以圣人的處世準則為深藏不露;奔跑的麝因為拋棄了自己的麝香而不被捕殺,所以圣人的生活原則是盡量簡約。
曰: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不升則不降。井雖千仞,汲之水上,蓋不降則不升。是以圣人不先物。
關尹子:把瓶子開兩個小孔,然后用水灌滿,如果閉住一個小孔去傾倒瓶子里的水,另一個小孔就流不出水來,這就說明沒有上升就沒有下降。水井即使深有千丈,只要從里面取水,而井水會馬上補充上來,這也說明沒有下降就沒有上升。因此圣人不會搶占在別人的前面。
契道無方曰:人之有失,雖己受害于已失之后,久之,竊議于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聰明,而兼人之聰明;惟其無我,而兼天下之我。終身行之,可以不失。
關尹子:人們犯了錯誤,雖然在犯錯之后已經受到了傷害,但是時間久了,人們就會事先私下商議以避免再次犯錯誤。只有不自恃自己的智慧,才能能夠采納所有人的智慧;只有做到無我,才能夠兼顧天下所有人的利益。如果能夠終身遵循這一原則,才能夠不再發(fā)生錯誤。
曰:古今之俗不同,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于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豈執(zhí)一豫格后世哉?惟隨時同俗,先機后事,捐忿塞欲,簡物恕人,權其輕重,而為之自然,合神不測,契道無方。
關尹子:古代和現在的風俗不一樣,東西南北各地的風俗也不一樣,以至于每個家庭與每個人對善的理解也不相同,我怎么能夠拿一種固定的標準來預先要求后世的人們呢?只有隨時勢變化而入鄉(xiāng)隨俗,先觀察苗頭而后采取行動,拋棄怨恨而克制個人欲望,節(jié)儉財物而寬恕別人,衡量事情的輕重,做事要順應自然,這樣才能達到神妙而變化莫測,才能在無形中契合大道。
交往的層面曰: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也,出于是非賢愚之外,故久;德交者,則有是非賢愚矣,故或合或離;事交者,合則離。
關尹子說:有的人在大道的層面上交往,有的人在品德層面上交往,有的人在做事的層面上交往。在大道的層面上交往的,就好比是父與子的關系,已經超出了是非、賢愚的范疇,因此就持久;在品德層面上的交往的,那么就會有是非、賢愚的相處標準,因此就會有時候在一起,有時候又分手;在做事的層面上交往的,在共事之后必然分手。
古人之言,學之多弊曰:勿以拙陋,曰道之質當樂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當樂輕明;勿以傲易,曰道之高當樂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廣當樂要急;勿以幽憂,曰道之寂當樂悅豫。古人之言,學之多弊,不可不救。
關尹子說:不要因為看到一些人笨拙,就說大道的本質就是喜歡敏捷;不要因為看到一些人愚昧,就說大道是隱晦深奧的應當喜歡輕靈聰明;不要因為看到一些人傲慢,就說大道是高妙的應當喜歡和順;不要因為看到一些人散漫,就說大道是廣柔無際的應當喜歡急迫;不要因為看到一些人憂傷,就說大道是寂靜的應當喜歡愉悅。
不可卑人尊己曰: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以輕忽道己,不可以訕謗德己,不可以鄙猥才己。
關尹子說:不可以非議社會而自以為正確,不可以瞧不起別人而自以為尊貴,不可以輕視別人而自認為掌握了大道,不可以詆毀別人而自認為具備了美德,不可以鄙視別人而自認為有才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29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經典文言文賞析 | 關尹子教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