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張三豐飛升,沈萬三成仙,師徒二人一神一仙,終證正果。)
話說劉伯溫在寶雞金臺觀,遇到前來求救的沈萬三,授他三個錦囊妙計(jì)。
沈萬三依計(jì)而行,歷時二十二載,終得善緣,得道成仙,那已是劉伯溫去世十八年后的事了。
洪武五年七月,劉伯溫帶兒子劉璟及兩少俠趙騏,趙驥,一行辭別金臺觀,向長安的終南山走來。
問道終南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位于陜西省境內(nèi)秦嶺山脈中段,古城長安之南,“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的誕生地,道教之祖庭,仙佛之名山。
終南山位置圖
“終南山古樓觀”,迄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
始建于西周,興起于秦漢,鼎盛于隋唐,后兵毀于金,又復(fù)興于元,漸衰于明清。
相傳西周時的大散關(guān)令尹喜,在終南山麓,結(jié)茅為樓,夜觀天象。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真人、文始先生、關(guān)尹。先秦天下十大豪族之一,周朝大夫、大將軍、哲學(xué)家、教育家,甘肅天水人。
他自幼博覽古籍,精通歷法,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能占星望氣,能推知前古,能預(yù)測未來。
尹喜真人
一日,尹喜夜觀天象,見東方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圣人當(dāng)度關(guān)而西,于是向朝廷請求,出為函谷關(guān)令。
果遇老子騎青牛出關(guān)而來。
尹喜拜謁老子
同朝為官,尹喜知老子為周王室守藏史(國家圖書館館長),將要?dú)w隱。知老子為潛龍,學(xué)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若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guān)。
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百里,焚點(diǎn)香火,恭候圣人到來。
老子行至函谷關(guān),尹喜聞訊,迎至終南山草樓,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
但老子不肯,之后尹喜便托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jīng)關(guān)中、越秦嶺、渡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xiāng)秦州伯陽(甘肅天水)。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
老子日夜著書立說,修行練功,經(jīng)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聽,兩人切磋。
老子
老子為了使其學(xué)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jīng)》五千言授于尹喜,獨(dú)自西行,不知去向,約百年后相會西蜀青羊肆。
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jīng)》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又自著九簡,名曰《關(guān)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jīng)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道家所崇拜。
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經(jīng)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老子越秦嶺,經(jīng)漢中,走劍門,西游至西川青城山。后隱居崆峒山(后人誤傳為昆侖山),開山授徒,將火丹治法傳授三百人。唯三人系代傳親授:王方平、尹喜、徐甲。
第二代王君(王方平),王君授三十人。唯三人系代傳:茅蒙、孫盈、章震。
第三代章震,震授十七人。唯二人系代傳:若士、李夫人名仙。
第四代若士,士授五十二人。唯三人系代傳:李元君、白石先生、李常存。
第五代李元君,元君授七十二人。唯二人系代傳:王子喬、許述成。
第六代諸仙別傳分散,傳承失系絕代,雜承冒名,各具其說。
時逢秦末,天下大亂,老君念于志學(xué)之子,令徒鬼谷子下平蓋山。
授張陵為云臺治,火芝火仙之經(jīng)、祝由變化之術(shù)、長生不死之藥、登升云天之道。
張陵(又尊張道陵)在漢中設(shè)五斗米教,大顯其義,傳教天下,道教方興。(詳見前文《奇道劉神仙》系列之15篇,可關(guān)注查閱)
張?zhí)鞄?/p>
樓觀臺的名勝古跡有老子說經(jīng)臺、煉丹爐、呂祖洞、仰天池、棲真亭、老子墓及宗圣宮、玉真觀、玉華觀等遺址。
樓觀臺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譽(yù),位于秦嶺西部北麓陜西周至縣境內(nèi),東距長安百四十里。
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道觀眾多,寺廟頗勝。
天下名山僧占多,唐武宗滅佛后,寺佛燒毀,道教又興起,構(gòu)成了聞名遐邇“古、秀、幽、奇”的道佛圣地風(fēng)景特色。
當(dāng)年老子與尹喜終南結(jié)草樓觀,馬放南山,老牛坡上放牛,不老松下講道。
發(fā)現(xiàn)終南捷徑后,清涼山講經(jīng),樓觀臺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天下第一福地。
終南天瑞
對終南山的描寫,我推徐霞客為第一,后代無出其右,特輯錄如下:
長安南緣有山,綿延千里,橫斷三秦,曰秦嶺,秦嶺之巔者,終南也。
少聞終南乃仙居之地,飄渺終日,紫氣常年,是為道教名山也。
尤冬者,走獸盡藏,百鳥皆蔽,千里雪飄,萬里一色。
置其顛,手觸天闕,語驚九霄,覓徑而上,或三五一道觀,或一步一仙蹤。
余幼好尋仙,誓篤怪誕之說矣,尤其名山勝景為我必叩,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而終南尤具色彩。
今無雨雪,天干氣爽,是為登高逢時。
徇跡而上,山路崎嶇,或雜草叢生,或荊棘橫陳,偶見耕火裊裊,有佝僂者拄杖相望,不知所云,或有山狗攆至,與我狂吠幾聲,奪道而去。
登得高處,林漸密而不得徑,此時駐足回望,四下盡收眼底,實(shí)心曠神怡??莶萏撗谔帲故橇⒈谇д?,膽?yīng)q顫矣。
再行處,聞鳥鳴此起彼伏,驚林之謐而群鳥飛。
至山頂處,豁然開朗,俯見山谷。環(huán)群山連綿,仙霧浩渺,山盡而日掛于巒。
繼行之,越發(fā)開闊,上有立璧千仞,下有一澗幽溪,溪水潺潺而無魚,仞壁峭峭而無木。
嚎之,回聲經(jīng)久不絕,徇溪而上。有怪潭,水幽深而難測,觸之滲骨。
四環(huán)藤木蓋掩,頓生恐懼,潭側(cè)有瀑,仰而瀑源處現(xiàn)巨石,有數(shù)丈,觀之霞光萬道,未知何家仙人坐化于此。
終南仙境
終南尋仙
劉伯溫他們一行,且沿秦嶺七十二峪中的天子峪,盤沿而上,拜謁華嚴(yán)祖庭至相寺。
七月底,關(guān)中雖是暑熱天氣,但峪中剛下了幾場雨,云蒸霞蔚,空氣格外清新。
劉伯溫心情愉悅,一路邊走邊觀仙景。他有意考考兒子劉璟,說道:
“名山修道,終南為冠。自古終南就是虛懷高士,修道隱士的圣地。當(dāng)年姜子牙曾在終南隱居修煉,80歲渭水垂釣,才隨周王出山建立功業(yè)。
唐代王維,人稱詩佛,更是半隱半仕,詩情畫意,瀟灑無比。他有一首寫終南的詩,你能背否?”
劉璟:“記得一一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p>
遠(yuǎn)望終南峰巒,云遮霧罩,翠綠奇幻,白云深處,正是大師仙道的修行之處。
劉伯溫又問:“唐時太上隱者有首《答人》詩,能記否?”
劉璟: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p>
劉伯溫點(diǎn)點(diǎn)頭:“這首比較冷僻,但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可謂婦孺皆知,人人可頌: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p>
他們登高望遠(yuǎn),身處云霧處,看著飄渺奇幻的云霧,在山間繚繞,總想著深山老林云霧處,一定有隱人高士,神人仙侶,只是不知在何處。
山風(fēng)吹過,云霧繚繞,虛無縹緲,仙氣飄飄,是高士的靜居。
松濤陣陣,溪水潺潺,綠野仙蹤,云霧之中,是隱者的仙鄉(xiāng)。
終南山的遇仙傳說,幾千年一直在流傳。
以前終南山下,有一戶李姓的農(nóng)家。有個男孩叫李孝玉,不但聰明,而且孝順。
可惜山中窮苦,家中無錢供他念書,七歲的孝玉只能每天到山上放羊。
這終南山又叫太乙山,是太乙真人的道場。山里人就流傳著一首民謠:太乙山,遍地寶,有病不用瞧,上山扯把草。
孝玉上山放羊的時候,父親在山上采藥。久而久之,孝玉也識得些草藥,也會背著藥蔞,采些草藥,換點(diǎn)錢補(bǔ)貼家用。
終南山中,有豺狼虎豹,兇禽猛獸,毒蛇怪蟲,可是從來沒有傷害過他們。
一日,孝玉的父親病了,母親不放心他一個人上山放羊,但孝玉說采些草藥給父親治病,無奈,只好讓他去了。
孝玉將羊放在山坡吃草,自己一邊尋找草藥。只顧低頭找藥,卻不知不覺中,走進(jìn)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山谷。
孝玉四顧,四周石壁環(huán)立,沒有路了,回望也無歸路。山谷中間,有溪水潺潺,白鶴戲水,兩岸花團(tuán)錦簇,蜂飛蝶舞,異香樸鼻。
遠(yuǎn)處溪邊卻有一座道觀,隱約在那林木之中,一片花草叢里。
孝玉很是奇怪:這里怎會有道觀?沿溪邊走到那道觀前,想看個究竟,找人問下路。
觀前的有棵蒼柏,高聳云天,大樹下,卻見有幾位白眉白須道士在下棋,似是在爭論著什么。
見了孝玉,一位長髯老道呵呵笑道:“看看,我說有奇緣,這孩子不就來了?”
另幾位老道卻道:“來是來了,卻不知他是否能勝任?!?/p>
那長髯老道拉著孝玉的手說:“孩子,我們在打賭,賭你今日會來到谷中。這谷中仙草無數(shù),可如今不知被妖孽糟蹋了多少,偷采了多少。如今我們要去西天赴會,我們想找一位藥童,在此守株澆灌,你可愿意?”
仙草?孝玉對藥草很熟悉,仙草卻不曾見過。能當(dāng)個藥童,自然愿意!
孝玉問:“要多久?”
那老道又道:“你須得在這谷中值守三月即可,你可做到?”
孝玉遲疑又為難地說:“可我父母親怎么辦?父親還在生病,母親一人如何是好?我得先去告訴他們!”
老道說:“好孩子,我讓鶴童去給你父親送去仙丹了?!?/p>
不一會兒,一只仙鶴從云中飛下,落地變成了一個可愛的仙童,回道:“仙翁,仙丹己送到,他的父母已經(jīng)服下了仙丹,十分高興?!?/p>
那老道對孝玉說:“怎么樣,孩子?你父母已同意,他們以后也不會生病了?!?/p>
孝玉十分高興:“謝謝仙翁,我愿意。”
于是,孝玉遵守諾言,果然在谷中一呆就是三個月。夏去秋來,他每日挑溪水澆花,和鶴童一起采花摘果,蒸曬收藏。
鶴童也教他識得了許多仙草,不知不覺中他已長成俊俏的少年。
三個月到了,那幾位老道再次飛臨,看孝玉采積了許多仙草,十分高興,給孝玉吃下一顆仙丹,讓鶴童送他回家去了。
孝玉回到家,村中己無認(rèn)識的人,在鶴童的引領(lǐng)下,找到在后山石洞中住居的父母。
父母卻容顏?zhàn)兓淮?,比以前更年輕精神些,一問,竟已過去三百年。
他的父母說起當(dāng)年服下仙丹的經(jīng)過,三人都知道這是遇到了神仙,那個山谷里的孝玉種植采積蒸曬的花花草草,都是神仙用以煉丹的仙藥。
華嚴(yán)祖庭至相寺
劉伯溫一行來到至相寺下,遠(yuǎn)遠(yuǎn)就望見那綠茵如蓋的“唐槐”(毀于文革)。至相寺又名國清寺,隋文帝開皇初年,由靜淵禪師始建,在終南山天子峪內(nèi)。
他興趣盎然地說:“王維雖是詩佛,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wù)不小。
但由于政局變化反復(fù),他曾做過安祿山的偽職,為人詬病,屢遭打壓。
四十歲卻學(xué)道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在終南結(jié)廬,悠閑自在,大約四十歲后,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他有道《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dú)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p>
劉璟和趙驥他們更是興高采烈,此時已是午后未時,山中涼爽怡人,山澗溪流淙淙,林間鳥鳴靜幽。
轉(zhuǎn)過一個山路的山嘴,眾人坐在山石山歇息,坐看云起。前面是一片翠綠如云的竹林,和江南的高聳入云的毛竹林不同,這是矮小的箭竹。
終南野熊貓
“阿大,你看那是什么?”劉璟驚奇地問。
“呵呵,那毛絨絨,圓滾滾的小家伙,是只熊呢!秦人叫它貓熊。小家伙以竹為食,可愛的很呢?!眲⒉疁匦Φ?。
忽然,竹林深處傳來一陣琴聲。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忽遠(yuǎn)忽近,飄飄忽忽。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jìn)入了高潮,似山風(fēng)過崗,松濤陣陣; 風(fēng)過林梢,樹葉沙沙; 驚濤拍岸,水聲嘩嘩。
俄而,又似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泉水叮咚,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令人無限神往。
忽然,琴聲嘎然而止。
又一會,一聲清嘯,從林中響起,嗚~喔~~~
似猿鳴,似狼嚎,又似虎嘯。嘯聲在山谷中回蕩,綿綿不絕,響徹云霄。
又一聲高吭的誦吟聲,在山谷中回蕩: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來來來…
不亦樂乎乎乎乎…
劉伯溫知是有隱士高人,知自己到來,給自己傳聲問訊。
他讓劉璟取出自己的湖州竹笛,橫笛唇間,彈指點(diǎn)按,一陣清脆嘹亮的鳥啼,滴溜珠圓,從指間飛出。一會似百鳥朝鳳,鶯啼燕語,一會似鳳鳴梧桐,凰唳九霄,熱鬧非凡。
那位林中問訊的隱士高人究竟是誰?請看下集。
歡迎關(guān)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0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五行是形成萬物的基本物質(zhì),其生克制化···
下一篇: 歷史上的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