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評紅樓”系列評論】
一處被忽視的詞語創(chuàng)新
——晴雯判詞“心比天高”讀思札記
作者:湖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委員 劉上生
《紅樓夢》耐讀耐思。有些明白如話的語詞,看似一目了然,但細想?yún)s未必然。如泉眼清澈見底,卻取之不竭挹之無窮。晴雯判詞“心比天高”一語就是如此。
語義索源
查所有詞典,“心比天高”作為一個詞語或成語的出處都是《紅樓夢》,可見系曹公首創(chuàng)無疑。
《紅樓夢大辭典》(修訂版)對“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解釋是:
“意謂晴雯雖然社會地位低下,出身卑賤,是當日賴大買來的‘奴才的奴才’,但心性極為高潔,最無阿諛奉承的奴才相,最富有反抗精神。”
“心性”以下是闡釋“心比天高”的。這是對判詞所涉文本內(nèi)容的正確闡釋,但并非解詞。
同樣引用此判詞詞語,《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則是: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過現(xiàn)實?!?/p>
這是語義學(xué)的解釋,它切合字義,從兩個角度釋“心”:一為“心地”即“心性”,指氣質(zhì)性格;二為“所想”即“心志”,或曰抱負追求為全面。不過依據(jù)這一解釋“心比天高”很難作完全的正面理解,而是包含了復(fù)雜的肯定與否定雙重內(nèi)涵。“心地高傲”可以是對平庸的蔑視,但也可能是過分自視或?qū)λ说陌谅?;“所想超過現(xiàn)實”或是擁有高遠的抱負追求,但也可能是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或空想。
兩本權(quán)威辭書作出褒貶意義不一樣的解釋,這是由工具書的不同性質(zhì)和目標決定的。人們也由此可以看到,當曹雪芹創(chuàng)造出“心比天高”一詞時,已賦予其不一般的意義內(nèi)涵。
這是一處被一般讀者忽視的詞語創(chuàng)新,以前似乎沒有人做過探究。
“心比天高”語詞為曹雪芹首創(chuàng),但它并非無源之水。從語源看,它應(yīng)來自“心高”一詞,是“心高”的極端化表述?!都t樓夢》中就用了“心高”。第72回《王熙鳳恃強羞說病,來旺婦倚勢霸成親》中旺兒家的想求鳳姐幫忙,把彩霞給兒子做媳婦,怕彩霞父母不肯,有幾句話:
“若論那孩子倒好,據(jù)我素日私意兒試他,他心里沒有甚說的,只是他老子娘兩個老東西太心高了些?!?/p>
“心高”這里顯然是貶斥意味?!稘h語大辭典》引此文解釋“心高”為“懷抱的希望遠大”,應(yīng)該是從“心高”字詞本義言之,但在具體語境中,實際上往往包含對所述對象的不滿,小說中來旺家的話就是如此。
《辭源》無“心高”一詞。作為古人認定的思維器官(《孟子》所謂“心之官則思”),上古演化出“心廣” “心遠”等物理向度詞語,“心酸”“心醉”等心理內(nèi)涵詞語,衍生出物理向度的“心高”大概是近古通俗語詞作品出現(xiàn)后的事情,后來為社會接受通用。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詞語的“心高”,一出現(xiàn)就附著某種否定意味,并結(jié)合成“心高氣傲”等成語。元無名氏雜劇《凍蘇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氣傲惹人憎?!庇肿鳌靶母邭庥病?,或“氣傲心高”,明王錂《春蕪記?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氣硬,笑伊家今日無計謀生。”《二刻拍案驚奇》卷22:“自家想著當年的事,還有些氣傲心高。只得作一長歌,當做似《蓮花落》,滿市唱著乞食?!薄肚迨犯?允禵傳》:“諭曰:‘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痹谒羞@些詞語或成語中,“心高”都是同“氣傲”“氣硬”等貶義詞語組合使用,又強化其否定性內(nèi)涵的。結(jié)果,語詞本義所應(yīng)有的“心志高遠”(如前引《漢語大詞典》所釋)的肯定性內(nèi)涵就被掩蓋了。明李孔修《貧居自述》(其四十五)是較早把“心”與“天”聯(lián)系起來的:“惟有人心高似天,誰知造化五行偏。貪心欲享千年壽,立意徒勞萬頃田……”這又是以“心高”為貪欲,從“所想超過現(xiàn)實”的另一負面角度運用語詞。
大體言之,以“心高”為語源附著否定性內(nèi)涵,這就是曹雪芹創(chuàng)造“心比天高”語詞的語義基礎(chǔ)和傳統(tǒng)習(xí)慣。中性字面上附著如此負面傾向的語義,一定有深刻的社會時代背景,這是否反映了封建后期日趨保守平庸、壓抑特立個性的社會心理,值得探究。
很顯然,曹雪芹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語,而且賦予新義,這本身就是一種具有突破意義的特立獨行。
點石成金
無法否認,晴雯判詞“心比天高”所用“心高”的基本語義與前代承傳和《紅樓夢》同一文本仍具有共通性。但是,曹雪芹的語詞創(chuàng)新和語境創(chuàng)造,卻實現(xiàn)了語義反轉(zhuǎn)。《紅樓夢》讀者從判詞里讀出的絕不是貶斥嘲諷,而是贊賞慨嘆。這是怎么回事呢?
因為曹雪芹不是孤立地創(chuàng)造了語詞“心比天高”,而是把它放在極其富于哲理意義和社會意義的“美的毀滅”的悲劇性語境之中,創(chuàng)造完成。此處小說文本敘述云:
“首頁上畫著一幅畫,既無人物,也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云濁霧而已。后有幾行字跡,寫的是: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嗟念?!?/p>
判詞前四句包含兩層意思:把晴雯名字分解為“霽月”“彩云”,這兩個意象都是天上美景,它是一種難得(“難逢”)但生命力極為脆弱(“易散”)的美。下接“心比天高”,顯示晴雯神(心)對形(貌)的超越。這種精神美才具有現(xiàn)實超越性,這是一層意思。第二層通過“心比天高”與“身為下賤”的反差和對映,展現(xiàn)出“心”(人格精神追求)對“身”(身份地位)的超越,這一超越的意義更為重要。因為包含著對社會不平的正義抗爭和反叛,是對晴雯的反奴人格的精辟高度概括。由此,判詞就通過兩種超越極贊了晴雯之人格之高與美,并使其成為晴雯反奴人格的意象符號。而畫面上的“烏云濁霧”象征的黑暗勢力與判詞中揭露的對美好事物的嫉恨(“怨”“誹謗”)等人性丑惡、社會丑惡正是造成晴雯悲劇的原因,“嗟念”則鮮明表達了作者態(tài)度。這就使得“心比天高”弱化甚至消解了“心高”詞語在流傳中附著的否定性語義,而凸顯其被淹沒的肯定性語義。不僅于此,作者還通過“比天高”的夸張比擬手法將其語義推向了極致。天為至高,是中國古代自然天崇拜和天人合一的“天帝”“天命”崇拜的物理認識基礎(chǔ)?!瓣惶熵铇O”(《詩經(jīng)?蓼莪》),人至渺小。“心比天高”是一種沖擊甚至突破感受極限的意象創(chuàng)造,“心高”這個長期附著否定語義的詞語,在曹雪芹創(chuàng)造的語境中轉(zhuǎn)化為贊頌之語了。這真是點石成金??!
從今人的眼光苛求,晴雯的精神追求也許算不上什么高大上。但十八世紀的曹雪芹卻表達了最熱烈的肯定,甚至像寶玉視晴雯為“第一件大事”那樣有些偏愛。其原因,八十年前,王昆侖先生在論述“晴雯的意識中心”時深刻指出:
“她自始至終表現(xiàn)著被壓迫在封建統(tǒng)治下反抗者的本質(zhì)——骨氣。在小姐們中林黛玉有骨氣,但晴雯是貧民,是孤兒,是丫鬟,因此晴雯的性格中最明顯最突出的特征是身處奴才的地位卻堅決反對奴才們諂媚主子、出賣自己的卑劣品質(zhì)。簡單地說,就是反奴性?!磳e人的奴性,反對別人奴視自己,自己不肯以奴才自居。一直到最后,對無理的搜查,憑空的誣陷,這倔強的少女始終是堅決不屈服?!?/p>
這就是“心比天高“的本質(zhì)內(nèi)涵。筆者曾經(jīng)指出,曹雪芹的這種情感取向不但與他個性中的“傲骨”相呼應(yīng),而且融入了他出身的世代受奴役的包衣曹家反奴人格的精神傳承。有著深刻的民族歷史文化和家族文化印記。毛澤東在論述魯迅骨頭最硬沒有絲毫奴顏媚骨時就指出,這是最可寶貴的民族性格。
當然,曹雪芹所做的語義翻轉(zhuǎn)并不是對原有語義的徹底否定,“心高”或“心比天高”的語義本來具有雙重性內(nèi)涵,作為語詞符號,由于人性和個性的復(fù)雜性,這種矛盾還可能集中在某個人身上。晴雯就是如此。從身份說,她確是賴大家買來孝敬賈母的“奴才的奴才”,但由于賈母的喜愛,特別是賈寶玉的寵信,她又是等級奴役的受惠者;她既有“一樣這屋里的人,誰又比誰更高貴些”的樸素平等觀念,又有任意懲治小丫頭的“爆炭”脾性:她的“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的“癡心傻意”,固然比薛寶釵“送我上青云”,花襲人求“終身倚靠”的目標來得純凈高尚,但又確實是脫離現(xiàn)實的天真幻想。她的“風(fēng)流靈巧”招人嫉恨,當然是由于人性和社會丑惡,也有其“心高氣傲”自身的因素。這就使得晴雯悲劇,在社會悲劇、人性悲劇的主要內(nèi)涵之外,還有性格悲劇的深刻意義。這正是曹雪芹用“多情公子空嗟念”一語寫出他的復(fù)雜感受的原因,也是他著意運用“心高”語詞又加以創(chuàng)新為“心比天高”作為晴雯判詞的良苦用心。它的滿紙烏云濁霧,既是憤怒控訴,也是沉重嘆息。
然而,承認“心比天高”的語義雙重性并不能否定它在判詞語境中的基本內(nèi)涵。歸根結(jié)底,它是曹雪芹為鐘愛的女奴晴雯作為美的精靈和反奴人格化身所精心創(chuàng)造的語詞符號。在小說構(gòu)思中,它既與后文現(xiàn)實晴雯形象及其悲劇描寫相印證,又與晴雯逝后《芙蓉女兒誄》創(chuàng)造的浪漫女神形象前后映射,可以說,芙蓉女神形象乃“心比天高”的語詞符號的具象和升華。
“心比天高”是精神飛騰翱翔的意象。受“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莊哲學(xué)影響,曹雪芹筆下“心比天高”中的“天”,顯然絕非至高無上的主宰或人格神,而是體現(xiàn)“道”的自然。他所稱頌晴雯的“心”即精神追求,正是合乎自然的被李贄等先進思想家推崇的原初人性,純真童心。正是以這種沖破傳統(tǒng)與世俗的哲學(xué)思想和美學(xué)觀念為基礎(chǔ),他在《芙蓉女兒誄》中把女奴晴雯創(chuàng)造成絕美女神:
“其為質(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這是內(nèi)外俱臻極頂?shù)拿赖木`。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心比天高”的意象已融入其中,甚至可以說,它成為《芙蓉誄》女神形象的構(gòu)思起點。作者創(chuàng)造的芙蓉女神形象,已不同于尚存某些性格缺陷的現(xiàn)實人物晴雯。例如“姊妹悉慕媖嫻,嫗媼咸仰惠德”,就與晴雯人緣關(guān)系的實際大相徑庭。我們不可能通過誄文所寫還原現(xiàn)實晴雯和寶晴關(guān)系細節(jié),因為芙蓉女神已是對現(xiàn)實人物晴雯的理想化修正和升華。而這一升華的哲思和審美意象,作者早已在判詞中對現(xiàn)實人物晴雯“心比天高”語詞符號創(chuàng)造埋下了伏筆。
晴雯是曹雪芹創(chuàng)造的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反奴人格女奴形象。曹雪芹又把首創(chuàng)的“心比天高”詞語獻給了晴雯。新詞語,新語境,新語義,與新形象融合一體。
二水分流
在《紅樓夢》的語言接受史中,晴雯判詞“心比天高”很耐人尋味。不但在閱讀中家喻戶曉,而且進入現(xiàn)代文學(xué)語匯,為許多作家作者所矚目。這種情況,在小說文本中實屬罕見。
最早吸收這一詞語的是文學(xué)大師魯迅?!豆适滦戮?出關(guān)》中,關(guān)尹喜同部屬議論出關(guān)的老子說:
“……他說‘無為而無不為’。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紙’,想‘無不為’,就只好‘無為’。一有所愛,就不能無不愛。那里還能戀愛,敢戀愛?……”
“心高于天,命薄如紙”明顯是對“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仿制,用以表現(xiàn)關(guān)尹喜對老子的嘲諷之意。魯迅在《“出關(guān)”的“關(guān)”》一文中說:“我同意于關(guān)尹子的嘲笑。因為老子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談家。要無所不為,就只能一無所為。他是連老婆也娶不成的。可見魯迅在此用“心比天高”的語意已完全不同于曹雪芹了。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對《紅樓夢》的逆反,可以說,又回復(fù)到“心高”偏向否定性內(nèi)涵的原初語意了。不過,當魯迅以“心”與“命”即精神追求與現(xiàn)實遭際聯(lián)系對照的時候,他已經(jīng)把曹公“心”與“身”的個體(小宇宙)自我映照拓展到無比廣闊的世界(大宇宙)了。
于是就出現(xiàn)了兩位文學(xué)大師同一語詞的語義分歧:“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褒揚與“心高于天,命薄如紙”的貶諷,而且它們都得以廣泛流傳并進入文學(xué)語匯寶庫。它使人們聯(lián)想起《紅樓夢》黛釵雙峰并立二水分流影響后世的奇景,只是這里還多一種代際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搜索百度,用此詞語者,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在“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過現(xiàn)實”的基本語義大體一致,但其具體實現(xiàn)則因語境而異,取負面意義者,如:“不能養(yǎng)活他一輩子。那么個小丫頭,不要心比天高。”(林語堂《京華煙云》)“你怎么能那樣評價他呢?他不是心比天高,命如紙薄,也不是失卻根本,忘形得意?!保ㄙZ平凹《浮躁》)其中,命相之類或含命相觀念之作尤多。而表正面意義者如:“看不起蘇惠,這也說明芳卿這個人也是心比天高,才華也是出眾,而且理想事業(yè)是追隨曹雪芹的?!保ê缕健恫苎┣墼谖魃健罚坝行谋忍旄?,來造凌云塔?!保ǚ对娿y《卜算子?繁塔》)即使用魯迅語,也可用于揄揚:“他(她)們有才,有德,有能,個個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勵志之作多仿此。筆者在研究包衣曹家精神傳承時,也借用了“心比天高,身為下賤”二語,論述曹寅的反奴人格和自由心性,及其對曹雪芹和《紅樓夢》的影響。
語義在語境創(chuàng)造中實現(xiàn)和閃光。這將是一個綿綿不絕,永無止境的過程。曹雪芹就是這一語言奇觀的開拓者。(劉上生)
來源: 光明網(wǎng)-文藝評論頻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下第一脯”竟然是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