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zhàn)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學所著哲學著作,后被尊為《沖虛真經》,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后來被道教奉為經典。
說符第八(上)
【原文】
子列子學于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則可言持身矣?!绷凶釉唬骸霸嘎劤趾??!痹唬骸邦櫲粲埃瑒t知之?!绷凶宇櫠^影:形枉則影曲①,形直則影正。然則在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后而處先。關尹謂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也者②,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③;慎爾行,將有隨之。是故圣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愛我,我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湯武愛天下,故王④;桀紂惡天下,故亡,此所稽也?;冉悦鞫坏酪?,譬之上不由門,行不從徑也。以是求利,不亦難乎?嘗觀之神農、有炎之德⑤,稽之虞⑥、夏、商、周之書,度諸法士賢人之言,所以存亡廢興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嚴恢曰:“所謂問道者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輕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語也。人而無義,唯食而已,是雞狗也。強食靡角⑦,勝者為制⑧,是禽獸也。為雞狗禽獸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則危辱及之矣。”
【注釋】
①枉——彎曲。
②身也者——王叔岷:“‘身’當作‘行’,下文‘慎爾行,將有隨之’,即承此言?!薄啊队[》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為旁證?!?/p>
③和之——《集釋》:“‘和’,北宋本作‘知’,汪本從之,今從吉府本、世德堂本訂正?!?/p>
④故王——《集釋》:“‘故王’,北宋本作‘茲王’,汪本從之,今從各本正?!?/p>
⑤有炎——即炎帝,傳說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領。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⑥虞——有虞氏,即舜。
⑦靡——通“摩”。
⑧勝者為制——《御覽》四百二十一引作“勝者為利”。
【譯文】
列子向壺丘子林學習。壺丘子林說:“你如果懂得怎樣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談怎樣保住自身了?!绷凶诱f:“希望能聽你說說怎樣保持落后?!眽厍鹱恿终f:“回頭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绷凶踊仡^看他的影子:身體彎曲,影子便彎曲;身體正直,影子便正直。那么,影子的彎曲與正直是隨身體而變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與伸直是隨外物而變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這就叫保持落后卻處于前列。關尹對列子說:“說話聲音好聽,回響也就好聽;說話聲音難聽,回響也就難聽。身體高大,影子就高大;身體矮小,影子就矮小。名聲就像回響,行為就像影子。所以說:謹慎你的言語,就會有人附和;謹慎你的行為,就會有人跟隨。所以圣人看見外表就可以知道內里,看見過去就可以知道未來,這就是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別人。別人喜愛我,我一定喜愛他;別人厭惡我,我一定厭惡他。商湯王、周武王愛護天下,所以統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紂王厭惡天下,所以喪失了天下,這就是稽考的結果。稽考與法度都很明白卻不照著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過大門,行走不順道路一樣。用這種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難嗎?我曾經了解過神農、有炎的德行,稽考過虞、夏、商、周的書籍,研究過許多禮法之士和賢能之人的言論,知存亡廢興的原因不是由于這個道理的,從來沒有過?!眹阑终f:“所以要學習道義的目的在于求得財富?,F在得到了珠寶也就富了,還要學習道義干什么呢?”列子說:“夏桀、商紂就是由于重視利益而輕視道義才滅亡的。幸運??!我沒有告訴你。人如果沒有道義,只有吃飯而已,這是雞狗。搶著吃飯,用角力相斗,勝利的就是宰制者,這是禽獸。已經成為雞狗禽獸了,卻想要別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別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險侮辱就會來到了?!?/p>
【原文】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标P尹子曰:“未可?!蓖硕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p>
【譯文】
列子學習射箭能射中目標了,便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么能射中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标P尹子說:“還不行?!绷凶踊厝ダ^續(xù)練習。三年以后,又把練習情況報告了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么能射中嗎?”列子說:“知道了?!标P尹子說:“可以了,記住,不要忘掉它。不僅射箭如此,治理國家與修養(yǎng)身心也都是這樣。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現象而考察為什么存亡的原因?!?/p>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故不班白語道①,失,而況行之乎?故自奮則人莫之告②。
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
【注釋】
①班白——同“斑白”,頭發(fā)花白。
②故自奮則人莫之告——陶鴻慶:“‘自奮’上奪‘自驕’,二字?!则溩詩^’承上‘色盛者驕,力盛者奮’而言,張注云:‘驕奮者雖告而不受’,是其所見本不誤?!?/p>
【譯文】
列子說:“氣色強盛的人驕傲,力量強盛的人奮勇,不可以和他談論道的真諦。所以頭發(fā)沒有花白就談論道,必然出毛病,又何況行道呢?所以自己奮勇,便沒有人再教他。沒有人教他,那就孤獨沒有幫助了。賢明的人任用別人,因而年紀老了也不衰弱,智力盡了也不昏亂。所以治理國家的困難在于認識賢人而不在于自己賢能?!?/p>
【原文】
宋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①,三年而成。鋒殺莖柯②,毫芒繁澤③,亂之楮葉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國。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p>
【注釋】
①楮——音 chú(楚),木名。
②鋒殺——楊伯峻:“‘鋒’,《韓非子》作‘豐’。王先慎云:‘作豐是。豐殺謂肥瘦也?!币徽f指葉之尖端??隆獦渲Α?/p>
③繁澤——澤,指光澤。《淮南子·泰族訓》作“顏澤”,謂顏色光澤。
【譯文】
宋國有個人給他的國君用玉做成楮樹葉子,三年做成了。葉子的肥瘦、葉莖和樹枝、毫毛與小刺、顏色與光澤,亂放在真的楮樹葉子中便分辨不出來。這個人于是憑著他的技巧在宋國生活。列子聽說這事,說:“假使天地間生長的萬物,三年才長成一片葉子,那樹木有枝葉的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原文】
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陀醒灾嵶雨栒咴虎伲骸傲杏苌w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令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③,先生不受,豈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逼渥洧埽窆麟y而殺子陽。
【注釋】
①鄭子陽——楊伯峻:“《呂覽·觀世篇》高注云:子陽,鄭相也。一曰鄭君?!?/p>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稘h書·汲黯傳》:‘黯褊心不能無稍望?!瘞煿旁唬骸?,怨也?!淦拊雇兽孕??!秴斡[·觀世篇》、《新序·節(jié)士篇》并無‘之’字可證。《莊子·讓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據《列子》誤增也?!?/p>
③過——《集釋》:“‘過’,各本作‘遇’。與《釋文》本合,今從《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適本,其義較長。”
④卒——終。
【譯文】
列子窮困,容貌有饑餓之色。有人對鄭國宰相子陽說:“列御寇是個有道德學問的人,住在您的國家里而受到窮困,您難道不喜歡有道之士嗎?”鄭子陽立即命令官吏給列子送去糧食。列子出來接見使者,兩次拜謝并拒絕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進屋后,他的妻子拍著胸脯埋怨說:“我聽說做有道德學問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逸快樂。現在我們挨餓,君王派人來給你送糧食,你卻不接受,難道不是我們的命嗎?”列子笑著對她說:“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據別人的話才送給我糧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時,又會根據別人的話去辦,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焙髞?,百姓們果然作亂殺掉了子陽。
【原文】
魯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以術干齊侯,齊侯納之,以為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悅之①,以為軍正②。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yè)亦同,而窘于貧。羨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③。二子以實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屬于秦王。
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遂宮而放之④。其一子之衛(wèi),以法干衛(wèi)侯。衛(wèi)侯曰:“吾弱國也,而攝乎大國之間。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擾之,是求安之道。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若全而歸之,適于他國,為吾之患不輕矣?!彼祀局?,而還諸魯。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讓施氏⑤。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且天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后或用之;此用與不用,無定是非也。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智茍不足⑥,使若博如孔丘,術如呂尚,焉往而不窮哉?”孟氏父子舍然無溫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p>
【注釋】
①王悅之——王重民:“《御覽》六百四十八引‘王’上有‘楚’字,是也。上文‘以術干齊侯,齊侯納之’句法相同?!?/p>
②軍正——軍隊中掌握法律的官職。
③請——《集釋》:“北宋本、秦刻盧解本、汪本‘請’作‘謂’,今從吉府本正。”
④宮而放之——宮,Yan割。放,驅逐。
⑤讓——責讓,責備。
⑥不——《集釋》:“北宋本無‘不’字,汪本從之,今依《道藏》各本、吉府本、元本、世德堂本增?!?/p>
【譯文】
魯國的施氏有兩個兒子,一個愛好學問,一個愛好打仗。愛好學問的用仁義學術去勸齊侯,齊侯接納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師。愛好打仗得到了楚國,用作戰(zhàn)方法去勸楚王,楚王很高興,用他做軍正的官。俸祿使全家富裕起來,爵位使親人榮耀起來。施氏的鄰居孟氏同樣有兩個兒子,所學的東西也相同,卻被貧困所窘迫。羨慕施氏的富有,便去請教上進的方法。這兩人把真實情況告訴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個兒子到了秦國,用仁義學說勸秦王。秦王說:“現在各國諸侯用武力競爭,所做的不過是征集兵士與糧食罷了。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便是滅亡的道路。”于是施以宮刑并驅逐了他。另一個兒子到了衛(wèi)國,用作戰(zhàn)方法去勸衛(wèi)侯。衛(wèi)侯說:“我國是個弱小的國家,卻夾在大國之中。對大國我順服,對小國我安撫,這是求得平安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權,滅亡也就很快了。如果讓你保全身體回去,到了別的國家,那么我國的禍患就不輕了?!庇谑强硵嗨哪_,送回到了魯國。回家以后,孟氏的父子捶胸頓足責罵施氏。施氏說:“凡是適合時宜的人便昌盛,違背時宜的人便滅亡。你們的道理與我們相同,而結果卻與我們不同,是違背時宜的緣故,不是行為的錯誤。而且天下的道理沒有長久是對的,事情沒有長久是錯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拋棄;今天所拋棄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這種用與不用,沒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機會,適應時宜,處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這要依靠智慧。如果智慧不夠,即使博學像孔丘,計謀如呂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窮困呢?”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說:“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說了?!?/p>
【原文】
晉文公出會①,欲伐衛(wèi)。公子鋤仰天而笑。公問何笑。曰:“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
臣竊笑此也?!惫黄溲裕酥?。引師而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②。
【注釋】
①晉文公——春秋時晉國國君,名重耳,公元前 636—前 628 年在位。
②鄙——邊境地區(qū)。
【譯文】
晉文公出去參加盟會,要討伐衛(wèi)國。公子鋤抬頭大笑。文公問他笑什么。他說:“我笑我的鄰居有個人送他的妻子到別人家,路上見到一個采摘桑葉的婦女,高興地和她攀談起來。但回頭看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和她打招呼。我偷笑的就是這件事?!蔽墓靼琢怂脑挘谑峭V沽诵袆?。率領軍隊回國,還沒到國都,就已經有人在攻伐晉國北部邊境地區(qū)了。
【原文】
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視盜之貌①,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晉侯使視盜,千百無遺一焉。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②:“吾得一人,而一國盜為盡矣,奚用多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盜不盡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倍矶罕I謀曰:“吾所窮者郄雍也③?!彼旃脖I而殘之④。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道何方?”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若莫舉賢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于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奔秦焉。
【注釋】
①貌——《集釋》:“‘貌’本作‘眼’,今從吉府本、世德堂本正。《御覽》四百九十九引亦作‘貌’。”
②趙文子——即趙武,又稱趙孟,春秋時晉國大夫,曾執(zhí)晉國政。③吾所窮者——王重民:“《御覽》四百九十九引‘所’下有‘以’字,是也?!?/p>
④盜而殘之——張湛注:“殘,賊殺之?!?/p>
【譯文】
晉國苦于強盜太多。有一個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強盜的相貌,看他們的眉目之間,就可以得到他們的真情。晉侯叫他去查看強盜,千百人中不會遺漏一個。晉侯大為高興。告訴趙文子說:“我得到一個人,全國的強盜都沒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說:“您依仗窺伺觀察而抓到強盜,強盜不但清除不盡,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辈痪靡蝗簭姳I商量說:“我們所以窮困的原因,就是這個郄雍。”于是共同抓獲并殘殺了他。晉侯聽說后大為驚駭,立刻召見文子,告訴他說:“果然像你所說的那樣,郄雍死了。但收拾強盜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說:“周時有俗話說:‘眼睛能看到深淵中游魚的人不吉祥,心靈能估料到隱藏著的東西的人有災殃?!瘺r且您要想沒有強盜,最好的辦法是選拔賢能的人并重用他們,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風氣流行,老百姓有羞恥之心,那還有誰去做強盜呢?”于是任用隨會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強盜都跑到秦國去了。
【原文】
孔子自衛(wèi)反魯,息駕乎河梁而觀焉。有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重鼉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將厲之①??鬃邮谷瞬⒀闹怪?,曰:“此懸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魚鱉弗能游,黿鼉弗能居也。意者難可以濟乎?”
丈夫不以錯意,遂度而出。孔子問之曰:“巧乎!有道術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對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從以忠信。忠信錯吾軀于波流②,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復出者,以此也?!笨鬃又^弟子曰:“二三子識之!水且猶可以忠信誠身親之,而況人乎!”
【注釋】
①厲——《釋文》:“厲,涉水也?!?/p>
②忠信錯吾軀——俞樾:“‘忠信錯吾軀于波流’,‘忠信’字涉上句衍?!卞e,音 cù(醋),通“措”,安置。
【譯文】
孔子從衛(wèi)國到魯國去,在河堤上停住馬車觀覽。那里有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渦達九十里遠,魚鱉不能游動,黿鼉不能居住,卻有一個男人正準備渡過去??鬃优扇搜刂呥^去制止他,說:“這里的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渦達九十里遠,魚鱉不能游動,黿鼉不能居住。想來很難渡過去吧?”那男人毫不在乎,于是渡過河去,從水中鉆了出來??鬃訂査f:“真巧妙??!有道術嗎?所以能鉆入水中又能鉆出來,憑的是什么呢?”那男人回答說:“我開始進入水中時,事先具有忠信之心;到我鉆出水面的時候,又跟著使用忠信之心。忠信把我的身軀安放在波濤中,我不敢有一點私心,我所以能鉆進去又鉆出來的原因,就是這個?!笨鬃訉Φ茏觽冋f:“你們記?。核伎梢砸灾倚耪\心而用身體去親近它,又何況人呢!”
【原文】
白公問孔子曰①:“人可與微言乎②?”孔子不應。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痹唬骸叭粢运端稳??”孔子曰:“淄澠之合③,易牙嘗而知之④?!卑坠唬骸叭斯滩豢膳c微言乎⑤?”孔子曰:“何為不可?唯知言之謂者乎!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爭魚者孺⑥,逐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去言,至為無為。夫淺知之所爭者未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注釋】
①白公——名勝。張湛注:“白公,楚平王之孫,太子建之子也。其父為費無極所譖,出奔鄭,鄭人殺之。勝欲令尹子西、司馬子期伐鄭。許而未行,晉代鄭,子西、子朗將救鄭。勝怒曰:‘鄭人在此,仇不遠矣?!麣⒆游?、子期,故問孔子??鬃又什粦!?/p>
②微言——盧重玄解:“微言者,密言也,令人不能知也?!雹圩陀恐稀停?,在今山東省內。澠,音 shéng(繩),水名,故道在今山東省內。據說淄水與涌水的味道不同,合在一起則更難于辨別。
④易牙——春秋時齊國人,善于辨別滋味,曾以滋味說桓公,甚見親幸。
⑤固——《集釋》:“‘固’,北宋本、汪本、《四解》本作‘故’。王重民曰:《道藏》白文本、吉府本、《淮南·道應篇》、《御覽》五十八引‘故’并作‘固’。伯峻案:作‘固’者是,今正?!?/p>
⑥濡——沾濕。
【譯文】
白公問孔子說:“人可以和別人密謀嗎?”孔子不回答。白公又問道:“如果把石頭投入水中,怎么樣?”孔子說:“吳國善于潛水的人能把它取出來?!卑坠謫枺骸叭绻阉度胨校趺礃??”孔子說:“淄水與澠
水合在一起,易牙嘗一嘗就能辨出來。”白公說:“人本來就不可以和別人密謀嗎?”孔子說:“為什么不可以?但只有懂得語言的人才能這樣說吧!所謂懂得語言的人,是指不用語言來表達意思的人。爭搶魚蝦的沾濕一身,追逐野獸的跑痛雙腿,并不是樂意這樣干的。所以最高的語言是不用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那些知識淺薄的人所爭論的都是些枝微未節(jié)。”白公不能阻止自己叛亂的念頭。終于死在浴室中。
【原文】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①,勝之,取左人、中人②,使遽人來謁之③。襄子方食而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夫汪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而不終朝④,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施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者所以為昌也,喜者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者也;持之⑤,其難者也。賢主以此持勝,故其福及后世。齊、楚、吳、越皆嘗勝矣,然卒取亡焉,不達乎持勝也。唯有道之主為能持勝?!笨鬃又畡拍芡貒T之關⑥,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般服⑦,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勝者以強為弱。
【注釋】
①趙襄子——即趙無恤,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鞅之子。他與韓、魏臺謀,滅智伯,三分晉地。新稚穆子——張湛注:“穆子,襄子家臣新稚狗也。”翟——音 di(敵),張湛注:“翟,鮮虞也?!滨r虞為春秋國名,后改稱中山國,國都在今河北正定縣西北四十里新市城。
②左人、中人——張湛注:“左人、中人,鮮虞二邑名。”
③使遽人來謁之——張湛注:“遽,傳電。謁,告也?!?/p>
④飄風——旋風,暴風。
⑤持——守。
⑥拓國門之關——張湛注:“拓,舉也??琢δ芘e門關而力名不聞者,不用其力也?!遍T關,即門閂,門上的橫插。
⑦公輸般服——張湛注:“公輸般善為攻器,墨子設守能卻之,為般所服。”
【譯文】
趙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人,打敗了他們,奪取了左人、中人兩個城邑,派信使回來報捷。襄子正在吃飯,聽到后面帶愁容。旁邊的人問:“一個早晨就攻下了兩個城邑,這是大家都高興的事,現在您卻有愁容,為什么呢?”襄子說:“江河的潮水再大也不過三天便退,暴風驟雨不到一個早晨便停,太陽正中不一會兒便斜?,F在趙家的德行沒有積累什么恩澤,一個早晨就有兩個城邑被攻下,敗亡大概要到我這里了吧!”孔子聽到后說:“趙氏大概要昌盛了吧!憂愁所以能昌盛,高興所以會敗亡。勝利并不是艱難的事情,保持勝利才是艱難的事情。賢明的君主以憂愁來保持勝利,因而他的幸福傳到了后代。齊、楚、吳、越都曾取得過勝利,但最終卻滅亡了,就是因為不懂得保持勝利的緣故。只有有道德的君主才能保持勝利。”孔子的力氣能夠舉起國都城門的門閂,卻不愿意以力氣去出名。墨子進行防守與進攻,連公輸班都佩服,卻不愿意以用兵去出名。所以善于保持勝利的人,總是以強大表現為弱小。
【原文】
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鬃尤眨骸按思橐玻运]上帝①?!本右荒?,其父無故而盲,其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令其子問孔子。其子曰:“前問之而失明,又何問乎?”父曰:“圣人之言先無后合②,其事未究,姑復問之?!逼渥佑謴蛦柨鬃印?鬃釉唬骸凹橐病!睆徒桃约?。其子歸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本右荒辏渥佑譄o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③,民易子而禽之,析骸而炊之,丁壯者皆乘城而戰(zhàn),死者太半④。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未解而疾俱復。
【注釋】
①薦——進獻,指祭祀。
②無——音 wǔ(午),又讀 wu(務),違背。
③圍——《集釋》:“‘圍’,北宋本作‘國’,汪本從之,今從《藏》本、吉府本、世德堂本訂正?!?/p>
④太半——大半,過半。
【譯文】
宋國有個好行仁義的人,三代都不懈怠。家中的黑牛無緣無故地生下了白牛犢,便去詢問孔子??鬃诱f:“這是好的預兆,可以用它來祭祀上帝?!边^了一年,他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了白牛犢,他父親又叫兒子去詢問孔子。兒子說:“上次問了他以后你的眼睛瞎了,再問他干什么呢?”父親說:“圣人的話先相反后吻合,這事還沒有最后結果,姑且再問問他?!眱鹤佑秩ピ儐柨鬃?。孔子說:“這是好的預兆?!庇纸兴漓肷系?。兒子回家告訴了父親,父親說:“按孔子的話去做。”過了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瞎了。后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國的都城,老百姓交換兒子殺了當飯吃,剔下骨頭當柴燒,青壯年都上城作戰(zhàn),死亡的人超過了一半。這父子兩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戰(zhàn)。等到包圍解除后,眼睛又都恢復正常。
【原文】
宋有蘭子者①,以技于宋元②。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③,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又有蘭子又能燕戲者④,聞之,復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異技干寡人者,技無庸⑤,適值寡人有歡心,故賜金帛。
彼必聞此而進,復望吾賞。”拘而擬戮之⑥,經月乃放。
【注釋】
①蘭子——蘇時學:“今世俗謂無賴子為爛仔,其義疑本于此?!薄夺屛摹罚骸啊妒酚洝吩疲骸疅o符傳出入為闌?!瘧吭唬骸@,妄也?!怂^闌子者,是以技妄游者也,疑蘭字與闌同?!比未蟠唬骸疤m、闌古多通用?!雹谒卧司渲八卧迸c下句之“宋元”,“元”字下均應有“君”子,以下文三稱“元君,’可證。王重民:“《類聚》六十、《御覽》三百四十四、又四百八十三引‘宋元’下并有‘君’字。”王叔岷:“《書鈔》一二二、《六帖》三三、六一,《御覽》五六九引亦并有‘君’字。”
③脛——小腿。
④燕戲——戲術。其技如燕子輕捷如飛。
⑤庸——用。
⑥擬——《集釋》:“北宋本脫‘擬’字,汪本從之,今從各本增?!?/p>
【譯文】
宋國有個會雜耍技藝的人,用雜技求見宋元君。宋元君召見了他。他的技藝是用兩根有身長兩倍的木杖捆綁在小腿上。
時而快走,時而奔跑,又用七把劍迭相拋出,有五把劍常在空中。元君大為驚喜,立即賞賜給他金銀布帛。又有一個會雜耍技藝的人,能夠像燕子一樣輕捷如飛,聽說了這件事后,又用他的枝藝來求見元君。元君大怒說:“前不久有個用奇異的技藝來求見我的人,那技藝毫無實用價值,恰好碰上我高興,所以賞賜了金銀布帛。他一定是聽說了這件事以后來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賞賜?!庇谑前涯莻€人抓了起來準備殺掉,過了幾個月才釋放。
喜歡的話請轉發(fā)、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1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出函谷關,老子與關尹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