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祠、觀、庵的由來與區(qū)別
人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建筑。有些人把這些建筑物統(tǒng)稱為宗教建筑,這是錯誤的。又比如俗話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也是錯的,和尚并不住在廟里。那么,寺、廟、祠、觀、庵有什么區(qū)別呢?
其實追尋這四個字的本意,就可以知道區(qū)別了。
寺 《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wèi)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guān),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之'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代,九卿中有鴻臚卿,職掌布達皇命,應(yīng)對賓客,其官署即'鴻臚寺',大致相當于后來的禮賓司。
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jīng)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后來鴻臚寺改建,取名'白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觀”作為動詞就是觀看、觀察,作為名詞則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臺”。
觀,《說文解字》解釋為凝視、審視。趙誠《甲骨文行為動詞探索》:“甲骨文的萑字寫作圖A,象一種飛禽之形?;?qū)懽鲌DB,增加了兩個表示一雙眼睛,隸定當作雚??磥磉@是一種有著大眼睛的鳥。
古人認為,仙人住在天上,所以“觀”也可以用來硬接仙人下凡。據(jù)《史記》記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以迎接仙人。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樓居”。于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jié)設(shè)具而候神人。(《史記·孝武本紀》)
在古代,觀察星象,迎接仙人,這都是道士的職責,所以道士居住的地方也被稱之為“觀”。
傳說我國最早的道觀叫做樓觀,是關(guān)尹子的故宅。
今陜州靈寶縣太初觀 ,乃古函谷關(guān)候見老子處,終南宗圣宮乃關(guān)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 。(葛洪《關(guān)尹子·序》)
《史記》記載,關(guān)尹子本是函谷關(guān)的守關(guān)官員,老子辭官西行,經(jīng)過函谷關(guān),關(guān)尹子留住了老子,讓他寫下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經(jīng)》。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廟,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guī)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后,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蛻變?yōu)殛幉艿馗剌牻胶訛^、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廟作為祭鬼神的場所,還常用來敕封、追謚文人武士,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guān)羽廟。
后來,廟演變成祭祀各種神、佛的地方。不論佛教、道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可以稱為廟??偨Y(jié)一下,就是寺住和尚,觀住道士,而廟是統(tǒng)稱。
庵 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jié)草為庵'。舊時文人的書齋亦稱'庵',如'老學庵'、'影梅庵'。漢朝以后建了一些專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筑名稱了。
根據(jù)網(wǎng)絡(luò)資源撰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終南山上紫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