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秦嶺風光。 竇翊明攝
在陜西終南山樓觀臺流連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會遇見紫貝菜。
那是一個安靜的日子。沿著千年古道,我來到這史稱“道源仙都”之地。從那開闊的被稱為“天下第一福地”中撲面而來的,是蓊蓊郁郁的綠和清清淡淡的風。伴著蒼翠大氣的竹林,我從仿佛向遠方無限延伸的石階,抬級而上。不多時,“說經(jīng)臺”三個金色大字映入眼簾,心,也愈發(fā)從容、純粹、通透。
這時,我在周邊鮮嫩的草叢中,看到了紫貝菜。
那是怎樣閃亮的小精靈啊。它那正面是青色、背面是紫色的葉兒,加上青紫陳雜的莖兒,在陽光中顯出一份獨特的光,于不經(jīng)意中吸人眼球。它的青色和紫色擁在一起,既相互交融,又各自獨立,宛如最恰當?shù)那檎x,既能融合相知,又有各自獨處的空間,恰到好處,細水長流。
這不是和“紫氣東來”有關的么?那一瞬間,欣喜和感動涌上心頭。樓觀臺得名于西周,善天文地理的大夫尹喜曾在此結草為樓,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為樓觀。尹喜辭去大夫官職后,擔任函谷關關令。突然,有一天,他看到東方紫氣氤氳,預感將有圣人過關,便守候在關口。不久,果見一位長須如雪、道骨仙風的老者,騎著青牛悠悠而來。這老者就是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西漢學者劉向在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敘述神仙傳記的《列仙傳》中說到了這個典故:“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币灿永献拥哪瞧恋厣?,就蓬勃生長著紫貝菜,它低調而昂首地,遙遙呼應著那天上飄來的祥瑞紫云,喻示著吉祥征兆的成語“紫氣東來”由此而生。
盛放在這樣的吉境中,紫貝菜是多么好啊。好運會隨著紫貝菜而來。我俯身仔細撫摸著紫貝菜的葉和莖,這有著菊科類植物特殊清香的草兒,因為背面呈紫色,又名紫背菜。不過,我覺得用紫貝菜更有美感,貝是有介殼軟體動物的總稱,也引申為“一面”之意,紫貝菜即有紫色一面呢。它性味甘辛偏涼,可以炒食、開湯,有強身健體之功能。
當年,尹喜將老子迎入官舍,拜為老師,誠心侍奉。住了上百天后,尹喜又以生病為由辭去關令一職,復迎老子歸至樓觀本宅,齋戒問道,并請老子著書,以惠后世。仰觀俯察、莫不洞澈、隱德行仁、不行俗禮的尹喜,還懂得紫貝菜的玄妙,他把紫貝菜也帶至樓觀臺栽種。紫貝菜又極合人愿,它很好養(yǎng)活,隨意摘下莖上的一支嫩梢,插入泥土中就可以存活,生長速度也很快。紫貝菜長成后,尹喜也會采摘一些,洗凈折斷,和米煮成粥,請老子食用。
老子在樓觀臺寫了一篇5000字左右的專門講“道”和“德”的文章,還在樓觀臺南面高崗處筑臺授經(jīng)。后來,人們把老子寫的這篇文章印成書,書名叫《老子》,又叫《道德經(jīng)》,再把老子說經(jīng)的高臺稱為“說經(jīng)臺”。著書授經(jīng)后,老子便騎著青牛、沿著長有紫貝菜的道路,繼續(xù)向西。
海拔580米的說經(jīng)臺便成了令人景仰的地方,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授經(jīng)臺》詩中有這樣的描繪:“此臺一攬秦川小,不待傳經(jīng)意已空?!绷⒃谡f經(jīng)臺上,放眼望去,那一個幽深的曠谷林海里,夾雜著清冽的山野氣息。紫貝菜深藏其中,和所有的花草樹木一起,靜靜地綻放。一輪又一輪的春夏秋冬,一日復一日的明月清風,讓這一片亙古的寧靜,成為永恒的風景。
得到老子所授經(jīng)法和《道德經(jīng)》后,尹喜精修至道,著書《關尹子》九篇,大力弘揚道德二經(jīng),成為道教祖師之一。后人對尹喜的思想,作了這樣的概括:“華章九篇入百子,經(jīng)文五千誦道德。”樓觀臺也得到人們盛贊:“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
穿越千百年,我和紫貝菜互相注視。這從遠古走來的半野生的蔬菜兒啊,汲取了無數(shù)精華。它的葉兒,依然留有老子和尹喜目光的溫度,它的根兒,也依然延續(xù)著老子和尹喜心靈的深度。它隨風而喜,隨雨而靜,隨遇而安,這也宛若道教文化,那樸素、清澈、隨意的姿態(tài)里,藏著的是深刻、堅定、雋永的內涵。
云霧在山嶺間飄移沉浮,紫貝菜也像一盆剛剛蒸好的大米飯,將清純的香氣襲向天地。我的眼前,赫然出現(xiàn)了一條寬廣大道,紫貝菜正跳躍其中,搖曳出幸運的光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28/3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