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會元
都梁參學(xué)清庵瑩蟾子李道純注
序
竊謂伏羲畫易,剖露先天;老子著書,全彰道德,此二者其諸經(jīng)之祖乎。今之學(xué)者未造其理,何哉?蓋由不得其傳耳!予素不通畫,因廣參遍訪獲遇至人,點開心
易,得造易經(jīng)之妙。于是馨其所得撰成三天易髓授諸門人,惟老子道德經(jīng)未能究竟!一日有傳濟庵者,攜紫清真人道德寶章示予,觀其注腳頗合符節(jié),其中略有未盡
處,予欲饒舌,熟思之未敢!后有二三子各出數(shù)家解注,請益于予。予先以正經(jīng)參對,多有異同?;蚨嘁蛔?;或少一字;或全句差殊;或字訛舛互有得失,往往不
同。予嘆曰:正經(jīng)尚爾,況注解乎!或問其故曰:始者抄寫人差誤,爾或開板有失點對,或前人解不通處妄有增加,以訛傳訛,支離錯雜故也。曰:孰為是?曰:河
上公章句,紫清道德寶章頗通。曰:何故?曰:與上下文理血脈貫通者為正。曰:諸家解義如何?曰:所見不同,各執(zhí)一端耳。曰:請問其詳?曰:蓋由私意揣度,
非自己胸中流出,故不能廣而推之也。得之于治道者,執(zhí)于治道;得之于丹道者,執(zhí)于丹道;得之于兵機者,執(zhí)于兵機;得之于禪機者,執(zhí)于禪機?;蜓岳矶谎允?
者,或言事而不言理者。至于權(quán)變智謀,旁蹊曲徑,遂墮于偏枯,皆失圣人之本意也。殊不知圣人作經(jīng)之意,立極于天地之先,運化于陰陽之表,至于覆載之間。一
事一理無有不備,安可執(zhí)一端而言之哉?予遂饒舌將彼解不通處,及與圣人經(jīng)義相反處逐一拈出,舉似諸子。眾皆曰:然。自后請益屢至,不容緘默,遂將正經(jīng)逐句
下添個注腳,釋經(jīng)之義,以證頤神養(yǎng)氣之要;又于各章下總言其理,以明究本窮源之序;又于各章后作頌,以盡明心見性之機。至于修齋治平,紀(jì)綱法度,百姓日用
之間,平常履踐之道,洪纖巨細(xì),廣大精微,靡所不備。于中又作正辭、究理二說冠之經(jīng)首,明正言辭,究竟義理,以破經(jīng)中異同之惑,目之曰:《道德會元》俾諸
后學(xué)密探熟味,隨其所解而入,庶不墮于偏枯,會至道以歸元也。惟是言辭鄙俚,無非直解經(jīng)義,未敢自以為是。然較之諸本其庶幾焉,與我同志其鑒諸。
時至元庚寅孟夏旦日,都梁參學(xué)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序。
【道】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無始,名于無名。擬議即乖、開口即錯。設(shè)若可道,道是甚么?即不可道何以見道?可道又不是,不可道又
不是,如何即是?若向這里下得一轉(zhuǎn)語,參學(xué)事畢。其或未然,須索向二六時中,興居服食處,回頭轉(zhuǎn)腦處??斑@。令巍巍地活潑潑地,不與諸緣作對底是個什么?
??皝硇?叭?,??暗叫?安坏锰?,忽然摸著鼻孔,通身是汗下,方知道這個元是自家有的,自歷劫以來不曾變易,所謂:道也者不可須夷離也。又道:行住坐臥不
離這個,況覆載之間,頭頭物物都是這個;亙古亙今只是這個;生天生地只是這個;至于日用平常,動靜作息只是這個。一切有形皆有敗壞,惟有這個常在;天地虛
空亦有敗壞;只有這個不壞。只這個鐵眼銅睛覷不破,為甚覷不破?只傷他不曾覿面相逢,縱饒覿面相逢也是蹉過,且道蹉向甚么處去?不的亂走。畢竟作么會?清
庵向這里分明舉似,只是欠人承當(dāng),倘遇知音剔起眉毛薦取,咄。昨夜江頭新雨過,今朝依舊遠(yuǎn)山青
頌曰
至道之極虛無空寂,無象無形無名無質(zhì),視之不見搏之不得,聽之不聞覓無蹤跡,
大無不包細(xì)無不入,生育天地常養(yǎng)萬物,運化無窮隱顯莫測,不可知知不可識識,
太上老子舌頭無骨,向此經(jīng)中分明露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一默,這○便是休更疑惑。
【德】德之一字亦是強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執(zhí)持,凡有施設(shè)積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么不修習(xí)不用功,死灰槁木待德之自來,終身無德也。這個德字愈
求愈遠(yuǎn),愈執(zhí)愈失。經(jīng)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云:上德無為而無以為。只這兩句多少分明,只是欠人承當(dāng),若是個信得及的,便把從前學(xué)解見知,聲聞緣覺一
切掀倒,向平常履踐處,把個損字來受用,損之又損,損來損去,損到損不得處,自然玄德昭著,方信無為之有益。經(jīng)云: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又
云:玄德深矣,遠(yuǎn)矣。會么?咦!不離當(dāng)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
頌曰
河沙妙德總在心則,不可施為何勞修積?愈探愈深愈執(zhí)愈失,放下頭頭掀翻物物,
后己先人守雌抱一,純一不雜其德乃實。修齋治平皆從此出,妙用難量是謂玄德。
【經(jīng)】經(jīng)之一字亦是強名,始者圣人為見,世人隨情,逐幻、嗜欲、迷真,中心業(yè)識之?dāng)_攪靈地,無明之熾盛,是以天真喪失,橫夭傷殘不能復(fù)其本元,于是用方便
力開善誘門,接引群迷,使歸正道。故著書設(shè)教,強名曰經(jīng),經(jīng)者,徑也。眾所通行之大路也。雖然讀是經(jīng)者,卻不可泥在語言三昧上,亦不可離了此經(jīng)向外尋求,
須是向自己分上著意,把這五千余言細(xì)細(xì)咀嚼,點點畫畫不要放過,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這一部經(jīng)都在自己,方信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到這里打開自己寶藏,把出
自己經(jīng)來,橫拈倒用,不惟這一部經(jīng),至于三十六部尊經(jīng),一大藏教典,從頭徹尾轉(zhuǎn)一遍,只消一喝,都竟還委悉么?平地起風(fēng)波,清天轟霹靂,諦聽,諦聽。
頌曰
此一卷經(jīng)妙用難評,歷劫不變亙古無更,頭頭應(yīng)用處處通津,
未曾舉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誰人敢向里頭行。
【道可道,非常道】開口即錯?!久繂咀錾趺??【可名,非常名】喚作一物即不中?!緹o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載?!居忻繌娒弧暗馈薄救f物之母】
生生不息,【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無心運化?!境S杏杂^其徼】徼,音叫。有意操持【此兩者】于不見中親見,于親見中不見,【同出而異名】一體,一用。【同
謂之玄】體用一源。【玄之又玄】形神俱妙,【眾妙之門】百千法門,皆從此出。
上一章,虛無自然真常之道,本無可道,可道之道,非真常之道。元始祖炁化生諸天,隨時應(yīng)變之道也。道本無名,可名之名,非真常之名。天地運化長養(yǎng)萬物,著
于形跡之名也。虛心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有心運用則能見有名之徼。妙,即神也。徼,即形也。知徼而不知妙則不精,知妙而不知徼則不備,徼妙兩全形神俱妙,
是謂玄之又玄,三十六部尊經(jīng)皆從此出,是謂眾妙之門,且道此經(jīng)從甚么處出?咄!
頌曰
昆侖山頂上,元始黍珠中,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君通。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惡鳥路切,美是惡之因?!窘灾?,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善是不善之由,【故有無相生】有生無,無生有?!倦y易相成】易以豉
切。難事易,易事難?!鹃L短相形】長則短,短則長,【高下相傾】才有高,便有下?!韭曇粝嗪汀坑新曇簦阌泻??!厩昂笙嚯S】前隨后,后隨前,【是以圣人】
忘其美惡,【處無為之事】忘其有無,【行不言之教】忘其難易,【萬物作而不辭】忘物、【生而不有】忘形、【為而不恃】忘情、【功成不居】忘我,【夫惟不
居】忘其所自,【是以不去】去上聲。一切忘盡真常存。
上二章,美之與惡,善與不善,如影隨形,自然相待。至于有無、難易互相倚伏,有美便有惡,有善便有不善,是以圣人不辭,不有、不恃、不居,彼此兩忘,有無不立,是以常存而不去也。此一章發(fā)明首章體道之義,使學(xué)者知同出異名之理,離此用而即此用,不墮于偏枯也。
頌曰
人有美惡我無彼此,一切掀翻眾泡歸水,目前指出千般有,我道其中一也無。
【不尚賢】純圣,棄智?!臼姑癫粻帯客?;【不貴難得之貨】絕巧棄利,【使民不為盜】忘物;【不見可欲】轉(zhuǎn)物應(yīng)機,【使心不亂】忘情?!臼且允ト颂撈湫摹?
全性,【實其腹】全命,【弱其志】全神,【強其骨】全形?!境J姑駸o知無欲】空諸所有?!臼狗蛑卟桓覟椤糠?,音扶。后同.知,音智。識法者恐?!緸闊o
為】寂然不動,【則無不治】治,音持。感而隨通。
上三章,不尚賢,接上章處無為之事也。謂不矜自己之賢能,則民淳;不貴奇貨,則民富;不見可欲,則心定。圣人治平天下,必以修身為本,虛心實腹一節(jié),皆修
之要.虛心兒后志弱,志弱而后無知,無知故能忘我,此不尚賢也。實腹而后骨強,骨強而后無欲,無欲故能忘物,此不貴難得之貨也。二理相須,足以了全性命
矣。
頌曰
實腹真常在,虛心道自存。不勞施寸刃,談笑定乾坤。
【道沖而用之】太虛同體,【或不盈】不自滿。【淵乎,似萬物之宗】不自見,【挫其銳】不露鋒芒,【解其紛】不隨世變,【和其光】不自明,【同其塵】不自是,【湛兮,似若存】常應(yīng),常靜?!疚岵恢l之子】上無復(fù)祖,【象帝之先】唯道為身。
上四章,上云為無為,故此之以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謂不自滿也。不自滿者,必受益。挫銳解紛,虛中忘我之謂也。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超虛無之外也。
頌曰
不識誰之子,焉知象帝先?為君明說破,太極未分前
【天地不仁】無為,【以萬物為芻狗】芻牎愈切;愛養(yǎng)萬物不為主,【圣人不仁】效天,【以百姓為芻狗】萬民歸之而不為主?!咎斓刂g】虛中,【其猶橐龠乎?】虛用,【虛而不屈】無心,【動而愈出】應(yīng)變無窮。【多言數(shù)窮數(shù)】數(shù)所各切,○說不得【不如守中】虛中而已。
上五章,天覆地載,化民育物,可謂至仁。言不仁者,忘其所自也。圣人愛民治國,亦復(fù)如是;修身養(yǎng)命,亦復(fù)如是。結(jié)上章道沖而用之之義也。
頌曰
無底謂之橐,三孔謂之龠,中間一竅子,無人摸得著。
摸得著,為君吹出無聲樂。
【谷神不死】虛靈不昧,【是謂玄牝】牝婢忍切,一陰一陽?!拘蛑T】一闔,一辟?!臼侵^天地根】生天,生地?!揪d綿若存】無休,無息【用之不勤】應(yīng)用不窮。
上六章,谷神不死,虛靈不昧也,接上章守中之義也。虛靈不昧,神變無方,陰陽不測,一闔一辟,往來不息,莫知其極,動靜不忒,不勞功力,生生化化而無窮。
頌曰
闔辟應(yīng)乾坤,斯為玄牝門,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天長地久】無休,無息?!咎斓厮阅荛L且久者】無為,【以其不自生】無心,【故能長久】不遷,不變?!臼且允ト恕啃臁竞笃渖矶硐取客?;【外其身而身存】忘形?!痉且云錈o私耶,故能成其私】以其無我,故能成我。
上七章,天不自天,地不自地,故能生生不息。圣人不自圣,故能與天地合德。接上章用之不勤之義也。
頌曰
道本至虛,至虛無始,透得此虛,太虛同體。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上善至大師兄】以柔處卑?!舅评f物而不爭】隨方逐圓,【處眾人之所惡】能容納懺惡,【故幾于道】幾,平聲。合道【居善地】利物,【心善淵】容物,【與善
仁】生物,【言善信】應(yīng)物,【政善治】治,平聲,化物?!臼律颇堋砍晌?,【動善時】順物。【夫惟不爭,故無尤】物我如一。
上八章。接上章后己先人,所謂水者,取柔和謙卑處下之義。利物無爭,故無尤。
頌曰
無爭神寂靜,自足氣和平,放下這點子,黃河幾度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音以。天道虧盈,而益謙;【揣而銳之,不可長?!看С校氐雷冇髦t?!窘鹩駶M堂,莫之能守】鬼神害盈而福謙;【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遺去聲。咎,上聲。人道惡盈而好謙,【功成名遂身退】收拾歸來,【天之道】天地合德。
上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接上章上善至大師兄之義。功成名遂身退,戒盈勸謙之義。
頌曰
急走不離影,回來墮塹坑,只今當(dāng)腳住,陸地變平沉。
若解轉(zhuǎn)身些子力,潛藏飛躍總由心。
【載營魄】不得亂走,【抱一能無離】離,平聲。二物成如母攜嬰,【專氣致柔,能嬰兒】純一不雜,反樸還淳,【滌除玄鑒,能如疵】不見,不聞,【愛國治民,
能無為】治,音持。不動不搖,道泰時清,【天門開闔,能為雌】出有入無,不伐不矜,【明白四達,能無知】黜聰明,屏智和光同塵?!旧笾啃?,兇入聲。
斡旋四德,長養(yǎng)群情?!旧挥小抗Τ尚袧M,隱跡潛形,【為而不恃】忘其所自,默默昏昏,【長而不宰】長,上聲。退有余地,一任天更。【是謂玄德】道隆德
備,蛻體全真。
上十章,載營魄,猶車載物之喻。魄好運動;好馳騁;好剛銳,故曰營魄。魄屬陰,陰盛則害陽,情盛則役性。能制伏者抱一無離,致柔無疵,無為為非無知。使陰
魄不肆其情,至于魄伏陰消,則神靈性寂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忘其所自,不用拘束,自然不動,如獲寶滿載而歸,故曰載營魄。自抱一以下純是載營魄之義,
接上章功成身退,而續(xù)下章三十輻共一轂,有車之用也。
頌曰
事向無心得,無心也太難!悟來彈指頃,迷后隔千山。
【三十輻,共一轂】猶萬法同一心,【當(dāng)其無】數(shù)車無車,【有車之用】輻來輳轂,成車之用?!聚镗詾槠鳌扣?,扇,平聲。和土作器,【當(dāng)其無】數(shù)器,無器,
【有器之用】水土假合,成器之用?!捐彂綦灰詾槭摇块_戶,鑿牖,【當(dāng)其無】數(shù)室,無室。【有室之用】戶牖通達,成室之用?!竟视兄詾槔恳杂欣麩o,【無
之以為用】以無用有。
上十一章,以輻輳轂,利車之用。即總?cè)f法歸心,全神之妙也。輻不輳轂何以名車?法不歸心無以通神。轂虛其中,車所以運行;心虛其中,神所以通變。故虛為實
利,實為虛用,虛實相通,去來無礙。即上章載營魄之義也。至于無物可載,轂輻兩忘,車復(fù)無也。猶心法雙忘,神歸虛也。器與室同義。
頌曰
鐵壁千重,銀山萬座,撥轉(zhuǎn)機輪,驀直透過。
要知山下路,但問去來人。
【五色令人目盲】眼被色眩;【五音令人耳聾】耳被聲惑;【五味令人口爽】口被味瞞;【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心為情使;【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行,去聲。意為物轉(zhuǎn)?!臼且允ト藶楦共粸槟俊繛?,去聲。內(nèi)境不出,外境不入?!竟嗜ケ巳〈恕咳デ紖吻?,收視返聽。
上十二章,上章發(fā)明虛用,虛其用則不為聲色眩,故次之以五色令人目盲,色聲味物皆是根塵,一切世人皆受盜,惟有道者不受他瞞,視聽言動非禮勿為,則六賊化為六神通也,故去彼取此。
頌曰
見色神無定,聞聲喪太和,掀翻無一事,赤手造彌羅。
【寵辱若驚】寵是辱先,【貴大患若身】貴為患始。【何謂寵辱若驚】諦聽下文?【寵為上,辱為下】寵得也,故居上,【得之若驚】無失,【失之若驚】有得,
【是謂寵辱若驚】如是?!竞沃^貴大患若身】設(shè)問?【吾所以大患者】何哉,【為吾有身】為,去聲,下同。有身便有患?!炯拔釤o身】忘形無累,【吾有何患】忘
貴無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外其身者,貴其身者也?!救艨杉奶煜隆恳源藶樘煜聞t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后其身者,愛其身者也?!救艨赏刑煜隆恳源藶樘?
下,則可托天下。
上十三章,接上章為腹不為目,忘我之義。故次之以崇辱若驚,寵辱貴患,互相倚伏。茍能思患而預(yù)防之,則終身無患。推此道而治平天下,則天下永無危殆。有國者憂天下如憂一身,則天下樂推而不厭。
頌曰
有辱何嘗辱,居榮未必榮,預(yù)防無過失,猶更涉途程。
爭似全身都放下,也無得失也無驚。
【視之不見,名曰夷】大象無形;【聽之不聞,名曰?!看笠粝B?;【搏之不得,名曰微】道隱無名?!敬巳卟豢芍略憽咳绾握f得,【故混而為一】殊途同歸。
【在上不徼】莫見乎隱,【在下不昧】莫顯乎微?!纠K繩不可名】雖有條目,實無名喚,【復(fù)歸于無物】藏身處,沒蹤跡?!臼侵^無狀之狀】不見中親見,【無物之
象】象,上聲。親見中不見,【是謂惚恍】渾渾淪淪?!居灰娖涫住繜o始,【隨之不見其后】后,上聲。無終?!緢?zhí)古之道】無為,【以御今之有】統(tǒng)攝萬有。
【以知古始】無為,【是謂道紀(jì)】因無彰有。
上十四章,希夷,微道之極也?;於鵀橐?,返本也;不徼不昧,和其光也;無象無狀,藏其用也。末后一句總證前三章而發(fā)下章之秘也。
頌曰
這個話靶,難模難畫,八面玲瓏,全無縫罅。
恍惚杳冥中有象,這些消息共誰論?
【古之善為士者】存其無象,【微妙玄通】清凈光明,【深不可識】視之不見?!痉蛭┎豢勺R,故強為之容】強,上聲。以有會無?!驹ベ馊舳娲ā亢畯毓?;【猶
兮若畏四鄰】慎獨;【儼兮若冰將釋】無疑;【敦兮其若樸】樸,音撲。如愚;【曠兮其若谷】虛中;【渾兮其若濁】渾,平聲。同塵;【孰能濁以動之徐清】清
者,濁之源?!臼肽馨惨跃脛又焐快o者,動之機?!颈4说勒?,不欲盈】虛者,實之本?!痉蛭┎挥繘_虛,【故能弊不新成】埋光,鏟彩。
上十五章,接上章道紀(jì)之義,發(fā)明后學(xué)存誠致敬,常慎其獨,不住于相,而抱一潛虛為日用,至于頓息諸緣,消融萬幻,擾之則不濁,澄之則不清,是謂微妙玄通,深隱也。
頌曰
微妙玄通,隨人腳轉(zhuǎn),瞎卻眼睛,一物不見。
不如歸去來,識取虛皇面。
【致虛極,守靜篤】寂然不動。【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觀復(fù)知化?!痉蛭锸|蕓,各復(fù)歸其根】動極復(fù)靜?!練w根曰靜】返本,【靜曰復(fù)命】生意存焉?!緩?fù)命曰
常】歷劫寂爾,【知常曰明】古今洞然?!静恢!棵亮艘?,【妄作兇】錯了也?!局H荨看鬅o不包,【容乃公】細(xì)無不入,【公乃王】物無不化,【王乃天】理
無不通,【天乃道】曷有終窮,【道乃久】無盡,【沒身不殆】天地雖變,這個不變。
上十六章,接上章善為士者,致虛靜篤,復(fù)命歸根,純是神妙。共向這里具眼,參學(xué)事畢。其或未然,更參末后。
頌曰
達虛知妙本,靜極見天心,會得個中意,河沙總是金。
【太上】無上可上,【下知有之】眾所共知;【其次,親之譽之】可親、可譽,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全無忌憚?!拘挪蛔恪康离y信,【有不信】疑心重。【猶其貴言】輕諾寡信。【功成名遂】默而成之,【百姓皆為:「我自然」】不知所自。
上十七章,太上謂無上可上,雖下愚皆知有此理,才可親近。有美譽便不自然,畏之者猶其次也,侮之者失道遠(yuǎn)矣。天真喪失不能返本,雖教之奚益,言愈多而愈不
信,不若默而待之,無為而化之,使其自悟,自然反樸,不言而信也。以治道言之,太上以下不能無為,親之、譽之,有言之教也。畏之者,刑禁也。侮之者,上失
信也,上失信于民則民不信,猶其貴言,不言之教也。不言之教無為而成,刑不試而民自服也。至于功業(yè)成遂還淳反樸,則親譽畏侮俱忘矣。百姓安居樂俗,忘其所
自。故曰謂我自然。
頌曰
太上元無上,常存日用間,可憐無眼漢,剛道出函關(guān)。
【大道廢,有仁義】太樸既散,仁義乃興;【智慧出,有大偽】出,去聲。智慧聰明,根塵業(yè)識。【六親不和,有孝子】莫若常和;【國家昏亂,有忠臣】莫若常治。
上十八章,接上章親、譽、畏、侮之義,與其國亂顯忠臣,何若無為民自化?
頌曰
聰明迷大本,智慧喪天真,無事常清凈,逍遙快活人。
【絕圣棄智】無為,【民利百倍】安靜;【絕仁棄義】無心,【民復(fù)孝慈】和順;【絕巧棄利】無欲,【盜賊無有】常足?!敬巳咭詾槲?,不足】惟恐信不及?!竟柿钣兴鶎佟苛睿ヂ?。屬,音燭。老婆心切【見素抱樸】無知,無識,【少私寡欲】忘物,忘我。
上十九章,發(fā)上章之蘊,圣智仁義巧利,一切棄絕不復(fù)見。用則民從其化,而反樸也。圣人惟恐后世學(xué)者擔(dān)負(fù)不起,故屬之以易簡,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易取于人也。
頌曰
莫縱三心亂,無令一念狂,見聞知覺法,無復(fù)可思量。
【絕學(xué)無憂】心頭無事。【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上聲。不遠(yuǎn),【美之與惡,相去何若】大遠(yuǎn),【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善惡可畏?!净馁?,其未央哉】俗人恐
學(xué)了未至,圣人恐損之未盡?!颈娙宋跷酰缦硖?,如春登臺】嗜欲無厭?!疚要毰沦猓湮凑?;如嬰兒之未孩】怕,音泊。淡然無欲;【乘乘兮,若無所歸】任
運自然?!颈娙私杂锈?,而我獨若遺】貪物者常憂,忘機者常樂?!疚矣奕酥囊苍眨玢缳狻炕杌枘?,【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見識于外,圣人藏明于內(nèi)。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悶,音門。俗人有分別,圣人無彼此?!俱辟馊艋蕖炕?,上聲。不識不知。【漂兮若無所止】無物,無執(zhí)?!颈娙私杂幸裕要氼B似鄙】眾
人皆有能,圣人獨無能?!疚要毊愑谌恕坎慌c萬法為侶,【而貴食母】貴在味道。
上二十章,絕學(xué)者,絕其所有也,故次之絕圣人后。俗人務(wù)學(xué)于事,益其所聞,惟恐進學(xué)不精,故常憂。圣人棄絕所有,惟務(wù)于味道,如求食于母,守雌抱一而已,故無憂也。是謂絕學(xué)無憂。
頌曰
才言絕學(xué),開口便錯,廣識多知,轉(zhuǎn)轉(zhuǎn)不覺,
人間萬事都忘卻,猶落他家第二機。
【孔德之容】無所不容,【惟道是從】于法自在?!镜乐疄槲铩?,惟恍惟惚】本然之天?!俱辟饣?,其中有象】此天混然;【恍兮惚,其中有物】此天洞然。【窈兮
冥,其中有精】此天常存;【其精甚真】純一無偽,【其中有信】活潑潑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去羌呂切,歷劫常存?!疽蚤啽姼Α咳f物資始。【吾何以知眾
甫之然哉?以此】。
上二十一章,上章云我獨異于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言其廣納包容。所謂道之為物,果何物乎?有象、有物、有精,果有乎?若謂有,未具參學(xué)眼,若未無,亦未具參學(xué)眼。畢竟作么會?咄!
頌曰
亙古一物,了無人識,剔起眉毛,虛空露骨。
設(shè)若擬議躊躇,照管當(dāng)空霹靂。
【曲則全】不材者壽,【枉則直】屈己者伸【洼則盈】洼鳥瓜切,謙則受益【弊則新】晦則自明【少則得】知止常足,【多則惑】事繁則亂,【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
式】一能統(tǒng)眾,【不自見,故明】弊則新,【不自是,故彰】洼則盈。【不自伐,故有功】枉則直。【不自矜,故長】曲則全?!痉蛭┎粻帯渴厝幔竟侍煜履芘c
之爭】混而為一,【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是真實語,【誠全而歸之】全真本然。
上二十二章,曲全枉直;洼盈弊新,接上章孔德之義也。不自見以下,皆戒盈勸謙之義也。謙下故無爭,無爭則全其本然,抱元守一復(fù)歸無極也,故曰誠全而歸之。
頌曰
莫管他人短,休矜自己長,短長無二見,遍界不能藏。
【希言自然】聞口不在舌頭上?!竟曙h風(fēng)不終朝】狂則不久,【驟雨不終日】躁則不長?!臼霝榇苏摺渴钦l主宰,【天地】眾所共知。【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爾,
【而況于人乎】不可躁暴,【故從事于道者】順理合轍,【道者;同于道】一體同觀;【德者,同于德】不生一見;【失者,同于失】無有分別?!就诘勒撸酪?
樂得之】我同于道,道亦同我;【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樂,音洛。上下并同。我同于德,德亦同我;【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我同于失,失亦同我?!拘挪?
足,有不信】我疑于物,物亦疑我。
上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接上章不爭之義。謂不自見是不言而善應(yīng),飄風(fēng)驟雨,言妄動躁進不久遠(yuǎn)之喻。從事于道者,和順于道德,混同于事物,自然感通于物,物
亦自然相應(yīng)也。茍或言不合道,妄有作為,不能取信于人,反為人輕忽也。易系云:言行君子之樞機,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
頌曰
道不異于人,人自以為異,一佛一切佛,心是如來地。
【企者不立】企,音伎。躁進無功;【跨者不行】欲速不達;【自見者不明】不能晦德;【自是者不彰】不能謙下;【自伐者無功】不能克己;【自矜者不長】不能
含容?!酒湓诘酪玻唬衡攀迟樞巍抠樦燔乔?,行,去聲。殘飯,贅疣?!疚锘驉褐繍壶B路切,眾所不美,【故有道者不處】達者反是。
上二十四章,此章總證前三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即飄風(fēng)驟雨之謂也。自見,自是,自矜,自伐,渾是私意,私意確則害公,何可久也?故有道者不處。余食贅行不美也。
頌曰
企立元為妄,跨行本是狂,假饒成得事,到底不如常。
【有物混成】此天混然,【先天而生】此天洞然?!炯刨饬荣狻空咳怀<?,【獨立而不改】超然獨存,【周行而不殆】運化無窮,【可以為天下母】生育長養(yǎng)?!疚?
不知其名】本無名喚,【字之曰道】因物立名,【強為之名曰大】強,上聲,無有限量?!敬笤皇拧繜o有疆界,【逝曰遠(yuǎn)】無有邊際,【遠(yuǎn)曰反】收拾歸來?!竟实?
大】太虛無體,【天大】法道,【地大】法天,【王亦大】法地?!居蛑杏兴拇蟆扛写竺?,【王居其一焉】三界獨稱尊?!救朔ǖ亍繜o不載,【地法天】無不容,
【天法道】無不周,【道法自然】。
上二十五章,接上章有道不處,于此發(fā)明處道之工夫也。有物混成以下一節(jié),全首章體道之要。四大以下純是神妙,人只知域中有四大,殊不知自己一物更大。
頌曰
天地雖大亦有敗壞,唯有這個歷劫常在,圣而不可知之者,盡在如如不動中。
【重為輕根】輕生于重,【靜為躁君】靜主于動?!臼且跃咏K日行不離輜重】不敢輕為?!倦m有榮觀,燕處超然】常應(yīng),常靜?!灸魏稳f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擔(dān)荷不起【輕則失臣】輕進失身,【躁則失君】貪榮取辱。
上二十六章,重者不可輕忽也,輕則失臣,躁則失君,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之謂。亦飄風(fēng)驟雨之喻,不離輜重,克負(fù)擔(dān)荷也。宴處超然,轉(zhuǎn)物也。明上章法道之義,總結(jié)二章體道之說,而續(xù)下章善行之要也。
頌曰
躁進那能久,輕為了不成,腳跟不點地,猶更涉途程。
【善行無轍跡】轍直列切。舉步不在腳跟,【善言無瑕謫】開口不在舌端;【善計不用籌策】一徹萬融;【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全無縫罅,【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
解】解,上聲。全無系累【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修己安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隨機利物?!臼侵^襲明】明了相續(xù)?!竟噬迫耍簧迫酥畮煛拷倘藶?
善;【不善人,善人之資】警人反善。【不貴其師】無善可為,【不愛其資】無過可改,【雖智大迷】屏智如愚,【是謂要妙】任運自然。
上二十七章,盡前章之蘊,謹(jǐn)于言行則無跡無謫。心之計,其可籌;心之閉,其可開;心之結(jié),其可解。道心堅固,如此則無善、不善之分。師與資兩忘,黜聰明屏智,終日如愚。
頌曰
舉步不在腳,善結(jié)非干手,摸著鼻孔尖,通身都是口。
若能于此善參詳,七七元來四十九。
【知其雄,守其雌】不自大,【為天下溪】萬派歸源?!緸樘煜孪?,常德不離】打成一片,【復(fù)歸于嬰兒】炁全?!局浒?,守其黑】不自見,【為天下式】萬法歸
一?!緸樘煜率?,常德不忒】準(zhǔn)的不差,【復(fù)歸于無極】神全。【知其榮,守其辱】不自貴,【為天下谷】萬有歸空?!緸樘煜鹿?,常德乃足】湛然圓滿,【復(fù)歸于
樸】樸,音撲。性全?!緲闵t為器】施之于物,【圣人用之,以為官長】設(shè)教化人,【故大制不割】不言之教。
上二十八章,守黑、守雌、守辱,不見自己之明,接上章雖智大迷之義。嬰兒、太極,太樸,天下之大本,惟守雌抱一則能返本,治國以此不假裁制,民自淳而物自樸也。
頌曰
白里存乎黑,雄中抱一雌,綿綿功不間,男解養(yǎng)嬰兒。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錯,【吾見其不得已】已,音以。利御寇,不利為寇?!咎煜律衿鳎豢蔀橐病縿又溕?,【為者敗之】貪他著他,【執(zhí)者失之】討便宜。
落便宜。【凡物】一切有相,【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有此便有彼,且忌隨他去?!臼且允ト巳ド酢咳ィ下?。無為,【去奢】無欲,【去
泰】無執(zhí)。
上二十九章,無為則無事,有為便有事。執(zhí)者失,為者敗,有為之戒也。強、羸、載,隳互相倚伏,如影隨形,才有成便有敗。是以圣人去貪甚,去奢侈,去驕泰,深戒后世。
頌曰
行隨煦吹,強羸載隳,中間主宰,不知是誰。
著衣吃飯尋常事,何須特地卻生疑?
【以道佐人主者】無為,【不以兵強天下】以慈衛(wèi)之。【其事好還】還者,旋。善惡皆報,【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心兵起處,靈地荒蕪。【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魔軍馳騁,精氣耗散?!竟噬普吖选恳?,音以。有斷則生,【不以敢取強】以柔待之?!竟瘃妗咳ド?,【果而勿伐】去奢,【果而勿驕】去泰?!竟坏?
已】顛沛,必于是,【是果而勿強】放倒剎竿?!疚飰褎t老】兵強則不勝,【是謂不道】錯,【不道早已】永失真道。
上三十章,接上章去奢泰之義,以道佐人主者,不尚兵武,善惡皆有報。戒后世有國有家者,守雌抱一,勇于不敢,至于不得已亦不敢取強。故曰:善者果而已。
頌曰
莫縱三心亂,常叫志帥安,忽然逢野戰(zhàn),一箭定天山。
【夫佳兵,不祥之器】大兵之后必有兇年,【物或惡之】惡鳥路切,師之所處荊棘生焉,【故有道者不處】處,上聲,心兵不起。【君子居則貴左】主柔,【用兵則
貴右】主剛?!颈卟幌橹鳌课湟杂懪?,【非君子之器】君子常治,【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以慈衛(wèi)之。【勝而不美】不得已,【而美之者】要功也,【是樂
殺人】樂王教切,肆其剛勇?!痉驑窔⑷苏摺繛橹N禍,【不可得志于天下】造物不容。【吉事尚左】主生,【兇事尚右】主殺?!酒珜④娋幼蟆可腥幔旧蠈④娋?
右】尚剛,【言以喪禮處之】不祥之器?!練⑷吮姸唷坎坏靡?,【悲哀泣之】一日慈,【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如喪考妣。
上三十一章,不以兵強天下,故次之以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于此深戒萬世之下,有國之君,以無為清凈治化,自然家國咸寧。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永無爭奪之患也。
頌曰
默默清玄境,澄澄養(yǎng)太和,倒攜三昧劍,順化五陰魔。
【道常無名】虛無自然?!緲汶m小】至微,【天下不敢臣】之尊?!竞钔跞裟苁亍勘б唬救f物將自賓】無不服。【天地相合】惟德是輔,【以降甘露】和氣所致,
【民莫之令而自均】令,去聲。自然和平?!臼贾朴忻苛⒎ㄖ贫?,【名亦既有】示之好惡,【夫亦將知止】使之知御,【知止所以不殆】知足故常樂?!酒┑乐?
天下】止于至善,【猶川谷之于江?!恐褂诒跋隆?/span>
上三十二章,上章云有道者不處,此云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發(fā)明有道者所處之要也。有道之士,外處卑下,內(nèi)抱一真,萬物自然化,天理自然合,神變無窮。
頌曰
會得無名樸,方能縱復(fù)收,便將大千界,藏在一毫頭。
【知人者智】見于外,【自知者明】見于內(nèi)?!緞偃苏哂辛Α坑掠诟?,【自勝者強】勇于不敢?!局阏吒弧控氁鄻?。【強行者有志】始終不殆。【不失其所守者久】志力愈堅,命基愈固?!舅蓝煌稣邏邸繅?,上聲。真一常存。
上三十三章,知人勝人,明于外也;自知自勝,存于內(nèi)也。證前三章用武之戒也。知足者,貧亦樂;力行者,無不見;固守者,無危殆;內(nèi)明者,出生死,死而不亡者,真一常存。
頌曰
見物不見性,知人不自知,個般無學(xué)輩,猶道得便宜。
【大道泛兮】廣大悉備,【其可左右】無限量?!救f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所過者化,【功成而不有】所存者神?!緪垧B(yǎng)萬物而不為主】忘其所自,【常無欲】寂然不
動,【可名于小】芥子納虛彌;【萬物歸之而不為主】任運自然,【可名于大】虛彌納芥子?!臼且允ト似浣K不為大】芥子里藏身,【故能成其大】不可稱量。
上三十四章,大道泛兮,謂極廣大盡精微,靡所不備也。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以下,接上章不失其所守者久之義也。以之治國,則不失其所守;以之修己,則死而不亡,故曰其可左右。
頌曰
大道誠難測,虛空不可量,寥寥成一片,何處是封疆。
【執(zhí)大象】象,上聲。視之不見,【天下往】萬民服。【往而不害】萬物遂,【安平泰】萬化安?!緲放c餌】樂,音藥。聲味俱美,【過客止】客過則止?!镜乐?
口,淡乎其無味】出,去聲。無聲無嗅,【視之不足見】大象無形,【聽之不足聞】大音希聲,【用之不可既】道隱無名,用之無盡。
上三十五章,上章末后句云,故能成其大,故次之以執(zhí)大象天下往,謂全其無象,民物移心歸往也。樂與餌,聲味俱美。喪其無象,安能久乎?道之出口,無味、無象、無聲、無色,以其無體,故應(yīng)用無盡。
頌曰
泥牛喘月,木馬嘶風(fēng),觀之似有,覓又無蹤。
清庵拄杖子,畫斷妙高峰。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固張必歙;【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固強必弱;【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固興必廢;【將欲奪之,必故與之】固興必奪?!臼侵^微明】幾微先兆。【柔弱勝剛強】柔弱常和,用剛必敗?!爵~不可脫于淵】人安可離于道?【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有利則有害。
上三十六章,執(zhí)大象則能見事之幾微,才見固張便知將歙。未萌先兆;未舉先知,非天下之微明,其孰能及此?學(xué)道之士存其無象;守其至柔;與物無兢,則自然知
幾。茍用剛暴,尚權(quán)謀智術(shù),求其勝物,非道也哉!此如魚本水中物,求異群魚,欲脫于淵可乎?既不可,則人亦不可尚權(quán)。尚權(quán)者,反常也,如魚離淵必死。國之
利器不可示人,即孔子所謂:可與立,不可與權(quán)。同一義。圣人用權(quán)反常合道尚不可輕為,而況常人乎?可不戒哉?
頌曰
眼若流星,機如掣電,瞻之在前,忽然不見。
十方通塞中,光明無不遍。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寂然不動,感通天下之故?!竞钔跞裟苁兀f物將自化】上以風(fēng)化下?!净?,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作,做入聲。我無欲而民自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我好靜而民自正?!静挥造o】使夫知者不敢為,【天下將自正】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三十七章,真常之道本無為,有為即非常道,接上章微明之義。天地?zé)o為,萬物生成;圣人無為,萬民安泰。以修煉言之,都無作為。于安靜之時存其無象,毫發(fā)
之動便要先覺,既覺便以無名樸鎮(zhèn)之,樸本無形,又曰無名,謂空也。道無為;樸無名;心無欲,則自然復(fù)靜也。靜之又靜,天下將自正。
頌曰
有作皆為幻,無為又落空,兩途俱不涉,當(dāng)處闡宗風(fēng)。
【上德不德】不尚己德,【是以有德】其德愈大;【下德不失德】執(zhí)著己德,【是以無德】其德愈失?!旧系聼o為而無以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下德為之而有
以為】以德求感,有所作為?!旧先蕿橹鵁o以為】施仁及物,本無作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以義接物,有所作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以禮齊物,終不能
齊,【攘臂而仍之】攘如羊切,力挽之愈不齊?!竟适У蓝蟮隆拷?,【失德而后仁】近德,【失仁而后義】近仁,【失義而后禮】近義?!痉蚨Y者】不淳,【忠
信之薄】不厚,【亂之首也】不齊?!厩白R者,道之華】求奇不實,【而愚之始也】失道?!臼且源笳煞蛱幤浜?,不處其薄】尚質(zhì)實,不求識;【居其實,不居其
華】尚誠實,不尚禮?!竟嗜ケ巳〈恕咳デ紖吻?,舍妄從真。
上三十八章,上章云道常無為,故次之以上德不德。上德無為,故合道;下德有為,不合道。仁義猶近德,可為進道之階,禮者,純是作為,多不實,以禮齊物,物
轉(zhuǎn)不齊。蓋有為終有失也。執(zhí)之不失亦可漸入佳境,自仁義而反德,自德而反道,直造無為也。前識者,智識也。智識者,失道之始,故曰道之華。有道者不處。
頌曰
未得超三界,如何出五常,五常歸罔象,獨步謁虛皇。
【昔之得一者】得一,萬事畢:【天得一以清】湛然常寂;【地得一以寧】寂然不動;【神得一以靈】混然成真;【谷得一以盈】綽然有余;【萬物得以生】自然發(fā)
育,【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泰然安固。【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裂】星辰失度;【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山岳崩頹;【神無以靈,將恐歇】陰陽失節(jié);
【谷無以盈,將恐竭】閉塞不通;【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和氣耗散;【侯王無以貞,貴高將恐蹶】家國危殆?!竟寿F以賤為本】一也,【高以下為基】一也?!竞?
王自謂孤、寡、不谷】常抱其一?!敬朔且再v為本也】一為萬象主?!痉呛酢控M不然哉?【故致數(shù)車無車】數(shù),音所。數(shù)我無我,【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貴賤
兩忘。
上三十九章,上章云去彼取此,謂去其末而取其本也。本者何?一也。一者,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大道之用,侯王若能守,萬物自然歸往也。自謂孤、寡、不谷,
自卑升高不忘本也。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貴賤兩忘,惟抱一也。數(shù)車之名件無一名車者,數(shù)我之一身無一名我者,轂輳合一則名車,四大合一則名我也。
頌曰
得一非為妙,還虛未是玄,夢中知是夢,天外莫尋天。
【反者道之動】神一出便收來;【弱者道之用】專氣致柔?!咎煜氯f物生于有】有名,萬物之母,【有生于無】無名,天地之始。
上四十章,反者道之動,接上章貴以賤為本也。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即數(shù)車無車之說。只這有無相生之理,多少學(xué)人不知端的,且道如何是有無端的意?看。
頌曰
有象非為有,無形未是無,有無俱不立,猶是墮偏枯。
無有有無中得趣,方知胡子沒髭須。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一次一齊了;【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下多聞,多不信;【下士聞道,大笑之】因何信不及,只為太分明。【不笑不足以為道】大迷
之下,必有大悟?!竟剩ㄑ杂兄坎砰_兩片,露出肝腸,【明道若昧】含華隱曜;【進道若退】瞻前顧后;【夷道若類】和光同塵;【上德若谷】虛以受人;【大
白若辱】卑以自牧,【廣德若不足】滿而不溢;【建德若偷】偷,音俞。外渝。密而不露;【質(zhì)真若渝】應(yīng)變無方;【大方無隅】不露圭角;【大器至大師兄】不有其
功;【大音希聲】叩之即應(yīng);【大象無形】莫見乎隱;【道隱無名】莫顯乎微?!痉蛭ǖ?,善貸且成】忠恕而已。
上四十一章,上章云有無相生,非高上之士不容無疑。故次之以上士聞道,夫道若昧,若退,若類,若偷,若渝,不可得而見聞,可笑之由。惟高上之士稟性沖虛,
故能超然直入不言而信,無為而成之也。中人以下未免半疑半信,下愚不肖者,不惟不信,又且笑而侮之也。善貸且成者,貸下士笑侮之過,而成上士勤而行之功
也。雖下愚不肖,一覺其初便可反善,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頌曰
至道元容易,人心自謂難,中人猶擬議,下士轉(zhuǎn)。
莫,呈在秤兮物在盤。
【道生一】虛無生一氣,【一生二】一氣判陰陽,【二生三】陰陽成三才,【三生萬物】三才生萬類?!救f物負(fù)陰而抱陽】成象于天,成形于地,【沖氣以為和】稟
氣于中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谷】一無偶,眾人之作忌,【而王公以為稱】自謂孤寡?!竟饰铩恳磺杏邢螅净驌p之而益】謙者受益,【或益之而損】滿者
必覆?!救酥獭繜o非為善,【亦我義教之】我亦如是?!緩娏赫卟坏闷渌馈繌姶笳?,死之徒。【吾將以為教父】不善人,善人之資。
上四十二章,一者,萬物之母,人之所惡。謂一無偶,孤寡不谷也。王公大人不忘其本,以是自稱,卑下謙損也。謙損必受益,強大者,必招禍。圣人設(shè)此,戒人克己行謙,見不善而內(nèi)自省也。
頌曰
好勝常逢敵,行謙久處安,柔和為日用,處處玉京山。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軟能蝕堅?!緹o有入無間】貫金透石,【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謙損受益?!静谎灾獭磕胖?,【無為之益】無為而成之,【天下希及之】知音者鮮。
上四十三章,上章孤寡不谷至謙也,故次之以至柔。謂柔弱勝剛強,損中有益,損之又損以至無為,不言而可信,無為之益世鮮及之。
頌曰
觸來勿與兢,事過心清涼,只這清涼境,乾坤不覆藏。
【名與身孰親】名高辱身,【身與貨孰多】財多害己,【得與失孰病】得崇思辱,【是故甚愛必大費】貪他底,著他底;【多藏必厚亡】討便宜,落便宜?!局悴蝗琛孔?,止貪,【知止不殆】畏,止禍,【可以長久】知足,常足。
上四十四章,上章無為之益,謂有為則有損也。故次之以名與身孰親。名貨得失皆有為也,終不長久,惟知足知止可以長久。
頌曰
世間一切有,到底不長久,攝伏彌猴心,聽取獅子吼。
若能運出家中寶,啼鳥山花一樣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葉韻作鱉。不自顯故無壞?!敬笥魶_,其用不窮】不自滿,故無盡?!敬笾比羟恐倍凰粒敬笄扇糇尽繛槎皇?,【大辯若訥】光而不曜?!驹陝俸吭瓯┱叻?,【靜勝熱】安靜者涼?!厩屐o為天下正】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
上四十五章,上章知足不辱,故次之以大成若缺。德有余而為不足者壽,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大成若缺,大盈若沖,至于若屈,若拙,若吶,皆德有余而為不足,用之無盡也,故為天下正。
頌曰
人情多聚散,世道有興衰,惟有真常在,古今無改移。
【天下有道】情逐性,【卻走馬以糞】意馬閑,靈苗秀?!咎煜聼o道】性逐情,【戎馬生于郊】意馬狂,心地荒。【罪莫大于可欲】取辱之由,【禍莫大于不知足】陷身之端;【咎莫大于欲得】殺身之本?!竟手阒悖W恪恐阏?,貧亦樂。
上四十六章,上章清凈為天下正,故次之以天下有道。有道則清凈;清凈則天下正;天下正則罷兵事務(wù)農(nóng)事,故曰卻走馬以糞。無道則不清凈;不清凈則天下不正;
則用威武征伐,故曰戎馬生于郊,曰罪,曰禍、曰咎,皆欲心所致。故結(jié)句云:知足常足。以修身言之,清凈則欲心止;欲心止則意大定;故曰卻走馬以糞。不清
凈,欲心不止,欲心不止則意馬狂,故曰戎馬生于郊。
頌曰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急走回來,救得一半。
天下本無事,人心自著忙。
【不出戶,知天下】反窮諸己;【不窺牖,見天道】回光返照。【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外事有限。【是以圣人不行而至】不移一步到長安,【不見而明】不見一物即如來,【不為而成】不動一毫成正覺。
上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言有道之士知內(nèi)不知外。接上章之義,知內(nèi)不知外則無所不知,見內(nèi)不見外則無所不見,若只知外見,外而忘其內(nèi)者,知見淺狹矣。
頌曰
朝游南岳,暮宿蒼梧,翛忽千里,不曾離渠。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為學(xué)日益】精進,【為道日損】減損?!緭p之又損】一切損盡,【以至無為】無損可損?!緹o為而無不為】無不克?!救√煜鲁R詿o事】事向無心得,【及其有事】有心便不得,【不足以取天下】有為終有盡。
上四十八章,不出戶知天下,內(nèi)知也。其出彌遠(yuǎn),外事也。故次之為學(xué)日益,言無學(xué)者求其增益,為道者事事減損。易云: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正謂此也。至于無忿可懲,無欲可損,以至無為,則萬民化而天下歸往也。茍或妄有作為,則民亂而難治。故曰:不足以取天下。
頌曰
有學(xué)頭頭昧,無為事事差,學(xué)為俱絕斷,損益任從他。
莫笑我儂窮相態(tài),從來賊不打貧家。
【圣人常無心】任用無方,【以百姓心為心】隨機應(yīng)感?!旧普?,吾善之】從而為善;【不善者,吾亦善之】使之反善;【德善】全其至善?!拘耪?,吾信之】從而
為信;【不信者,吾亦信之】使之反信;【德信】全其至信?!臼ト嗽谔煜?,碟碟】碟,音牒。兢兢業(yè)業(yè),【為天下渾其心】渾,平聲。殊途同歸,【百姓皆注其耳
目】容止可親,作事可法?!臼ト私院⒅刻煜乱患摇?/span>
上四十九章,上章云無事取天下,故次之以圣人無常心。所謂無常心者,隨機應(yīng)感,不逆民物之情,故百姓遵圣人之言,行圣人之行,從圣人之化,天下同一心也。
頌曰
信者從他信,善者從他善,若能如是知,卻成顛倒見。
顛倒見,三界十方成一片。
【出生入死】忿欲,生死之門?!旧健拷^忿欲,【十有三】水火濟;【死之徒】縱忿欲,【十有三】水火不濟;【人之生】皆賴水火,【動之死地】水火相違,
【亦十有三】水成數(shù)六,火成數(shù)七。【夫何故】忿欲使然?!疽云渖瘛糠抻恢?,貪生無厭?!旧w聞善攝生者】無忿欲,【路行不遇虎兕】兕序姊切,內(nèi)省不
疚,何憂何懼,【入軍不被甲兵】心無掛礙,故無恐怖;【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不厚其生,焉能有死?【夫何故】身非我有,死奈我何?
【以其無死地】。忘其生死。
上五十章,柔弱生之徒,強大死之徒。柔弱者則能懲忿欲,強大者為忿欲所使,能懲忿則火降,窒欲則水升,水火既濟則生。故曰生之徒。起忿則無明火熾,縱欲則
苦海波翻。水火相違則死,故曰死之徒。強大者貪生無厭,柔弱者視死如歸,既不以死為死,虎兕甲兵于我何害?以丹道言之,水火既濟,圣胎凝矣。
頌曰
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既無差別智,安有死和生?
【道生之】元始祖氣,【德畜之】畜,兇入聲?;T天,【物形之】在天成象,【勢成之】在地成形?!臼且匀f物】一切有象,【莫不尊道而貴德】皆從道生。
【道之尊,德之貴】越古超今,【夫莫知爵而常自然】不言善應(yīng)?!竟实馈鹕笾可袢?;【長之育之】氣全;【成之熟之】精全;【養(yǎng)之覆之】形全?!旧?
不有】忘機,【為而不恃】忘情,【長而不宰】忘物?!臼侵^玄德】合道。
上五十一章,善攝生者,以其無死地,故次之以道生之。言道本無形,因生育天地而形可見,道本無名,因長養(yǎng)萬物而名可立。一切有相受命于天;成形于地;稟氣于中和。皆道之應(yīng)也。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頌曰
可道非常道,無為卻有為,為君明說破,眾水總朝西。
夜來混沌顛落地,萬象森羅總不知。
【天下有始】無名,天地之始,【以為天下母】有名,萬物之母。【既知其母】知本,【以知其子】便知末,【既知其子】知末,【復(fù)歸其母】及本,【沒身不殆】
常在。【塞其兌】內(nèi)境不出,【閉其門】外境不入,【終身不勤】不勞而治,【開其兌】內(nèi)境出,【濟其事】外境入,【終身不救】永失真道?!疽娦≡幻鳌恐獛?,
知微,【守柔曰強】軟能蝕堅?!居闷涔狻课飦硭拐?,【復(fù)歸其明】放去收來,【無遺身殃】遺,音謂。切忌隨他去;【是為襲?!恐毕鲁挟?dāng)。
上五十二章,道生之,言道之始也,故次之天下有始。末后一句最極切,修真至士當(dāng)向這里具眼,莫教蹉過。
頌曰
不收不放,無上可上,清凈自然,本來模樣。
更問第一義如何,向道有言皆是謗。
【使我介然有所知】未舉先覺,【行于大道】無為,【惟施是畏】識法者恐?!敬蟮郎跻摹刻蛊津囍?,【而民好徑】好,去聲。行險以僥幸【朝甚除】朝,音潮。事
繁即亂,【田甚蕪】靈地荒蕪,【倉甚虛】靈地空竭?!痉牟伞控?,【帶利劍】嗔,【厭飲食】癡,【財貨有余】欲心不止;【是為盜夸】三毒擾撓?!痉堑酪?
哉】錯!
上五十三章,上章云襲常,謂密用常道也。故次之以使我介然有所知,有所知則能直下承當(dāng),而密用若無,所知則不能密用,妄有作為。內(nèi)為根塵所蔽,外被業(yè)識所眩。兼無明三毒為擾,非道也哉!
頌曰
弄巧成拙,多煩早老,金玉滿堂,焉能常保。
若于日用顛倒行,大地塵沙盡成寶。
【善建者不拔】拔,音跋。根深,【善抱者不脫】蒂固,【子孫祭祀不輟】綿遠(yuǎn)?!拘拗谏怼可硇?,【其德乃真】全真;【修之于家】家齊,【其德有馀】寬裕;
【修之于鄉(xiāng)】鄉(xiāng)修,【其德乃長】久遠(yuǎn);【修之于國】國治,【其德乃豐】淳厚;【修之于天下】天下平,【其德乃普】道泰?!竟室陨碛^身】內(nèi)有一塵,其德不
真,【以家觀家】有一不順,其德無余,【以鄉(xiāng)觀鄉(xiāng)】有一不化,其德不長,【以國觀國】有一不善,其德不豐,【以天下觀天下】有一小人,其德不普。【吾何以
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反求諸己。
上五十四章,上章云使我介然有所知,有所知則道心堅固不失其守,故次之以善建者不拔也。以之修身,觀心察性心定,則身之修也。以之治國,觀民察己民化,則
國之治也。天下有一不善,則是自己政化不善也。書云: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此之謂也。反觀諸己,心有一塵染著,則是我之性天未明也。
頌曰
觀國非容易,觀身意更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含「德」之厚】退藏于密,【比于赤子】純一不雜。【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螫,音釋。據(jù)攫,并厥縛切。我忘于物,物亦忘我。【骨弱筋柔而握固】
筋,音斤。神全。【未知牝牡之合而作】,最,平聲。精全,【精之至也】自然?!窘K日號而不嗄】號,平聲。氣全,【和之至也】柔和?!局驮弧赋!埂看颂旎?
然,【知常曰「明」】此天洞然?!疽嫔幌椤恳鎰t有損?!拘氖箽庠粡姟繗鈩觿t剛。【物壯則老】剛則益折,【謂之不道】錯,【不道早已】喪失天真。
上五十五章,善建者不拔,德之厚也,故次之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者,不失赤子之心也。赤子之心純一不雜,無害于物,物亦不能害。不知有男女之別,其亦作,精
氣所至也。雖作而無心,故能全其至精。終日號啼,其聲不變,沖和所致也。修身以此,則能全其本然,是謂含德之厚。茍失其赤子之心,作而心動,天真喪也。赤
子之心既發(fā)便不自然,發(fā)而不遠(yuǎn)而知覺,亦可反常,故曰明。茍不知覺而縱其所欲日增日盛,精氣耗散,故曰不祥。血氣既盛,又縱心而使之愈盛也。氣血盛則形衰
矣,是謂不道,不道則早已也。
頌曰
欲識混元面,先存赤子心,此心常不昧,法體證黃金。
【知者不言】默而成之,【言者不知】口頭三昧?!救鋬丁繜o言,【閉其門】無見,【挫其銳】無爭,【解其紛】無事,【和其光】無我,【同其塵】無人,【是
謂「玄同」】一以貫之?!竟什豢傻枚H】忘情,【不可得而疏】忘形;【不可得而利】忘物,【不可得而害】忘機;【不可得而貴】忘有,【不可得而賤】忘無。
【故為天下貴】一切忘盡,真常獨存。
上五十六章,含德之厚則能緘默,故次之以知者不言,非不言也,無可得而說也。尹真人云:非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正謂此也。予謂:多言獲利,不若默而無害也。
頌曰
絕利終無害,無親便不疏,多言應(yīng)有失,爭似觜盧都。
【以正治國】不偏不倚,【以奇用兵】無計,無謀,【以無事取天下】無為,無執(zhí)?!疚岷我灾淙辉眨恳源恕啃詮?,理融?!咎煜露嗉芍M,而民彌貧】利欲所惑;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奇貨所眩;【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末伎所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出奸上?!竟适ト嗽疲骸肝覠o為,而民自化】不尚權(quán)謀;【我好
靜,而民自正】不用利器;【我無事,而民自富】不貴奇貨;【我無欲,而民自樸?!埂繕?,蒲卜切。以正治國。
上五十七章,上章云知者不言,得其正也,故次之以正治國也。多忌諱;多利器;多技巧;多法令,皆不正也。上無忌諱則民裕,絕權(quán)謀則民化,薄稅斂則民富。道
之以德則民樸,無為、無事、無欲、好靜皆正也。以此治國則海晏河清,以此行道,道泰時亨。以此修身,氣固神凝,一人正,萬民皆正,一心正,萬化皆正,一身
正,萬事皆正。正之義大矣哉。
頌曰
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自從心路絕,無日不春風(fēng)。
【其政悶悶】悶,音門。無為寬裕,【其民淳淳】質(zhì)樸有余;【其政察察】有為嚴(yán)謹(jǐn),【其民缺缺】缺,音軋。貪婪無足【禍兮福之所倚】畏禍則福必至,【福兮禍
之所伏】忽福則禍必至?!臼胫錁O】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酒錈o正耶】惟正可守。【正復(fù)為奇】恃正則為奇,【善復(fù)為妖】矜善則為妖。【民之迷】與道相反,
【其固日久】迷遠(yuǎn)不復(fù)。【是以圣人方而不割】方正其身,使心自化,【廉而不劌】清廉其德,使民自化,【直而不肆】梗直其行,使物自化,【光而不耀】含畜其
光,天下化成。
上五十八章,上章無為無事,使民自化。寬大之治也。故次之以其政悶悶,是謂上寬裕則民淳實,上多事則民昏暴。悶悶,寬也。察察,謹(jǐn)也。寬則得眾,盡法無
民。禍福相倚;正奇相待;善妖相反,理之然也,可不成戒!諸修福不如遠(yuǎn)禍,用正不若閑邪,正難為善,茍自矜為奇,德則反為妖。正之為正,斯不正已;善之為
善,斯不善已,是以圣人方正其身,刑罰清而萬民服,清廉其德,不惡而嚴(yán)。梗直其行,和而不流,清明在躬,應(yīng)其太察。自昭明德,故結(jié)句云:光而不曜。學(xué)者洞
此,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頌曰
倚善功難遂,矜奇事轉(zhuǎn)迷,世間無限事,伶俐不如癡。
【治人事天】存心養(yǎng)性,【莫若嗇】嗇,音色。凡事從儉?!痉蛭﹩?,夫謂早服】妙在機先;【早服謂之重積德】含德之厚;【重積德則無不克】無所不至;【無不
克則莫知其極】廣大悉備;【莫知其極,可以有國】天理在我;【有國之母,可以長久】生生不窮;【是謂深根固蒂】性海彌深,命基永固,【長生久視之道】曷有
終窮。
上五十九章,接上章其政悶悶之義,治人事天,莫若從儉。以國言之,省刑罰,薄稅斂;以身言之,省言語,節(jié)飲食;以心言之,省思慮,絕視聽。盡其心,養(yǎng)其性,可以事天地。
頌曰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不省不生,斷蹤絕影,
云在嶺頭閑不徹,水流澗下太忙生。
【治大國,若烹小鮮】擾之則縻?!疽缘郎W天下】蒞,音利。清凈無為,【其鬼不神】陰魔?首;【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邪不干正;【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大制不割。【夫兩不相傷】形神俱妙,【故德交歸焉】道德感通。
上六十章,以正治國;其政悶悶;治人事天皆治大國之義。小鮮者,細(xì)小之魚也。譬如烹鮮,擾之則縻,言治平天下,擾之則亂也。以無為正其心,以清凈養(yǎng)其性,
卑以自牧則民心悅服,天下歸往也。往而不害,天下和平,使剛暴無以施其能,鬼不神也。至于化暴從善,雖有強能而無害物之心,圣人亦不加刑于小人,上下以德
相交,故兩不相傷。以之修身,清凈無為為本,則情欲絕而陰魔消散,形存壽永,精復(fù)神全,此長生久視之道也。
頌曰
本自見成,何須扭捏,才著一毫,眼中著屑。
一句合頭機,萬載系驢橛。
【大國者下流】上善至大師兄,【天下之交】眾高附下,【天下之牝】眾剛附柔。【牝常以靜勝牡】靜為躁君,【以靜為下】眾動附靜。【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以大就?。弧拘韵麓髧?,則取大國】以小事大?!净蛳乱匀 啃”貧w大,【或下而取】大必納小。【大國不過欲兼畜人】畜,兇入聲。謙卑接下,【小國不過欲
入事人】卑順承上?!痉騼烧摺可线d下順,【各得所欲】各當(dāng)其分,【故大者宜為下】高以下為基。
上六十一章,接上章德交之義,下流者如水之卑下,則眾水歸之。柔勝剛,靜勝動,圣人卑謙自牧,安靜應(yīng)物,則天下化成。上以下下,下下以下順上,上遜下順德交歸焉。修身以此心,愈下而道愈高,身愈退而德愈進,謙尊而光卑而不可窬,故曰大者宜為下。
頌曰
大不做大,小不做小,好笑好笑,當(dāng)面諱了。
等閑伸出無為手,不動干戈定太平。
【道者萬物之奧】無所不容?!旧迫酥畬殹恐磷稹⒅临F,【不善人之所?!拷再嚨朗a?!久姥钥梢允小孔阋詯偙?,【尊行可以加人】行,去聲。足以出眾,【人之不
善】我亦善之,【何棄之有】亦可使之反善,【故立天子,置三公】作之君,作之師,【雖有拱璧以先駟馬】非寶,非貴,【不如坐進此道】道尊,德貴?!竟胖?
以貴此道者】善人之寶?!静辉唬呵笠缘谩恳姵捎械祝居凶镆悦庖坎毁F于人,【故為天下貴】善貸且成。
上六十二章,接上章之義,奧者,大也。寶者,貴也。保者,萬物恃之以生也。雖下愚不肖者,未嘗離也。舉動應(yīng)酬無非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者,為塵識所昧。立
天子置三公,作之君,作教師,化下民使不善者從其化。拱壁駟馬見,不足為貴,不如坐進此道。修己以安百姓,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陳之以德義而民與行;示之
以好惡而民知禁,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求則與之,有罪宥之不責(zé)于人,有罪以免,故天下尊之也。
頌曰
終日忙忙走,回頭便到家,悟來無一事,不會亂如麻。
【為無為】藏神于神,【事無事】藏心于心,【味無味】藏形于形?!敬笮《嗌佟康剐心媸?,【抱怨以德】不責(zé)于人,【圖難于其易】易,去聲,下同。其脆易破,
【為大于其細(xì)】其微易散;【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從微至著,【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積小成大。【是以圣人終不為大】圣人不自圣,【故能成其大】成圣在
民?!痉蜉p諾必寡信】得之易,失之易,【多易必多難】輕易難成?!臼且允ト霜q難之】不可輕示,【故終無難】得之難,失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45/2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宋]朱熹《陰符經(jīng)考異》
下一篇: 《道德經(jīng)憨山注解》憨山和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