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的更替是陰陽的變化,我們人的寐寤亦是陰陽的變化。睡覺是身心的休息,自我的修復,是至關重要的。而子午二時是陰陽出生的時候,如果能夠靜定或者睡眠,能夠讓體內陰陽自我調整,達到平衡的健康狀態(tài)。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笨梢?,睡眠為第一大補。俗話說“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徹夜難睡,渾身疲憊?!币虼耍X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系。
老子講“一陰一陽謂之道”。通俗來講,睡覺是人修養(yǎng)生息、養(yǎng)精蓄銳的過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過程;白天工作、學習則是釋放能量的過程。陰陽各半,缺一不可。
人是自然的產物,就該和自然一樣,養(yǎng)生要順四時,不要違背自然規(guī)律,古人看重“七分飽三分寒二時臥”的生活理念,而所謂“二時臥”,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子時指晚11 點至凌晨1點,午時指中午11點至下午1點,睡子午覺的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與“合陽”的時候,睡好子午覺,有利于人體養(yǎng)陰、養(yǎng)陽。
《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白天午時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稱為“合陽”,而此時正是陰氣初生,所以要小寐或入靜,30分鐘即可,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此時陰氣最重,而陽氣初生,此時經脈運行到肝膽,子時養(yǎng)肝效果最好,事半功倍,所以應該熟睡,否則,可表現(xiàn)為皮膚粗糙、黑斑、面色發(fā)黃等;中醫(yī)認為人一定不能長期熬夜,在晚上10點做睡前準備,11點就要進入熟睡。
子時和午時,一個是陽氣初生的時候,一個是陰氣初生的時候,不論陰氣和陽氣,在初生的時候都很弱小,需要很好地保護;如果在生的時候就消耗了,那么它們的長、化、收、藏就談不上了。
中醫(yī)“子午流注”理論則認為,每日的12個時辰對應人體12條經脈,規(guī)律性很強,現(xiàn)在的人們往往該睡覺的時候不睡,卻在不該睡覺(子午覺之外)的時間“補充睡眠”——這其實是“非時亂睡”,都是對健康造成傷害的重要原因。
另外,中醫(yī)理論還認為:“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于膽。”膽又為少陽,“少陽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時睡覺,或睡覺質量不好,第二天少陽之氣沒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沒有精神。
子時不睡,除造成膽汁新陳代謝不利外,還可造成貧血、供血不足。膽虛上不明目,血虛下不養(yǎng)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軟之癥。肝膽在五形中為青色,子時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時未睡面色則易鐵青。肺在五形中為白色,寅時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當今,工作時長的拉大、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常常使人力不從心、疲憊不堪。晚睡早起,成為了人們的生活寫照,因此,午睡便成了很多人一天工作的重要保證。中醫(yī)認為,午睡不但可以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具有增強機體防護功能的作用。
睡午覺雖然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這個中間還是很有門道的。也只有掌握了要領,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若不得要領,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首先,午睡前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要吃得太油膩,尤其是不要剛吃完午飯就午睡
剛吃完午飯,胃剛好被食物充滿,此時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會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yǎng)會下降,這也是午餐后人們容易犯困的原因,若剛吃完午飯就睡覺,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不僅起不到午休的作用,反而還容易誘發(fā)疾??;若午餐吃得過飽,會加重胃的消化負擔,此時午睡不利于胃的消化;若午餐吃得太過油膩,會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此時午睡可能會加重冠狀動脈病變。
其次,午睡的時間不要太長,如果午睡時間過長,醒來后會不舒服
一般來說,午睡是小憩,小憩的時間一般是片刻,也就是15-30分鐘,如果午睡時間超過30分鐘,或者更長,一兩次還不打緊,若時間長了,就會擾亂生物鐘,影響晚上睡覺的規(guī)律了。
再次,午睡的姿勢也很重要
別小看午睡時間短,感覺就是打個盹兒,但也不能太隨意,尤其記得在中學時,趴在桌上午睡,還用手當枕頭,這樣是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一般來說,趴在桌上睡會減少頭部供血,讓人在醒后容易出現(xiàn)頭昏、眼花、乏力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癥狀;用手當枕頭會使眼球受壓,還會使雙臂、雙手發(fā)麻、刺痛。那么,午睡的姿勢應該如何?一般來說,建議午睡采用平臥或側臥,頭高腳低、向右側臥為最佳。
最后需要強調一下,午睡時不要受涼
冬季午睡時應蓋上薄毯子,以免寒氣侵襲,即便是在夏季,午睡時也要在腹部蓋上一條毛巾,以免涼氣乘虛而入。另外,午睡時,不要在有穿堂風或風口處午睡,以免受涼。
總之,午睡雖然小憩一會兒,對人體的健康卻是大有裨益。可見,“睡好子午覺,勝過吃補藥”的說法不虛。
陽氣不足是中醫(yī)病證名。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瓣枤狻痹匠渥悖梭w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陽氣,生理學名詞。與陰氣相對。就功能與形態(tài)來說,陽氣指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指六腑之氣;就營衛(wèi)之氣來說,指衛(wèi)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瓣枤庹撸籼炫c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标枤馐侨梭w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瓣枤狻痹匠渥?,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80%的現(xiàn)代人都陽氣不足——萬病皆損于一元陽氣,如何扶陽固本呢?在生活中,我們要改變我們一些傷陽氣的生活習慣,在夏天經常喝冰鎮(zhèn)飲料,吹空調,露宿雨淋,很容易患傷陽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風濕等。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著太厚,久居溫室,大汗淋漓或過用辛熱,多患傷陰之病,如咽喉腫痛、食欲不振、腹脹等。應該要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蝦、泥鰍、黃鱔,對于陽氣虧損比較嚴重的,除了在食補,也應該經常用扶陽罐溫灸關元、歸來、命門及腎俞,我國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合作的中醫(yī)治未病項目中,實驗證明,扶陽罐對于陽氣的虧損是有療效的,扶陽”的“扶”字,清.阮元解釋為:《助也》、“護也”、“治也”,意指“扶”有幫助、保護、調節(jié)治理之義。而“扶陽”一詞本身就具有宣通、保護、溫助、調理陽氣,從而使人體陽氣宣通、強盛之含義。
中醫(y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什么叫神補呢?閉目即可養(yǎng)神,睡好覺就是神補。
201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發(fā)給了3位美國科學家。他們的獲獎理由是“發(fā)現(xiàn)了調控晝夜節(jié)律的分子機制”。他們對大眾的忠告只有4個字——“不要熬夜”,價值900萬瑞士克朗,折合人民幣740萬元。
《黃帝內經》曰:“起居有常”。說的是日常作息時間要規(guī)律化。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起居作息,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晝夜變化息息相關?!饵S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說的是人體在勞動和活動的過程中,耗散了陽氣,出現(xiàn)了疲勞,逐漸使大腦處于抑制狀態(tài),就會進入睡眠階段。經過充足的睡眠,疲勞已經消除,大腦由抑制狀態(tài)轉入興奮狀態(tài),人便漸漸從睡眠中醒來,再開始新的一天的活動。
如果以一天分四季,3點立春,9點立夏,15點立秋,21點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21點就該睡了,最遲23點前應進入睡眠狀態(tài),3點就可以起床了,因為春天已經來臨。如果8點后起床,整個春天都睡過去了。春天沒有耕耘,秋天哪來收獲?長此以往,生命節(jié)律遭到破壞,必然疾病纏身。
因為子午二時處于陰陽交接的時刻,所以,強調要睡好子午覺。子時大睡,午間小憩,熬夜等于慢性自殺。坊間,有一種說法,叫做:晚上11點不睡,是不要臉,12點不睡是不要命。仔細想來也有些道理,11點不睡,面容就會憔悴;12點不睡,生命就會衰減。
養(yǎng)生 的途徑千百條,吃好,睡好是第一條。只要吃好、睡好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衷心祝愿各位: 健康 、快樂、幸福、長壽!
現(xiàn)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64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何“丑男”更易出軌?|男人|,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