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是指用雙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節(jié)靠拇指的側(cè)面在寶寶背部皮膚表面循序捏拿捻動的一種中醫(yī)療法
,本法有調(diào)整陰陽
、通理經(jīng)絡
、促進氣血運行
、改善臟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腹瀉
、失眠及小兒疳積
,感冒,發(fā)燒等癥狀
。今天就來為家長們介紹一下小兒捏脊的宜忌。
這幾年中國父母最知道的小兒保健推拿手法
,恐怕非捏脊莫屬
。許多養(yǎng)生書籍及各類形形色色的小兒推拿專家
,凡論及小兒捏脊都是高談闊論
,并且都只談捏脊的好處,比如疏通經(jīng)絡
、升陽開胃、促進氣血運行
、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而對于不適宜的捏脊所帶來的副反應往往只有只言片語甚至根本就沒談及,這就給父母一個錯覺
,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做捏脊保健
。但事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

1上捏脊還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兒推拿教材和養(yǎng)生書籍中所說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從下往上捏)
,但實際應用當中
,也會有下捏脊(從上往下),不過因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較少
,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
。上捏脊還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適應癥,要了解其適用癥狀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經(jīng)和督脈上操作的
,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脈主一身之陽氣
,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升陽的穴位。根據(jù)經(jīng)絡按摩“順經(jīng)為補
,逆經(jīng)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陽
,屬補法
。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
,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于瀉法
,平時多用于實熱證
。比如發(fā)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于平時保健
。實際運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
。比如實熱證的小兒發(fā)燒
,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從大椎穴推至長強)至皮膚發(fā)紅發(fā)熱
,能有效加快退燒速度
。
上捏脊能調(diào)動一身陽氣,陽氣升
,可溫腎健脾,令脾腎得以運化
。同時
,捏脊經(jīng)過后背膀胱經(jīng)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對腎
、脾、肺都有直接影響。因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補陽氣
,所以更適合虛寒證為主的積食
、便秘
、腹瀉
、感冒等癥狀,對于素體陽虛的孩子而言
,陽氣得到提升
,抵抗力自然會增強
,胃口也會變好
。而對于實熱證或陰虛內(nèi)熱證就不適合經(jīng)常上捏脊,否則會越捏內(nèi)火越重
,就很可能會出現(xiàn)便秘加重,口舌生瘡
,盜汗加劇
,晚上睡覺煩躁甚至發(fā)燒。
有個孩子還不到一歲
,純母乳喂養(yǎng),媽媽在孩子剛滿月的時候就聽信當?shù)匾粋€小兒推拿師說捏脊對孩子很有好處
,可以增強抵抗力
。于是從滿月開始就天天給孩子上捏脊
,沒捏脊前孩子大便都是正常的
,但經(jīng)過幾個月的捏脊后,大便變得越來越干且臭
,胃口也越來越差
,于是這位媽媽請教那個小兒推拿師
,推拿師說可能是捏的方法不對
,簡單教她方法后讓她繼續(xù)捏(還是讓這位媽媽給孩子上捏脊),結(jié)果孩子便秘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
,來咨詢時已經(jīng)發(fā)展到4~5天大便一次,有時還要開塞露才能解大便
,孩子經(jīng)常因為拉不出大便而大哭,而問到這位媽媽的日常飲食結(jié)構(gòu)時并沒發(fā)現(xiàn)多大的問題,唯一的可能就是因長時間的上捏脊導致
。
還有一個媽媽的孩子長期嚴重盜汗,便秘
,經(jīng)常扁桃體發(fā)炎上火
,而且因為盜汗嚴重又經(jīng)常感冒,咨詢時我不經(jīng)意問到平時有沒有經(jīng)常給孩子上捏脊
,結(jié)果她說堅持給孩子上捏脊差不多兩年了,幾乎天天捏
,冬天也沒停過
!媽媽非常不解地問書上不都說捏脊可以增強抵抗力嗎
?可為什么我天天給孩子捏身體反而越來越差呢
?這種因不適當長時間捏脊引發(fā)的副反應,我?guī)缀跏敲總€月都能聽到看到
。所以無論是多好的保健法
,也是看個人體質(zhì)的
。
有的專家強調(diào)捏脊以七歲(虛歲)為分界線
,七歲前的從下往上捏,七歲后的從上往下捏
。試問體質(zhì)會跟年紀有直接關系嗎?莫非七歲以下的都是陽虛
,而七歲以上的都為陰虛
?上捏脊大補陽氣,會助熱
,熱就會促使身體機能加速運化,因此要根據(jù)孩子體質(zhì)不同適可而止
,每日不可多捏
,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無益
。有的家長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覺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給孩子捏上十幾二十遍
,而且早上捏完晚上還繼續(xù)捏
,長期堅持的話反而造成更嚴重傷害
。特別提醒下
,因為上捏脊會加重胃火
,胃強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種非常能吃老感覺吃不飽又容易食積的孩子
,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經(jīng)常上捏脊,這種孩子現(xiàn)在不少見到
。
2具體操作>>>>上捏脊
【位置】
脊背的正中線
。【操作】手握空拳
,用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cè)部對合,挾持住尾骶部的肌膚
,拇指在前
,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動
,食指向前推動,就這樣邊捏邊向上推移至大椎穴(在脊柱區(qū)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后正中線上)或更向上推至風府(在頸后區(qū),枕外隆凸直下
,兩側(cè)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如果小兒已經(jīng)習慣捏脊
,可以承受更強的力度
,在捏的過程中,可每捏三下捏住小兒皮膚表面向上提一下
,叫做“捏三提一”,亦可“捏五提一”
,重復操作
。施術時可根據(jù)臟腑辨證
,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
,加強針對性治療的作用。每次捏脊可重復3~5次
,一般每天操作一次
。【作用】扶正祛邪
,強腰脊
,調(diào)理臟腑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顯著
,幾乎所有的脾胃疾病都可以應用
。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
、厭食、腹瀉
、便秘
、咳喘、夜啼
、自閉等癥,或用于日常保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具m用范圍】脾胃虛弱;體質(zhì)較弱
;陽虛;日常保健等
!>>>>下捏脊
【操作】下捏脊操作與上捏脊手的動作一樣
,方向相反,但是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
。【適用范圍】清熱瀉火
,適用于實熱如發(fā)熱
、便秘等。提醒大家一點
,推拿時要用介質(zhì)的,不要忘了噢~2上捏脊適宜時
按一天時辰來看
,最好是早上
,早上旭日東升
,也是人體一身陽氣生發(fā)之時,此時上捏脊順應了大自然規(guī)律
,效果也會比較明顯
。而晚上是養(yǎng)陰的時間
,原則上不可上捏脊
,否則升陽傷陰,反招實熱病患
。有些家長反應晚上給孩子上捏脊后睡眠變差甚至煩躁不安,就是這個原因
。
按照一年時辰看
,最好是春夏,冬季應以藏陽為主
,上捏脊會造成陽氣外泄,而且因為冬天較冷
,陽氣外泄就易感染風寒
,所以原則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
有父母問到,我家孩子容易感冒
,又有點便秘
,但又不是很容易上火,或者有的說孩子分不清楚是哪種體質(zhì)
,既不容易上火也算不上虛寒,但很想給孩子做捏脊保健
。對于這種情況
,建議父母早晨給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給孩子自上而下推背
,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給孩子揉下三陰交和搓下涌泉穴,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
。但對于實熱很明顯的孩子
,依然不建議經(jīng)常給孩子上捏脊。
3注意事項
上面說的那些捏脊的副反應都是長期累積的后果
,如果平時偶爾捏一兩次
,無論哪個方向,一般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
。比如有些無汗的高燒
,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為了發(fā)汗退燒
,這種情況下就宜采用重手法去刺激達到解表發(fā)汗退熱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關鍵
。而平時保健的捏脊
,就要看孩子年紀和體質(zhì)采用相對輕柔的手法。
捏脊訣竅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兩下
,反手用2
、3、4指尖貼脊柱向下抹
,直至尾骨
;接著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
,然后每捏兩下提一下
,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按老辦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要點:
1
、捏到大椎一定要提兩下
。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
,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
4、捏完五遍后
,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后背發(fā)紅發(fā)熱
。
5
、最后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
小兒捏脊
有些家長會給小兒捏脊,因為給小兒捏脊可以預防很多疾病
,甚至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但給小兒捏脊的時候是有很多注意事項的
,不得當對身體是有害的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下小兒捏脊的相關知識吧。
小兒捏脊的功效與作用
有些家長會給小兒捏脊
,那么小兒捏脊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小兒捏脊可以促進兒童的胃口
,因為捏脊最早是治療兒童消化不良的
。兒童進行捏脊以后胃口大大增加,從而能夠提高兒童的食欲
,治療兒童厭食以及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的疾病
。
小兒捏脊可以有效刺激兒童的免疫力,因為捏脊的時候會刺激兒童后背的穴位
,從而能夠提高兒童的臟腑功能,對兒童免疫力低下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小兒捏脊也可以促進兒童的睡眠
,因為在捏脊的時候?qū)和拇竽X刺激是非常好的。脊柱中有很多神經(jīng)可以傳導到兒童的大腦中
,能夠調(diào)整兒童的大腦功能,有助于睡眠的改善
。
小兒捏脊的正確手法視頻
小兒捏脊不能隨便亂捏
,那么小兒捏脊的正確手法視頻是什么呢?
我們大拇指的外側(cè)
,靠近手腕的那一側(cè)是補脾經(jīng),操作家長用自己的拇指指腹從上到下反復輕柔摩擦孩子的補脾經(jīng)
,一般一次運動重復五百次比較有效果
。家長要用自己的手掌位置輕柔的按壓在孩子的腹部位置,注意按壓的時候千萬不能太用力
,只要按壓腹部皮膚。
捏脊的時候要讓孩子趴在床上,也就是讓孩子俯臥
,然后家長把寶寶的衣服掀開
,讓孩子的背部露出來
,接下來就是家長實際操作的時刻到了
。家長要用大拇指、食指
、中指這三個手指從腰部底從下往上捏脊寶寶腰部的皮膚,然后輕輕的捻動
,一般三到五分鐘就好了
。
小兒捏脊視頻
小兒捏脊是有相關視頻可以學習的,那么小兒捏脊視頻是什么呢
?
捏脊療法是連續(xù)捏拿脊柱部肌膚
,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癥
,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于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它具有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整陰陽
、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
。
在捏脊的時候操作的家長要十分注意
,因為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
,家長要把手指甲剪了,還要在接觸孩子皮膚前手洗干凈
。同時要注意捏脊的室內(nèi)溫度,溫度不要太低
,防止孩子著涼感冒
。單純的捏脊可以促進孩子消化和幫助孩子強身健體,如果在給孩子捏脊完成后
,再配合一點對孩子穴位的按壓,那么效果還會更好一些
。
小兒捏脊能每天捏嗎
小兒捏脊好處比較多
,可是小兒捏脊能每天捏嗎
?
小兒捏脊可以治療很多的小兒疾病
,比如說感冒
、急性腹瀉,并且進行小兒捏脊還可以增強小兒的抵抗力
,而小兒捏脊可以每天都捏
,但是建議每天可以一次
,如果在生病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多捏幾次
,同時小兒捏脊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盲目的進行
,同時在進行小兒捏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以及要注意修剪指甲
,并且還要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如果家長自己不會捏脊的話
,最好到專業(yè)的醫(yī)院進行
。
對于健康的孩子
,捏脊可使其五臟六腑功能更快地趨于完善
,并可通過提升其臟腑功能和加強全身氣血運行間接達到增智的效果。此外
,對于小兒的膽小
、愛哭
、咬指甲
、脾氣暴躁等癥也有明顯改善的效果。實驗室檢查也證實
,捏脊可提高小兒的免疫功能
。
捏脊治病多用于小兒的治療,它是真的有效嗎?
引言:捏脊療法是指讓雙手拇指的指腹和食指
、中指的指腹相對合
,夾持背部脊柱的肌膚
,通過食指、中指向后的捻動,與此同時
,拇指向前推動的方法
,來對疾病起到一定防治的治療方法
。捏脊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因為脾胃受傷引起的腸胃疾病
。
捏脊治病可以治療小兒咳嗽
讓孩子趴在床上,家長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對應鉗形用力
,捏脊4~6次
。若急性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可以從大椎穴向長強穴捏
,能幫助清肺經(jīng)。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可以從長強穴捏向大椎穴
,要注意動作輕柔緩和。當捏到脾俞穴和肺俞穴時要用力向上提且按揉3次
。
捏脊治病的功效
通過捏脊能調(diào)理五臟六腑氣血
,增強五臟六腑功能,捏脊的時間盡量安排在晚上睡覺前或早晨起床后
,空腹進行,飯后不能立馬捏脊
,至少休息兩個小時之后再進行
。捏脊力度盡量均勻連貫且循序漸進。剛開始捏的皮肉少一些
,力度輕一些,等身體慢慢適應之后再增加捏的力度
不適合捏脊治療的情況
如果孩子突然出現(xiàn)腹瀉
、嘔吐等癥狀,就算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
,也不宜行捏脊治療
,主要是因為捏脊對于慢性病效果非常好,但是對于急性病卻起不到快速的效果
。其次,伴有癲癇
、腦癱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小孩不適合捏脊治療
。一方面小孩很難配合,另一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
,捏脊有一定的痛刺激,施術過程中可能會誘發(fā)患兒癲癇發(fā)作或持續(xù)性痙攣
。捏脊療法盡管簡單易學
,安全性高,但也必須要經(jīng)過醫(yī)師的辯證分析后才做出的治療方案
,如果自行在家給孩子做捏脊治療,有可能會傷害到小孩脆弱的臟腑功能
,引起臟腑功能失調(diào)
,甚至紊亂,就像急性功能性腹瀉的小孩
,如果行捏脊治療
,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
,還有可能會導致腹瀉癥狀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