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臨床心得,記錄尋師訪友過程,解密草根樹皮金石神奇。都是日常思索,性情而發(fā)。
最近在看《岳美中醫(yī)學文集》,內容很豐富,其實我很多看病的思路也是從里面學的,我之前還專門轉了一篇關于岳美中的文章《岳美中:無恒難以做醫(yī)生》,為什么比較關注岳老呢?因為是“中歲學醫(yī)”,差不多25歲才開始自學中醫(yī),并且學的很好,不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值得后學認真學習。
剛好有篇文章“丹梔逍遙散治經期頭痛”,這樣的病人特別多,我最近剛好也看了好幾個這樣的病人,丹梔逍遙散也是我臨床使用比較高頻率的方子,當然有合方也有加減。以前我分享過一篇文章《月經期太陽穴頭痛》,也算是治療月經期頭痛的,用的是秦艽四物湯加減。丹梔逍遙散,真是一個好方子,很多肝郁化熱導致的各類疾病都有使用機會,女性尤其多,再如失眠、乳房脹痛、口干口苦等都有可能使用。關于月經期頭痛,很多患者會咨詢,我也用過很多其他的方子治療取得效果過,所以說,中醫(yī)看病,還是看人,還是看證,絕對不是看個頭痛就開個方子,因為這樣開不出來。所以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關于月經期頭痛的內容總結一下。
每逢月經期或者月經的前后,就出現明顯的頭痛情況,周期性反復發(fā)作,月經結束則頭痛就好的情況,一般就考慮是月經期頭痛的疾病了。疼痛的部位可以是頭頂,也可以是頭的一側或者兩側太陽穴;疼痛可以是刺痛,也可以是脹痛、或者隱隱痛,或者抽痛,因人而異,所以我來個頭痛的病人,這些我常常詳細的問,因為可以提示疾病的虛實還有病因。當然了,最好是能夠完善頭部的檢查,排查腫瘤之類的情況,還有就是要注意是不是剛好感冒了。因為如果月經期剛好感冒了,也可能頭痛,一般意義上,經期頭痛是內傷疾病,而如果是感冒的頭痛,一般還有怕冷怕熱,鼻塞,咽喉癢等感冒情況,并且也和月經周期沒有關系,不至于每次月經都出現,當然也有些女性患者,每次月經都容易感冒,每次感冒都頭痛,這樣的患者我也碰到過,所以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幾個原因,比如肝火旺、比如血瘀導致,比如血虛導致的。前面兩個考慮就是實證,大概率是在月經前或者月經中疼痛,脹痛、刺痛為主,如果是血虛的,虛了嘛,自然應該不會那么劇烈,一般是月經后,或者快要月經結束的時候,一般也是以隱痛為主。
丹梔逍遙散治療月經期頭痛,主要考慮的也是肝火旺,又有熱,這樣的情況比較普遍,女性比較容易生氣、煩躁,口干口苦,肝郁化熱的表現。淤血導致的可以考慮使用通竅活血湯;血虛的可能用用四物湯加減。具體有這樣情況的患者,千萬不要在現代醫(yī)學一棵樹上吊死,尤其是檢查都做遍了,沒有檢查出什么,就萬事大吉,為什么不來看看中醫(yī)呢?現代檢查的各種手段,不論多貴的機器,該局限的還是局限的。舉例:早上被丈夫吼了一下,下午月經就沒有了。任憑你做什么檢查,也檢查不出來你早上被吼了。中醫(yī)通過脈象等就完全有可能得出肝氣不疏的病因,并且還有治療方案。所以有些患者,我常常說,為什么檢查不到什么還去看西醫(yī)???他們基本沒有什么辦法,有也就是開中成藥,開中成藥,還不如來看中醫(yī)。思路很清楚了吧。
延伸內容:
找陳醫(yī)生看病的患者,可以詳細看這里:《陳醫(yī)生簡介與主治》;更多的文章目錄,可以看這里:《目錄都在這里了,方便查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加味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逍遙散的功效與成分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加味逍遙丸和逍遙丸有什么區(qū)別2、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3、北京同仁堂的加味逍遙丸有什么功效?4、孕婦能吃加味逍遙丸嗎5、詳解針灸學中的婦科良方“穴位逍遙散”6、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逍遙散副作用,逍遙散怎么吃加味逍遙丸和逍遙丸有什么區(qū)別月經不調是女性常見的病癥,而導致女性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像婦科疾病,精神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營養(yǎng)不良等。
加味逍遙丸與逍遙丸都可用于月經不調的治療,但是兩種藥物是不同的。
我們來了解加味逍遙丸和逍遙丸有什么區(qū)別?
加味逍遙丸和逍遙丸有什么區(qū)別
逍遙散(丸)是疏肝養(yǎng)血、健脾和胃的良方。
中醫(yī)認為,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怕抑郁,凡情志不遂、暴怒及郁悶或血虛不能養(yǎng)肝等因素均可使肝氣失其條達而橫逆犯脾。
因此,需疏肝養(yǎng)血、健脾和中,方能治之。
而逍遙丸中當歸和白芍能養(yǎng)血補肝;當歸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藥為方劑中君藥。
白術、茯苓、甘草補氣、健脾和中為方劑中臣藥,柴胡能疏肝解郁為佐藥,薄荷清肝散郁除熱、干姜溫胃而和中為使藥。
這些藥物配伍使逍遙散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的功效。
可用于治療肝郁血虛、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食不疲乏、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癥。
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和梔子二味中藥。
牡丹皮和梔子都是清熱涼血的要藥,具有良好的清熱、除煩、涼血、止血、活血、消瘀的功能。
因此,加味逍遙丸除具有逍遙散的舒肝益血、健脾和中的功效,還具有清肝熱、和營血的功能,常用于治療肝脾血虛、陰虛發(fā)熱、自法、盜汗、心腎不交、怔忡不寧、面赤咽干、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等癥。
治療月經不調的常用藥物
1、烏雞白鳳丸
補氣養(yǎng)血,調經止帶。
用于氣血兩虛,月經不調,腰腿酸軟,白帶量多。
2、加味逍遙丸
舒肝清熱、健胃養(yǎng)血。
用于兩肋脹痛,倦怠食少,月經提前。
注意,忌食生冷油膩,切忌氣惱勞碌。
3、當歸丸
養(yǎng)血補氣,調經止痛。
用于血虛癥引起的月經不調。
4、七制香附丸
開郁順氣,調經養(yǎng)血。
主治月經錯后,胸肋脹痛,白帶量多。
用于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
注意,陰虛發(fā)熱著慎用。
5、益母草膏
活血調經,用于月經量少,產后腹痛。
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具有調和肝脾,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之功效。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
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經前期緊張癥、乳腺小葉增生等屬干郁血虛脾弱者。
北京同仁堂的加味逍遙丸有什么功效?味逍遙丸常用于治療肝脾血虛、陰虛發(fā)熱、自法、盜汗、心腎不交、怔忡不寧、面赤咽干、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等癥。
那么,北京同仁堂的加味逍遙丸功效作用是什么?
千金加味逍遙丸6g10袋(6g/100粒)
加味逍遙丸主要由柴胡,當歸,白芍,白術(麩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梔子(姜炙),薄荷等組成,有舒肝清熱,健脾養(yǎng)血的功效。
常用于治療肝脾血虛、陰虛發(fā)熱、自法、盜汗、心腎不交、怔忡不寧、面赤咽干、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等癥。
那么,北京同仁堂的加味逍遙丸功效作用及價格是什么?
加味逍遙丸也叫丹梔逍遙丸,是由逍遙丸中的甘草、當歸、茯苓、芍藥、白術、柴胡、干姜、薄荷等中藥加入牡丹皮、梔子二味中藥組成的;加味逍遙丸有舒肝清熱,健脾養(yǎng)血的作用。
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減變化而來的。
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入了丹皮和梔子兩味藥,因此對于寒熱不明顯者多用逍遙丸,而對于體內有熱的月經不調者可適當使用加味逍遙丸。
中醫(yī)上認為加味逍遙丸的功效與作用是疏肝養(yǎng)血、健脾和胃的良方。
中醫(yī)認為,肝主藏血,喜條達而怕抑郁,凡情志不遂、暴怒及郁悶或血虛不能養(yǎng)肝等因素均可使肝氣失其條達而橫逆犯脾。
因此,需疏肝養(yǎng)血、健脾和中,方能治之。
而逍遙丸中當歸和白芍能養(yǎng)血補肝;當歸可散肝醒脾;白芍可以柔肝,二藥為方劑中君藥。
白術、茯苓、甘草補氣、健脾和中為方劑中臣藥,柴胡能疏肝解郁為佐藥,薄荷清肝散郁除熱、干姜溫胃而和中為使藥。
這些藥物配伍使逍遙散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的功效。
可用于治療肝郁血虛、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食不疲乏、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癥。
加味逍遙丸是中藥制劑,副作用小,使用方便。
孕婦能吃加味逍遙丸嗎加味逍遙丸可用于治療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神疲乏力等病癥,該藥是中成藥,副作用少,患者們可放心服用。
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服用的,像對本藥成分過敏的患者不宜服用,那孕婦能吃加味逍遙丸嗎?
孕婦能吃加味逍遙丸嗎
加味逍遙丸不需要長期服用就能有功效,不提倡過量服用,孕婦也需要慎用。
加味逍遙丸是在逍遙丸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和梔子二味中藥。
牡丹皮和梔子都是清熱涼血的要藥,具有良好的清熱、除煩、涼血、止血、活血、消瘀的功能。
因此,加味逍遙丸的作用除具有逍遙散的舒肝益血、健脾和中的功效,還具有清肝熱、和營血的功能,常用于治療肝脾血虛、陰虛發(fā)熱、自法、盜汗、心腎不交、怔忡不寧、面赤咽干、月經不調、小腹作痛、小便澀痛及內熱煩渴等癥。
加味逍遙丸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的治療。
孕婦用藥注意原則
1、孕婦不要隨便使用非處方藥,一切用藥都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2、應選擇對胚胎、胎兒危害小的藥物;
3、應按照最少有效劑量、最短有效療程使用,避免盲目大劑量、長時間使用,避免聯(lián)合用藥;
4、非病情必需,盡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藥;
5、如可以局部用藥有效的,應避免全身用藥;
6、用藥前應詳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盡量不用“孕產婦慎用”和“孕產婦禁忌”的藥;
7、如母親的疾病使胎兒染病時,應選用胎兒、羊水的藥物濃度與母體的藥物濃度相接近的安全的藥物,母子同治;
8、應使用多年廣泛應用于孕婦的藥物,盡量避免使用尚難確定對胚胎、胎兒、新生兒有無不良影響的藥物,僅有理論上評價的藥物慎用;
9、近臨產期或分娩期用藥時,要考慮藥物通過胎盤而對生產時的胎兒及出生后的新生兒的影響;
10、可以通過DNA檢測技術來區(qū)別、掌握在此期間能夠安全使用何種藥物。
詳解針灸學中的婦科良方“穴位逍遙散”中醫(yī)有“十大名方”之一逍遙散可疏可補,舒展肝氣、健運脾氣,進而補氣養(yǎng)血,調整陰陽,所以,逍遙散是婦科“萬能”基礎方,尤其適合現代女性。
中醫(yī)經絡穴位組合上也有異曲同工之效的“穴位逍遙散”。
“君”穴
合谷太沖(相當于君藥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
合谷:拇、示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正對虎口指蹼緣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處,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此穴。
合谷之氣在陽,稟天氣自然下降,以降為順,偏于調血中之氣。
太沖:坐位或仰臥位。
由第1、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太沖之氣在陰,稟地氣自然上升,以升為順,偏于理氣中之血。
合谷、太沖一陽一陰,一氣一血,一腑一臟,二者搭配使用,可以陰陽同調、氣血同調、臟腑同調。
開四關后,清陽升,濁陰降,就會上下交通,氣血調和,諸病自愈。
“臣”穴
曲泉+血海(當歸+白芍)養(yǎng)肝血、柔肝體,可助君穴恢復肝的順達之性,兼制君穴疏泄太過;
曲泉:坐位屈膝。
雙腿略張開,在膝內側可觸及一高骨(即股骨內上髁),從此高骨向后,可及兩筋(半腱肌、半膜?。?,高骨后緣、兩筋前方,_橫紋頭上方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曲泉為肝經合穴,五行屬水,水生木,是肝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故而自古以來就用于補肝虛。
且,水性應于腎,肝腎同源,故而曲泉可同時調補肝腎,做到肝血腎精同補。
血海:坐位,屈膝成90度。
左手手指向上,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于膝蓋上,拇指與其他4指約成45度,拇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女子以血為本,血海穴是婦科最常用穴位之一,能通治各種與血有關的疾病,不管是出血,瘀血,還是貧血,血不下行,都可選用此穴。
曲泉從腎上柔肝,血海從脾生血后藏血方面,補充肝血,肝血充足有利于肝之柔和,減少疏肝損耗的肝陰,相當于白芍的部分功能。
“佐”穴
陰陵泉(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
陰陵泉:側坐屈膝或仰臥位。
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jié)下時,在脛骨向內上彎曲處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陰陵泉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谷的功能,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促進氣血生化,化生的氣血歸血海儲藏供給肝陰。
“使”穴
足三里(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可助陰陵泉,血海以益氣健脾,又能調和中焦緩急止痛。
足三里:.坐位屈膝。
先確定犢鼻穴的位置,自犢鼻直下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站位,彎腰。
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足三里屬胃經,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虛強身等作用,可以從整體上協(xié)調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平衡陰陽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
操作方法
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90分鐘;溫度:38-52;
艾條懸灸時間:10-20分鐘;
艾炷灸時間:5-10壯。
按摩
自我按摩,用拇指的指腹端輕輕揉按此穴。
或握拳用指間關節(jié)叩擊此處。
針刺
直刺1-2寸不等。
不斷捻轉運針,有針感,氣到為好。
一般留針25-45分鐘。
自我保健,找準穴位以按揉為主,輔助艾灸,每次每穴位3-5分鐘,每日一次。
治療方面,在專業(yè)的針灸醫(yī)師指導下進行。
附逍遙散在部分婦科、男科疾病的作用
1.月經不調
包括經期提前、經期延后、月經量異常、閉經、痛經等。
中醫(yī)認為,月經不調的病因與七情所傷、外感六淫、多產房勞,氣血失調密切相關。
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肝氣不舒,脾氣不運,則氣血生化乏源,月事不能以時下,治療當疏肝健脾。
逍遙散可疏肝、健脾、養(yǎng)血、活血,從而對于月經不調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2.乳腺增生
中醫(yī)認為該病乃情志抑郁引起,肝主情志,肝氣郁結,情志失調,經絡不暢導致乳腺增生。
治療既要疏肝解郁,軟堅散結,又要照顧氣血。
3.黃褐斑
屬于中醫(yī)學中的“肝斑”“黧黑斑”范疇,本病多由肝氣不舒,氣血郁滯,面部濡養(yǎng)不足,或郁久化熱,灼傷津液,面部氣血失和所致。
逍遙散加減能有效促進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老化,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祛除黃褐斑。
逍遙散可通過多靶點、多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方式抑制絡氨酸酶活性,從而影響黑色素的合成,同時具有調節(jié)內分泌、平衡性激素水平的作用。
4.斑禿
中醫(yī)亦稱油風,俗稱“鬼剃頭”,其病因多與肝氣郁結,情志抑郁,過度勞累,心氣乃傷,而致氣滯血瘀,而發(fā)失所養(yǎng)而成。
加味逍遙散具有調節(jié)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調整體內激素水平、調節(jié)免疫、保肝、抗自由基和改善微循環(huán)等藥理作用。
5.視網膜靜脈阻塞
表現為突然失明,中醫(yī)稱之為暴盲,是老年人常見的眼底病之一。
中醫(yī)認為,肝開竅于目,肝氣條達,肝血才能暢達上乘于目,目得肝血則能視物。
氣滯血瘀,玄府閉塞為本病的主要病機,常用加味逍遙散聯(lián)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以宣通玄府,通利氣機而取效。
6.男科疾病
現代男性的性功能障礙問題,大部分其實并不是腎虛,而是肝郁所致。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夫妻關系緊張等,都會導致肝氣郁滯,最終引發(fā)功能障礙。
所以疏肝解郁,使用逍遙散為主進行治療,對于很多男性朋友來說比補腎的效果要好得多。
7.心身疾病
逍遙散還可用于治療頑固性失眠、產后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心身疾病。
此外,逍遙散還應用于圍絕經期失眠,高血壓焦慮及癲癇共病抑郁障礙等疾病。
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逍遙散副作用,逍遙散怎么吃黑逍遙散:用于肝脾血虛。
臨經腹痛,脈弦虛。
逍遙散:用于肝郁血虛,而致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
加味逍遙散:用于肝郁血虛生熱證。
或煩躁易怒,或自汗盜汗,或頭痛目澀,或頰赤口干,或月經不調,少腹脹痛,或小便澀痛,舌紅苔薄黃,脈弦虛數。
加味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逍遙散的功效與成分、加味逍遙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本病的辨證應根據月經的量、色、質及臨床見證等情況,辨別證之所屬。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者多屬氣虛;證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者多屬腎虛;經量多、色紫紅、質稠者多為血熱;量或多或少,色或紅或紫,胸脅小腹脹痛,噯氣頻作,面紅目赤者屬肝郁化火;量少色紅,骨蒸潮熱者屬陰虛火旺;經中多血塊,并見腹痛者多有瘀血。
月經先期的治療以清熱與補虛為基本大法。但清熱不宜用大苦大寒,以防寒凝滯血;補虛須佐理氣之品,以免驟補滯氣。對于夾有瘀血者,只宜斟酌活血,而不可妄投破血之品。
(1)氣虛不攝。月經先期,經來量多,色淡質稀,神疲體倦,心悸氣短,小腹空墜,食少便溏。舌淡白,脈虛弱無力。治宜益氣攝血調經。首選方藥為歸脾湯(《校注婦人良方》)。人參(或黨參)10 ~ 15g,黃芪15g,龍眼肉、酸棗仁各12g,白術、茯神、遠志各10g,木香、當歸、甘草各6g,生姜3 片,大棗10 枚。出血量多者可加仙鶴草30g,烏賊骨15g,阿膠(烊化)10g,以育陰止血;尿多便溏者加益智仁、補骨脂各10g,以止瀉固脬;心悸者加柏子仁10g,五味子6g,以養(yǎng)心安神。
參考方藥如下。
①舉元煎(《景岳全書》)。人參、白術各10g,黃芪15g,炙甘草6g,升麻3g(適用于氣虛下陷,或見有虛脫之勢者)。
②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黃芪15g,人參、白術各10g,當歸、陳皮、升麻、甘草各6g,柴胡3g(適用于中氣不足者)。
(2)陰虛血熱。經來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稠。心胸煩躁,面紅唇干,口渴冷飲,尿短赤,大便干燥。舌質紅或降,苔黃而干,脈滑數。治宜清熱涼血調經。首選方藥為清經散(《傅青主女科》)。
白芍、地骨皮各15g,茯苓、丹皮、青蒿、生地各10g,黃柏6g。經量過多者加白茅根、藕節(jié)各30g,茜草根10g,以涼血止血;口干咽燥者加元參12g,麥冬10g,以清熱生津;大便干結者加大黃(后下)6g,以瀉熱通便。
參考方藥如下。
①清熱止血湯(《婦產科學》上海中醫(yī)學院編)。鮮生地20g,當歸炭、生白芍、槐花、旱蓮草各15g,仙鶴草30g,丹皮12g,炒蒲黃10g,熟軍炭8g(適用于郁熱內盛,小腹疼痛者)。
②先期湯(《證治準繩》)。生地、白芍各15g,當歸、黃柏、知母、黃芩、香附各10g,阿膠(烊化)10g,黃連、川芎、艾葉、炙甘草各6g(適用于經量過多者)。
(3)肝經郁熱。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紅,或有血塊。
胸脅、乳房、少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面紅目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宜清肝解郁調經。首選方藥為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丹皮、山梔子、柴胡、白術、茯苓各10g,白芍、當歸各12g,薄荷3g,生姜3 片。兼有肝火上逆,口苦咽干,面紅目赤者加龍膽草10g,以瀉肝火;經量偏少夾有血塊者加益母草20g,澤蘭12g,以養(yǎng)血活血;情緒不穩(wěn)者加合歡皮15g,以暢情解郁;胸脅、兩乳脹痛較重者加橘核、荔枝核各15g,以調和氣機。
參考方藥:清肝達郁湯(《重訂通俗傷寒論》)。白芍、當歸各12g,山梔子、菊花、丹皮各10g,陳皮、柴胡、甘草、橘葉各6g,薄荷3g(適用于肝郁不伸,胸滿脅痛較重者)。
(4)陰虛內熱。經來先期,經量偏少或正常(亦有經量偏多者),色紅質稠。兩顴潮紅,午后發(fā)熱,骨蒸盜汗,五心燥熱。舌紅而干,少苔,脈細數無力。治宜養(yǎng)陰清熱調經。首選方藥為兩地湯(《傅青主女科》)。生地、元參各30g,麥冬、白芍各15g,地骨皮、阿膠(烊化)各10g。方中可加入龍骨、牡蠣各30g,以斂陽固陰。五心煩熱重者加鱉甲、青蒿、白薇各10g,以退虛熱。
參考方藥如下。
①生地黃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生地、熟地、地骨皮各12g,枸杞子、天門冬、黃芪、白芍、黃芩各10g,甘草6g(適用于經量偏多而兼見有氣虛表現者)。
②地骨皮飲(《醫(yī)宗金鑒》)。地骨皮、丹皮、當歸各10g,生地、白芍各12g,川芎6g(適用于血虛而有熱者)。
(5)腎虛不固。月經先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質稀。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作響,精神不振,小便頻數,帶下淋漓。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宜益腎固沖調經。首選方藥為補腎固沖丸(《婦產科學》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菟絲子240g,續(xù)斷、鹿角霜、巴戟天、杜仲、枸杞子、白術各90g,當歸60g,阿膠、黨參各120g,砂仁15g,大棗(去核)50 枚,熟地黃15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6g,日服3 次,經期停服。經量偏多者去當歸,加補骨脂60g,以固沖任;帶下量多,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20g,吳茱萸20g,以溫振脾陽。
按:本方原系治療腎氣不足,沖任不固而致的滑胎,經臨床使用表明,對腎虛不固引起的月經先期也有較好的療效。凡因腎虛引起的病證,難以朝夕即收全功,使用丸藥緩圖較為適宜。
參考方藥:固陰煎(《景岳全書》)。黨參12g,熟地15g,菟絲子18g,山藥、五味子各6g,山萸肉10g,遠志、甘草各3g(適用于腎陰不足,經水因虛而超前或不固者)。
(6)瘀血阻滯。月經先期,經色紫黯,夾有血塊,小腹?jié)M痛而拒按,血塊排出后腹痛減輕。舌黯或有瘀斑,脈細弦或澀。治宜活血行滯調經。首選方藥為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桃仁、當歸各10g,紅花、川芎各6g,熟地15g,白芍12g。方中可加三七10g,以活血止血。兼有氣滯者加香附、烏藥各10g,以理氣;月經量多,腹痛明顯者加蒲黃炭、花蕊石各9g,以化瘀止血止痛。
參考方藥:少腹逐瘀湯(《醫(yī)林改錯》)。當歸、赤芍、五靈脂、元胡各10g,川芎、蒲黃、干姜、沒藥、小茴香、肉桂各6g(適用于兼見寒象者)。
現在不養(yǎng)生,將來養(yǎng)醫(y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yè),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yǎng)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9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停用糖丸,脊灰疫苗該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