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內有濕氣有哪些表現
1、舌苔厚膩
假如您哪一天照鏡子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fā)現自己的舌體胖大,并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您體內的濕氣太重來了,應該及時的調理過來。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fā)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信號說明體內的濕氣較重。
2、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食欲差
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里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惡心感。這種現象也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之一,且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4、小腿肚發(fā)酸
假如您在早上起床后會突然感覺自己的小腿肚非常的酸痛,并且感覺很沉重的話,還有的人會發(fā)現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的話,那證明您出現虛胖的現象,也是體內濕氣重造成的。
5、精神狀態(tài)差
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困倦,記憶力減退。其實這一點不難解釋,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yǎng),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態(tài)不佳的表現。中醫(yī)有哪些祛除濕氣方法
二、體內有濕氣有哪些危害
從中醫(yī)角度看,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氣的排泄,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從而誘發(fā)痘痘。而油性大,則是我們所說的“濕氣重”。
除了誘發(fā)痘痘外,體內濕氣重還會導致多種嚴重后果
1、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fā)全身浮腫。
2、傷害關節(jié)
濕氣進入關節(jié),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fā)炎癥,導致關節(jié)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響排泄
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干凈的感覺。中醫(y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三、體內有濕氣如何從飲食上治療
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注意事項】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消暑健脾祛濕湯
【成份】
蜜棗、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
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tǒng)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將瘦肉6兩飛水后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味。
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后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濕的典型食療粥方。
四、中醫(yī)是如何去除體內濕氣的
1食療
日常飲食中很多經常食用的食物都有不錯的祛濕功效,濕氣重的人不妨多食用。例如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作用;薏米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薏米紅豆水利尿除濕,尤其是對于水腫者功效更顯著。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紅豆、薏米、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入煲湯材料中,同樣可以達到祛濕功效。
2運動
堅持適量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即可達到良好的保健作用。跑步、快步走、散步、游泳、打球、太極拳等等,都有助于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強體內水分代謝,促進濕氣排出,提高身體抵抗力。相反缺乏運動的人,他們經常會感覺到身體沉重、四肢乏力,因而更加不愿意活動,越是不動,體內積聚的濕氣就越多,濕氣越多越不想動,因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當中。
3清淡飲食
清淡、適量、均衡的飲食習慣是保護腸胃健康的好方法。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但不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等癥狀,甜食油炸之物又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fā)炎反應。因此日常應該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保護腸胃健康,讓腸胃系統(tǒng)正常運作。
4避免環(huán)境中的濕氣
人體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之外,還與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不要長時間睡或者坐在地板上,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 潮濕的下雨天盡量減少外出;沒有曬干的衣物不穿;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澡之后要及時的擦干身體水分、吹干頭發(fā);房間內濕氣重,要多打開窗戶透氣。
5姜蔥蒜調味
生姜、大蔥、大蒜等都是日常烹調中常用的調味料,除了讓食物味道更好之外,其實更有著祛濕的作用,日常烹調的時候不妨適量的添加。 感覺身體濕氣重、淋雨之后,不妨切幾 片的生姜片與適量的清水一起熬煮成熱姜湯,趁熱飲用,全身發(fā)汗,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099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癡呆癥藥物或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下一篇: 醒鼻子,癢,酸,撓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