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國病毒學家團隊4日宣布,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三種超大型病毒。這種史前病毒已經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凍土層中封存了3萬多年。
其科研團隊從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楚科奇自治區(qū)采集到一份凍土樣本,證實了“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的存在,其生存年代正是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滅絕之時。
這種巨型病毒直徑超過0.5微米,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與其它兩類超大型病毒有很大的不同,是目前人類已知的第三種超大型病毒。此前,科學家分別于2003年和2013年發(fā)現(xiàn)擬菌病毒和潘多拉病毒。
起初,這種形狀像古代酒甕(pithos就是至指古希臘的一種陶罐)的病毒讓專家以為它只是“潘多拉病毒”的一個變種,深入分析后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全新的病毒,除了外形接近外與“潘多拉”幾乎毫無共同點。
這種能感染變形蟲的新型病毒對人體或動物無害,但其基因組數(shù)多于一般最易對人體致病的病毒(如流感和艾滋病毒),這些普通病毒擁有十幾組基因就足以繁殖。 “闊口罐病毒”擁有大約500組基因,雖遠少于“潘多拉病毒”的1900至2500組,但其在細胞內的自我復制模式卻更加復雜。
研究表明這些封存在3萬多年前土層中的病毒可以存活,且仍具有感染性。這就意味著,永凍層如果因為氣候變暖和北極地區(qū)的工業(yè)開發(fā)而融化,有可能會對人類公共健康帶來風險。
科研人員進一步解釋說,一些被公認已經消滅了的病毒,例如繁殖過程與“闊口罐病毒”相類似的天花病毒有可能再次復活。如今看來,這樣的場景很可能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jié)。
大家好,歡迎來到放開思維,我們一起來談天說地,了解地球的另一面。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遠古病毒。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亞馬爾半島,是歐亞大陸的最北端,在北極圈以內,島上的居民叫涅涅茨人。亞馬爾這個名字在涅涅詞語,里的意思,就是世界的盡頭。半島上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寒冷的冬季,氣溫一般在零下20度以下,夏季只有短短的60多天,兩個月出頭,氣溫一般在15℃左右。在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qū)的土壤都是永久凍土,就是冰凍了成千上萬年的泥土和石頭,凍土分兩層,靠近地面很淺的一部分,在夏天會解凍,叫融冰層,下面的叫永凍層。顧名思義,永凍層就是永遠不解凍,堅硬如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當?shù)氐哪娜耍B(yǎng)不了牛養(yǎng)不了馬,都以養(yǎng)殖馴鹿為生,因為馴鹿吃的很隨意,而且很耐寒。在北極圈以內的凍土帶,它生命力非常頑強,簡直就是小強一樣的存在。
事情發(fā)生在2016年這年的夏天,這是一個異常熱的夏天,氣溫居然飆到了30度,在北極圈之內。這對居民來講很不習慣,但是對于馴鹿來講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馴鹿在夏天的食物主要是青草,樹葉和蘑菇。溫度升高以后,北極圈的綠色也變多了,草也長起來了,難得有這么豐富的食物,所以馴鹿在夏天吃的很歡??墒菦]多久馴鹿開始生病,一頭一頭倒地,沒幾天就死了。居民們感到非常恐慌,馴鹿是我們生存的依賴,它們死了我們怎么辦呢?可是還沒等到查明馴鹿的病因是什么,就有人開始生病住院了。短短十幾天內有70多個人住院,病患身上長出了小水泡,有的病人還出現(xiàn)了呼吸困難。最嚴重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他的身上出現(xiàn)了一些黑色的斑塊,看到這些黑色斑塊,醫(yī)生們面面相覷十分緊張。這不就是100多年前,曾經狂行過西伯利亞的炭疽病嗎?
時間推回到1897年到1925年,西伯利亞爆發(fā)過多次
,感染了馴鹿。炭疽病菌,它是一種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動物的病原體。當時整個西伯利亞地區(qū),死了大約150萬頭馴鹿,由于死去的馴鹿太多,沒有辦法一下子全部處理掉。當?shù)厝司椭缓冒疡Z鹿的尸體都埋起來,但是永凍層實在太難挖。所以馴鹿的尸體就埋得很淺,好在隨著降雪,馴鹿的尸體又慢慢被封凍,形成了新的永凍層。西伯利亞一共有7000多個馴鹿埋葬地,亞馬爾半島上就好幾十個,把感染炭疽菌的馴鹿尸體埋葬在永凍層。在20世紀初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因為這么一來,所有的病菌和有害物質,都被塵封在冰凍的泥土里。沒有辦法逃逸出去,但凍土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病菌和病毒它被鎖在凍土里,沒有辦法再傳播,但另外一方面這個巨大的冷庫,也能讓細菌和病毒保持活力,蟄伏在冰層當中,悄悄的等待蘇醒的那一天。2016年夏天這一天就到來了,突如其來的熱流改變了一切,于是早先埋在半島永凍層淺表部分的,那些馴鹿尸體又暴露在了空氣中。馴鹿體內殘存的炭疽病菌孢子,就隨風飄散傳到了附近的植物上。在附近放牧的馴鹿吃了這種帶有炭疽菌的植物,然后人類又吃了被感染的馴鹿肉。特別是那個12歲的男孩,因為吃了生的馴鹿肉在醫(yī)院里不幸去世。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在亞馬爾半島感染了2000多頭馴鹿,100多個人,最后當?shù)卣缓媒o馴鹿和人都注射炭疽菌疫苗。把感染的馴鹿尸體全部焚燒,還把一部分涅涅茨人,從他們的居住區(qū)遷走。這個真實版的「解凍」引起了世界的恐慌。之后全球的氣候學家,地質學家和病毒學家,都跑到德國的漢諾威開了一個會。討論的議題就是在全球暖化的今天,永久凍土融化以后,微生物復蘇帶來的威脅,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在這個大冰庫的底下有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旦魔盒打開,什么后果就沒人知道了。那么科學家們又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個魔盒的呢?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1963年,美國陸軍在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開始修建秘密軍事避難所,準備建在凍土層之下,避難所的隧道入口,就在費爾班克斯以北25公里的一座山腳下。那為什么美軍會挑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修軍事避難所呢,其實軍事避難所都修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都是那種人跡罕至的地方。于是美軍就想到了在阿拉斯加的凍土里,修建一個軍事避難所。當時的知識表明,永久動土,可以扛得住炮擊和轟炸,而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永久凍土??墒莾鐾翆嵲谑翘y挖了,工程進展緩慢,花了三年的時間,施工隊也不過就挖出了一條60米長的隧道,可是就在這幾十米長的隧道當中,所發(fā)現(xiàn)的東西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了。從幾千年到幾萬年前的生物標本都有,他們在凍土層里看起來都還是很鮮活的樣子。施工隊說每向下深挖一米,就像走過了地球的一段歷史。軍方在三年之后,就放棄了在凍土層修建避難所的計劃,但是這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出來的隧道,引來了各路專家,有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氣象學家還有病毒專家。他們在隧道里找到了幾萬年前,還保持著綠色的植物,還有草原野牛的骨架。
在往下的凍土場里,還有毛發(fā)和四肢都保存完好的猛犸象,還有各種史前微生物。一個生物學團隊,從隧道的泥土當中,提取出了一種年齡超過3萬歲的活口冠病毒,當團隊把這種病毒,移植到阿米巴原蟲的體內,吃驚地發(fā)現(xiàn),居然它把阿米巴原蟲感染了。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可以根據(jù)需要改變形態(tài),所以也叫變形蟲,它被感染了。說明這種病毒在凍土當中,經過3萬年,依然有活性。不過好在這個病毒沒有什么太大的危害,也不會感染人。但是細思極恐啊,現(xiàn)在還好,碰到的還不是那種致命的病菌或者病毒,如果是像埃博拉,HIV這樣的致命性病毒,它們對凍在凍土當中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那人類是完全沒有免疫力的。它一旦擴散出去感染到人,那真的是有可能造成滅世大瘟疫?,F(xiàn)在全球的氣候都在變暖,但北極地區(qū)的溫度上升速度,是世界其它地區(qū)的三倍,這也就意味著北極的冰正在融化。永久凍土正在解凍,它也不那么永久了,北極地區(qū)的永凍層最厚的地方,可以達到上千米,抵得上三個帝國大廈的高度了,厚歸厚不過它們的確正在融化。凍土當中封存了那些古代微生物。現(xiàn)在人類還所知甚少,一旦他融化,會把那些怪物釋放到空氣當中,沒人敢打包票。你就別說封存在凍土當中上萬年的微生物了,就是幾百年前爆發(fā)的瘟疫,人類對它的起因所知仍然是遠遠不充分的。
1347年10月12條從黑海來的商船,進入到意大利西西里的梅錫娜港,碼頭經理帶著幾個人登船,準備和船長交接卸貨。然而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場景,讓每個人都不寒而栗。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是生化危機般的末日場景。只不過當時還沒有生化危機這個詞,這是一艘幽靈船,船上沒有一個活人。所有的尸體都是呈現(xiàn)出黑色滿身丁瘡,有的尸體連指尖都發(fā)黑,表示死者在去世之前經歷了敗血和肢體壞死。這正是當時末日一般災難開始的一個場景,這些尸體給歐洲人帶來了黑死病,很快黑死病蔓延到全歐洲。7個月之內,1/3的歐洲人口就這么消失了,而整個歐亞大陸在這場生化危機當中,死亡的人數(shù)估計有7,500萬到2億人。那么這場巨大的災難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呢?目前有多種猜測,但都不能給出很確切的結論。最常見的解釋是,蒙古大軍沿著絲綢之路西征,進攻黑海沿岸的貿易城市卡法,長期圍攻不上,軍隊當中爆發(fā)了瘟疫,蒙古人在撤走之前,用投石機把病死者的尸體拋入城內。就感染了城內的居民,然后病菌再通過黑海到地中海的貿易航線傳入歐洲。病原體叫做鼠疫桿菌,一般認為14世紀這波滅世大鼠疫是起源于中亞。攜帶病菌的宿主是中亞草原的小沙鼠,老鼠身上的跳蚤到了牛馬身上,又是在傳染的人,線索追溯到這一步也就斷了。那么問題就來了,鼠疫桿菌是如何上到最早的一批動物宿主身上的呢?就是中亞的那些獵齒類動物身上的呢。它有沒有可能是來自于更北面的
凍土帶呢?
2015年「細胞」科學期刊上,發(fā)表了一個研究結果,一個研究團隊,在歐亞大陸采集人類遺骨,團隊一共找到了7個青銅文明時期的墓地,他們發(fā)現(xiàn)這7個墓地發(fā)現(xiàn)的人類牙齒上,居然都有鼠疫桿菌的DNA。其中有兩個墓地,分別是來自西伯利亞的阿法納斯耶夫文化,和安德諾沃文化。在2018年的發(fā)現(xiàn),又顯示鼠疫,有可能早在6000年前,就開始在人群當中傳播了。這種疾病的歷史,有可能和人類文明同樣久遠,于是科學家們大膽地推測,早在2萬年前,鼠疫桿菌就已經存在于地表了,那么它們來自于西伯利亞凍土帶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梢赃@樣設想,鼠疫桿菌它的歷史超出了我們最初的理解,它就是一種遠古細菌,被封凍在西伯利亞的凍土下面。處于封凍狀態(tài)的細菌遺傳物質不會怎么變動,而且它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距今9000~5000年這段時間,氣候變暖,現(xiàn)在稱那個時期為全新世氣候最佳狀態(tài)。在這個階段,北極附近的溫度增加了4度。西伯利亞中北部的冬季氣溫上升了3~9度,夏季氣溫上升了2~6度。這和現(xiàn)在的暖化情況很相像,目前西伯利亞的溫度比120年前高出去了1度。古細菌從凍土釋放到了空氣中,感染了人和動物,又在宿主體內經過上千年的變種,終于有一天演化出了滅世瘟疫,然后鼠疫桿菌在這次人類文明進程中,反復興風作浪,直到100多年前它才被抗生素降服。也就是說凍土當中跑出來的惡魔,已經把我們的祖先滅過幾茬了。已經展現(xiàn)過它的威力早不是什么新事物了。只不過直到最近人們才注意到了這個源頭,既然氣候變暖導致凍土融化,是一個潘多拉魔盒。那么未來也許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遠古病毒或病菌重出江湖。它有可能是我們已經熟悉的細菌或者病毒,這樣最好,但也有可能是我們前所未見的惡魔啊。
今也談談,古也談談。這里是一手查舊賬一手翻新聞的深空小編。今天天氣不錯,正適合讀讀最新資訊放松一下。不讓大家久等了,下面馬上進入正題吧。
在如今的年代,說到病毒,可以說是上到七老八十的老人,下到剛剛上學的孩子,或多或少都略有耳聞??袢《?、流感病毒、SARS病毒這些常常在新聞中出現(xiàn)的名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何況是在信息爆炸的如今,想要對其一無所知似乎更難。然而若是穿越回三百年前,那時的人們卻對“病毒”這一名詞一無所知。
病毒與人類之間的戰(zhàn)役雖說已持續(xù)了上千年,但人們對病毒的研究卻是直至近三百年才真正展開?,F(xiàn)在不妨讓我們來扒一扒,人類和病毒的那些事兒。
Part.1
從未知到發(fā)現(xiàn)
要說清病毒與人的戰(zhàn)役,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能有多久呢?
考古學家們挖出三千年前被制作成木乃伊的拉美西斯五世,他的身上還有著天花發(fā)作過的痕跡,這是人類歷史上找到的第一個天花病患者。雖說病毒與人的糾纏由來已久,但直至19世紀,人們才逐步有了“病毒”這一概念,對這一病原體的研究才漸漸明朗了起來。
19世紀晚期,在荷蘭的煙草農田上,一場疾病肆虐著田間的作物,鮮活的植物經過疾病的摧殘后只殘留下一片片死去的組織,農場收成全部化為云煙??蓱z的荷蘭農場主只好去求助年輕的農業(yè)化學家阿道夫·邁耶,邁耶將患病的煙草提取汁液接種到健康的煙草上,幾周后這些健康的煙草也患上了同樣的疾病,于是證明了這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并將它稱為煙草花葉病。
由于在當時的醫(yī)學界細菌致病說占據(jù)主流,通過科赫法則能夠驗證細菌與傳染病的關系,科赫法則也是當時研究傳染病病原的金科玉律。因此,邁耶也想要通過科赫法則找到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但是卻發(fā)現(xiàn),將從患病煙草提取液中分離得到的細菌接種到健康植株上并不能使其患上煙草花葉病。所以,基于當時的研究結果,他并沒有辦法證明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
科赫法則
隨后,在1892年,俄國的科學家伊凡諾夫斯基用當時最先進的細菌過濾器過濾患病煙草提取液,再用過濾液感染健康煙草,結果卻發(fā)現(xiàn)過濾掉細菌的提取液依然具有傳染性,于是他推測可能是細菌產生的毒素或者是一種可以通過細菌過濾器的十分細小的細菌引起了煙草花葉病??赡苁鞘墚敃r主流氛圍的影響,伊凡諾夫斯基雖然發(fā)現(xiàn)了這一重要的科學現(xiàn)象,但是他依然堅信這是由細菌導致的。
1898年,荷蘭的微生物學教授貝葉克林同樣重復了用細菌過濾器過濾煙草提取液,繼而感染健康煙草的實驗,當時人們只能通過光學顯微鏡來觀察微生物,而貝葉克林在光學顯微鏡下并沒有在濾液里觀察到任何的生物。
為了進一步探索濾液中具有感染力的東西究竟是什么,他將濾液稀釋后再進行感染,結果發(fā)現(xiàn)稀釋后的濾液對健康煙草的感染情況與未稀釋組相比并沒有明顯差異,因此他相信引起這種傳染病的肯定不是一種沒有生命的化學物質,而是一種具有生命的活性物質。
緊接著他又將患病煙草濾液與健康煙草濾液或者蒸餾水混合,感染健康的植株,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種感染條件下煙草的感染癥狀一樣,這說明著致病因子沒有在健康煙草的濾液中增殖,從而他得出結論這種致病因子只能在細胞里發(fā)生增殖。
于是,貝葉克林就把這種可以通過細菌過濾器、具有傳染性、可以在生物體內增殖卻不能在體外增殖的病原體稱為病毒。這便是人類發(fā)現(xiàn)病毒的開始。
隨后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病毒”,甚至可以通過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皿中的一些細胞讓“病毒”增殖。但對于“病毒是什么”這一問題,科學家們仍各執(zhí)己見。有的認為“病毒”是一種化學物質,還有人認為“病毒”是生物體的一種寄生生物,自始至終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論。
隨著發(fā)現(xiàn)的病毒數(shù)量增多,有的病毒因其電荷特性也無法通過細菌過濾器,“過濾性”這一特征最后被擯棄,而多虧電子顯微鏡的發(fā)明,使得人們可以鑒定具有確定大小和形態(tài)的病毒粒子了,這無疑為病毒本質的探究提供了基礎條件。
Part.2
病毒究竟是什么?
20世紀初,有一位叫做溫德爾·斯坦利的化學家發(fā)現(xiàn)胃蛋白酶可以破壞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力,由此好奇:病毒的本質是否是蛋白質?
于是他從成噸重的感染花葉病的煙葉中提取病毒,并按照純化酶的方法讓病毒結晶,隨后他將病毒存儲起來,置之不理,數(shù)月后再將其溶于水中,得到的液體仍然有使健康植株患病的能力。于是斯坦利認為,病毒是一種蛋白質。
但是,斯坦利還是犯了一個錯誤。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弗雷德·鮑登和諾曼·皮里發(fā)現(xiàn)煙草花葉病毒提純液中含有相當量的硫和磷,而這兩種元素在蛋白質里少有存在但是卻存在于核酸。1936年,兩人發(fā)表觀點,認為煙草花葉病毒是一種核蛋白。這一結論在當時的病毒學界引起了不小的重視,隨后人們對各種病毒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最終達成了一致的結論:病毒是由蛋白質與核酸構成的。而其后十年中,人們通過不斷的反復試驗,得出了更為重要的結論:核酸是病毒感染、致病及復制的主體。
病毒是目前人類發(fā)現(xiàn)的最小的生命單位,必須要借助于宿主細胞才能開展自己的生命活動,它的結構非常簡單,通常是由核酸與蛋白質外殼組成,有一些病毒在核衣殼的外面還會有一層包膜。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入侵,合成,裝配與釋放。
病毒結構
隨著不斷的研究,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類病毒和朊病毒,類病毒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單鏈RNA,朊蛋白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這兩種病毒的發(fā)現(xiàn)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于生命的認識,類病毒和朊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最簡單的生命形式了!更重要的是朊病毒后來被發(fā)現(xiàn)其實是由動物腦組織里的一種正常的蛋白變構而來的,因此它可以成功逃脫免疫系統(tǒng)的防守,同時這種病變的蛋白還可以誘導周圍的正常蛋白發(fā)生變構從而加速組織的病變。相信在科學家們不斷地探索下,我們會了解到更多關于病毒的未知的知識,弄清楚它們的來歷。
Part.3
病毒與人類將走向何方?
前幾日,一條新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科學家發(fā)表論文稱,在西藏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fā)現(xiàn)古老病毒存在證據(jù),其中28種是新病毒。然而,這已經不是人們第一次在冰川中發(fā)現(xiàn)古代病毒存在的證據(jù)了,其實在2014年,就有法國科研團隊在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楚科奇自治區(qū)采集到的一份凍土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巨型病毒,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而這種史前病毒已經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凍土層中封存了3萬多年。科學家們利用阿米巴蟲對病毒進行復活實驗,發(fā)現(xiàn)病毒不僅被復活了并且復活的病毒仍然具有感染性,可以殺死阿米巴蟲,但是對于人類來說是安全的。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擔心,假如冰川和永凍層因為氣候變暖而融化,那么封存在其中的病毒重新蘇醒很有可能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風險。這也是在預警我們,過度的開發(fā)利用大自然,不僅會威脅到其他生物的生命安全,最后也會害了人類自己。
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人們之所以懼怕病毒,是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病毒能夠引起嚴重的傳染病,危害人類的健康與發(fā)展,但是真正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其實非常少。
按照病毒宿主來分類的話,病毒可以分為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和動物病毒,而人類作為動物的一員,也只有一小部分病毒可以感染人類,并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比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登革熱病毒、SARS病毒、天花病毒等,其余大部分的病毒則只會在特定的宿主身上生活,并不會危害人類的健康。
病毒學家們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病毒中,有75%是來自于其他的動物,在人類與這些動物接觸的過程中才給病毒創(chuàng)造了入侵人體的機會。比如艾滋病毒本身是存在于黑猩猩體內的,但它對黑猩猩并沒有什么危害,在非洲人與黑猩猩的接觸中,感染上了艾滋病毒,隨后便使得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SARS病毒是從蝙蝠傳播到了果子貍,而人類又對果子貍進行捕食,病毒從果子貍傳播到人,最后才導致SARS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病毒在自然宿主里是能夠與宿主和平共存的,正是我們人類捕殺野生動物才讓這些病毒有機會跨越物種,它們可能還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找到合適的相處之道,所以才有了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
或許我們應該保持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維護自然界的平衡,和大自然共同和平地生活在地球上,這樣才能避免病毒的跨物種傳播。而對于那些在人之間傳播的病毒,或許我們可以在野生動物與病毒的共生共存中看到我們與病毒的未來,經歷漫長的進化和人類的馴化,或許在未來病毒也可以與人類達到互利共生的平衡狀態(tài)。
人類與病毒的相處
Part.4
結語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路程中,一直都有病毒的身影,病毒導致一次又一次傳染病的肆虐,而人類則一次又一次憑借著智慧找到戰(zhàn)勝疾病的方法,每一次人類與病毒的對抗無疑都在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我們與病毒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共享著地球上的資源,難免會發(fā)生一些碰撞,在不斷的碰撞中,人類與病毒都在學習和進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便能夠與病毒和平共存甚至是互利共生
欲要知曉更多《相愛相殺“三千年”:扒一扒人類和病毒的那些事兒 》的更多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深空的科技資訊欄目,深空小編將持續(xù)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聞。
本文來源:深空游戲 責任編輯:佚名王者之心2點擊試玩
實際上和地球的兩極地區(qū)相似,永凍層就像是地球的一個大冰柜,在那里封凍著一個?世界?,例如被冰凍的?病毒、死去的動物尸體、植物以及一些微生物等?。由于特殊的冰凍環(huán)境,病毒只是暫時的失去活性,一些動物尸體也不會腐爛并且可以保存完整。
永凍層的概念一般是指連續(xù)冰凍時間在2年以上,并且深度在1-1000米不等的土層,它們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地區(qū)。
目前由于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溫變暖,會導致兩極地區(qū)冰川融化以及永凍層的融化,這給人類文明帶來潛在的危機。首先冰川的融化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地球上一些海拔較低的區(qū)域可能就會被淹沒,這是直接的影響。而冰川和凍土層的融化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在今年2月份的最新研究中發(fā)現(xiàn),北極地區(qū)有200多萬個甲烷熱點,這意味著一直都在向大氣中釋放著甲烷。
其次的影響就是釋放出遠古病毒,這并不是無的放矢,目前科學家已經在永凍層中發(fā)現(xiàn)多種病毒,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015年法國科學家團隊在西伯利亞凍土層發(fā)現(xiàn)的巨型病毒,它們在那路已經封存了3萬多年,當然它們主要感染的生物是變形蟲。遠古病毒的可怕之處在于它們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在進化的過程中根本沒有它們的影響,因此對于這些跨越時間而來的病毒,人類是無福消受的。
當然除了這些危害性,還有對人類科學研究有利的地方,那就是在永凍層中的動物尸體可以很好的保存下來。例如在2009年10月,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fā)現(xiàn)2.8萬年前猛犸象幼體,這個小猛犸象被命名為?Yuka?;2014年9月,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fā)現(xiàn)1萬年前披毛犀幼崽;2016年3月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fā)現(xiàn)兩只1.2萬年前的幼犬;2017年11月3只已經滅絕的穴獅被發(fā)現(xiàn),它們生活在1萬多年前。
2018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雅庫茨克東北部的印第吉爾卡河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只動物幼崽尸體,它被命名為?Dogor?,在當?shù)匮艓焯卣Z中意為?朋友???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這只幼崽來自于1.8萬年前,它的皮毛、胡須和牙齒都保存的非常完整。但是目前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還無法的確定它到底屬于狼還是被馴化后的狗,抑或者是處于中間的過渡狀態(tài)。
因為在3.2萬年年前人類就已經在俄羅斯北部地區(qū)生存,而科學家發(fā)現(xiàn)狗的馴化歷史在10000-40000年前,因此目前無法確定這只動物尸體到底屬于狼還是狗。至于問題中所說的血液流動還是有些夸張的,但是這只1.8萬年前的小動物保存的的確是非常的完整。
當然了從現(xiàn)代生物學分類上來說,狗和狼屬于同一個物種,家里養(yǎng)的寵物狗實際上都是灰狼的亞種,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們之間還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的。
無論怎么說西伯利亞永凍層發(fā)現(xiàn)各種遠古動物尸體,都意味著凍土層開始融化了,人類需要驚醒了!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18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