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p>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運動宜在日出后
小寒正處于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yǎng)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保持心態(tài)樂觀,莫要勞神憂事。
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蛇x擇《遵生八箋》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時至凌晨3時,正坐,一只手抱住腳,另一只手抱腿朝頭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在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四個節(jié)氣后,冬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小寒來到了,從冬至開始冬天的感覺已經非常明顯。但還沒有到最寒冷的時刻,小寒預示著溫度的繼續(xù)降低,每年的1月、2月將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
冬季的養(yǎng)生重點是“收藏”,到了小寒左右更是要重視“藏”的問題,人體處于嚴寒當中,受到寒冷的刺激,身體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正常的工作,只能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因此適當進補和適當休息就成了這個節(jié)氣的首要任務。
勤曬太陽
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郁、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而且有些人年復一年地出現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寒冷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于抑制和降低的狀態(tài),血液循環(huán)變慢、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對待這種冬季特有的抑郁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緩解,充足的陽光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寧,陽光可以讓人很快從緊張、激動、焦慮、抑郁中擺脫出來,心情得到舒展。
更有養(yǎng)生人士認為冬季的陽光可以作為“養(yǎng)生”的重要部分——稱為“光養(yǎng)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
睡好子午覺
中醫(y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說明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yǎng)陰,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時也是中醫(y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yǎng)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午時(11點~13點)“合陽”時間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一、養(yǎng)生小常識:
1、早餐喝一碗枸杞黑芝麻粥,明目強身。
2、休息時做手指操,增強免疫力。
3、每天上午喝一杯蜂蜜水,促進新陳代謝。
4、午睡半小時,有利于養(yǎng)陽。
5、足療四季都可以做,不過春夏的水溫可以略低些。
6、五種果汁做宵夜,提前抗衰老。
7、睡前練習腹式呼吸,增強心肺功能。
8、每天練5分鐘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癥狀。
二、春季宜早睡早起,睡時頭宜朝東方,以順應自然發(fā)生之氣。每天臨睡前做1次即可。方法為仰臥,頭東足西,舌抵上順,閉口閉目,鼓漱30次,使口中津液逐漸增多,待津液滿口時,緩慢咽下。本法對春季津液不足導致的口干舌燥、皮膚干燥等均有作用。
三、人在飲食中,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腎補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麥、黃花菜、椰菜花、西蘭花、苦瓜、水蜜桃、菠蘿、葡萄等。
1.1、羊肉:補腎助陽。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1.2、牛肉:補脾益胃。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1.3、魚肉:補益筋骨。魚肉可溫養(yǎng)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1.4、鴨肉:溫補虛勞。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yǎng)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2、小寒節(jié)氣喝什么粥養(yǎng)生
2.1、大米粥:大米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種傳統(tǒng)主食,有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最適合在冬天的時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來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養(yǎng)生粥絕少不了它。
2.2、山藥粥:書中說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泄瀉、肺虛痰嗽久咳之癥。而且還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補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來食用山藥一點也不會破壞它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起到冬季養(yǎng)生滋補的功效。
3、小寒節(jié)氣喝什么湯養(yǎng)生
3.1、花生豬手湯。材料:花生80克,豬手300克,淮山50克以及適量鹽、蔥、姜、料酒。
做法:先將豬手洗凈、切塊,將淮山切塊。將所有材料及適量的蔥、姜、料酒放入鍋中,加清水小火燉1小時20分鐘左右,加入鹽稍煮。
功效:花生豬手湯具有滋潤肌膚,增加彈性的功效。
3.2、蓮藕排骨湯。材料:排骨750克,新鮮蓮藕2段。
做法:排骨洗凈切段,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蓮藕洗凈去皮,切小段后用刀拍松。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可。煲好后加鹽調味。
功效:本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yǎng)顏,凡貧血、心跳失眠者皆可食用,常服令人神色添彩。
小寒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
1、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癥、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癥。
2、食宜溫:小寒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于偏于陽虛體質者的人:偏于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yǎng)心除煩;核桃粥,養(yǎng)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3、食宜苦:小寒氣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這時的飲食應減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yǎng)腎的功效。中醫(yī)認為苦味食品可入心經而降泄心火,小寒寒冷干燥,多吃如苦瓜、陳皮、蓮子心、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陽。
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方法
1、起居要保暖: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廣告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2、運動宜在日出后:小寒正處于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yǎng)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保持心態(tài)樂觀,莫要勞神憂事。
2022小寒節(jié)氣吃什么食物 2022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與傳統(tǒng)食物推薦
食宜溫: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于偏于陽虛體質者的人:偏于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鵝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
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
食宜苦:這時的飲食應減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yǎng)腎的功效。
2022小寒養(yǎng)生食物推薦: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魚肉可溫養(yǎng)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yǎng)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2022小寒傳統(tǒng)食物:
臘八粥:臘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到了小寒,就意味著快要過年了。臘八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釋加牟尼修行中饑餓難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這一天熬粥供佛,這一天熬的粥叫做臘八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菜飯: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溫補雞湯: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只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yǎng)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于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羊肉:“小寒”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御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卜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姜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糯米飯:廣州傳統(tǒng),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192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