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時常會感覺臉上油油的、頭發(fā)油油的?這很可能是體內(nèi)濕氣太重的緣故。而夏天的干燥卻讓你忽略了濕氣這個家伙的存在,讓體內(nèi)濕氣郁積的狀況越發(fā)嚴重。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去濕氣呢?
出現(xiàn)這些狀況,小心濕氣上身:體內(nèi)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頭發(fā)老是油油的,甚至出現(xiàn)腸胃炎現(xiàn)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癥狀,是體內(nèi)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xiàn)。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越是不愛運動,體內(nèi)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重癥。【六大部位快速排濕寒】1、頭部頭部為“諸陽之匯”,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而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陽氣,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沖。通常一淋到雨,頭部就會感受寒濕,加上頭部陽熱氣盛,毛孔常處于開張狀態(tài),寒邪就更容易侵入。假如寒氣長期從頭部侵入,就會形成頑固性頭痛、偏頭痛。養(yǎng)生秘訣:保護好頭部不受寒氣侵襲該怎么做?建議出門在外,特別在寒冷或多雨的季節(jié),一定要注意攜帶雨具,下雨時及時保護頭部。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或是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干,或使用吹風機吹干,以防寒氣入侵頭部而引起頭痛。2、背部人體背部有膀胱經(jīng)和督脈循行,也是陽氣旺盛、容易感受寒氣的部位。背部受寒,日久漸積,可能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以及慢性腰腿痛。養(yǎng)生秘訣:從背部排除寒邪,就可以根治這些病癥。拔火罐、刮痧、針灸、推拿按摩等中醫(yī)療法,常選擇背部作為治療部位,就是這個道理。3、毛孔全身的毛孔張開時,若不注意保護,寒邪會乘虛而入。劇烈運動后大汗淋漓的人,如果遭遇暴雨、空調(diào)冷風,最容易生病。養(yǎng)生秘訣:飲用生姜紅糖水可使寒氣從毛孔排出,但若是濕寒,比如有刷牙惡心、耳朵潮濕、大便沖不干凈、疲乏無力、有小肚子、長痘痘濕疹等癥狀,則推薦喝芡實薏仁茶。4、口鼻口是飲食進入的第一關(guān),冰冷的飲料、寒涼的食物,都會藉由口把寒氣帶入胃部。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惡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xiàn)。養(yǎng)生秘訣: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流行時,戴上口罩,可以防止寒氣的侵入。5、肚臍小孩和老人的腹部,尤其是肚臍,也是寒氣容易侵入的通道。晚上睡覺不小心踢了被子,腹部受涼,寒氣就會從肚臍進入,引起腹痛、腹瀉。養(yǎng)生秘訣:以前的人們會為孩子把肚兜戴在腹部以保護肚臍,以預防受涼所致的腹瀉。如果在肚兜中加入合適的中藥材,還能調(diào)理許多疾病。6、腳底腳底的涌泉穴也是容易受風寒的地方。長期在冰冷潮濕的地方行走、鞋襪潮濕后不立即更換、睡覺時冷氣正對著腳底吹,都會招致寒氣的入侵。養(yǎng)生秘訣:經(jīng)常按摩腳底,用熱水泡腳,可以將寒氣從腳底排散出去。寒氣是無孔不入!要防止寒氣入侵,就得保護好我們的五官和九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0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做完點陣激光哪些情況下要戴口罩
下一篇: 這三類食物雖然難吃,卻能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