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病毒結構是怎樣的
腺病毒呈無囊膜的球形結構,其病毒粒子在感染的細胞核內常呈晶格狀排列,每個病毒顆粒包含一個36 kb的線性雙鏈DNA,兩端各有一個100~600 bp的反向末端重復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 ITR), ITR的內側為病毒包裝信號,是病毒包裝所需要的順式作用元件?;蚪M包含早期表達的與腺病毒復制相關的E1~E4基因和晚期表達的與腺病毒顆粒組裝相關的L1~L5基因。線狀雙股DNA與核心蛋白形成直徑為60~65 nm的髓芯,被包裹于衣殼內。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由252個直徑8~10 nm的殼粒組成,殼粒排列在三角形的面上,每邊6個,其中240個為六鄰體(非頂點殼粒) ,另12個為五鄰體基底(頂點殼粒)。每個六鄰體是六鄰體蛋白的同源三聚體,三聚體的六鄰體分子有一個三角形的塔尖和五面體的基底,塔區(qū)由4個環(huán)構成即loop1、loop2、loop3、loop4,基底包含兩個區(qū)域P1、P2區(qū)[3]。六鄰體上的表位(epitope)是診斷不同血清型的標準,它包括哺乳動物腺病毒屬的抗原成分,是病毒體對免疫選擇壓力最敏感的部位。每個五鄰體基底上結合著1根(哺乳動物腺病毒)或2根(禽腺病毒)長9~77. 5 nm的纖維突起,這些纖維以五鄰體蛋白為基底由衣殼面伸出,纖維頂端形成頭節(jié)區(qū),纖突有血清特異性,且含有負責體外血細胞凝集的種屬特異性抗原決定位點。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質,病毒體分子量約為175×106。病毒基因組為線狀雙鏈DNA,大約含35kb~36kb,腺病毒12、18和31型的DNA組成中,G+C mol%最低(48%~49%),屬于對動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無。這是一種用于人腺病毒分離株的分組的標準,根據其基因同源性將人腺病毒分為A~F等6組。
腺病毒的基因組以線性的雙鏈DNA形式存在,由蛋白VII和一種稱為mu的小蛋白緊密地環(huán)繞在其周圍,起到類組蛋白樣的作用。另一種蛋白V將這種DNA-蛋白復合物連接起來,并通過蛋白VI與病毒衣殼連接在一起。在兩條鏈的5′端各以共價鍵結合著一個被稱為DNA末端蛋白(pTP)復合物(DNA-TPC)的特化的結構,與腺病毒復制密切相關。腺病毒基因組的兩端各有一段100bp的反向末端重復序列(ITR),是復制的起始位點。在左端ITR的3′側有一段長約300bp的包裝信號(ψ)介導腺病毒基因組包裝入病毒衣殼。對腺病毒而言,只有包括兩端的ITR和包裝信號(ψ)的約0.5kb的序列是順式作用元件,也就是說必須由腺病毒載體自身攜帶,而其他的30余種蛋白都可以通過輔助病毒(或細胞)反式補足。
病毒蛋白約11種(TP和PⅠ~PⅩ),其中有4種蛋白(病毒多肽PⅤ、PⅦ,末端蛋白TP、酶蛋白PⅩ)與病毒基因構成病毒核心,多肽PⅦ是主要的核心蛋白,如同組蛋白一樣包裹病毒基因DNA。構成病毒衣殼的蛋白質約7種。多肽PⅡ是病毒衣殼中最豐富和最主要成分,六鄰體是由3個PⅡ分子緊密相連組成。多肽PⅥ、PⅧ在六鄰體與病毒核心之間形成連接橋,并與多肽PⅨ一起穩(wěn)定著六鄰體分子的晶格排列。5個分子多肽PⅢ相連構成五鄰體的基座蛋白,PⅢa為五鄰體的周圍蛋白,也參與衣殼的組成,五鄰體通過PⅤ與病毒核心相連。多肽PⅣ主要構成病毒三聚體纖突,纖突與病毒血凝活性相關,因血凝素(纖突)具有型特異性,常用血凝抑制試驗(HI)對臨床分離株進行分型。
二、腺病毒感染病因是什么
1、培養(yǎng)特性
人類腺病毒無敏感動物,也不能在雞胚中生長。但能在來源于人的多種細胞培養(yǎng)中增殖,引起明顯CPE:細胞腫脹變圓、集聚成葡萄串狀,并可在感染的細胞核內形成嗜堿性包涵體。
2、抵抗力
腺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耐酸并能耐受蛋白酶及膽汁的作用。在室溫中可存活10d以上,56℃30min滅活。
3、致病性
腺病毒經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結膜侵入人體,在扁桃體、增殖腺、腸系膜淋巴結等局部淋巴組織中增殖,不形成病毒血癥。
腺病毒主要感染兒童,大多無癥狀。相關的臨床病癥主要是小兒急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 某些型別腺病毒可引起嬰兒腹瀉,稱腸道腺病毒。此外,還能導致其它一些臨床疾病,如小兒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某些由機體免疫反應介導的病毒感染的組織損傷。例如,雖然呼吸道合胞病毒對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的直接破壞最輕,但是卻可能引起嬰幼兒嚴重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最易罹患的年齡正是母傳抗體水平最高的階段。要判斷是否與免疫反應有關,可在接種疫苗后,看看自然感染者的病情是否加重,如果是,那么很可能是有關的。
其中腺病毒肺炎是我國北方兒童的一種常見病,1958年曾有過大流行。A組腺病毒在體外具有轉化細胞的性質,并能對新生地鼠致癌。但迄今尚未見在人體致癌的報告。
4、免疫性
腺病毒感染后,產生特異性抗體,對同型病毒的感染有保護作用,免疫力持久。
三、腺病毒感染有哪些表現(xiàn)
1、成人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
(1)流行性角膜結膜:一般來說8、19型腺病毒可引起此病流行,其他型一般只是散發(fā)病例。潛伏期較長,一般為3~24天,而且早期病癥并不明顯,表現(xiàn)為1~4天周多累及雙眼,眼刺激癥狀和分泌物增多;而角膜損傷可持續(xù)數月,少見失明,較常見的是通過家庭傳播,可通過污染的公用毛巾,污染的手、眼藥水等傳播。
(2)呼吸道感染:一般有發(fā)熱、咳嗽、咽痛、流涕、肺部啰音類似典型肺炎的表現(xiàn)。X光檢查的結果為,較多為單側的間質性肺炎改變,一般為下肺野,也可能伴隨著少量胸膜滲出。比較少發(fā)生繼發(fā)細菌感染或致死病例,病程也比較短,一般是1~2周。
2、兒童中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
(1)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
一般表現(xiàn)為無明顯季節(jié)性,且在男孩子中多見,大多由腺病毒11、21型引起。有3~7天,可能還會伴隨著尿頻、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難、肉眼血尿,鏡下血尿可持續(xù)2周左右。
(2)呼吸道感染
嬰兒腺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癥狀為鼻炎。暴發(fā)性支氣管炎和肺炎在這個年齡組中可能會發(fā)生。而且部分病兒可能會發(fā)生百日咳綜合征。
(3)咽結膜炎熱
大多數是由3、7型腺病毒引起,夏季可發(fā)生小流行,與游泳池水傳播有關。表現(xiàn)出來為發(fā)病急,發(fā)熱38℃以上,出現(xiàn)咽炎、鼻炎、眼結膜炎及頸淋巴結炎。球結膜及瞼結膜可見顆粒狀突起、紅腫,常為單側,雙側者常為一側較重。癥狀延續(xù)1~2周,無后遺癥。一般不伴支氣管炎及肺炎。
(4)其他:心包炎、慢性間質性纖維化、嬰兒腹瀉、風疹樣疾病及先天性畸形曾發(fā)現(xiàn)與腺病毒感染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及免疫缺陷者腺病毒感染后,除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還可致腦炎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四、腺病毒感染應該做什么檢查
1、快速診斷法
用多價腺病毒熒光免疫血清對從咽部取出來的脫落細胞涂片進行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見脫落細胞核內有明亮熒光,這說明這病毒為陽性。
2、病毒分離
在傳代的單層人上皮細胞接種不同臨床病型的咽分泌物、痰、結膜刮取物及新鮮尿液,2~7天后可查出典型的細胞病變。用血凝試驗定群,用中和試驗定型。
3、血清學檢查
若要確診患有此病,則可取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測補體結合抗體、中和抗體與血凝抑制抗體,如果發(fā)現(xiàn)有4倍增長。不同種抗體其感染后效價不同:
(1)補體結合抗體在感染后一年效價下降或消失;
(2)血凝抑制抗體為型特異抗體,在感染一周后抗體效價上升;
(3)中和抗體持續(xù)至少10年,效價也不降低。
有人認為出血性膀胱炎病人單份血清腺病毒11或21型的中和抗體效價超過1∶32即可確診。用地高辛標記的核酸探針檢測腺病毒陽性率較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1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晚上睡不著數羊也沒用,試試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