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火旺的八種表現(xiàn)
1
、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癥中表現(xiàn)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沖性特點者,如頭暈
、目赤
、口苦、急躁易怒
、舌邊尖紅,甚或昏厥
、發(fā)狂、嘔血等
。中醫(y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點,因此多表現(xiàn)為人體上半身的病癥
。治宜疏肝降火為主,可用天麻鉤藤飲等
。
及調(diào)理方法,肝火旺盛怎么調(diào)理.png)
2、肝火耳聾耳鳴:見于《醫(yī)學元要·耳》
。耳聾之因于肝火上攻
,致耳鳴善怒、面赤
、口苦脅痛、耳竅脹塞
、脈弦者。因肝腎同源
,腎開竅于耳
,故肝火可致耳聾
。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龍膽瀉肝湯等方
。
3、肝火眩暈:眩暈的一種
,見于《證治匯補·眩暈》章
。由于腎水虧少
,肝膽相火上炎所致
。癥見頭暈頭痛
,面紅升火,口苦目赤
,舌質(zhì)紅
,脈弦數(shù)
。可見于現(xiàn)代高血壓病
、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等。因肝開竅于目
,肝經(jīng)上行于巔頂。偏火旺者
,宜清肝瀉火為主
,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者
,宜滋陰降火,用知柏地黃丸
。
4、肝火不得臥:見于《病因脈治》卷三
,指肝火侵擾所致的失眠。多由思慮過度
、惱怒傷肝,氣火拂逆
,或肝血耗傷
,神失所守而成
。因“肝藏魂”,肝火旺則神不守舍
。癥見夜臥不寧
,善驚
,口渴多飲,脅肋時脹
,或小腹季脅引痛,痛連陰器
,脈弦數(shù)。治宜疏肝清火為主
,可用疏肝散或龍膽瀉肝湯等方。
5
、肝火月經(jīng)先期:經(jīng)行先期證型之一。出自《婦人良方》
,病因郁怒傷肝,肝郁化熱
,熱擾沖任
,迫血妄行所致
。癥見經(jīng)行先期,經(jīng)量時多時少
,色紅或紫,或有瘀塊
,乳房及小腹脹痛,煩躁易怒等
。治宜疏肝解郁清熱
,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6
、肝熱自汗:自汗之一,見于《證治匯補·汗病》章
。因肝熱所致,常兼見口苦多眠
。治宜清肝斂汗
,可用逍遙散加減。
7
、肝火頭痛:頭痛病證之一
。因肝火上擾所致
,見于《類證治裁·頭痛》,“內(nèi)風擾巔者筋惕
,肝陽上冒,震動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癥見頭角及巔頂掣痛
,眩暈煩躁,易怒
,睡眠不寧,脈弦等
。治宜平肝潛陽為主,用天麻鉤藤飲
、珍珠母丸等
。若兼肝膽火盛者可予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等
。
8、肝熱惡阻:惡阻證型之一
。因孕后血聚養(yǎng)胎,沖脈氣盛
,沖氣挾肝胃之氣上逆所致。多見于平時性情急躁的婦女
,癥見嘔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暈口苦等。宜清肝和胃
,降逆止嘔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捎眉游稖啬憸?陳皮
、制半夏、茯苓
、炙甘草、枳實
、竹茹、黃芩
、黃連
、蘆根
、麥冬)。
二
、盤點去肝火的一些中藥
1、金銀花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
,它性甘寒、氣芳香
,是傳統(tǒng)涼茶中的重要成分。金銀花能清熱解毒
,有效排除體內(nèi)毒素,預(yù)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瘡生長
。金銀花能涼血化瘀
,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有效祛除各種色斑及黑斑。所以養(yǎng)肝護肝時節(jié)金銀花茶也是不錯的飲品之選。
取少許金銀花
,將其干品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
,晾涼。用冰糖或蜂蜜水調(diào)味
。
2、蓮芯
蓮芯即蓮子心
,又稱蓮薏、苦薏
、蓮心,最早見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
,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蓮成熟種子中的干燥胚芽。秋季采收蓮子時
,將蓮子剝開,取出綠色胚(蓮心)
,曬干。具有清心火
,平肝火,止血
,固精之功效
。
推薦蓮芯夏枯草飲
。蓮芯5克,夏枯草15克
,水煎后代茶飲。蓮心能夠清熱除煩
,夏枯草具有清肝火
、降血壓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壓
、心煩發(fā)熱、眩暈頭痛癥
。
3、夏枯草
夏枯草是廣東民間夏暑天常用于食療的中藥
,屬清熱瀉火類藥材。中醫(yī)認為
,它性寒
,味苦辛,具有清火
、明目
、散結(jié)
、消腫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腫痛
,頭痛眩暈,瘰癘癭瘤
,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
,淋巴結(jié)核
、高血壓和乳腺增生癥等。
想要清肝火
,可取夏枯草12克,桑葉
、菊花各10克
。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后煮半小時
,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鐘
,即可代茶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捎帽腔蚍涿壅{(diào)味。
三
、肝火旺的食療方推薦
1、黃金蜆燉豆腐
材料:豆腐300克
,蜆50克
,姜片3—5片
,水1000毫升,鹽適量
。
做法:將新鮮蜆子洗去泥沙,吐沙后再放入切好的豆腐塊
、姜片,加水蓋滿食材后
,放到電鍋內(nèi),包上保鮮膜
,外鍋放水1杯
,等開關(guān)跳起后即可加上調(diào)味料食用。
服法:1周2~3次當湯佐膳或點心食用
。
說明:這味燉湯可補脾養(yǎng)肝
,補中益氣
,祛濕去邪。蜆常被推薦為保健最佳食品
。蜆中主要成份為肝糖及蛋白質(zhì)
,有助于肝細胞的修復(fù)
,而且
,蜆中含多種有機礦物質(zhì)
、維生素B2
、B6與B12,利于身體各項機能的維護
。蜆還含豐富的膽堿,是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
。豆腐甘涼,清熱解毒
,益氣和中,二物都有清熱利濕
、養(yǎng)肝和中之功。
2
、紅棗炒木耳
材料:紅棗15枚,白木耳15克
,黑木耳15克
,鹽
、香油
,蔥
、姜適量
,清水100毫升。
做法:1
、將黑、白木耳洗凈浸泡后
,切成條狀備用;2
、大棗洗凈(剖開)備用;3
、姜入油鍋爆香后,放入準備好的黑
、白木耳翻炒幾下后
,再加入洗凈好的大棗,加水蓋上鍋蓋稍燜5分鐘后再快速翻炒
,收湯后加入調(diào)味料即可食用。
服法:當主菜佐膳食用
,每周數(shù)次。
說明:紅棗富含各類維生素
,可說是維生素的寶庫。而木耳性味甘平
,有清肺熱、養(yǎng)胃肝陰
、滋腎燥之功效。木耳中含有一種膠質(zhì)成分及豐富的鈣元素
,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3
、靈芝凍
材料:靈芝10克
,紅棗10枚
,水500毫升,洋菜粉10克
,冰糖適量。
做法:靈芝洗凈加水
,大火煮滾后轉(zhuǎn)小火煎30分鐘
,過濾取藥汁后加紅棗續(xù)煮15分鐘后加冰糖
,加洋菜粉煮溶后放入容器中,再放進冰箱中讓它凝成果凍狀
,即可食用。
服法:當點心食用
。
宜忌:腹瀉者
、腸胃虛寒者慎用。
說明:靈芝含有17種氨基酸和23種微量元素
,能使人體延緩衰老,扶正固本
、增強體質(zhì),中藥性味屬甘平帶微苦
,有益氣安神定驚之功,加上紅棗的補中健脾效用
,對于肝氣的疏導(dǎo),肝火的平緩有很大的助益
。
四、中醫(yī)治療肝火旺盛的方法
1
、肝熱惡阻
惡阻證型之一。因孕后血聚養(yǎng)胎
,沖脈氣盛,沖氣挾肝胃之氣上逆所致
。多見于平時性情急躁的婦女
,癥見嘔吐苦水或食入即吐
、眩暈口苦等
。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嘔
。可用加味溫膽湯(陳皮
、制半夏
、茯苓
、炙甘草
、枳實、竹茹
、黃芩、黃連
、蘆根、麥冬)
。
2、 肝火頭痛
頭痛病證之一
。因肝火上擾所致,見于《類證治裁·頭痛》
,“內(nèi)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
,震動髓海”
。癥見頭角及巔頂掣痛,眩暈煩躁
,易怒,睡眠不寧
,脈弦等。治宜平肝潛陽為主
,用天麻鉤藤飲、珍珠母丸等
。若兼肝膽火盛者可予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等。
3
、 肝火耳聾耳鳴
見于《醫(yī)學元要·耳》
。耳聾之因于肝火上攻
,致耳鳴善怒
、面赤
、口苦脅痛、耳竅脹塞
、脈弦者
。因肝腎同源,腎開竅于耳
,故肝火可致耳聾。治宜清肝降火
,可用龍膽瀉肝湯等方。
4
、 肝火眩暈
眩暈的一種,見于《證治匯補·眩暈》章
。由于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
。癥見頭暈頭痛,面紅升火
,口苦目赤,舌質(zhì)紅
,脈弦數(sh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娪诂F(xiàn)代高血壓病
、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等。因肝開竅于目
,肝經(jīng)上行于巔頂
。偏火旺者
,宜清肝瀉火為主
,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者
,宜滋陰降火
,用知柏地黃丸
。
5、 肝火月經(jīng)先期
經(jīng)行先期證型之一
。出自《婦人良方》,病因郁怒傷肝
,肝郁化熱,熱擾沖任
,迫血妄行所致。癥見經(jīng)行先期
,經(jīng)量時多時少,色紅或紫
,或有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
,煩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熱
,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肝火旺該怎么調(diào)理?
肝火旺對于人來來說影響非常大
,我們要適當掌握一些調(diào)理肝火的方法。以下是由我整理關(guān)于調(diào)理肝火旺的方法
,希望大家喜歡!
調(diào)理肝火旺的方法
1、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對于肝火旺盛的人來說,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比如草莓等。草莓既能養(yǎng)肝
,又是去肝火。從中醫(yī)角度講
,草莓性涼、偏酸甜
,能養(yǎng)肝護肝,又因紅色入心
,可去心火
。 此外草莓是典型的漿果
,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有助于人體吸收鐵質(zhì)
,使細胞獲得滋養(yǎng);其含有的天然的抗炎成分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chǎn)生數(shù)量
,以保持腦細胞的活躍。但是草莓是涼性的食物
,像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和胃酸過多的人更要控制量
。
2
、菊杞茶
菊花和枸杞子均為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菊花性寒
,枸杞溫補,正好互補
。
中醫(yī)常用這兩種藥材為基礎(chǔ)配以其他藥材組方調(diào)治祛肝火,其中組方比較經(jīng)典的如陳
。志謙菊杞茶,配以桑葉等藥食同源中藥材
,無副作用,可做茶泡飲
。
3
、奶制品
奶制品主要是補充人體蛋白質(zhì)
,以酸奶為佳
,因酸奶可調(diào)整腸道菌群促進毒素排出。此外
,酸奶可促進干擾素生成
,可提高機體免疫體力
,達到養(yǎng)肝護肝的目的
。
4
、均衡營養(yǎng)
家庭調(diào)護中應(yīng)該注意均衡飲食,每天每類食物都要攝取
,且要依很好的比例攝取。5種顏色的蔬果各有優(yōu)點
,比如綠色
、紅色
、黃色蔬果,含有葉黃素;花椰菜
、白花菜等十字花科,是抗癌尖兵等等
,用餐時可多選擇
、多替換
。
5
、調(diào)整心態(tài)
肝臟是好喜的器官,如果你經(jīng)常的心情不好的話
,肝臟就會受到損傷了,因為肝臟內(nèi)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jīng)
,經(jīng)常感到煩躁
、憂愁會直接導(dǎo)致肝細胞缺血
,影響肝細胞的修復(fù)和再生
。所以,個人應(yīng)該改變對自己和他人過于苛求
、滿腹牢騷的不良行為模式
,培養(yǎng)樂觀
、開朗
、寬容
、放松的健康行為模式和心態(tài)。
6
、適當運動
每天定時定量的運動
,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可以讓肝臟的功能更好
,運動的時候也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運動的量。運動初期
,可在不影響身體舒適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勞度控制慢跑時間
。
中醫(yī)治療肝火的方法
1、肝熱惡阻
惡阻證型之一
。因孕后血聚養(yǎng)胎,沖脈氣盛
,沖氣挾肝胃之氣上逆所致。多見于平時性情急躁的婦女
,癥見嘔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暈口苦等
。宜清肝和胃
,降逆止嘔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捎眉游稖啬憸?**陳皮、制半夏
、茯苓、炙甘草
、枳實
、竹茹、黃芩
、黃連
、蘆根、麥冬***
。
2、 肝火頭痛
頭痛病證之一
。因肝火上擾所致
,見于《類證治裁·頭痛》
,“內(nèi)風擾巔者筋惕,肝陽上冒
,震動髓海”
。癥見頭角及巔頂掣痛
,眩暈煩躁
,易怒
,睡眠不寧,脈弦等
。治宜平肝潛陽為主,用天麻鉤藤飲
、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膽火盛者可予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等
。
3
、 肝火耳聾耳鳴
見于《醫(yī)學元要·耳》
。耳聾之因于肝火上攻
,致耳鳴善怒、面赤
、口苦脅痛、耳竅脹塞
、脈弦者
。因肝腎同源
,腎開竅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聾
。治宜清肝降火
,可用龍膽瀉肝湯等方
。
4、 肝火眩暈
眩暈的一種
,見于《證治匯補·眩暈》章。由于腎水虧少
,肝膽相火上炎所致
。癥見頭暈頭痛
,面紅升火,口苦目赤
,舌質(zhì)紅,脈弦數(sh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娪诂F(xiàn)代高血壓病
、腦動脈粥樣硬化癥等。因肝開竅于目
,肝經(jīng)上行于巔頂
。偏火旺者,宜清肝瀉火為主
,用龍膽瀉肝湯;偏陰虛者,宜滋陰降火
,用知柏地黃丸。
5
、 肝火月經(jīng)先期
經(jīng)行先期證型之一。出自《婦人良方》
,病因郁怒傷肝
,肝郁化熱
,熱擾沖任
,迫血妄行所致。癥見經(jīng)行先期
,經(jīng)量時多時少
,色紅或紫
,或有瘀塊, *** 及小腹脹痛
,煩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熱
,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
6
、 肝熱自汗
自汗之一,見于《證治匯補·汗病》章
。因肝熱所致,常兼見口苦多眠
。治宜清肝斂汗
,可用逍遙散加減。
7
、 肝火上炎
是指肝火病癥中表現(xiàn)為上部有熱象或具有上沖性特點者,如頭暈
、目赤、口苦
、急躁易怒、舌邊尖紅
,甚或昏厥、發(fā)狂
、嘔血等
。中醫(yī)認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點
,因此多表現(xiàn)為人體上半身的病癥。治宜疏肝降火為主
,可用天麻鉤藤飲等。
日常生活降肝火的食物
1
、“苦”味食物 主要包括苦瓜
、杏仁
、苦菜、苦丁茶
、芹菜等,能夠解熱消暑
、消除疲勞
。
2
、西瓜 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潤腸
、利尿等功效,夏天可以多吃
。
3、草莓 草莓中含有的胡蘿卜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