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疾病會引起月經過多的現象
【子宮粘膜下肌瘤】:
如何對癥調理月經過多現象,月經過多的食療調節(jié)方.png)
凸向于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
,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的面積
,經量會增加。
另外
,肌瘤在宮腔內占位
,會影響到經血排出,引起子宮異常的收縮
,產生痛經
。常會引起貧血、不孕等
。
【子宮內膜增殖癥
、子宮內膜息肉】:
由于患者內分泌紊亂,雌激素水平過高
、長期無排卵
,使子宮內膜增生過盛,突出于子宮腔內
、光滑
、肉樣硬度、蒂長短不一,長的可突出于宮頸外口
。
常表現為經量增多
,經期延長、痛經
、不孕
、超聲可診斷。
【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出現和生長在子宮肌層內
,稱為子宮腺肌病
,其病因是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致子宮內膜過度增生
,向肌層內擴散
,
其誘因可能是妊娠分娩及過度刮宮等創(chuàng)傷
,生殖道阻塞使經血不能向外引流
,內膜擠壓進入肌層。
【子宮增大
,內膜面積增大】
;
子宮肌層肥大,失去收縮力
,無力控制充盈的血管
,致出血較多。
常表現為:經量增
、痛經
、子宮增大。
【宮內節(jié)育環(huán)所致】:
節(jié)育環(huán)是一種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
。
它本屬于人體異物
,而人體內的異物會造成局部組織機械性的損傷和慢性炎癥。
特別是含銅離子的節(jié)育環(huán)
,具有細胞毒性和溶血性
。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伴有腰腹部不適
。
【炎癥】:
當存在盆腔炎癥時
,主要是子宮內膜炎時,局部血管變的脆弱
,行經時出血不易凝止
,經量往往過多。
【血液系統疾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白血病
、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
【一些藥物】:
錯服
、漏服避孕藥等
。
二、月經過多會給女性帶來哪些危害
月經過多
,從原因到結果都對身體有影響
、有危害。
當月經過多時
,造成月經過多的原因正提示身體的健康出現了問題
。
造成月經過多的原因很多,我們后面講
。先說出血過多造成的結果而導致的危害
。當月經過多時,所引起的結果是失血過多
、貧血
。
我們身體里的每一滴血都是寶貴的,每一滴血都是糧食精
,是通過我們吸收營養(yǎng)而制造出來的身體成分
、細胞。
貧血
血液中有紅細胞
、血小板
、紅細胞、蛋白質等等
,慢性失血過多最明顯得表現是貧血
。有些月經過多的女性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貧血,血紅蛋白會低至3-5g/L
。貧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易發(fā)生感染等癥狀。青春期貧血會影響身體器官的發(fā)育
。
心臟功能受損
而嚴重當然貧血首先傷害的是心臟功能
。
嚴重的貧血會表現為頭暈、無力
、心率增快
,這些都是心臟功能受損的表現。長期會引起心臟結構的改變
、心肌增厚
、心臟增大等。這叫做貧血性心臟病
。
引起月經過多的原因很多
,但每一項都是健康風險的提示,有些對健康的影響大,有些稍小
。
三
、中醫(yī)如何對癥調理月經過多現象
氣虛型經血色淡清稀如洗肉水;血熱型經血色鮮紅或深紅,黏稠或有血塊;瘀血型則經血色紫暗有塊
,或伴痛經
,瘀血排出后則經量會減少。氣虛宜益氣攝血
,血熱當清熱涼血
,血瘀應活血化瘀。氣虛型月經量多
,經色淡紅
,質地清稀,經期延長
,兼見面色無華
,或面色萎黃,氣短懶言
,神疲乏力
,心悸怔忡
,舌淡苔薄
,脈象細弱。治以補氣攝血
。
蓮子花茶:花茶3g
,蓮子30g,冰糖20g
。將蓮子用溫水浸泡數小時后
,加冰糖燉爛備用;將花茶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后取汁,與蓮子汁沖勻
,即可飲用
。《玉楸藥解》說:“蓮子甘澀
,甚益脾胃
,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泄之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鄙徸痈士裳a脾,養(yǎng)心益腎
,澀可固脫;輔以冰糖補中益氣;花茶為佐使
,理氣解郁。三藥合用,補而不滯
,而達氣行則血行
,補氣以攝血之目的。
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g
,紅棗20枚
,茶葉10g。煎湯代茶頻飲
。每日1劑
,連服7日。功能補中益氣
、養(yǎng)血調經
,適用于氣不攝血之月經過多。 血熱型經來甚多
,經色鮮紅或深紅
,質稠黏有光澤,小腹作脹
,血流出自覺有熱感
,可見唇干紅,口渴
,心煩
,小溲短黃,大便燥結
,舌紅苔黃
,脈數有力。治以清熱涼血
,止血固沖
。
四、月經過多的食療調節(jié)方
1
、兩地膏
生地
、地骨皮各30克,玄參
、麥冬
、白芍各15克,阿膠30克
,白蜜40毫升
。
把前五味煎取濃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開水將阿膠月經來臨癥狀烊化
,兌滲入滲出藥汁內
,加白蜜
,置文火上調,候涼
,裝瓶
。
每服20毫升,每日3次
。有滋陰養(yǎng)血的作用
。適用于肝腎陰虛,虛熱內擾所致的月經過多
,色紅
,頭暈,心煩口渴
,舌質紅
,脈細弦。
2
、地黃煮酒
生地黃6克
,益母草10克,黃酒200毫升
。把黃酒倒?jié)B入滲出瓷瓶(或杯)中
,加生地、益母草
,隔水蒸約20分鐘
,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
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適用于血瘀所致之月經過多,色紫黑
,有血塊或伴小腹痛苦悲傷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
,脈細澀
。
3、母雞艾葉湯
老母雞1只
,艾葉15克
。將老母雞洗凈,切塊
,同艾葉一起煮湯
,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
有補氣攝血
,健脾寧心的功效
,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量多,心悸怔仲
,失眠多夢
,少腹意氣消沉痛,舌淡脈細
。
4
、歸地燒羊肉
羊肉500克,當回
、生地各15克
,干姜10克。將羊肉洗凈
,切塊
,放砂鍋中,并入洗凈之藥及醬油
、鹽
、糖、黃酒
,清水各適量
,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
有溫中補虛
,益氣攝血的作用。適用于氣虛所導致的月經量多
,色淡質虛
,面色無華,神疲氣短
,懶言
,舌質淡,脈弱無力
。
月經不調應怎樣調理,月經量多的調理方法
很多女性來月經的時候量都會很多
,量多的話就會引起很多的不方便,比如說
,女性晚上睡覺的時候要半夜起床
,這樣才能防止月經量過多而把衣物或者是床單弄臟了。那么月經量多是怎么回事呢?月經量多應該怎么調理呢?
月經量多的調理方法
?
對于月經量多
,治療應掌握經期與平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平時治本以調經為主
,經期需要辨證施治
,固沖止血為主,需標本同治
。目的在于減少血量
,防止失血傷陰。平時應根據辨證
,多采用益氣
,清熱,養(yǎng)陰
,化瘀等法以治本
,慎用溫燥動血之品,以免增加出血量
。從中醫(yī)臨床角度來看
,可分為氣虛證、血熱證
、血淤證等證型
。
氣虛證
主癥:行經量多,色淡紅
,質清稀
,神疲體倦氣短懶言乏力,小腹空墜
,面色晄白
,舌淡。苔薄
,脈緩虛弱
。
治法:治以補氣升提,固沖止血
。
方藥:方用舉元煎或安沖湯加升麻
。常用藥物;如黃芪,人參
,白術
,茯苓,生地
,當歸,升麻
,柴胡
,煅龍牡,血余炭
,炮姜
,芍藥
,阿膠等。
若正值經期血量多者
,酌加阿膠
,艾炭,炮姜
,烏賊骨
,以固澀止血;如經行有塊,下腹痛者
,加澤蘭
,益母草
,三七,蒲黃,五靈脂
,以化瘀止血止痛。若見腰骶冷痛
,大便溏薄
,為脾腎雙虧者,酌加補骨脂
,鹿角霜
,炒續(xù)斷,炒杜仲
,炒艾葉
,桑寄生,以溫補脾腎
,固沖止血
。兼頭暈心悸者,改生地為熟地
,加制首烏
,麥動,五味子
。
血熱證
主癥:經行量多
,色鮮紅或深紅,質粘稠
,和
、口渴飲冷,心煩多夢
,尿黃便結
,舌紅,苔黃
,脈滑數
。
治法:治以清熱涼血
,固沖止血
方藥:常用方為保陰煎加炒地榆,愧花
。常用藥物;如生熟地
,黃苓,黃柏
,懷山藥
,赤芍,續(xù)斷
,丹皮
,炒地榆,愧花
,仙鶴草
,藕節(jié),側柏葉
,麥冬
,山梔子等。
若兼見氣虛陰虧血熱之象
,可用安沖湯加黨參
,藥用:黃芪、白術
、生龍牡
、大生地、生白芍
、海螵蛸
、茜草、川斷
,以健脾益氣
,養(yǎng)陰涼靴止血;若外感熱邪,化火成毒
,兼見發(fā)熱惡寒
,少腹硬痛拒按者,可用解毒四物湯加金銀花
、敗醬草
、紅藤、黃連
、桃仁
,丹皮、黃柏
,以清熱解毒;熱甚傷津
,口渴甚者,加玄參
,麥冬
,天花粉,以養(yǎng)生津陰止渴
。若經血粘稠有豆臭味
,或平時黃帶淋漓,下腹墜痛者
,重用黃芪
、黃柏、加馬齒莧
、敗醬草
、紅藤,薏苡仁
、半邊蓮等
。
造成月經量多的原因有哪些?
想要知道月經量多的原因
,首先要知道什么樣是月經量多
,那么月經量多的癥狀是
正常的月經出血應為20~60毫升,超過80毫升為月經過多
。但平時我們無法去測量
,不過衛(wèi)生巾可以幫忙,正常的是一天換四五次
,每個周期不超過兩包(10片裝)
。假如每次用三包衛(wèi)生巾還不夠,每片衛(wèi)生巾都是濕透的
,就屬于月經量多
。月經過多可由全身和局部因素引起。
月經量多的原因有:
1
、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過多
,或較長期刺激子宮內膜使其增生超過正常厚度,因此脫落時出血量增多
。如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
。
2、婦科的器質性病變引起
。子宮肌瘤
、子宮息肉等。
3、全身疾病
。如:白血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
、惡性貧血
,肝病,高血壓等
。
4
、精神因素,勞累
,產后
,宮內節(jié)育器等也可以引起月經量多。
5
、子宮內膜的螺旋小動脈豐富
,或血管脆性增強,也可以引起月經量多
。
月經過多怎樣調理?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
在經期的時候,月經會因為身體發(fā)生一些變化
,有些人月經量會比較少
,但是也有一些人月經量會增多,經量增多
,可能是身體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
,也有可能是身體沒有調理好,需要注意了
,那么月經過多怎樣調理
?經量過多的調理方法有哪些?
1、月經過多怎么辦1
、適寒溫要根據氣候環(huán)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
,不要過冷過涼
,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
,引起月經疾病
。
2、節(jié)飲食要注意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油膩
、生冷寒涼
、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損傷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濕生痰或涼血
、灼血引起月經不調
。
3、調情志要保持心情舒暢
,避免憂思郁怒,損傷肝脾
,或七情過極
,五志化火,擾及沖任而為月經疾病
。
4
、適勞逸要積極從事勞動(體力和腦力勞動),但不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過則易傷脾氣
,可導致統攝失職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經疾病。
5
、節(jié)育和節(jié)欲要重視節(jié)制生育和節(jié)欲防病
,避免生育(含人流)過多過頻及經期、產后交合
,否則損傷沖任
、精血、腎氣
,導致月經疾病
。上述各項在平時應多加注意,在經期
、產后更要重視
,既可減少或防止本病的發(fā)生。
2、怎樣調理月經
月經好不好看腎氣
健康女性一般到14歲左右會出現首次月經
;而后幾十年間也將與月經相伴。從某種程度上說
,月經是反映女性身體狀況的一面鏡子
,一旦月經出現異常,多意味著身體響起警報
。因此
,月經變化,女性絕不能掉以輕心。
古時
,月經被稱為“月事”
、“月信”,《
黃帝內經》中說:“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任脈通
,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
,故有子七七
,任脈虛,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睋Q句話說,月經來潮是由于腎氣盛
、天癸至
、任脈通、太沖脈盛而起
。只有臟腑功能正常
、氣血調和,月經才會如期來潮
;反之
,則說明身體出現了問題。中醫(yī)認為
,月經與腎氣關系密切
。這里說的腎氣并非腎臟,而代表一種功能
。腎氣虛表示“腎”系統的功能出現失調或不足
,影響到沖任二脈,導致月經不調
。
人們常說的“月經不調”分為三類
,即周期異常、經期異常和經量異常
。正常的月經應該相隔28天
,提前或延后不超過1周。如果相隔時間過短
,稱為月經先期
,過長稱為月經后期
。經期異常主要指經期延長,正常月經持續(xù)3~7天
,超過7天則是經期延長
。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有氣血不調,通常經量偏少還會伴隨經期縮短
。在臨床辨證中
,多以月經的期、量
、色
、質,以及伴隨癥狀等進行綜合考量
。如果月經只是顏色不對
,經期、經量都沒問題
,那就不必擔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芷谔崆岸嘁蜻^勞
如果兩次月經相隔時間總是不足21天或超過35天
,又或者間隔時間不定,都提示身體需要調養(yǎng)
。
月經周期不足21天
,可由腎虛、氣虛或血熱造成
,臨床上以氣陰兩虛最為多見
。過度勞累或飲食失節(jié)最易傷氣,進而導致月經來潮提前
。
血熱者血流加快
,也可能導致經期提前。除天生體質外
,過量食用辛辣食物也會加重血熱癥狀
。月經周期超過35天,多因氣滯
、血瘀或痰濕引發(fā)
,導致沖脈任脈受阻,致使月經不暢
,經期延后
。其根源以腎虛所致精血不足最為常見,所以調養(yǎng)時應注意補腎中精血
,如多食枸杞
、山藥
、黑木耳等。月經先后不定期多因腎虛或肝郁引起
,兩者常夾雜在一起
,時有偏重。
一般情況下
,血熱者應注意少食辛辣食物
;寒凝血瘀者則應保暖防寒;肝郁氣滯者與情志有關
,應注意緩解壓力
。▲量少腹涼
,保暖為上一般的月經出血量應為20~60毫升
,經量少于20毫升為月經過少,多于60毫升為月經過多
。以衛(wèi)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