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的癥狀體征
1、潛伏期1~3天不等,隨病毒而異,腸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較長。起病突然。大多先有鼻和喉部灼熱感,隨后出現(xiàn)鼻塞、打噴嚏、流涕、全身不適和肌肉酸痛。癥狀在48h達高峰(病毒脫殼),急性鼻咽炎通常不發(fā)熱或僅有低熱,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感染時??捎醒劢Y(jié)膜充血、流淚、畏光、眼瞼腫脹、咽喉黏膜水腫。咽喉和氣管炎出現(xiàn)與否因人和因病毒而異。鼻腔分泌物初始為大量水樣清涕,以后變?yōu)轲ひ盒曰蚰撔?。黏膿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繼發(fā)細菌感染??人酝ǔ2粍×?,持續(xù)時間可長達2周。膿性痰或嚴重的下呼吸道癥狀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繼發(fā)細菌性感染。
2、兒童感冒時其癥狀多較成人為重,常有下呼吸道癥狀和消化道癥狀(嘔吐、腹瀉等)。感冒多屬自限性的,如無并發(fā)癥,病程4~10天。折疊普通感冒又稱急性鼻咽炎,簡稱感冒,俗稱“傷風”,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見病種,多呈自限性,但發(fā)生率高,影響人群面廣、量大,經(jīng)濟損失頗巨,且可以引起多種并發(fā)癥。
二、感冒的病理病因
1.鼻病毒。1956年從感冒患者中分離到,是微小RNA病毒群的一個屬,為無包膜的單股RNA病毒,直徑為15~30nm,耐乙醚,而不耐酸(在pH 3的溶液中易被滅活),在干燥環(huán)境中能存活3天。根據(jù)血清中和試驗已有120個以上的血清株,以雙倍體細胞培養(yǎng)置33℃溫度下生長最佳,在-70℃時能長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數(shù)周,而56℃ 30min即能滅活。30%~50%感冒患者由鼻病毒的某一血清型引起。
2.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群,為有包膜的單股RNA病毒,對乙醚和酸均敏感。直徑為80~150nm,有獨特的棒狀包膜粒(peplomers)自包囊凸出,在細胞質(zhì)內(nèi)增殖,通過胞質(zhì)網(wǎng)出芽而成熟。至少有3株(B814、229E和0C43)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其中229E和OC43,是兒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感冒中占15%~20%,偶爾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
3.腺病毒 。為無包膜、核內(nèi)復制的雙股DNA病毒,直徑為70~90nm,呈對稱20面體,-20℃低溫下較穩(wěn)定。人類中已分離出41個血清株,尚有較多的中間株。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各種類型感染。
三、感冒的發(fā)病機制
1、鼻病毒主要是感冒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污染后造成的接觸性傳播(手-眼、手-鼻),也存在經(jīng)飛沫傳播途徑,后者在急性鼻咽炎遠不及流感重要。鼻病毒感染后病毒復制在48h達到高峰濃度,傳播期則持續(xù)達3周。個體易感性與營養(yǎng)健康狀況和上呼吸道異常(如扁桃腺腫大)及吸煙等因素有關。寒冷本身并不會引起感冒。寒冷季節(jié)感冒多見的部分原因與病毒類型有關,也可能與寒冷導致室內(nèi)家庭成員或人群聚集增加與擁擠有關。感染癥狀受宿主生理狀況的影響,過勞、抑郁、鼻咽過敏性疾病和月經(jīng)期等均可加重癥狀。
2、以鼻病毒為例,鼻腔或眼部是其進入機體的門戶,鼻咽部是最初感染部位。腺樣體淋巴上皮區(qū)域的M細胞含有鼻病毒細胞間黏附分子-I(ICAM-1)受體,病毒首先在此處黏附,并借鼻腔的黏液纖毛活動到達后鼻咽部。此時病毒迅速復制,并向前擴散到鼻道。鼻腔上皮細胞活檢及鼻腔分泌液的研究提示炎癥介質(zhì)(緩激肽、前列腺素)、白介素-1和-8等分泌增加,可能對感冒的臨床癥狀部分地負責。組胺的作用尚不清楚,雖然鼻內(nèi)滴入組胺可引起感冒癥狀,但抗組胺藥物治療效果并不肯定。副交感神經(jīng)阻滯劑對解除感冒癥狀有效,提示神經(jīng)反射機制在感冒發(fā)病機制中也有一定作用。免疫反應(IgA、干擾素產(chǎn)生)通常是短暫的,加上病毒抗原的多樣性及漂移,所以一生中反復多次感染。
四、飲食保健預防感冒
1、銀花豆豉粥:金銀花9克,淡豆豉9克,水煎去渣,加入粳米60克,白糖適量,煮粥食用。
2、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后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日服3―4次。
3、香菜蔥白飲:香菜15克,蔥白(帶根)3段,將兩者洗凈,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煮5分鐘即可。
4、豆腐豆豉蔥白湯:豆腐250克切塊,淡豆豉12克洗凈,二者與15克蔥白段一起放人沙鍋,加水煮開,改用文火燉5分鐘,趁熱頓服。
5、扁豆花藿香飲:扁豆花20克,藿香12克,銀花10克,白糖適量。將扁豆花、藿香、銀花洗凈,加水適量煎煮,以白糖調(diào)味即可飲服。
6、藿香葉粥:鮮藿香葉20克,煎湯待用。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入煎好的藿香煮沸,即成藿香粥,每天服用2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57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腎陰虛的病因,腎陰虛怎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