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體缺水4個癥狀表現(xiàn)
1、眼干
每天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當中,約一半會感到眼干,而患上干眼癥的則占大型綜合醫(yī)院眼科門診的10%左右,并有逐年增多趨勢。不少人被眼干、眼澀、淚液減少等問題困擾。
2、口鼻干、皮膚干。
口干是口腔內(nèi)唾液缺乏所引起的癥狀。約有30%-50%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燥癥。我們體內(nèi)不少水分都被“鎖”在皮膚里。自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就報告全球的皮膚干燥問題頻率上升。2007年一項調(diào)查顯示,冬季有70%的女性認為自己的身體皮膚很干燥,在夏季這個數(shù)據(jù)依然高達34%.在臨床皮膚角質(zhì)層含水量測試中,正常表皮含水量應為15%-25%,但如今都市女性肌膚含水量不少在10%以下,步入“干性”皮膚行列。
3、便秘。
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缺水確實是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而這也是大家可以改變的。
4、小便深黃色
隨著血壓下降和身體組織缺水,脫水者的腎臟會濃縮尿液甚至阻止尿液產(chǎn)生。尿液濃度隨之增加,其顏色也會逐步加深,嚴重時呈深黃色甚至琥珀色。
二、為什么身體會缺水
不喜歡吃主食的人:美國營養(yǎng)師杰米·馬斯博士表示,燕麥片、全麥意大利面和糙米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在體內(nèi)具有儲存水的功效。如果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會增加脫水的危險。
月經(jīng)期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影響女性體內(nèi)“水化”水平。經(jīng)前綜合征發(fā)作時,最好多喝水,補充體液。佛羅里達州婦產(chǎn)科醫(yī)生瑪麗萊納·古伊拉博士也表示,經(jīng)血過多也會增加女性的脫水危險。
壓力大的人:壓力會導致人體分泌類固醇激素和腎上腺素。持續(xù)壓力會加大腎上腺負擔,導致腎上腺機能不全。一旦腎上腺分泌醛固酮(調(diào)節(jié)體液和電解質(zhì)的物質(zhì)),身體就容易發(fā)生脫水。
高海拔地區(qū)的人:前往高海拔地區(qū)時,人體呼吸會加快,尿量增多,身體水分流失更多,脫水危險隨之增大。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懷孕期間血液總量和心臟輸出量都比之前大,晨吐更會增加身體脫水危險。此外,女性在哺乳期應注意補充體液,否則同樣容易脫水。
三、身體缺水有哪些危害
心臟問題:失水是有些心律失常的最重要原因,血容量降低時,能夠?qū)е滦貝?、心悸、頭昏、乏力等表現(xiàn)。
皮膚頭發(fā)干燥:中醫(yī)講,肺主皮毛。肺部缺水容易導致肌膚與頭發(fā)干燥。因此如果你覺得常干咳,就要注意補充水分了。
易損害肝臟:體內(nèi)缺水易導致毒素無法通過其他渠道排出體外,因此缺水的時候?qū)Ω闻K的壓力較大,容易導致肝臟疲勞運作、肝火旺盛。不少人秋季肝火旺就是由于水分攝入量不夠?qū)е碌摹?/p>
便秘:當腸道吸收過量水分時,就會發(fā)生便秘。身體一旦缺水,腸道就會吸收更多水分予以補充體液,從而導致大便干結。
腸道排毒不暢:身體缺水容易導致消化液不足,影響食物的吸收與消化,人體消化需要大量水分,如果缺水的話,則需要從其他器官吸收,引發(fā)其他臟器干燥,食物容易在腸道內(nèi)聚集,導致身體衰老。
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可能性增加:體內(nèi)長期缺水時,唾液分泌減少,口干舌燥,食物就很難下咽,體內(nèi)消化液分泌減少也會引發(fā)更多腸胃疾病。
干眼癥:缺水容易導致眼部液體含量減少,眼部感覺到干澀,長期下去,很容易導致干眼癥。
四、身體缺少水分如何補呢
飯前飯后不要大量飲水。飯前適量飲些酸梅湯,西紅柿湯、橘葉、橙葉等含酸湯水,既有利于保證消化系統(tǒng)分泌足夠的消化液,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又可以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防止中暑,但如果飯前大量飲水,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飯后,食物占據(jù)了胃的大部分空間,如果還大量飲水的話,不僅會沖淡胃液,使人體殺菌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因為飲水過多而增加胃、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因此,勞動之后應先喝水再吃飯,而且一次最多喝300毫升,至少間歇30分鐘再喝。
夏天每日補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滿足人體需要。老人對口渴不敏感,應主動少量多次飲水,每天以1500~2000毫升為宜。 飲水需補鹽 夏日出汗后,有些人只顧飲水解渴,而忽視了補鹽。由于出汗時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時也失去較多的鹽分,體內(nèi)滲透壓失去平衡,這時飲下去的水無法在細胞內(nèi)儲存,又會隨汗排出體外,排汗又帶出鹽分,形成越喝越渴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者可引起肌肉無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炎熱的夏天,特別是大量出汗后,應適當喝點淡鹽水。
喝水要講究時間和方法,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細細品,就能從中感覺到有一股微微的甘甜,而且小便清長,大便通潤,神清氣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26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車前子的藥方配伍,車前子的食療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