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介苗預防什么疾病呢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簡稱BCG,中文名稱來自于其發(fā)明者卡氏-介氏)是用于預防結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無毒牛型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制成。接種人體后通過引起輕微感染而產(chǎn)生對人型結核桿菌的免疫力。90%以上的受種者會在接種局部形成潰瘍持續(xù)數(shù)周至半年,最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稱卡疤。牛型結核桿菌在特殊的人工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數(shù)年的傳代,喪失對人類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夠高的免疫原性,成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結核的疫苗,對于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有效。
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在預防結核病,特別是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粟粒性結核病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作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研究證實,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播散性結核病的平均有效率為86%;預防結核相關死亡的有效率為65%,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的有效率為64%,預防播散性結核死亡的有效率為78%。多年來,通過卡介苗接種已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
二、卡價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是什么呢
(一)淋巴結炎
1、臨床表現(xiàn):
(1)卡介苗接種后同側局部淋巴結腫大超過1cm或發(fā)生膿瘍破潰,淋巴結可一個或數(shù)個腫大。
(2)分泌物涂片檢查可發(fā)現(xiàn)抗酸桿菌,培養(yǎng)可陽性,菌型鑒定為卡介苗株,淋巴結組織病例檢查為結核病變。
2、處理:
(1)可局部熱敷。若局部淋巴結繼續(xù)增大,可口服異煙肼或加用利福平。早期也可手術切除。
(2)膿瘍有破潰趨勢,應及早切開,用20%對氨基水楊酸油膏紗條或利福平紗條引流。若膿瘍自發(fā)破潰,用20%對氨基水楊酸軟膏或利福平粉劑涂敷。
(二)骨髓炎
卡介苗骨髓炎是一種罕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在世界范圍估計為0.39/100萬。
1、臨床表現(xiàn):本病好發(fā)部位以四肢長骨,尤以股骨、脛骨、骨骺及股骨頸為多見,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有的病例可形成膿腫。呈慢性良性過程,癥狀一般輕微,可有輕度發(fā)熱、病變部位腫脹、輕度疼痛與功能障礙,患兒全身健康狀況良好。卡介苗骨髓炎需手術得到細菌學與病理學證實。
2、處理:原則用INH和RFP治療,療程至少6個月。因為卡介苗菌株對吡嗪酰胺存在天然耐藥性,故聯(lián)用時不加吡嗪酰胺。
三、卡介苗與哪些藥物相互作用
1.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孢霉素、來氟米特、西羅莫司、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將導致免疫力降低,施以活菌免疫接種后將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2.糖皮質(zhì)激素:按常規(guī),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每日用量超過10mg強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質(zhì)激素,連續(xù)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應接受減毒疫苗免疫。大量類固醇所致的免疫抑制會產(chǎn)生對減毒疫苗的不完全應答反應。但糖皮質(zhì)激素低-中劑量,短期(小于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劑量,短效糖皮質(zhì)激素長期替代治療及關節(jié)內(nèi)、囊內(nèi)、跟腱糖皮質(zhì)激素注射不應視為疫苗接種的禁忌。替代療法中類固醇劑量,諸如治療阿迪森病,對免疫無抑制作用。
3.茶堿:卡介苗接種能顯著提高茶堿平均血漿半衰期。大多數(shù)患者會經(jīng)歷一個短暫和輕微的血漿茶堿水平上升期。
四、接種卡介苗應該注意那些問題
什么樣的人應該接種卡介苗呢?主要是嬰幼兒。由于我國結核病的發(fā)病仍較嚴重,嬰幼兒又不能從母體獲得對結核菌的免疫力,因此應該盡早給孩子接種卡介苗,一般應在新生兒出生時,最早也要在一歲以內(nèi)接種。對已接種過卡介苗者,以后不需要復種。
卡介苗接種后的反應與一般的預防注射不同。通常在接種后3周左右,接種部位會出現(xiàn)紅腫,中間逐漸軟化,形成白色小膿皰,膿皰破潰后,膿汁排出,經(jīng)過1-2周才結痂,愈合后可留有圓形瘢痕。上述過程一般要持續(xù)2個月左右。接種卡介苗后還會常引起接種部位附近的淋巴結腫大(多為腋下淋巴結腫大),這是正常反映,隨著接種部位的愈合,腫大淋巴結也會自行消退。可以用熱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膿瘍形成,可以請醫(yī)生用注射器將膿液抽出,促進愈合,一般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
卡介苗接種是安全的,但為慎重起見,對有免疫缺陷病、惡性疾病如腫瘤、白血病等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應禁忌接種,對有以下情況的孩子應暫緩接種或慎重從事。
1、早產(chǎn)、難產(chǎn)、伴有明顯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兒。
2、發(fā)熱、腹瀉等急性傳染病的患兒。
3、心、肺、腎等慢性疾病、嚴重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以及對預防接種有過敏反映者。
現(xiàn)在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家長做好孩子的疾病預防工作,換句話說就是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帶孩子去醫(yī)院接種疾病預防疫苗。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卡介苗,在接種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接種這個疫苗的相關知識,比方說卡介苗是預防什么的疾病的等之類的知識。
1、什么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用于預防結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無毒牛型結核桿菌所制成的,人類接種后,可產(chǎn)生對人型結核桿菌的免疫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受種者,在接種局部形成潰瘍,待數(shù)周或半年時間后,會愈合形成疤痕。卡介苗接種后,可有效的預防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
2、接種時間
對于卡介苗接種時間這一問題,專家介紹說,卡介苗接種時間是根據(jù)嬰兒出生時的健康狀況所決定的,如果寶寶是足月生產(chǎn),體重在2.5kg以上的話,可在出生后的24小時后接種,最遲在12月內(nèi)完成接種。如果寶寶是早產(chǎn)兒,那最好是在產(chǎn)后6個月后在接種。如果六個月內(nèi)體重已經(jīng)超過2.5kg,可通過醫(yī)生的檢查,如果符合發(fā)育指標也是可以接種卡介苗的。
3、接種注意事項
首先我們要知道,接種了卡介苗以后并不是立刻就能夠產(chǎn)生抗體,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正常應該是兩個月左右。接種疫苗的小朋友接種位置處會產(chǎn)生濃泡,這個時候不能用手去抓破,可以涂一些藥膏。等它自己慢慢破裂然后結痂,等到結痂的地方結痂掉了以后會出現(xiàn)一個圓疤,這個時候就是身體在告訴你卡介苗接種成功了。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不僅僅是在接種卡介苗以后不能用手抓破泡,還要每天及時的進行傷口周圍的清洗,以防止嚴重感染。如果有一些特殊的情況發(fā)生,比如小孩子全身發(fā)熱或者其他癥狀反應明顯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以免因為延誤治療而導致嚴重的后果。接種卡介苗是為了防止我們以后得結核病而提前做的準備,要想知道疫苗注射是否成功不僅僅是看胳膊有沒有留下圓形疤,還要在兩個月到三個月左右的時候進行科學的認證,這樣才是用來確認是否接種成功的最放心有效的辦法。
新生兒離開子宮的保護后,其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是比較差的,如果受到細菌的感染,那么是很容易生病的,所以為了預防新生兒在出生后能健康的成長,因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疫計劃。卡介苗也是免疫計劃里面要接種的一種疫苗,那么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禁忌癥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每年都會有那么一兩次因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的醫(yī)療事故,其實基本都是因為新生兒機體不能接受或者承受住疫苗的反應所引起的,一般有過敏、感染等,所以新生兒在接種卡介苗的時候都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卡介苗禁止皮下或者肌內(nèi)注射,對卡介苗過敏的新生兒、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營養(yǎng)不良以及早產(chǎn)兒都是不能接種卡介苗的,家長們一定要清楚,避免接種后有不良的情況發(fā)生。
新生兒在接種卡介苗后可能會出現(xiàn)低燒、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家長們需要好好留意寶寶的體溫,精神狀況等,如果有異常,最好就醫(yī)處理。家長們還要知道,新生兒在接種卡介苗后會出現(xiàn)局部紅腫、化膿等現(xiàn)象,這些是正常的疫苗反應,注意不能碰水,可以用消毒水和棉簽處理,千萬不能用手,避免感染到細菌就不好了。
寶寶打完卡介苗后的正常反應有哪些,新生兒接種后有什么反應相信家長們都知道,寶寶接種疫苗都是有很多好處的,可以預防一些慢性傳染病,增強體質(zhì)等。有一些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有寶寶在接種完疫苗后出現(xiàn)一些反應,因此有家長問到:寶寶打完卡介苗后的正常反應有哪些,新生兒接種后有什么反應?
卡介苗是新生兒出生后和乙肝疫苗同時接種的,也是被稱為出生后的第一針,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有個不同之處就是卡介苗會在接種的部位出現(xiàn)紅腫、硬塊、膿包以及結痂等反應,這是卡介苗特有的反應,也是正常的反應,一般不需要做醫(yī)學處理,在接種后2-3個月就會消退。
除此之外,寶寶接種卡介苗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低燒、腹瀉、哭鬧不止以及食欲不振等癥狀,這些都是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的正常反應,會在數(shù)日后恢復。家長們在這期間一定要多留意寶寶的體溫、精神狀況等,如果沒有出現(xiàn)異常都是可以不用處理的,反之,則需要就醫(yī)治療。
在新生兒接種疫苗的時候,一定要在醫(yī)院停留半小時,如果出現(xiàn)異常癥狀,一定要向醫(yī)生反映,還有不要用手觸摸接種部位,避免細菌而引發(fā)感染。
嬰兒注射卡介苗后會有什么癥狀,卡介苗接種后的正常反應過程是
家長們最害怕寶寶出現(xiàn)感冒、發(fā)燒等生病癥狀了,不僅寶寶遭罪,做父母的看著也會難受。但在接種疫苗后,小寶寶多多少少都是會出現(xiàn)一些疫苗反應的,而且不同的疫苗出現(xiàn)的反應還有可能會不一樣。那么,卡介苗接種后的正常反應過程是怎么樣的呢?嬰兒注射卡介苗后會有什么癥狀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卡介苗和其它疫苗不同的地方就是卡介苗會在接種后的2個星期里,接種部位會出現(xiàn)局部紅腫,還帶有疼痛感,過一周左右就會形成硬塊,在接種后的一個月左右就會化膿破裂,然后在接種后的2個月左右,就會形成結痂脫落。這個過程是卡介苗擁有的特殊反應,也可以說是卡介苗接種成功的信號,是正常的反應,所以家長們不用過于擔心,保持局部清潔衛(wèi)生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嬰兒接種卡介苗還會出現(xiàn)低燒的情況,這也是很多寶寶接種后出現(xiàn)的疫苗反應,一般體溫不會超過38.5度的,那么這時候采取物理降溫就可以了,比如用溫水擦拭寶寶的大腿、手臂,背部等,也可以用溫水毛巾敷額頭進行降溫。
新生兒注射卡介苗后的反應,小孩卡介苗注射后有什么反應
當新生兒降臨的時候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是很高興的,在新生兒出生后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比如接種疫苗。疫苗是每一個新生兒都要接種的,可以預防傳染病,提高身體免疫力等,在新生兒出生后的24小時里是要接種卡介苗的。那么新生兒注射卡介苗后的反應有哪些?小孩卡介苗注射后有什么反應呢?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后可以預防兒童結核病,一般只需要接種一針就可以了,如果在出生后24小時內(nèi)接種上是最好的。新生兒注射后有一個明顯的局部反應,那就是接種部位出現(xiàn)紅腫,然后化膿,再經(jīng)過硬塊、結痂的形成。因為卡介苗是結核桿菌制成的,所以會引起局部的免疫反應,但是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不用過于擔心,同時,這個局部反應也說明了卡介苗接種成功了。
另外,小孩注射卡介苗后還會引起一些全身反應,比如低燒、皮疹、拉肚子等,這些癥狀會持續(xù)2-3天左右就會消退了。但因為每一個小孩的體質(zhì)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會有一些小孩沒有疫苗全身的反應,那也說明了小孩體質(zhì)比較好,所以不能用疫苗反應來判斷卡介苗有沒有接種成功,最好在接種卡介苗3個月后去做結核菌素試驗來判斷。
打完卡介苗的反應及注意事項
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往往被稱為新生兒出生后的第一針,因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都是在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nèi)要接種的疫苗,可以預防新生兒發(fā)生結核病和乙肝病。由于是在產(chǎn)房接種的,所以有很多家長會不知曉卡介苗,因此也不知道要注意一些事項。那么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打完卡介苗的反應及注意事項吧。
1、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時間是在出生后24小時里,如果不能接種,那么是可以推遲到出生3個月內(nèi)的,進行補種的時候就不用做ppd試驗,而推遲超過3個月的話,是要做ppd試驗的,而且不能推遲到4歲后,否則不能再補種了,卡介苗是接種一次就可以了的。
2、新生兒打完卡介苗后的反應有局部紅腫、長膿包、結痂等局部反應,全身反應則有發(fā)燒、腹瀉、哭鬧不止、食欲不振等,這些反應都是卡介苗的正常反應,不嚴重的話是不需要臨床治療的,家長們小心護理就可以了。
3、新生兒打完卡介苗后,是不可以吃海鮮、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是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那么孕媽也是要忌口的,盡量清淡有營養(yǎng)就可以了。
4、卡介苗的局部反應過程是要2-3個月左右的,所以為了避免針口處感染,盡量在接種后三天不要給寶寶洗澡,針口不能沾水等,可以用消毒水紅腫碘伏進行消毒消炎等。
以上就是卡介苗的一些常見反應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家長們一定要了解清楚,那么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
「導讀」 新生兒出生后,疫苗的接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卡介苗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容錯過的一環(huán)。每個寶寶都要接種卡介苗,它是一種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對寶寶來說是一層十分堅韌的保護。什么是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就是指在胎兒出生后進行卡介苗的接種,卡介苗是用于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它的名稱來自其發(fā)明者卡氏-介氏,卡介苗會在接種人體后通過引起輕微感染而產(chǎn)生對人型結核桿菌的免疫力。每一個新生兒都必須接種卡介苗,因為嚴重型結核病會危及寶寶的生命,據(jù)研究,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相關死亡的有效率為65%,預防結核性腦膜炎死亡的有效率為64%,預防播散性結核死亡的有效率為78%,它的成功接種已經(jīng)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
卡介苗接種時間卡介苗應該在新生兒出生的24小時內(nèi)進行接種,如果沒有按時接種的話,也要在寶寶出生2個月內(nèi)補種,如果超過3個月沒有接種,就要進行結核菌素(PPD)試驗,結果為陰性就可以補種。卡介苗會在接種后的4-8周產(chǎn)生免疫力,在接種3個月后應該進行復查,以確定疫苗是否接種成功。
卡介苗接種部位卡介苗的接種部位是在上臂三角肌外側,有研究證明,接種卡介苗時,如果注射在肩上或三角肌上面,更容易形成凸起的疤痕,而在三角肌下緣注射,可以減少這類情況的發(fā)生,掌握好接種部位還是很重要的。
給新生兒接種卡介苗時,除了部位,劑量也要掌握好,一定要準確為0.1毫升(含卡介苗0.05—0.1毫克),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免疫力,如果劑量大于0.1毫升,會使局部反應加強的,對寶寶是不好的。
卡介苗接種反應卡介苗接種后的反應是比較明顯的,一般會在接種3周左右出現(xiàn)接種部位紅腫的癥狀,隨后形成白色的小膿皰,膿皰破潰后經(jīng)過2周左右結痂,之后愈合,留下圓形瘢痕,這就是不少人手臂上都有比較相似的小疤痕的原因。
還有極少數(shù)人在接種卡介苗后會出現(xiàn)嚴重皮疹,紫癜,休克等異常反應,這時候就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以查明情況了。
接種卡介苗后還可引起接種部位附近的淋巴結腫大(多為腋下淋巴結腫大),這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隨著接種部位的愈合,腫大淋巴結也會自行消退的,大家可以用熱敷的方法來促進其消退。
可能還有少數(shù)人存在類狼瘡反應,它與結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關,也屬正常反應,一般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卡介苗接種成功的標志卡介苗的接種是否成功,可以從局部反應中觀察得知,如果注射部位的局部紅腫平均直徑為5-10毫米,則是正常壯陽現(xiàn)象,說明卡介苗接種成功了,但是如果局部沒有紅腫,或者紅腫<5毫米就屬陰性,說明接種不成功,疫苗沒有在體內(nèi)成活,應該及時補種。
判斷卡介苗是否接種成功,還需要在接種3個月后進行卡介苗復查,這時候要進行結核菌素(PPD)試驗,通過皮內(nèi)注射和觀察局部反應來得出是否接種成功的結論。如果注射PPD的部位只有針眼大小的痕跡,而無硬結,則為陰性反應,說明卡介苗接種后無效果;如果出現(xiàn)紅腫,并有直徑約為5-10毫米大小的硬結,則為陽性反應,說明卡介苗接種成功。
卡介苗接種后注意事項卡介苗一般都會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nèi)接種,那么接種了卡介苗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在上臂皮內(nèi)接種卡介苗后4周內(nèi),不能在同臂接種白喉類毒素或吸附百白破疫苗,其他預防注射最好在另一個手臂進行。
其次,寶寶接種卡介苗后應該特別注意局部清潔,不要用手去抓,還要防止洗澡時水濺上去了,可以在洗澡時用干凈的手帕包扎局部。
最后,在接種卡介苗的3個月后,應該去醫(yī)院做復查,也就是PPD試驗,以檢測疫苗有沒有接種成功,是否在體內(nèi)成活產(chǎn)生抗體,如果接種失敗,就要重新接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0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