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詞、指代詞的提示.
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愈伯牙遇到鐘子期這個知音,為什么會‘萬分的興奮和感激’?”我們先找出“萬分的興奮和感激”在文中的相應位置,這樣答案區(qū)域大體確定在第二節(jié).這句話的原句是:“這怎么能不讓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從句中的“這”這個指代詞可以看出,答案應在此句的上文找.在這里,指找詞幫了我們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題第21題,題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么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我們首先找出“唐突地勸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節(jié),我們再看第四節(jié)的首句是“更何況伯牙學習鼓琴的道路實在是太艱辛了”,句中的“何況”這一關聯詞是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是要更進一步說明“勸”的原因,因此第四節(jié)也應在答題范圍之內.如果不注意“何況”這個關聯詞就很可能遺漏答案要點了.
、精心組織答案.
確定了答案所在區(qū)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組織答案了.組織答案時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①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根據高考命題特點,考生是應該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的,歷年高考題的參考答案也都是對原文中相關詞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題時決不能脫離原文材料作出想當然的答案,應盡量用原文中的語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要增強用邏輯思維解題的意識.因為文學性文章盡管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情感取勝,但在解題時卻絕不可被情感左右,憑感答題,我們只能通過我們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據的從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要求回答伯牙“萬分興奮感激”的原因,那么答案和問題之間應是因果關系.有的同學答:因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萬分的興奮和感激.答案本身確實是因果關系,但與題干問題對照,就會發(fā)現這個答案等于沒有回答,或者說是答非所問.還有的同學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領悟和熟稔伯牙彈奏出來的裊裊情思,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這個答案確實與題干問題有了因果關系,但試想一下,一個彈奏者彈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蘊含的情思能被別人領悟和熟稔的現象多了,為什么伯牙“萬分興奮感激”呢?其實是因為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一般人是聽不懂的.所以答案中還應把這一點歸納進去才能和題干問題形成完整的因果關系.
③選擇合理的表達形式.答案的表達形式是用句子還是用短詞?是用單句還是用復句?是用偏正短詞還是用動賓短詞?這些都得由題干問題決定.
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何時何地,何對象干了(記敘)什么事情或者何對象怎么了.
描寫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特點或者何對象怎么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
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
如2003年高考題第19題題目是:“從文中看,身上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這個題目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指出“童年的烙印”所指代的內容,仔細研究一下“童年的烙印”的語法形式,發(fā)現它是名詞性短語,那么我們可以確定答案的語法形式也應是名詞性短語.而高考命題組所提供的答案也確實是幾個名詞性的短語.
5
、復查驗證答案.
這個環(huán)節(jié)往往被考生忽視,事實上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擬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驗證一下所答是否是所問,防止答非所問的情況出現.其次,要通過復查來發(fā)現并更正擬出來的答案中的病句、錯別字.在這里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在試卷上答題前最好先擬個草稿,否則辛辛苦苦思考出來的答案語句不通,錯別字耀眼,那豈不可惜?
我相信,只要我們克服畏難心理,在以上幾個方面加強訓練,我們的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在高考中的得分率一定會有所提高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08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暴諾如病毒100多人染病" rel="prev">
美國游輪,暴諾如病毒100多人染病
下一篇:
美國流感季提前爆發(fā)已致16名兒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