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廣泛分布在甘肅等地草原上的有毒植物――甘肅棘豆,其主要有效成分苦馬豆素卻是克“癌”制勝的“法寶”: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激活人體免疫力,毒副作用小。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蘭州化物所了解到,由該所所屬的中科院西北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承擔的“苦馬豆素制備工藝關鍵技術開發(fā)”項目,日前通過了省級成果鑒定。它的誕生使得借助豐富的甘肅棘豆資源,研發(fā)低毒高效、作用機理和生物靶點明確的抗癌新藥成為可能。
新聞背景
甘肅棘豆是甘肅、青海草原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長期以來嚴重影響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但其主要有效成分苦馬豆素對于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的抑制作用、對免疫的激活作用具有明顯效果,對人類的惡性腫瘤有明顯治療作用。它能夠刺激生物體產生極強的免疫力,促進內骨髓增值,使化療不致造成骨髓抑制和隨后發(fā)生的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癥的發(fā)生。研究表明,苦馬豆素與其他抗癌藥劑相比,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毒副作用極其微弱,亦是比珍稀瀕危藥材紫杉醇來源更為廣泛的替代品。
據(jù)了解,目前國內外從棘屬植物中提取、分離苦馬豆素的技術基本都停留在實驗室水平,由于這些技術程序復雜、成本較高,無法向工業(yè)化轉移。因此從植物中提取分離苦馬豆素一直是困擾產業(yè)化的難題之一,也從根本上局限了以苦馬豆素為有效成分的新藥開發(fā)。甘肅省天然藥物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篩選和建立了“溶劑循環(huán)提取―大孔樹脂除雜―離子交換樹脂富集―二階逆流色譜純化”為核心技術的苦馬豆素工業(yè)化制備工藝,實驗過程有效成分的轉移率高達80%以上,含量高達90%以上。若以此為基礎研發(fā)中藥新藥,每生產1千克苦馬豆素,利潤價值在36萬元以上,若建成年產生產線,預期實現(xiàn)產值4000多萬元,利潤2680多萬元,具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市場前景廣闊。
以天然藥物為資源尋找抗癌新藥,現(xiàn)已成為國內外抗癌藥物研究最有希望的方向之一。目前,我國政府雖然對抗腫瘤藥物研究高度重視,但至今還沒有研發(fā)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抗腫瘤創(chuàng)新新藥。蘭州化物所苦馬豆素制備技術有望研發(fā)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高療效、選擇性強、毒副作用低的抗腫瘤新藥物,以此占領國際抗腫瘤藥物市場控制權,具有重要的醫(yī)藥戰(zhàn)略價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4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