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于老年人來說,并不太了解老年人細菌性腦膜炎,這種疾病。雖然說它是容易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不過它也很容易引起老年人其它的疾病,所以對于這種癥狀,我們必須要得到重視,避免老年人因為這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細菌性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經常出現的一種疾病,大部分容易發(fā)生在兒童身上,不過也可能會存在老年人身上,對于這種疾病不可以吃的食物,還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說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能吃,高糖分和加工食物也不能吃,尤其是對于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就更不能吃了。這樣容易影響老年人的身體是老年人健康,產生更嚴重的病癥,對此,老年人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
老年人在老了之后,身體的機能就會變慢,要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不然這個時候細菌很容易侵入體內,導致身體感染發(fā)炎,產生疾病,老年人細菌性腦膜炎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得了這種疾病不僅會有頭暈,嘔吐的現象,還會使記憶力逐漸衰退,那么對于這種家人,就需要多加預防。對老年人來說,進入老年后,幫助他們預防疾病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家人需要特別關心。如果身體代謝出現了問題,那么就更加需要注意老年人的營養(yǎng)問題了。
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比較虛弱,所以在日常飲食當中,應該多吃一些高蛋白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家人們更要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了,除了要關心他們之外,更要關心他們身體的健康,這樣才是關愛老年人的方法。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環(huán),形成敗血癥,最后局限于腦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主要癥狀表現有發(fā)熱、頭痛、嘔吐、皮膚瘀點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
流腦的病情復雜多變,輕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種臨床表現,即普通型、暴發(fā)型及慢性敗血癥型。普通型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期、敗血癥期及腦膜炎期三個階級。腦膜炎期病人高熱及持續(xù)毒血癥,全身仍有瘀點、瘀斑,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癥狀加重。因顱內壓增高而病人頭痛欲裂、嘔吐頻繁,血壓可增高而脈搏減慢,常有皮膚過敏、怕光、狂躁及驚厥。1-2天后病人進入譫妄昏迷狀態(tài),可出現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晚發(fā)型腦膜炎多見于兒童。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疾病分類4疾病概述5癥狀體征6診斷檢查7治療方案 7.1護理7.2出院標準及隨防 8特別提示附:1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中成藥2細菌性腦膜炎相關藥物 1拼音 xì jun1 xìng nǎo mó yán
2英文參考 bacterial meningitis
3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4疾病概述 細菌性腦膜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成人常見,兒童患者尤多.許多細菌均可引起本病,其中腦膜炎球菌所致者最多,依次為流感桿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及其他革蘭陽性桿菌、葡萄球菌、李司忒苗、厭氧菌等。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環(huán),形成敗血癥,最后局限于腦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主要癥狀表現有發(fā)熱、頭痛、嘔吐、皮膚瘀點及頸項強直等腦膜 *** 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
流腦的病情復雜多變,輕重不一,一般可有三種臨床表現,即普通型、暴發(fā)型及慢性敗血癥型。普通型占全部病人的90%左右,按其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期、敗血癥期及腦膜炎期三個階級。腦膜炎期病人高熱及持續(xù)毒血癥,全身仍有瘀點、瘀斑,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癥狀加重。因顱內壓增高而病人頭痛欲裂、嘔吐頻繁,血壓可增高而脈搏減慢,常有皮膚過敏、怕光、狂躁及驚厥。1~2d后病人進入譫妄昏迷狀態(tài),可出現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晚發(fā)型腦膜炎多見于兒童。
5癥狀體征 1.新生兒;?應注意常有敗血癥或神經系統(tǒng)先天性缺陷。詢問兒母有無重癥感染、絨毛膜炎、早期破水、產程過長或產道感染史。注意患兒體溫高低,有無吸吮困難、嘔吐、腹瀉、活動減少、哭聲尖或不哭、煩躁不安、呼吸不規(guī)則或呼吸困難、陣發(fā)性窒息、驚厥、黃疸、發(fā)紺等情況。
2.嬰兒和兒童??應注意病前數日有無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常為急性起病,易激動,突然尖叫,呆視,發(fā)熱,頭痛,嘔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驚厥,嗜睡,譫妄,昏迷。仔細檢查有無外耳道溢膿和乳突炎,皮膚淤點,膿皰疹,心跳快,脈細弱,血壓低,呼吸節(jié)律不齊,瞳孔大小不等,肝脾腫大,皮膚劃痕試驗陽性,膝反射亢進,前囟飽滿,角弓反張,腦膜 *** 征,顱內壓增高征;眼底檢查有無視 *** 水腫、動脈痙攣、出血點等。
3.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有硬腦膜下積液存在;?腦膜炎呈慢性過程;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經積極合理治療而體溫不降;病情好轉后又出現高熱、嘔吐、嗜睡、昏迷、驚厥等癥狀;頭圍增大,前囟持續(xù)或反復隆起;有局灶性神經體征。宜作顱骨透照或硬膜下穿刺(如一側液體>2ml,蛋白>40mg,紅細胞<1.0×1012/L,即可確診)?;蛐蠧T、磁共振檢查。
6診斷檢查 診斷
1.新生兒??應注意常有敗血癥或神經系統(tǒng)先天性缺陷。詢問兒母有無重癥感染、絨毛膜炎、早期破水、產程過長或產道感染史。注意患兒體溫高低,有無吸吮困難、嘔吐、腹瀉、活動減少、哭聲尖或不哭、煩躁不安、呼吸不規(guī)則或呼吸困難、陣發(fā)性窒息、驚厥、黃疸、發(fā)紺等情況。
2.嬰兒和兒童??應注意病前數日有無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常為急性起病,易激動,突然尖叫,呆視,發(fā)熱,頭痛,嘔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驚厥,嗜睡,譫妄,昏迷。仔細檢查有無外耳道溢膿和乳突炎,皮膚淤點,膿皰疹,心跳快,脈細弱,血壓低,呼吸節(jié)律不齊,瞳孔大小不等,肝脾腫大,皮膚劃痕試驗陽性,膝反射亢進,前囟飽滿,角弓反張,腦膜 *** 征,顱內壓增高征;眼底檢查有無視 *** 水腫、動脈痙攣、出血點等。
3.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有硬腦膜下積液存在??腦膜炎呈慢性過程;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經積極合理治療而體溫不降;病情好轉后又出現高熱、嘔吐、嗜睡、昏迷、驚厥等癥狀;頭圍增大,前囟持續(xù)或反復隆起;有局灶性神經體征。宜作顱骨透照或硬膜下穿刺(如一側液體>2ml,蛋白>40mg,紅細胞<1.0×1012/L,即可確診)?;蛐蠧T、磁共振檢查。
4.檢驗??白細胞計數及堿性磷酸酶染色積分、皮膚淤點涂片找細菌。腦脊液檢查,包括壓力、常規(guī)、生化、細菌培養(yǎng)和涂片染色查病菌,有條件時行常見菌的對流免疫電泳及免疫熒光檢查。乳酸鹽、LDH及免疫球蛋白測定。血清鈉、氯,尿鈉及滲透壓測定等,并酌情復查。
5.鑒別診斷??本病應與結核性腦膜炎、乙腦、流腦及中毒性腦病等鑒別。
7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安靜臥床,注意消毒隔離,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吸痰??贵@厥可用安定0.1~0.2mg/kg靜注(每次至多10mg);苯巴比妥鈉5~7mg/kg肌注、靜注各半量;苯妥英鈉6mg/kg靜注,必要時可重復,盡早改口服;副醛0.3ml/kg *** 。
2.抗菌藥物治療??參見表12211。
(1)B型流感桿菌:選用氨芐青霉素400mg/(kg?d),分6次靜注,熱退5d后停藥,療程10~14d;或用足療程后腦脊液中淋巴細胞<50×106/L,蛋白<500mg/L,即可停藥。氯霉素50~100mg/(kg?d),分2次靜注,療程7d。
(2)肺炎雙球菌:青霉素80萬~100萬U/(kg?d),靜滴,氨芐青霉素150~400mg/(kg?d),或紅霉素50~60mg/(kg?d),分次靜滴,若青霉素過敏,可換頭孢匹林80mg/kg,分4次靜注,另加椎管內注射5~25mg/d。
(3)葡萄球菌:頭孢匹林。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株,同時椎管內注射頭孢匹林。
(4)病原菌不明:氨芐青霉素,若對青霉素過敏可換氯霉素。
3.腦性低鈉血癥的治療??如血清鈉<120mmol/L,有低血鈉癥狀,可在2~3h內靜滴3%氯化鈉12ml/kg,此量約可提高血鈉10mmol/L,必要時可于數小時后重復一次。
4.硬膜下積液的處理??早期經顱骨透照或CT檢查發(fā)現有積液,但無顱內壓增高癥狀者,不必穿刺治療。積液多且有顱壓增高癥狀可予穿刺,先每日穿刺,每次抽液不超過30mi,以后隔日穿刺直至積液放凈為止,多于2周內痊愈,如3~4周仍不減輕,或液量過多,穿刺抽液不能減輕顱內高壓癥狀者,可持續(xù)引流,如仍不見效,可考慮手術摘除囊膜。
5.顱內壓增高的處理??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于20~30min內快速靜液,輔以50%葡萄糖液1/8~12h,可用2~3次,療程一般2d?;蛴?0%尿素溶液(用10%山梨醇稀釋)。維持治療可用甘油1~2g/kg,1/4~6h,口服或鼻飼。
6.防止椎管阻塞??對腦脊液濃稠或治療較晚者,可靜滴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或鞘內注射地塞米松1~2mg,可提高療效。
7.抗休克??有感染性休克者,按感染性休克處理。有DIC時,按DIC處理。
2.昏迷、持續(xù)驚厥或休克患兒,應專人守護。監(jiān)護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及病情變化,大小便次數及出入量。
3.做好急救準備,發(fā)現驚厥、昏迷或病情驟變等,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
4.飲食應少量多餐,食后少動,避免嘔吐,若病情許可,可豎直抱起或抬高床頭約20min。吞咽困難可用鼻飼。使用磺胺或腎毒性抗生素者,應給予充足的液體。
5.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時頭側向一方,及時清除鼻咽部分泌物及嘔吐物,以防吸入性窒息。注意口腔護理。
8特別提示 細菌性腦膜炎的發(fā)病除細菌因素外,還與年齡及機體免疫機制是否有缺陷等相關。一般認為新生兒由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機能未成熟,因此細菌性腦膜炎的發(fā)病率增高,發(fā)病后病情亦較為嚴重。
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中成藥 木香檳榔丸 及檸檬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結核桿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大部...
越鞠丸 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梔子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多種皮膚真菌均...
行軍散 及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對白喉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牛型布魯菌、溶血型鏈球菌也有抑制作用;...
枳實導滯丸 菌、星形奴卡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消化系統(tǒng)功能...
烏梅丸 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及類白喉桿菌、葡萄球...
更多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中成藥
細菌性腦膜炎相關藥物 注射用頭孢噻吩鈉 組織中的濃度甚低,亦很難滲透至正常腦脊液。在細菌性腦膜炎病人的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10...
注射用頭孢噻吩鈉 組織中的濃度甚低,亦很難滲透至正常腦脊液。在細菌性腦膜炎病人的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10...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 醛脫氫酶抑制藥合用。(4)本品與氯霉素合用于細菌性腦膜炎時,遠期后遺癥的發(fā)生率較兩者單用時高。(5)...
氨芐西林栓 乙醛脫氫酶抑制藥合用。4.本品與氯霉素合用于細菌性腦膜炎時,遠期后遺癥的發(fā)生率較兩者單用時高。5.本...
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
癥狀
總述
? 主要癥狀表現為發(fā)熱、頭痛、嘔吐,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部分患者可有畏光、畏寒、肌痛以及一些局部神經系統(tǒng)病變,如偏癱、失語等癥狀。
典型癥狀
1.病毒性腦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癥狀:發(fā)熱、頭痛、畏光、肌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瀉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腦膜刺激征。
2.細菌性腦膜炎:
1)化膿性腦膜炎:
感染癥狀:發(fā)熱、寒戰(zhàn)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表現等。
腦膜刺激征:表現為頸項強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顱內壓增高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腰穿時檢測顱內壓明顯升高,有的在臨床上甚至形成腦疝。
局灶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損害的癥狀,如偏癱、失語等。
其他癥狀:部分患者有比較特殊的臨床特征,如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菌血癥時出現的皮疹,開始為彌散性紅色斑丘疹,迅速轉變成皮膚瘀點,主要見于軀干、下肢、黏膜以及結膜,偶見于手掌及足底。
2)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中毒癥狀:低熱、盜汗、食欲減退、全身倦怠無力、精神萎靡不振。
腦膜刺激癥狀和顱內壓增高:早期表現為發(fā)熱、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顱內壓增高在早期由于腦膜、脈絡叢和室管膜炎性反應,腦脊液生成增多,蛛網膜顆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腦積水所致。顱內壓多較輕,中度增高,通常持續(xù)1~2周。表現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嚴重時出現去腦強直發(fā)作或去皮質狀態(tài)。
腦實質損害:如早期未能及時治療,發(fā)病4~8周時常出現腦實質損害癥狀,如精神萎靡、淡漠譫妄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癲癇發(fā)作或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昏睡或意識模糊;肢體癱瘓如因結核性動脈炎所致,可呈卒中樣發(fā)病,出現偏癱、交叉癱等;如由結核瘤或腦脊髓蛛網膜炎引起,表現為類似腫瘤的慢性癱瘓。
腦神經損害:顱底炎性滲出物的刺激、粘連、壓迫,可致腦神經損害,以動眼、外展、面和視神經最易受累,表現視力減退、復視和面神經麻痹等。
老年人的特點頭痛嘔吐較輕,顱內壓增高癥狀不明顯,約半數患者腦脊液改變不典型,但在動脈硬化基礎上發(fā)生結核性動脈內膜炎而引起腦梗死較多。
3. 真菌性腦膜炎:
早期可有不規(guī)則低熱或間歇性頭痛,后持續(xù)并進行性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呈急性發(fā)病,常以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fā)癥狀。
神經系統(tǒng)檢查多數患者有明顯的頸強直和Kermig征。少數 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不安、人格改變、記憶衰退。大腦、小腦或腦干的較大肉芽腫引起肢體癱瘓和共濟失調等局灶性體征。大多數患者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和體征,如視乳頭水腫及后期視神經菱縮,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腦室系統(tǒng)梗阻出現腦積水。由于腦底部蛛網膜下腔滲出明顯,常有蛛網膜粘連而引起多數腦神經受損的癥狀,常累及聽神經、面神經和動眼神經等。
并發(fā)癥
1.腦水腫:是大腦細胞內或細胞外空間的過量液體積聚。表現為惡心,嘔吐,視力模糊,暈眩,嚴重者還有癲癇發(fā)作和昏迷。
2.腦積水:腦脊液吸收障礙、循環(huán)受阻或分泌過多而致腦室系統(tǒng)進行性擴張或蛛網膜下腔擴張,其典型癥狀為頭痛、下肢無力、起步或步態(tài)站立不穩(wěn)、尿失禁、共濟失調、反應遲鈍、進行性自主語言軀體活動減少。嚴重者伴有大小便失禁、進行性癡呆、臥床不起 、便秘、視力模糊,視神經乳頭水腫。
3.癲癇:是一組發(fā)作性疾病的總稱,在受到了某種刺激以后,誘發(fā)病灶的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引起臨床上的一系列的癥狀。有的表現為失神發(fā)作,即非常短暫的一過性的神志障礙,還可以有抽搐發(fā)作、驚叫、咬破舌頭、口吐白沫、跌倒、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痙攣發(fā)作。
就醫(yī)
總述
腦膜炎嚴重會損害患者大腦功能,應該及早就醫(yī),控制癥狀,避免腦實質進一步損害,防止影響神經功能。尤其是對于兒童、免疫力低下者等更要考慮是否患有此病可能。
就醫(yī)指征
1.如若接觸過結核感染患者并有典型發(fā)熱、頭痛、嘔吐表現者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2.出現發(fā)熱、頭痛、嘔吐、神經功能減退、偏癱、失語等情況時請及時就醫(yī)。
3.發(fā)生意識障礙、癲癇時應立即就醫(yī)。
就診科室
1.優(yōu)先考慮去神經內科。
2.如果為結核性腦膜炎控制癥狀后去感染科。
醫(yī)生詢問病情
1.有哪些不適?
2.發(fā)熱多少度?
3.是否有感冒病史或者結核病人接觸史?
4.是否有偏癱、耳鳴、麻木等不適?
5.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檢查
1. 腦脊液病原學檢查:
包括腦脊液常規(guī)、腦脊液生化、腦脊液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物敏感性實驗,根據對腦脊液的檢查,對于腦膜炎的診斷尤為重要。
1)病毒性腦膜炎:腦脊液壓力正?;蛟龈撸准毎麛嫡;蛟龈?,可達(10~1000)x106/L,早期以多形核細胞為主,8~48小時后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可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2)細菌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檢查壓力常升高,外觀混濁或呈膿性,細胞數明顯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通常為(1000 ~ 10 000)x16/L;蛋白質升高,糖含量下降,通常低于2. 2mmol/L;氯化物降低。涂片革蘭染色陽性率在60%以上,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在80%以上。
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壓力增高可達400mmH2O或以上,外觀無色透明或微黃,靜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細胞數顯著增多,常為(50 ~500)x106/L,蛋白質增高,通常為1 ~2g/L,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腦脊液改變可高度提示診斷。腦脊液抗酸染色僅少數為陽性,腦脊液培養(yǎng)出結核菌可確診。
3)真菌性腦膜炎:.腦脊液檢查壓力常增高,淋巴細胞數輕度、中度增多,一般為(10 ~ 500)x106/,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質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腦脊液離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檢出隱球菌可確定診斷。腦脊液真菌培養(yǎng)亦是常用的檢查方法。
2.頭部CT/MRI檢查
能夠通過直觀的影像學圖像進一步腦膜炎的診斷。
化膿性腦膜炎:MRI診斷價值高于CT,早期可正常,隨病情進展MRI的T1加權像上顯示蛛網膜下腔高信號,可不規(guī)則強化,T2加權像呈腦膜高信號。后期可顯示彌散性腦膜強化、腦水腫等。
結核性腦膜炎:CT和MRI可顯示基底池、皮質腦膜、腦實質多灶的對比增強和腦積水。
真菌性腦膜炎:CT和MRI可幫助診斷腦積水。多數患者的肺部X線檢查可有異常,可類似于結核性病灶、肺炎樣改變或肺部占位樣病灶。
3.血常規(guī)檢查:
通過血象的變化可以提示炎癥可能,對疾病類型也有一定幫助。
化膿性腦膜炎: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加,通常為(10~30)x109/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偶可正?;虺^40x109/L。結核性腦膜炎:血常規(guī)大多正常,部分血沉可增高。
4.血培養(yǎng)檢查:化膿性腦膜炎培養(yǎng)陽性。
問題分析:老年人細菌性腦膜炎是一種有生命危險的疾病,應立即治療。癥狀出現就應馬上去急診。
意見建議:常規(guī)治療如果患上腦膜炎,你應到醫(yī)院就醫(yī)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約需2周時間。進行全身治療或看中醫(y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74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