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18日 訊】今年,葛優(yōu)癱突然火了起來。日前,霍思燕發(fā)布了一張劇組的成員照片,照片里主要演員都躺在一個沙發(fā)上,擺出葛優(yōu)癱的造型。而葛優(yōu)則站在沙發(fā)后,好似指導教師。很多人在網(wǎng)絡上用葛優(yōu)癱來表示自己的懶惰狀態(tài),其實懶惰完全可以被克服,我們來看看應該怎樣做。
想要和懶惰對抗,首先就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很多人之所以在白天懶懶的不想動,正是由于熬夜、缺覺。沒有充足的睡眠就不能保證在工作或者學習中擁有百分之百的精神和動力。而且用腦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覺得更加疲乏,因此整個人也會變得懶洋洋的。保證睡眠是解決懶惰的第一步。
其次就是要從心態(tài)上改變,不要把工作或者學習當作任務,人們本身對于任務就會有一定的排斥性。要當作對自己的一種提升,是有好處的,才有動力。在進行的過程中要屏蔽干擾因素,比如愛玩手機就可以將手機關機,喜歡看電視就設立專門的工作區(qū)。這樣做才能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最后,充足的鍛煉和均衡的飲食可以讓你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你便會擁有十足的活力,十足的精神,掃走一切懶惰。如果家里也有人比較懶惰,你可以抱著帶頭的思想,有意識地去克服懶惰,從而影響全家人。這個方法即一種精神力量,從帶頭的方向促進你進步,又反過來帶動了家人,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總而言之,懶惰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很多時候是由于我們不愿意去接受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才會一拖再拖。從心理上進行調整,從外部環(huán)境上進行改變。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互相鼓勵、彼此支持,這些都是戰(zhàn)勝懶惰的最終途徑。
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無非就是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情。我之前常常說,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學會做事情的正確方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梢姷那榫笆牵行┦虑椴辉撟?,我們卻做得不亦樂乎,有些事情該做,我們卻會向后推。近半年來,跟著@花花老師學英語,她提出了很多英語學習方面的好方法,我一向是一個聽話的人,執(zhí)行力很強,但即使如此,我也沒有完全做到“聽話照做”這四個字。最近一段時間我總是在思索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明明我知道一件事情是應該做的,可是我卻不去做呢?
01. 懶
這世上沒有什么不成功的事情是一個“懶”字無法解釋的,如果有的話,那就再加一個“惰”字。在我看來,“懶”分兩種,一種是行動上的懶,一種是思維上的懶。行動上的懶,說白了就是“四體不勤”,與其動起來去做一件事,他們更愿意 “葛優(yōu)癱”,他們當然知道去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從長遠來看是對他們有好處的,可是啊,“葛優(yōu)癱”帶來的愉悅感是他們當下無法拒絕的,需要馬上享受掉的。這其實也沒有什么難理解的。人的天性其實是懶而不是勤快,這也符合“熵增”原理,畢竟像自律、勤快這種事情是需要你付出意志力去控制的,所有需要通過控制來完成的事情都是違背這件事的最自然的走向的。對于一些自控力比較薄弱的人來說,這種控制的過程很辛苦,他們吃不消。采銅在《精進》中提到一個觀點,我們應該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比如說你看一個綜藝節(jié)目,打一場游戲,這種事情帶給你的愉悅感會在節(jié)目、游戲結束后迅速消失,而一個人為了維持這種愉悅感,往往會不受控制的一次又一次的接著做下去。而“長半衰期”的事情恰恰相反,它一般不會當下就給你愉悅感,會有相當時間尺度的延后,比如說花個一年時間學好英語,比如說花上幾個月學會開車,這種“長半衰期”事情的好處就是它的效益是會累積和疊加的。
我們再來說思維上的懶?,F(xiàn)在流行一種說法,不要用行動上的勤快來掩蓋你的思考上的懶惰。確實是如此。以我為例,我是一個行動上非常勤快的人,可是我的思考力跟不上我的行動力,我的思考層次還處于相當?shù)图壍乃?,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在一個處于更高水平的人看來,我所有的行動要么是太低效,要么根本就是走錯方向,這是很可悲的。所謂只顧著“低頭拉車”,卻忘記了“抬頭看路”。這種思考力的懶惰很多時候受制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受教育方式,一個人的眼界。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普通人,往往是任何一方面都做得不夠好,不僅書讀少,還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沾沾自喜?;ヂ?lián)網(wǎng)時代其實是這種困擾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法,所謂高人指路便是。李笑來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相信我,你并不孤獨”,誠不我欺,很多當下你存在的困擾肯定有很多人都曾經(jīng)遭遇過,他們中必定有一些人已經(jīng)突破出來,而你要做的就是連接上那些人,跟他們學便是。
當然了,這里說的思維上的懶是基于你行動上并不懶的情況而討論的,如果你行動與思維俱懶,那么無藥可解。
02. 超綱
作為從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摸爬滾打一路走出來的小伙伴們,大家對于每逢大考前老師拿著考試大綱給大家 “劃重點”的場景一定不陌生。在“劃重點”的過程中,老師的嘴里往往會蹦出一個詞——“超綱”。對于本文要討論的問題,"當你知道一件事情是應該做的,但是為什么不去做",我認為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這件事情“超綱”了,就是所謂的“臣妾做不到”。很多事情看似簡單,或者你看別人做起來輕車熟路,可是當你親身去嘗試時,你會發(fā)現(xiàn)難度異常之大,這個時候可能你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其實根本不必懷疑,是可以明確,就是能力不足!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一定要接受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做到的,這種心態(tài)一定要有,否則,你會非常難受。
每個人的認知領域就像一個圓圈,它總有一個邊界。很多時候,我們應付邊界內(nèi)部的事情尚不足輕松瀟灑,遑論處于邊界之外的“超綱”事件了。
于我而言,這個時候我會做“向內(nèi)”跟“向外”兩種思考?!跋騼?nèi)”就是在自己的領域里面努力尋找出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因為一個人的認識邊界即使再小,也是有一定范圍的,在這個范圍里面一定能夠找到一個點,設法去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當你真正做到了,我認為這個時候你的認知邊界會自動擴展。這就是我之前常常說的,
任何領域的知識學到極深處,其核心原理都是相通的
。而“向外”的思考就是跟那些“超綱”之外的事情死磕一番,要不然,怎么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處于邊界之外呢?試過了再死心總比試都沒試更讓你的心里痛快一點。就像《擺渡人》里面的女主角,在你所處的環(huán)境邊界找到一扇門,勇敢去推開它。只要邊界上開了一個口子,你的世界便跟外面的世界建立了聯(lián)系,通過這個口子跑出去,管它外面是風平浪靜還是洪水滔天,大不了回來便是。
03. 可替換
剛才在討論“懶”這個因素的時候包含了行動不懶思維懶以及行動懶思維也懶這兩種情形,其實還有一種情形,那就是行動懶但思維不懶。我老婆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她 “四體不勤”,屬于那種“油瓶倒了都不會去扶”的人,但是她腦子活,她根本不用擔心,因為,我會去扶。從這個小例子里面可以給出“為什么一件事情應該做,但我不去做”的另外一個解釋,那就是可替換性。這里的可替換包括兩個概念,一個是實施主體的可替換,比如說我老婆,她就讓我替她去做“扶油瓶”這件事。另一個概念是事件本身的可替換性。有些時候我們卡在一件事情上繞不出去,這個時候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你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可以同等替換掉這件事情的另一件事情,把這個另一個事情處理好,問題照樣可以解決。
04. 權重系數(shù)
好了,分析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我不懶,這件事情也沒有超出我的能力范圍,我也不想找別的人別的事來替換,那為什么我仍然不想去做呢?我能夠想到的解釋就是,這件事雖然是應該做的,但是它在你的待辦事項里面的權重系數(shù)太低。越來越多渴求上進的小伙伴們都學會了做計劃,列清單,每天的日程似乎都豐滿有余。但每天結束后,總有那么幾件事是沒有完成的,這些事情就是因為你賦予給他們的權重系數(shù)不夠高,它們沒有錯,只是敗給了那些更重要的事情。要明白,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無限的去處理信息,總有一些是要放棄掉的。現(xiàn)在市面流行的是“目標管理”“知識管理”“時間管理”,其實不妨再增加一個“精力管理”,我們應該學會怎么樣去用力,花大力氣去做小事,其實是很可悲的一件事,這就像你明明學會了九陽神功,可是不會合理輸出,要么誤傷外人,要么憋傷自己,這是多么傻X的領悟啊。我們要學會給事情賦予權重系數(shù),并合理分配相應的精力值,這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能夠讓我們在眾多的解決方案里找到最優(yōu)解。
05. 總結
好了,又啰嗦了這些個字。我到底想表達什么呢?我想說的是,在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似乎擁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似乎也一下子多了起來,那我們在做事情時遇到一些明明知道是應該做的,可是卻往往做不到的時候,我們應該具備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我希望通過我的分析能夠給焦慮迷茫的人提供一個思路,在遇到一些應該做卻沒有去做的事情的時候,不妨按照上面4條去考慮下,是你“懶”嗎?是這件事情“超綱”了嗎?抑或著你是因為具備了1可替換的方法?還是你根本對這件不足夠重視呢?我想,只有把這些底層的原因給分析清楚了,我們做事情時才不會盲目,才會更有針對性。
1、葛優(yōu)癱的姿態(tài)躺起來是很舒服,但是對于脊椎和腰部健康影響很大,長時間癱坐著,脊椎沒有支撐,很容易導致變形,腰椎壓力變大,出現(xiàn)腰椎突出等問題。
2、生活中葛優(yōu)癱的人不占少數(shù),回到家往椅子或沙發(fā)上一躺,看似這種癱坐的姿勢好像在放松我們的肌肉,給我們帶來非常舒服的感覺,但是這種坐姿不是正確的姿勢。
1、《葛優(yōu)躺》是指演員葛優(yōu)在1993年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第17、18集里面的劇照姿勢。
2、腰肌勞損:如果你經(jīng)常葛優(yōu)躺,或者懶窩在沙發(fā)上,很容易引起腰肌勞損,造成慢性下腰椎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一次又一次的積累會導致腰肌纖維退化,甚至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粘連,導致長期慢性腰痛。
3、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坐姿不良,腰椎缺乏足夠的支撐,椎間盤上的壓力增加。久而久之,它會導致年輕人腰椎間盤突出。這是葛優(yōu)躺危害!
4、腹肌退化:正常的坐姿可以調動一些腹肌來保持身體挺直。然而,當你舒服地弓著背坐在沙發(fā)上時,腹部肌肉會暫時“離開崗位”,變得松弛,腹部大,姿勢不佳。
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你認為終生學習是生存的基本么?或者說對于學習這件事情,你一直都保有熱情。你想有好的廚藝,你會去報名參加烹飪班。想要畫好畫、做好財務分析或是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樣都可以需要學習。
從你想學一項技能、想學一門外語、想做一點投資,到最后你去學了、去投資了。那么,你就完成了一個閉環(huán),即做了一個決定。
有些事情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決策質量。你賺多少錢、你的健康狀況、人際關系以及你的整體幸福水平主要取決于所做出的決定。
現(xiàn)在再回想一下,你想學的東西,到你去學了這個東西,這中間完成的這個決定是你想要的嗎?
如果說你所有的決定都是任性的,或者未來做的決定都是任性的,那么下面的內(nèi)容,可能對你的幫助就是打發(fā)了時間。
如果說你到目前為止,你做大大小小的決定,有好的,有壞的,想通過看這篇文章,優(yōu)化提升自己做好決定的能力。那么你可以從下面12條建議當中選擇一些應用到你接下來的工作生活當中去。
目標是我們行動和決策的基礎,一切的有效決策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比如說你十一要到了,你還沒有一個想去的目的地,然后就開始討論是做高鐵去,還是做飛機去,這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當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還遲遲不能做決定或者做決定之前要想很久,這往往都是因為缺乏明確的目標。
如果沒有目標,那么你就沒有辦法做事前計劃。而沒有計劃,你就很難進行有效決策。
那么為什么我們在制定和堅持目標時麻煩重重?答案是存在矛盾。在純粹理性的決策過程中,矛盾是無關緊要的,僅需假設我們會選擇提供了最高價值的方案。但是最高價值方案不一定是你一眼就能看到的。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有一個備選方案在每個方面都優(yōu)于其他方案。通俗的一句話,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很少。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那么做出有效合理的決策即便可能,也會非常困難。所以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偏好,可行的方法是從評估自己的價值觀和優(yōu)先項開始。如何評估呢,具體的方式可以從自己的夢想清單開始,也可以先去看看自己的決策風格。 《七夕節(jié)了,12星座的你 如何做好一個和你幸福相關的決定?》
這個話題最容易和職業(yè)規(guī)劃掛上鉤,尤其是跳槽。很多人跳槽不是因為有更好的地方,而是想換個地方,至于換了以后會怎么樣呢?不清楚。有
那么還有哪些情況下面,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選擇。情緒高漲、危機時刻、缺乏信息或者受到壓力時,什么都不做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的情緒高漲,可以用一個通俗的詞來說就是高興忘乎所以。那么危機時刻,比如做手術,當一位醫(yī)生建議你做手術時,去問問另一位醫(yī)生可以回避馬上決策。
選擇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這存在兩方面的含義,即主動和被動。比如說你現(xiàn)在要不辭職去做自由職業(yè)者。你理性地評估目前的情況,確定你的選擇,仔細查看這些選項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得出結論:目前不適合辭職。這種積極的方式與理性決策完全一致。
然后還有一種做法是是被動的做法,你按照既定的軌道繼續(xù)下去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其他的選擇方案。這種情況出現(xiàn)有幾種解釋:
一是害怕改變。比如說辭職做自由職業(yè),很多人會恐懼未來沒有收入,至少現(xiàn)在有些。
二是滿足現(xiàn)狀。改變是需要動機的,如果沒有就很難做出積極的決定。
三是懶惰。什么都不做的阻力最小。比如葛優(yōu)癱,這樣的人很難為了一個理性的選擇而費時費力。
四是沒有意識到改變。什么都不做是因為沒有考慮過還有其他路徑。
那么我們?nèi)绾螒獙Σ蛔鰶Q定呢?
第一、要意識到這一點。
你不能通過無視他們來避免做出決定,這樣做的話,那么這個決定要不要做、怎么做的想法會一直跟著你??赡苣壳暗臓顟B(tài)是你想要的,但是有效的決策后會讓你知道維持現(xiàn)狀和改變一樣都是有成本的。
第二、直接挑戰(zhàn)現(xiàn)狀。
只是知道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種決定是不夠的。因為你還需要知道為什么你不去追求其它的發(fā)展道路,而是繼續(xù)目前的道路。比如說現(xiàn)在的生活是不是你未來想要的。如果你不去思考,你就不可能改善。
所以,可以經(jīng)常問問自己為什么不放棄當前的道路,追求另一條途徑。
所以想想,我們當初每做的一個決定不是孤立的,后面會有連串的事情?,F(xiàn)在要做的決定都會受制于之前的決定,那么也會制約以后的決定。生活和工作中每一個決定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
所以做決定是要看這個決定縱向的關聯(lián)事件、橫向的時間節(jié)點。這樣你會降低忽略或限制未來機會的可能性。你要確保正在做的事情與你一個月后的目標、一年后的目標、十年后的目標,或者更遠的目標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8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