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亞甲炎患者如何備孕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假)巨細胞甲狀腺炎、非感染性甲狀腺炎、移行性甲狀腺炎、病毒性甲狀腺炎,D e Q u e r v a i 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解剖解構(gòu)圖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系19 04年由D e Q u e r v a i n首先報告。本病近年來逐漸增多,臨床變化復雜,可有誤診及漏診,且易復發(fā),導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數(shù)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節(jié)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發(fā)病的特點。
一般認為和病毒感染有關。證據(jù)有:發(fā)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發(fā)病常隨季節(jié)變動、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患者血中有病毒抗體存在抗體的效價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抗體,其次是腺病毒抗體、流感病毒抗體、腮腺炎病毒抗體等。雖然已有報告,從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確實證據(jù)尚未找到。
另外,中國人,日本人的亞急性甲狀腺炎與h L A-b w 3 5有關連,提示對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遺傳因素,但也有患者與上述h L A-b w 3 5無關。
正規(guī)治療可以根治,建議治療后連續(xù)3個月查白帶陰性后再懷孕。
二、亞甲炎的臨床表現(xiàn)
多見于中年婦女。發(fā)病有季節(jié)性,如夏季是其發(fā)病的高峰。起病時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后1~3周發(fā)病、典型者整個病期可分為早期伴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中期伴甲狀腺機能減退癥以及恢復期三期。
1.早期
起病多急驟,呈發(fā)熱,伴以怕冷、寒戰(zhàn)、疲乏無力和食欲不振。最為特征性的表現(xiàn)為甲狀腺部位的疼痛和壓痛,常向頜下、耳后或頸部等處放射,咀嚼和吞咽時疼痛加重甲狀腺病變范圍不一,可先從一葉開始,以后擴大或轉(zhuǎn)移到另一葉,或始終限于一葉。病變腺體腫大,堅硬,壓痛顯著。病變廣泛時,泡內(nèi)甲狀腺激素以及非激素碘化蛋白質(zhì)一時性大量釋放入血,因而除感染的一般表現(xiàn)外,尚可伴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常見表現(xiàn)。
2.中期
當甲狀腺腺泡內(nèi)甲狀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壞而發(fā)生耗竭,甲狀腺實質(zhì)細胞尚未修復前,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可降至甲狀腺機能減退水平,臨床上也可轉(zhuǎn)變?yōu)榧诇p表現(xiàn)。
3.恢復期
癥狀漸好轉(zhuǎn),甲狀腺腫或及結(jié)節(jié)漸消失,也有不少病例,遺留小結(jié)節(jié)以后緩慢吸收。如果治療及時,患者大多可得完全恢復,變成永久性甲狀腺機能減退癥患者極少數(shù)。
在輕癥或不典型病例中,甲狀腺僅略增大,疼痛和壓痛輕微,不發(fā)熱,全身癥狀輕微,臨床上也未必有甲亢或甲減表現(xiàn)。本病病程長短不一,可自數(shù)星期至半年以上,一般約為2~3個月,故稱亞急性甲狀腺炎。病情緩解后,尚可能復發(fā)。
三、亞甲炎如何檢查診斷
檢查
亞急性甲狀腺炎應抽血查血沉、血常規(guī)、血清總T 3、總T 4、游離T 3、游離T 4、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行甲狀腺B 超、甲狀腺攝碘率檢查和甲狀腺核素掃描。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正?;蚱?,紅細胞沉降率增速,常 >50 m m / h,血清蛋白結(jié)合碘或血清T 3、T 4、F T 3與F T 4濃度升高,甲狀腺攝碘率降低,甲狀腺掃描可見甲狀腺腫大,但圖像顯影不均勻或殘缺,亦有完全不顯影的。蛋白電泳呈現(xiàn)為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主要是r 和α 1球蛋白增高。
亞急性甲狀腺炎診斷
1.急性起病、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2.甲狀腺疼痛、腫大且質(zhì)硬;
3.E S R顯著增快;
4.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與甲狀腺攝碘率降低雙向分離可診斷本病。
患者如有發(fā)熱,短期內(nèi)甲狀腺腫大伴單個或多個結(jié)節(jié),觸之堅硬而顯著壓痛,臨床上可初步擬診為本病。實驗室檢查早期血沉增高,白血球正?;蛏愿?。血T 3,T 4增高,而血T S H降低,測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這一特征對診斷本病有重要意義。血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初期也升高,其恢復正常也比甲狀腺激素為晚。超聲波檢查在診斷和判斷其活動期時是一個較好的檢查方法。超聲波顯像壓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細胞穿刺或組織活檢可證明巨核細胞的存在。
四、亞甲炎如何治療
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有多種治療措施,包括硫脲類藥、促甲狀腺激素及抑制劑量的甲狀腺激素。采用這些藥物影響疾病過程的證據(jù)尚不能令人認同。
治療包括兩方面:減輕局部癥狀和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影響。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病人僅對癥處理即可。對輕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藥。如用對乙酰胺基酚或用水楊酸鹽可控制癥狀;病情嚴重病例,如疼痛、發(fā)熱明顯者可短期用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或應用糖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如潑尼松,可迅速緩解臨床表現(xiàn),約有5%的患者需用皮質(zhì)激素來減輕癥狀,持續(xù)用藥1~2 周甚或4~8 周以后減少藥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潑尼松24~48 小時無反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應再評定。
在治療中隨查血沉改變,可指導用藥如病情需要,再次開始用潑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質(zhì)激素并不會影響本病的自然過程,如果皮質(zhì)激素用后撤減藥量過多、過快,反而會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質(zhì)激素連續(xù)使用,所用劑量以使病人不出現(xiàn)癥狀,直至其放射性碘攝取率恢復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復發(fā)病人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一般不采用抗甲狀腺藥治療,通常采用非特異的藥物,如口服阻滯劑普萘洛爾。
因本病伴甲亢是暫時的,且甲狀腺攝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療的指征。這些藥破壞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亞急性甲狀腺炎血中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是來源于被破壞了的濾泡漏出的t 4和t 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無需使用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本病的甲減期也常是暫時的,通常甲減癥狀不多,所以不需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此時分泌增加對甲狀腺功能的恢復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減癥狀明顯,甲狀腺激素治療應當禁忌。伴甲減病情輕者無需處理。但也有人主張有甲狀腺功能低減時,可用甲狀腺制劑如L - 型甲狀腺素鈉,可防止由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較重者,可用甲狀腺激素替代一段時間。約有10%的患者可發(fā)生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需要長期甲狀腺替代治療有稱中藥對本病急性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問題分析:應到內(nèi)分泌科就診,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定期復查。
1.輕癥病例:疼痛難以耐受者,可采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斯匹林或吲哚美辛(消炎痛)及其他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劑,癥狀可迅速緩解。應用時注意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等禁忌證,治療時間在兩周以內(nèi)。
2.癥狀較重病例:可使用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如:強的松每次15㎎,一天一次(極重者可30㎎/天),可迅速緩解臨床癥狀。當患者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正?!?br>甲狀腺功能低下傾向期時,開始減量,療程4-6周。應用時注意防治糖皮質(zhì)激素副反應(如:反酸,納差,上腹不適,乏力,電解質(zhì)紊亂,高血糖等),如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應停藥并積極予以相應處理。
3.另有10%亞甲炎患者可能永久性甲狀腺機能減低,需終甲狀腺制劑身替代治療。
4.病人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一般不需用抗甲狀腺激素合成藥物治療。必要時可選用普萘洛爾(心得安)30-60㎎/d;一過性甲減期,病情輕者無須處理,較重者,可酌情選用甲狀腺片替代治療。
發(fā)病初期即應采用中醫(yī)藥為主的治療。
以上治療供參考。
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和病毒感染有關。證據(jù)有:發(fā)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發(fā)病常隨季節(jié)變動、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患者血中有病毒抗體存在(抗體的效價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抗體,其次是腺病毒抗體、流感病毒抗體、腮腺炎病毒抗體等。雖然已有報告,從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確實證據(jù)尚未找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387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孕后期一直口干舌燥,孕后期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