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旨在規(guī)避新生兒先天疾病風險的試管授精新技術可能最先在英國投入使用。從基因角度看,以這一新技術孕育的試管嬰兒將有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因而引發(fā)“造人”爭議。
為健康
這一試管授精新技術的關鍵在于移除女性卵子線粒體中的有缺陷基因。
線粒體是存在于動物、植物等大多數(shù)真核生物細胞的細胞器。它是氧化代謝的部位,為糖類、脂肪和氨基酸借助氧化過程釋放能量提供場所,可以說是機體“供電站”。
線粒體在細胞中分布廣泛,一些單個細胞可能包含數(shù)千個線粒體。然而,線粒體可能成為導致新生兒患先天疾病的“元兇”。
這種細胞器攜帶自身的基因材料,稱為線粒體基因組。在一些情況下,線粒體基因組可能發(fā)生突變,產生缺陷,從而導致新生兒罹患先天疾病。英國每6500名兒童中有一人生來患有“線粒體基因病”,引發(fā)肌肉虛弱、失明和心臟病。
線粒體只經過母嬰遺傳。因此,研究人員希望借助全新試管授精技術去除母親卵子中有缺陷的線粒體,從而在更大程度上確保新生兒健康。
倆母親
依據(jù)現(xiàn)有技術條件,實現(xiàn)線粒體“清潔”可以借助兩種方式。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采用了“原核移植”的方式,即在兩枚已經授精的卵子間實現(xiàn)基因替換,剔除線粒體中有缺陷的基因信息。
另一些研究人員則選擇“主軸移植”的方式,即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替換母親的有缺陷線粒體后再實施人工授精。無論采用哪種方式,不可避免的是,新生兒將擁有自己父親、母親的基因,同時攜帶卵子捐獻者的少部分基因。也就是說,在基因層面,新生兒有兩位母親,一位父親。
有爭議
一些批評者認為,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人造胚胎,相當于“設計”新生兒。依賴這種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對胚胎實施基因改造,以干預新生兒的發(fā)色和成人后的身高。
英國政府首席醫(yī)療顧問戴維斯28日告訴記者,在設置嚴格規(guī)范的情況下,議會和政府應該為這項新技術開綠燈。她提到,政府衛(wèi)生部門正在制定相關規(guī)則,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對外發(fā)布。英國屆時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引入這種技術的國家。不過,這項技術最終能否投向市場仍需經過議會投票決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09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