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論
縱觀1800多年的道教發(fā)展史,歷代高道對修身成仙展開了多次探索性的嘗試
。
丹道作為成仙的首選
,大致可分為外丹和
內丹兩類
。唐末五代
,道教內丹學逐漸走向成熟
,宋元時期發(fā)展到頂峰。然而任何一種學說的形成和完善都要經歷漫長的發(fā)展階段
,實際上早期外丹學就已經蘊藏著片段式的內丹思想。
葛洪是神仙理論的集大成者
,對道教丹道的貢獻表現(xiàn)在對外丹理論的整理
,并推動外丹由理論向實踐的轉變。需要注意的是
,《抱樸子?內篇》中雖然十分推崇“金丹成仙”說
,但也記載著許多內丹養(yǎng)生之法。本文主要以《內篇》為參考資料
,力圖借助葛洪的內丹養(yǎng)生的學術理論
,以探尋早期道教內丹學的哲學基礎
。
生學的哲學基礎——以《抱樸子?內篇》為例.png)
二 、氣
,萬物之機
氣是中國哲學的基本范疇之一,歷代儒士高道都有不同程度地闡釋
。道祖
老子曾說:“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ㄋ氖拢┰诘兰铱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道”雖然是宇宙萬物最高本體,實際上是不能直接生成萬物的
,必須要經過三個過程
,而這三個過程就伴隨著元氣、陰陽二氣
、陰陽沖三氣的不斷演化
。道雖無名不顯,卻因氣的形式而成就萬物的存在
。可以說
,“道”為萬物生成之本
,“氣”為萬物變化之機。①葛洪作為一名兼修醫(yī)術的道士
,他對萬物之機——氣的論述
,主要表現(xiàn)在生成和致病兩方面。
正如上文所說
,道是一種看不見
、聽不到
、摸不著的“非物質性絕對”,它是不能直接派生出物質世界的
。②于是
,氣就承擔起中介的作用,負責聯(lián)系和貫通“道”與物質
。葛洪說:“夫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自天地至于萬物
,無不須氣以生也
。”(《內篇?至理》)在道教看來
,氣的凝聚代表生命的誕生
,氣的彌散表示生命的消亡,萬物的產生需要氣
,萬物的變化也需要氣
。葛洪指出:“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稟氣血于父母”
。(《內篇?勤求》)人生前先受外在天地的精神
,陰陽交媾后而受父母之氣血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
,人是天地之精神、父母之氣血和合的產物
。③氣的玄妙不僅體現(xiàn)在對外所建構的外環(huán)境
,而且對人體自身所建構的內環(huán)境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醫(yī)認為
,一切的生命活動都依賴于氣。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自然的外環(huán)境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
,那么就容易致病
。因此一個“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的人
,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只有真正的做到“正氣內存”
,才能使一切疾病皆而遠之
。由此來看,“氣”作為萬物之機
,不論是在自然萬物的衍生和變化中
,還是人類的繁衍和生存中,都起到的關鍵性的作用
。基于這種氣理論的哲學思考
,葛洪由此提出了系統(tǒng)的行氣吐納的方法
,通過行氣術、吐納法一方面與自然界進行物質和信息的交流傳遞
,另一方面使人可以對外辟邪除惡
,對內祛病延年。
三、一,終極追求
“道”是道家哲學的核心理念
,亦是道教的最高目標和終極追求
。葛洪是一名魏晉時期的道教理論家,他受道家思想和玄學的雙重影響
,在對本體論進行解釋的時
,無形之中將“玄”、“一”
、“道”三者等同起來。其中
,《內篇》中有一段寫的十分精妙
,他說:“余聞之師云,人能知一
,萬事畢
。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
。不知一者
,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
,其貴無偶
,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
,故曰三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秲绕?地真》)這里
,葛洪把道家之本體——“道”,經過“玄一”的理論性闡釋
,以此確立“一”為最高本體
。他對“一”的論述
,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繼承,而且通過反復地說明
,把“一”更加穩(wěn)固地置于中國哲學的范疇
。我們知道,“一”和“多”是哲學的重要范疇
。黑格爾曾把“一”和“多”的統(tǒng)一思想稱為“偉大的原理”
。正如哈貝馬斯所說:“一和多作為同一性和差異性的抽象關系,是一組基本關系
,形而上學思想既把它當作一種邏輯關系,也把它視為存在關系
。一既是原理和本質
,也是原則和本源。從論證和發(fā)生意義上講
,多源于一
;由于這個本源,多表現(xiàn)為一個整飭有序的多樣性
。”由此可見
,“多”的差異性通過歸納的方法
,最終歸結為“一”的同一性
,而“一”的最高本體以不斷演繹的方式,產生并展示出“多”的多樣性
。如果說,“一”是本源而獨立存在
,那么“多”則以萬物為具體的表達
。這里筆者借助了西方哲學中“一”和“多”的辯證關系的表達,想說明葛洪對“一”傳承并不是單一的繼承
,而是更加弘揚“一”的哲學理念
,即與道等同,是宇宙的最高準則
,是萬物的本源。
值得注意的是
,葛洪還重點強調“三一”之道
,這是一個巨大的理論轉型。在道教看來
,道派生于一而貫穿于天地人的所有存在者之中
,通過客觀存在的人倫物類展示其絕對價值,因此為“三一”的多樣性統(tǒng)一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