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時期全真道領袖邱處機所作的《攝生消息論》在廣泛吸收前代道家、醫(yī)家典籍中養(yǎng)生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學臟腑理論與五行生克的原理,將人體臟腑的變化與四時、五行等相聯(lián)系,對四時精神調養(yǎng)、起居飲食、疾病防治、保健方法等進行了具體闡述,簡明扼要、操作性強,適合一般人養(yǎng)生之用,問世后流傳頗廣。
四時養(yǎng)生之道
《攝生消息論》的要旨從書名中便不難推測。所謂“攝生”便是養(yǎng)生之意,而“消息”一詞,則指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消長。該書分為春季攝生消息、夏季攝生消息、秋季攝生消息、冬季攝生消息四部分,意在強調養(yǎng)生要隨著外界春、夏、秋、冬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
春季的特性是“生發(fā)”,邱處機認為此時“春陽初生,萬物發(fā)萌”,在飲食上應該注意“飯酒不可過多,米面團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尤其是老年人年高體弱,“切不可以饑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起居方面由于早春時節(jié),天氣寒熱不定,邱處機主張“不可頓去綿衣”,尤其是老年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所以衣物“不可暴去”。情志上,也應以“生發(fā)”為主,邱處機特別建議在春日融和之時,不妨前往園林亭閣等高敞之處,“用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抑郁”。
夏季以“蕃秀”為特點,陽氣趨盛,萬物繁茂,主于長養(yǎng)。邱處機建議飲食上“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涼粉、冷粥”,否則“飽腹受寒,必起霍亂”,也要“少食瓜茄生菜”,因為這些均為凝滯之物。起居上以防受涼為要,“平居檐下、過廊、街堂、破窗,皆不可納涼”,也不要在“星月下露臥,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這些地方雖然涼快,但是“賊風中人最暴”,如果只貪一時之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至于情志調養(yǎng),則應該“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靜自然涼”。
秋三月以“容平”為特征,因此立秋之后的養(yǎng)生也宜以“和平將攝”為原則。邱處機告誡秋氣干燥,“宜食麻以潤其燥”,不宜食“干飯炙煿并自死牛肉、生鲙、雞、豬、濁酒、陳臭咸醋、粘滑難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鲊醬之類”。秋季陰氣漸盛,人應注意適度保暖,“禁寒飲并穿寒濕內衣”。起居上宜早臥早起,在情志調節(jié)上,也要與秋季“肅殺”的基調相合,以收斂為主,收斂神形,無外其志。
冬三月,天地閉藏,順應這種情況,人應以“藏”為主,盡量少擾動陽氣。飲食上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餛飩之類,但可以適當進補,如酒浸補藥,或者飲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起居上“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皮膚”,日常要注意防寒,應該“居處密室,溫暖衣衾,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尤其是高年之人,由于骨肉疏薄等生理特性,更須預防感冒“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但在取暖之時,也要注意不要“頻用大火烘炙,尤其損人”,也不可“以火炙手”,以防止“引火入心,使人煩躁”。
臟器養(yǎng)生與臟病防治
《攝生消息論》的養(yǎng)生理念格外重視臟器的養(yǎng)生,并與五行學說相結合,還對四時對應臟器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肝臟春旺、心臟夏旺、肺臟秋旺、腎臟冬旺。在各部分中,都對臟器的形態(tài)、位置等進行描述,并論述當季臟器特性及疾病的防治,其中尤其強調通過飲食上的五行生克來進行調養(yǎng)。
肝屬木,與春氣相應,喜條達而惡抑郁,春天不僅是肝病高發(fā)期,也是保健良機。因為木能勝土的緣故,所以在春季養(yǎng)護脾土甚為緊要,因為肝木味酸,而脾土味甘,所以春季的飲食“宜減酸益甘以養(yǎng)脾氣”,起居上也要夜臥早起以應天時,倘若逆時而行,則會“金木相克而諸病生”。心與夏氣相應,心火夏旺,心主神明,所以夏日應安寧心神,而“欲安其神者,則含忠履孝,輔義安仁,安息火熾,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由于火能克金,心火味苦,肺金味辛,所以“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yǎng)肺”。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金秋旺,金能克木,肺金味辛,肝木味酸,所以邱處機建議秋天的飲食選擇應該“減辛增酸,以養(yǎng)肝氣”。腎與冬氣相應,腎水冬旺,水能克火,心火易傷,所以冬日“故宜養(yǎng)心”,心火味苦,飲食之道應該適當增苦味以呵養(yǎng)心氣,同時也可服用一些消痰涼膈之藥來平和心氣。
臟器各有所主,在相應的季節(jié)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而發(fā)病。針對這一特點,邱處機也將各臟病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描述。
邱處機先介紹臟病所對應的種種癥狀與表現,如“肝熱者,左頰赤。肝病者,目奪而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喜怒。肝虛則恐,如人將捕之。實則怒,虛則寒,寒則陰氣壯,夢見山林。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腫”。在此基礎上,則介紹相關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五行生克的角度進行闡釋,如“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用酸以補之”,而“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補之,甘以瀉之”,肺病則“宜酸以收之,用辛以補之,苦以瀉之”,腎病“腎燥,急食辛以潤之。腎病堅,急食咸以補之,用苦以瀉之”等,不一而足。
除了飲食調節(jié)之外,邱處機還介紹了相應的藥方。如肝病服“升麻散”,以“升麻散”為名的方藥在古代甚多,雖然具體配方不完全相同,如《外臺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等都有,但其主藥均為藥物升麻,該藥材具有生舉透發(fā)、清熱解毒等功效,多用來治療肝病引發(fā)的目赤、視物不明等。又如腎病宜服“腎氣丸”,該藥方見于《金匱要略》、《千金方》等醫(yī)書,主要以桂心、干地黃、澤瀉等組成,其主治腎氣不足,羸瘦日劇,吸吸少氣,體重耳聾,眼暗百病。邱處機介紹的其余兩種方藥,心病“五參丸”,肺病“排風散”等,也都符合醫(yī)理,可謂對癥下藥。
《攝生消息論》還介紹了多種保健方法,大多簡便易行,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如叩齒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保健方法,具體的施行方法多樣。邱處機強調要于夜臥與平旦之時,叩齒三十六通,同時要根據季節(jié)的不同,口呼不同的文字,如春季時,可以口呼肝神之名,能使神清氣爽,而在秋季,則“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又如服食,邱處機主張要慎重,“若無疾狀,不必服藥”。如果服食的話,則務必要結合具體情況來有選擇地服食。比如高年之人,春天常有“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等春困現象,邱處機建議“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調停以治,自然通暢。” 而在冬天,因為天氣寒冷,而酒能通陽行氣活血,故他提倡“宜服酒浸藥,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
《攝生消息論》廣泛吸取了《黃帝內經》、《千金要方》、《混俗頤生錄》等前代養(yǎng)生典籍的養(yǎng)生智慧,并結合歷代養(yǎng)生家的養(yǎng)生實踐,將其融會貫通,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精義盡在其中。正如明代學者屠本畯所評價的那樣:“四時調攝養(yǎng)生治病大旨,盡乎此矣!他如《靈》《素》諸編,皆緒論耳。”
(本文作者章原 單位為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6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養(yǎng)生之大雁功
下一篇: 冬季養(yǎng)生有六要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