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已總結出了一套“睡覺原理”。
《黃帝內經·素問篇》可以說是古人睡覺的“指導性文件”,里面細談了睡法和睡覺的重要性,其中的《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上床睡覺的時間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因時而動:春夏兩季,應“夜臥早起”,秋季則要“早臥早起”,冬季宜“早臥晚起”。這一套“睡覺原理”,即使在生活節(jié)奏很快的現代,也不失參考價值。
秦漢時期,人們更加重視睡覺。1972年發(fā)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曾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有醫(yī)書《十問》,就披露了時人對睡覺的認識:“一昔不臥,百日不復?!?/p>
那么,古人晚上幾點上床睡覺?籠統(tǒng)說來是八個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唧w說來,則是“人定”之時,也就是亥時,相當于現在的21點至23點。人定,又稱定昏、夤夜,意思是夜已深了,人們應停止活動安歇睡覺了。
古人認為,上床時間最晚不宜過夜半的子時,即23點至次日凌晨1點。明代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中即稱:“夜讀書不可過子時”,“蓋人當是時,諸血歸心,一不得睡,則血耗而生病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熬夜讀書將嚴重透支健康。
對于起床時間,古人則崇尚“早起”。據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記載,宋太宗保持著良好的睡眠習慣,“深夜就寢,五鼓而起”。需要上早朝的臣僚們起床時間更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這可是現在的凌晨3點到5點。
作為一位會睡覺的高人,宋代文人蘇東坡就曾與同為文人的李廌聊過睡覺之妙。李廌在《師友談記》中記下這番高論,題為“東坡言寢寐得三昧”。
蘇東坡睡覺有個怪癖,哪怕床有一點不穩(wěn),他都睡不著,一定要安排穩(wěn)當。正式開始睡覺時則“瞑目聽息”,“不可少有蠕動”,他說這樣做是“務在定心勝之”。
不過,蘇東坡雖然也每天“五更初起”,但并不是立即投入工作和學習,而是梳頭洗臉一番,穿戴整齊后,再找一張干凈的榻閉眼躺一會兒,稱作“假寐”。對于這樣的回籠覺,蘇東坡深得其妙,稱“數刻之味,其美無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47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養(yǎng)生明目保健法
下一篇: 鬼谷學派的養(yǎng)生理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