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jié)天氣轉換比較明顯,這幾天我們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氣溫在明顯的下降,所以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容易感冒生病,一方面是秋冬季節(jié)天氣寒冷會容易患病,一方面是因為天氣干燥引起的。那么,我們一般在秋季容易患哪些疾病呢?秋季患病要怎么預防呢?
1、預防咽炎
不少人在秋季會感到咽部干燥發(fā)癢,好像有什么東西堵塞著,不時嗆咳出少量的痰液。其實,這就是因秋季氣候干燥而引發(fā)的慢性咽喉炎。
2、肺部感染
進入秋季,老年人根容易圍感冒發(fā)生肺部感染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老年人全身抵抗力降低,細菌、病毒等一旦進入下呼吸道(喉以下),很容易快速增長繁殖。二是老年人的支氣管表面站液纖毛活動降低,清除外來異物或細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綁菌得以在下呼吸道繁殖。此外,隨著年歲增大、咳嗽反射也降低了。三是老年人支氣管站膜和腺體逐漸萎縮,抗體分泌減少,有利于病原體進入和繁殖。
3、哮喘疾病
秋季誘發(fā)哮喘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哮喘病史的人對氣溫、氣壓、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適應能力較弱,所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fā);二是葉落時節(jié),食物和空氣中的過敏物質大量增加,也是該病易發(fā)的重要原因。因此,秋季宜防哮喘病。
4、預防胃病
每逢立秋,由于秋涼的刺激,使一些原本患有胃病的人常易復發(fā),重癥還會引起胃出血、胃潰瘍等并發(fā)癥。因此,立秋宜防胃病。
5、預防中風
中風,即腦血管意外的病害,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發(fā)病突然,難以預測,致使死亡率和病殘率都較高。大量的醫(yī)學統(tǒng)計資料表明,70%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風發(fā)生在秋季。
6、防老寒腿
寒露過后,天氣由涼轉寒,冷空氣不斷南侵,每次冷空氣過境,伴隨而夾的是降溫、大風或降雨。這種突變的氣候,極易誘發(fā)老年仕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俗稱“老寒腿”。因此,秋末宜防老寒腿。
7、皮脂缺乏
皮脂缺乏癥是由于皮脂分泌過少或缺乏,而引起皮膚干燥的一組癥狀,表現為局限性或廣泛性的皮膚表面干燥,粗糙,缺乏油脂,張力消失,常感瘙癢,易皸裂,有時還伴有疼痛感。秋季在四季中氣候偏干燥,皮脂缺乏癥患者在秋季癥狀會加重。因此,患有皮脂缺乏癥的患者,在秋季應注意保養(yǎng)皮膚,保持皮膚潤澤,可使用一些護膚霜。
8、防抑郁癥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秋應于肺,在志為憂,如再遏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郁。抑郁癥是現代緊張病的代表性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失眠、疲倦、身體不適、頭痛、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輕微者,只要適當自我放松,舒解壓力,還不致妨礙工作,但病情嚴重的,會出現頭痛、腹痛、惡心或暈倒。因此,秋季宜防抑郁癥。
9、飲食注意
一、秋季飲食應防燥護陰、滋腎潤肺。
秋天為收獲的季節(jié),上市的蔬菜、瓜果品種較多,人們宜食花生、泥鰍、白鴨肉、鰣魚、山藥、白木耳、橘子、白果、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等柔潤之品。秋季干燥,容易出現諸如皮膚干燥、皸裂和口角炎等癥,此時,應多喝開水、淡茶、豆?jié){、牛奶、蜂蜜等。
二、秋季進補宜滋陰潤燥。
秋天人們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喉痛、皮膚干裂,說明燥氣消耗人體之津液,津液既傷,滋補津液就是秋季常用的補法。秋燥引起肺虛時,可用百合、薏米仁、淮山、蜂蜜等益補肺氣;引起肺陰虛證象時,可用核桃肉、芡實、雪梨、藕汁及牛奶、麻仁、海參、豬皮、雞肉等分別滋養(yǎng)胃陰及肝、腎。
三、秋季飲食要有“御寒”功效。
秋天,特別是深秋,天氣變寒,人們可通過飲食增加熱能的供給,多吃雞、魚、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干果等富含高蛋白、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易消化的食物
四、秋季飲食還應注意防病。
秋季涼爽,人體食欲大增,暴飲暴食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特別是秋季晝夜溫差較大,腹部著涼后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因此應注意食品的衛(wèi)生,把住“病從口入”關。另外,秋天氣候涼爽,味覺增強,飲食過量,汗液分泌減少,應防止肥胖。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結構,使得女性很容易患各種婦科疾病,特別是結婚有性生活的女性,女性患婦科疾病與很多因素有關,一是季節(jié)季候,二是生活飲食習慣,三是與患者的身體體質有關,那么秋季為什么容易得婦科病?秋季怎么預防婦科疾病?
1、秋季易得婦科病
入秋以后,天氣已經沒有那么炎熱了,但是早晚溫差大,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受涼,尤其是腹部和背部。對于女性來說,腹部受涼容易受寒邪侵襲,長期如此,易誘發(fā)泌尿系統(tǒng)疾病和婦科疾病。再加上秋風秋雨來襲,此時細菌迅速蔓延和滋生,女性婦科炎癥多在此時發(fā)生。
腹部受涼引發(fā)泌尿系統(tǒng)疾病和婦科病
由于秋季白天氣溫仍比較高,許多女性仍然穿著夏天常穿的露臍裝,致使肚臍裸露在外。天氣一轉涼或者在空調房里呆太久,就容易使腹部受寒。
肚臍歸屬任經,內聯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宮、皮肉筋,因而歷來被醫(yī)家視為治病要穴,也是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因為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所以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
肚臍一旦受涼,則可能出現腹痛腹瀉。若是女性肚臍處受寒,入侵的風寒還可能引發(fā)痛經等婦科疾病。長期受涼,還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
秋季婦科炎癥易反復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人的身體抵抗力較差,加上細菌的滋生和蔓延,一旦出現疏忽,就會給婦科炎癥留下可乘之機。因此秋季也是婦科炎癥多發(fā)的季節(jié)。
1、女性私處炎
女性私處炎是最經不起“誘惑”的婦科疾病,只要一點“星火”就可以“燎原”,而細菌往往充當了“星火”的角色。
患上女性私處炎的女性常表現為外陰瘙癢,時有灼痛感,女性私處分泌物增多,并且伴有異味,這些是女性私處炎的典型癥狀。最難以忍受的是外陰瘙癢,瘙癢癥狀通常在夜間加劇,讓不少女性寢食難安。此外,外陰瘙癢還易反復,難根治,不少女性對它咬牙切此。
2.盆腔炎
盆腔炎也是一種易反復的婦科疾病,只要外女性私處的細菌逆行感染,就可以通過子宮、輸卵管而到達盆腔,誘發(fā)盆腔炎。抵抗力較低或由于其他原因使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的女性都是它的“入侵對象”。一般表現為白帶增多、發(fā)燒、下腹痛,有時感覺惡心,全身乏力。盆腔炎發(fā)病時間長,病情頑固,也是女性唯恐避之不及的“災星”。
2、秋季預防婦科疾病
預防秋季婦科疾病復發(fā)要多鍛煉
預防秋季婦科疾病的發(fā)生,首先要保證身體具有足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這就提醒廣大女性要堅持鍛煉,尤其是上班族女性,別老是坐著不動,隔一段時間要起來活動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其次,秋季要注意防風保暖,女性盡量別穿露臍裝,睡覺時要注意拿塊毯子蓋住肚臍處,以免受寒。再次,要注意個人清潔和衛(wèi)生,遠離細菌。
3、調理婦科病中藥
(1)烏雞三七參湯
原料:烏雞250克、三七10克、紅參6克、生姜12克、紅棗適量。
做法:將烏雞肉洗凈切塊,三七打碎,紅參、生姜切細、紅棗去核,一同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雞肉熟爛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養(yǎng)血通竅、安神增智,適用于頭昏健忘、失眠多夢、耳鳴等癥。
(2)烏雞黃芪湯
原料:烏雞250克、黃芪30克。
做法:將雞肉切塊,黃芪揀取雜質,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入砂鍋中用文火燉熟,取出藥渣,食肉喝湯。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和血脈??捎糜趮D女因氣血不足所造成的心悸氣短、頭昏目眩、產后氣虛、月經不調以及一切氣血虛損癥。
(3)烏雞粥
做法:烏雞肉2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加調味品早晚餐食用。具有補益勞損之功,可用于虛勞諸癥,尤能補精血,對產婦及慢性腎病均甚相宜。
秋季是傳染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在這個時候如果方法措施做的不好,很容易導致被感染傳染病。秋季的傳染病種類有哪些呢?又該如何做好預防工作?下面就來詳細了解秋季傳染病吧,讓你可以輕松應對傳染病的危害。
1、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過糞-口傳播,最容易發(fā)生在6個月-2歲的嬰幼兒身上。發(fā)病癥狀為腹瀉,便量多、水分多、次數也多,一天可達5-10次,便便為黃色水樣,除腹瀉之外,寶寶還可能會有發(fā)熱、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造成脫水,損傷大腦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2、紅眼病
紅眼病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稱為感染性結膜炎,在春秋兩季最為多見,傳染性很強,用不干凈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會導致傳染。發(fā)病癥狀為眼睛發(fā)紅、眼睛癢、流淚多、眼屎多、有異物感及害怕亮光等,兩只眼睛可以同時或是先后發(fā)病。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發(fā)病高峰時在4-7月,秋季也可能會出現,主要通過空氣、飲食和密切接觸等方式傳播。手足口病容易發(fā)生在5歲以下的寶寶,發(fā)病癥狀為手、足、臀部等處出現斑丘疹和皰疹,口腔內出現散發(fā)的皰疹或潰瘍。此外,還會有發(fā)熱、咳嗽、流鼻涕等癥狀。多數患兒一周內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肺水腫等并發(fā)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fā)展快,甚至會導致死亡。
4、秋季傳染病怎么預防
1、注意衛(wèi)生,常洗手、不用手肉眼、不啃指甲、不共用毛巾等、餐具和玩具定期消毒,避免病毒傳播。
2、接種疫苗,秋季腹瀉的重癥病例基本都是初次感染,接種疫苗后,即使再感染,癥狀往往也會比較輕微。目前也有疫苗可以預防手足口病。
5、秋季患傳染病怎么辦
秋季患傳染病之后癥狀輕微的,可從飲食方面加強營養(yǎng),并針對疾病的不同癥狀給予護理。如發(fā)熱時,可進行物理降溫;腹瀉時,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患手足口病,應避免抓撓;得紅眼病,不能用手揉眼;同時還需對衣物器具等進行消毒,保持室內通風、清潔。如果病情加重,應及時就醫(yī)治療。
6、秋季預防疾病的方法
1、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注意保暖;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多飲水、多吃水果,適當補充維生素C;注意通風,居家和教室每天開窗通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2、水痘的預防:除注意空氣流通外,重點在于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后全部疹退為止,對有接觸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
3、手足口病預防:做好環(huán)境、食品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注意營養(yǎng)、休息,防止過度疲勞,提高機體抵抗力。
4、麻疹的預防:控制傳染源,早發(fā)現、早隔離、早治療,隔離患者治療后5天;增強免疫力,可肌注丙種球蛋白或麻疹疫苗;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461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吃小龍蝦上火嗎
下一篇: 打胎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