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治療痢疾的單方驗(yàn)方很多,現(xiàn)摘錄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參考使用。
馬齒莧: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兩次;或鮮馬齒莧搗汁半杯,加蜂蜜兩匙,隔水燉,空腹分兩次服,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鳳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蔓荊葉:取鮮葉250g,加水800ml,煎一個(gè)半小時(shí),濾出藥液,濃縮至150ml,分3次,一日內(nèi)服完,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柞樹葉:取鮮葉室內(nèi)風(fēng)干,用500g切碎置入鋁鍋或砂鍋( 禁用鐵鍋)內(nèi),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濾出藥液。內(nèi)服每次100ml,每日3次,或用100m l加少量水稀釋后作保留灌腸,每晚睡前1次,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辣蓼葉:用干葉100~150g,水煎,4~6小時(shí)服1次,一日總量為200~300g,鮮葉加倍,服至癥狀消失,再服1劑,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柿子:取柿子洗凈切片曬干,炒黃研末,每次5g,一日服3次,開水送服??芍渭毙跃?。
鹿銜草:干葉200~250g,加水1000~2000ml,文火煮沸30分鐘,濾出藥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 天為1療程,連服1~2個(gè)療程,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扁豆花:取扁豆花60g炒焦,水煎兩碗,連服2次,第二日再服1次,有健脾利濕、澀腸止瀉的功效。可用于治療痢疾初起。
干姜:取干姜,切如大豆大,每次服6~7粒,米湯送服,每日4次,可用治寒濕痢,癥見痢下赤白粘凍,白多赤少,或純?yōu)榘變?,腹痛,里急后重,脘悶納呆等。
青辣椒籽:取辣味重的青辣椒籽300g,曬干研末,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9g,有溫中散寒、收斂止瀉之功,可用于治療久痢脫肛。
石榴皮茶:取石榴皮15g,洗凈切片,加水煎服,每日代茶頻飲,可用于治療休息痢,癥見下痢時(shí)發(fā)時(shí)止、日久難愈、飲食減少、大便夾有粘液或見赤色。
地錦草合劑:地錦草25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濾出藥液,藥渣中再加水1000ml,煎至500ml,合并上述兩液,濃縮為1000ml,冷卻后加入復(fù)方樟腦酊20ml。服法:每日3次,每次100ml,治療菌痢(濕熱痢、寒濕痢)。
銀蒜茶合劑:紫皮大蒜1000g,茶葉(普通土茶)1200g,銀花320g,生甘草120g。將大蒜去皮,用絞肉機(jī)絞碎后,加少許涼白開,用紗布擠其汁;茶葉用2000ml沸水浸泡半小時(shí),過濾取汁;甘草、銀花加水1600 ml ,用瓦罐以文火煎煮,濃縮成800ml,以紗布過濾取汁。將以上三液混合,加入適量白糖或紅糖及開水,配成4000ml,裝瓶待用。成人每次20ml,一日3次,連服3~7天,用于治療細(xì)菌性痢疾 (濕熱痢、寒濕痢)。
大蒜粥:取紫皮大蒜30g,去皮,放入沸水中煮2分鐘后撈出,然后將粳米100g淘凈放入大蒜水中煮粥,待粥成后,把大蒜放入粥中,煮至粥稠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熱食,10~15天為1療程,間隔3~5天再行第二療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22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