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預防應采取綜合措施。對有可能發(fā)生休克的傷病員,應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外傷病員要進行及時而準確的急救處理?;顒有源蟪鲅咭?確切止血;骨折部位要穩(wěn)妥固定;軟組織損傷應予包扎,防止污染;呼吸道梗阻者需行氣管切開;需后送者,應爭取發(fā)生休克前后送,并選用快速而舒適的運輸工具。運輸時病人頭向車尾或飛機尾,防行進中腦貧血。后送途中要持續(xù)輸液,并做好急救預備。
嚴重感染病人,采用敏感抗生素,靜脈滴注,積極清除原發(fā)病灶(如引流排膿等)。對某些可能并發(fā)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緊術前預備,2小時內行手術治療,如壞死腸段切除。
必須充分做好手術病人的術前預備,包括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和低蛋白血癥;補足血容量;全面了解內臟功能;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還要充分估計術中可能發(fā)生休克的各種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綜上所述,可概括為積極消除病因,保護呀提高機體的調節(jié)代償能力。
1.迅速補充血容量,維持體液平衡:
(1)建立靜脈通路:迅速建立2條以上靜脈輸液通道,大量快速補液(除心源性休克外)。
(2)合理補液:若血壓及中心靜脈壓均低,提示血容量嚴重不足,應予以快速大量補液;若血壓降低而中心靜脈壓升高,則提示有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超負荷,應減慢補液速度,限制補液量,以防肺水腫及心功能衰竭。
(3)觀察病情變化:定時監(jiān)測脈搏、呼吸、血壓及CVP(5~12cmH2O)變化,觀察病人的意識、面唇色澤、肢端皮膚顏色及溫度。病人意識變化可反映腦組織灌流情況,皮膚色澤、溫度可反映體表灌注情況。若病人從煩躁轉為平靜,淡漠遲鈍轉為對答自如、口唇紅潤、肢體轉暖,提示休克好轉。
(4)準確記錄出入量:輸液時,尤其在搶救過程中,應有專人準確記錄輸入液體的種類、數量、時間、速度等,并詳細記錄24小時出入量以作為后續(xù)治療的依據。
2.改善組織灌注,促進氣體正常交換:
(1)取休克體位:頭和軀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器官血供。
(2)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換:改善缺氧情況經鼻導管給氧,氧濃度為40%~50%,氧流量為6~8L/min,以提高肺靜脈血氧濃度。嚴重呼吸困難者,協助醫(yī)師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盡早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監(jiān)測呼吸功能,維持呼吸道通暢。
3.觀察和防治感染:
(1)嚴格按照無菌技術原則執(zhí)行各項護理操作。
(2)避免誤吸所致肺部感染;必要時遵醫(yī)囑每日3次超聲霧化吸入,以利痰液稀釋和排出。
(3)加強留置尿管的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4)有創(chuàng)面或傷口者,注意觀察,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創(chuàng)面或傷口清潔干燥。
(5)遵醫(yī)囑合理應用抗生素。
【例題】
1. 關于休克護理下列哪項不妥:
A.觀察每小時尿量 B.常規(guī)吸氧
C.仰臥位 D.給熱水袋,保暖
E.每15min測脈搏、血壓1次
1.【答案】C。解析:休克體位又稱中凹臥位,頭和軀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器官血供。
休克的護理措施是護師考試中的重要考點,人衛(wèi)醫(yī)學網總結如下:
?。ㄒ唬┭a充血容量,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量
1.專人護理休克病人,病情嚴重者應置于重危病室,并設專人護理。
2.建立靜脈通路:迅速建立1~2條靜脈輸液通道。
3.合理補液:先輸入晶體液,后輸膠體液,
4.記錄出入量,輸液時,尤其在搶救過程中,應有專人準確記錄。
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ǘ└纳平M織灌注
1.休克體位:將病人頭和軀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褲,使血液回流入心臟,組織灌流。
3.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可提升血壓,改善微循環(huán) .使用時注意監(jiān)測血壓,調整輸液速度。
?。ㄈ┰鰪娦募」δ?br> 心功能不全者,遵醫(yī)囑給予增強心肌功能的藥物,并注意觀察心率變化及藥物的副作用。
?。ㄋ模┍3趾粑劳〞?br> 1.觀察呼吸形態(tài),監(jiān)測動脈血氣,了解缺氧程度。
2.避免誤吸、窒息
(五)預防感染
1.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
2.遵醫(yī)囑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
?。┱{節(jié)體溫
1.密切觀察體溫變化。
2.保暖:休克時體溫降低,應予以保暖,同時防止燙傷。室內溫度以20°C左右為宜。
3.庫存血的復溫:輸血前應將庫存血復溫后再輸入。
4.降溫:感染性休克高熱時,應予物理降溫。必要時采用藥物降溫。
?。ㄆ撸╊A防意外損傷
對于煩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應加床旁護欄,以防墜床;必要時,四肢以約束帶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29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常生活要密切關注癲癇病人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 肺氣腫的膳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