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著療法是指將藥物作成適當(dāng)劑型(如原藥、散劑等),附帶于人們的衣著(如衣、枕、被、榻、佩、巾、冠、帶、墊等),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換言之,衣著療法是以人們的衣著為藥物載體,以激發(fā)經(jīng)氣、疏通經(jīng)絡(luò)、促進氣血運行、調(diào)節(jié)人體陰陽與臟腑功能,從而防治疾病、益壽延年的一種方法。如果把藥物附著于人體腹部的衣物上, 就可以直接作用到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部位,起到明顯的治療腹瀉的作用。
藥被:是用中草藥制成或是含有中草藥的被子,讓病者覆蓋之,以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藥榻:就是讓病人安臥于鋪有中草藥的床上,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
香佩:是將芳香藥末裝入特制布袋中,佩掛于胸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稱藥氣療法。通常有用山奈、蒼術(shù)、萊本、菖蒲、甘松、冰片等藥裝作香囊,佩帶胸前。通過佩帶香囊,長期嗅吸藥物所散發(fā)出的芳香之氣,而起到辟穢除濁的作用。
藥衣:是將藥物通過各種方法做入衣服之中,讓患者穿著,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1.寒濕型:癥見大便清稀,或如水樣,或帶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脹腸鳴,口淡無味,食少倦怠,肢體沉重。
暖腹衣
【組成】補骨脂、吳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靈脂、炒蒲黃、罌粟殼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烏藥60g。
【用法】上述各藥烘干,共同研為細末,制成藥衣。將藥衣穿于身上,護住臍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
【說明】1~2個月?lián)Q藥1次。
艾葉止瀉墊
【組成】艾葉500g。
【用法】將艾葉揉碎,用紗布包制成坐墊,令患者坐其上。
【說明】此法具有溫中散寒止瀉的作用,但是需要每天堅持使用治療6小時以上。
2.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膩或難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腹部隱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脹。
健脾藥帶
【組成】木香、仙鶴草、桔梗、烏藥、肉豆范(煨)、赤石脂、禹余糧、淫羊藿各15g、附子、降香、補骨脂、刺猬皮、五味子、石榴皮、巴戟天、吳茱萸各10g。
【用法】上述各藥烘干炒熱,共同研為細末,制成藥帶。將藥帶縛于少腹部。
【說明】3~5日換藥1次。
祛濕健脾藥墊
【組成】吳茱萸、干姜、五倍子、炒故紙、炙黃芪、荷葉、升麻、蔥白各10g。
【用法】上藥一起搗成細末,再與蔥自合搗。以紗布將藥包裹,制成坐墊。將藥坐墊置于肛門處,時時坐之。
【說明】1周換藥1次。
3.肝氣乘脾型:癥見平素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fā)生腹痛腹瀉。
二皮散藥帶
【組成】青皮、陳皮、白芍各15g、防風(fēng)、柴胡各18g、薏仁、白術(shù)、香附、當(dāng)歸各30g、茯苓20g。
【用法】上述各藥烘干炒熱,共同研為細末,制成藥帶。
【說明】縛于少腹部,3~5日換藥1次。
4.腎陽虛衰型:癥見腹瀉多發(fā)生在五更時分,俗稱“五更瀉”。晨起則腹痛欲瀉,瀉后痛減,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夜尿頻作。
艾葉藥墊
【組成】艾葉500g
【用法】將艾葉揉碎,以紗布包裹,制成坐墊。將藥坐墊置于肛門處,時時坐之。
【說明】1周換藥1次。
注意
1.根據(jù)不同的病情及病變的部位,選擇不同的衣著療法。
2.同一種衣著療法亦應(yīng)根據(jù)季節(jié)、病癥性質(zhì)選擇不同種類的療法。例如藥冠法,冬季宜用棉帽,夏季宜用涼帽;寒證宜用棉帽,熱證宜用薄布帽等。
3.衣著療法一般使用于慢性疾病。因此急性疾病必須與內(nèi)服藥結(jié)合治療。
4.衣著療法起效緩慢而且持久,必須告誡病人要耐心堅持。一般每天至少要治療6小時以上。
5.衣著療法所選用藥物多有揮發(fā)性成分,因此,宜置陰涼干燥處密封保存,以免因有效成分揮發(fā)而影響療效。
6.衣著療法雖然應(yīng)用范圍廣泛,沒有禁忌證,但若出現(xiàn)藥物過敏現(xiàn)象,應(yīng)立即中止使用,過敏較嚴(yán)重者,尚需進行抗過敏治療。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5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包蟲病怎樣預(y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