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療法是將一定處方的藥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裝入布囊,縫好縛兜于腹部,以治療某些慢性病的民間療法。兜肚療法可使藥力緩慢持久地作用于腹部,并通過穴位、經絡逐漸滲透入里,從而發(fā)揮調陰陽、和氣血、通經脈等藥理效應,達到愈病之目的。兜肚療法直接作用于腹部,非常適合于腹瀉等疾病的治療。
1.兜肚方藥,可根據具體病癥選用,一般常選用辛溫芳香走竄之品。
2.每月?lián)Q藥1次,連兜數月。
脾霄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膩或難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腹部隱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脹。
止瀉肚兜
【組成】補骨脂、吳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靈脂、炒蒲黃、罌粟殼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烏藥60g、布1米。
【用法】將上藥烘干,共為細末。將布根據患者腹圍大小做成兜狀,內鋪一層棉花,將藥粉均勻撒在棉花中間,用線密縫,防止藥粉堆積或漏出,穿在身上,與腹部皮膚緊貼,護住臍部及下腹部。
【說明】肚兜應日夜不去,l~2個月?lián)Q藥1次,病愈為度。
肝氣乘脾型:癥見平素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fā)生腹痛腹瀉。
【組成】柴胡5g、枳殼5g、自術5g、茯苓5g、布1米。
【用法】將上藥研細末炒熱,將布根據患者腹圍大小做成兜狀,內鋪一層棉花,將藥粉均勻撒在棉花中間,用線密縫,防止藥粉堆積或漏出,穿在身上,與腹部皮膚緊貼,護住臍部及下腹部。
【說明】肚兜應日夜不去,3~5天換藥1次。
注意
1.夏季氣溫偏高,體表汗孔開泄,易于出汗,應注意勤換藥物,防止腐蝕皮膚,誘發(fā)感染。
2.使用時應將肚兜與腹部皮膚緊貼,以便發(fā)揮藥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58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