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完全消退為止。接觸者一般不一定檢疫
,但在集體兒童機構(gòu)
、部隊等應留驗3周
,對可疑者應立即暫時隔離
。
(二)被動免疫 一般免疫球蛋白
、成人血液或胎盤球蛋白均無預防本病的作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謴推诓∪说难杭懊庖咔虻鞍谆蛱禺愋愿邇r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來源困難
,不易推廣
。
(三)自動免疫 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徑皮內(nèi)注射
、皮下注射
,還可采用噴鼻或氣霧吸入法
,該疫苗不能用于孕婦
、先天或獲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對雞蛋白過敏者。近年國外報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
、腮腺炎和風疹三聯(lián)疫苗)后
,雖然明顯降低了腮腺炎的發(fā)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
(四)藥物預防 采用板蘭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
,每日1劑,連續(xù)6天
。
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為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該傳染病的流行
,可采取的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時候
,只要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因此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選項中
,“②發(fā)病學生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屬于控制傳染源、“③與病例有密切接觸的學生接種“麻腮風”三聯(lián)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①保持教室等場所空氣流通
;④對有可能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屬于預防傳染病的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
故選:C
要警惕流行性腮腺炎!導致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 ? ? 1.病毒感染
? ? ?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引起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腮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當患兒打噴嚏
、咳嗽
、說話時,含有病毒的飛沫會擴散到空氣中
,被其他寶寶吸入
,或者寶寶觸摸到殘留的病毒時,又用手直接接觸嘴巴
、鼻子
、眼睛等,也會被感染
。痄腮病不外乎內(nèi)外二因
。邪毒自口鼻侵入后,堵在少陽經(jīng)絡為外因
;平時愛吃辛辣上火的食物
,濕熱積蓄于陽明胃經(jīng)為內(nèi)因。
? ? ? 2.傳染源
? ? ? 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時間較長
,腮腫前6天至腮腫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離出病毒,因此在這兩周內(nèi)有高度傳染性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
,無腮腺炎表現(xiàn),而有其它器官如腦或睪丸等癥狀者,則唾液及尿亦可檢出病毒
。在大流行時約30~40%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亞臨床感染
,是重要傳染源。
? ? ? 如何預防
?
? ? ? 1.切斷傳播途徑????
? ? ?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shù)通過用具間接傳染
,傳染性強
。對流行性腮腺炎發(fā)生的學校教室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放學后可用0.2%過氧乙酸消毒
。流行期間不宜舉行大型集體活動。注意:流行季節(jié)合理應用口罩可切斷其傳播途徑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
,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
,尤其在公交車上
。
? ? ? 2.養(yǎng)成好習慣???
? ? ? 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
、勤通風
、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
、多喝水
。注意:孩子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加強孩子營養(yǎng)
,并鼓勵孩子加強體育鍛煉
,根據(jù)天氣冷暖及時添減衣服。
[感染與傳染病學]流行性腮腺炎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
,簡稱腮腺炎或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成人中也有發(fā)病
。本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
,該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種腺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肝
、腎、心臟
、關節(jié)等幾乎所有的器官
。因此除腮腺腫痛外常可引起腦膜腦炎
、睪丸炎
、胰腺炎
、卵巢炎等癥狀。
【診斷】
根據(jù)流行情況及接觸史
,以及腮腺腫大的特征
,診斷并不困難。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
,可按上述實驗室檢查方法進一步明確診斷
。
【治療措施】
隔離患者使之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
,飲食以流質(zhì)
、軟食為宜,避免酸性食物
,保證液體攝入量
。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藥物無效。有試用干擾素者似有療效
。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治療尚無肯定效果
,對重癥或并發(fā)腦膜腦炎、心肌炎等時可考慮短期使用
。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對止痛
、消腫有一定的效果。
高熱
、頭痛
、嘔吐等可給予對癥治療包括脫水劑。并發(fā)癥按病情處理
。
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應用乙菧酚
,每日3次,每次1mg口服
,可能有預防睪丸炎發(fā)生的功效
。
【病原學】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 parotitis)與副流感、新城
、麻疹
、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屬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
,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離得
,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徑約為85~300nm
,平均140nm.對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
,1%來蘇、乙醇、0.2%福馬林等可于2~5min內(nèi)將其滅活
,暴露于紫外線下迅速死亡
,在4℃時其活力可保持2個月,37℃時可保存24h
,加熱至55~60℃時經(jīng)10~20分鐘即失去活力
。-65℃可存活數(shù)月至數(shù)年。該病毒只有人類中發(fā)現(xiàn)
,但可在猴
、雞胚羊膜和各種人和猴的組織培養(yǎng)中增殖。猴對本病最易感
。該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
。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殼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層表面含有神經(jīng)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種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 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
。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應的抗體
。S抗體于起病后第7d即出現(xiàn),并于二周內(nèi)達高峰
,以后逐漸降低
,可保持6~12個月,可用補體結(jié)合方法測得
,S抗體無保護性
。V抗體出現(xiàn)較晚,起病2~3周時才能測得
,1~2周后達高峰
,但存在時間長久,可用補體結(jié)合
,血凝抵制和中和抗體法檢測
,是檢測免疫反應的指標,V抗體有 保護作用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無論發(fā)病與否都能產(chǎn)生免疫反應
,再次感染發(fā)病者很少見。
于病程早期
,可自唾液
、血液、腦脊液
、尿或甲狀腺等分離出腮腺炎病毒
。本病毒很少變異,各毒株間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
【發(fā)病機理】
多認為該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
,在上皮組織中大量增殖后進入血循環(huán)(第一次病毒血癥)
,經(jīng)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組織
,并在其中增殖
。再次進入血循環(huán)(第二次病毒血癥),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臟器
。病程早期時
,從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血
、尿、乳汁
、腦脊液及其他組織中
,可分離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別人胎盤和胎兒體內(nèi)分離出本病毒
。根據(jù)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終無腮腺腫脹
,而腦膜腦炎、睪丸炎等可出現(xiàn)于腮腺腫脹之前等事實
,也證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鼻粘膜經(jīng)血流累及各種器官組織的觀點
。也有人認為病毒對腮腺有特殊親和性,因此入口腔后即經(jīng)腮腺導管而侵入腮腺
,在腺體內(nèi)增殖后再進入血循環(huán)
,形成病毒血癥累及其他組織。
各種腺組織如睪丸
、卵巢
、胰腺、腸漿液造酶腺
、胸腺
、甲狀腺等均有受侵的機會,腦
、腦膜
、肝及心肌也常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變化多端
。腦膜腦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后果
,自腦脊液中可能分離出病原體。
腮腺的非化膿性炎癥為本病的主要病變
,腺體呈腫脹發(fā)紅
,有滲出物,出血性病灶和白細胞浸潤
。腮腺導管有卡他性炎癥
,導管周圍及腺體間質(zhì)中有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及淋巴細胞浸潤
,管內(nèi)充塞破碎細胞殘余及少量中性粒細胞。腺上皮水腫
、壞死
、腺泡間血管有充血現(xiàn)象。腮腺思周顯著水腫
,附近淋巴結(jié)充血腫脹
。唾液成分的改變不多,但分泌量則較正常減少
。
由于腮腺導管的部分阻塞
,使唾液的排出受到阻礙,故攝食酸性飲食時可因唾液分泌增加
、唾液潴留而感脹痛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經(jīng)淋巴系統(tǒng)而進入血循環(huán),導致血中淀粉酶增高
,并從尿中排出
。胰腺和腸漿液造酶含量。本病病毒易侵犯成熟的睪丸
,幼年患者很少發(fā)生睪丸炎
。睪丸曲精管的上皮顯著充血,有出血斑點及淋巴細胞浸潤
,在間質(zhì)中出現(xiàn)水腫及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
。胰腺呈充血、水腫
,胰島有輕度退化及脂肪性壞死
。
【流行病學】
流行性腮腺炎為世界各地常見的傳染病。全年均可發(fā)病
,在溫帶地區(qū)以春
、冬季最多,夏季較少
,但也可發(fā)生流行
。在熱帶無季節(jié)性差異。呈流行或散發(fā)
。在兒童集體機構(gòu)
、部隊以及衛(wèi)生條件不良的擁擠人群中易造成暴發(fā)流行。國外文獻中曾提及在普遍使用疫苗前本病每隔7~8年有周期大流行的傾向
,顯然是易感人群累積的后果
,在不斷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如有計劃地開展對易感人群的預防免疫,這種周期性流行情況即可防止
。美國1967年12月開始逐步擴大腮腺炎疫苗預防工作以來發(fā)病率大大下降
。特別是1980年規(guī)定除有禁忌癥
,否則所有易感小兒、少年
、成人都需免疫預防
。但美國1986、1987流腮年發(fā)率與前5年平均發(fā)病率相比增加了3倍
,1989年又規(guī)定4~6歲小兒加強免疫
。但近十年多來我國流腮持續(xù)穩(wěn)定上升
。
上海醫(yī)科大學兒科醫(yī)院傳染病門診1982年1月至1993年12月十二年期間的流肋病例共計38
,517例,其中因病重(如體溫高
,熱程長等)或并發(fā)癥住院者1763例
。該資料并發(fā)現(xiàn)流行高峰持續(xù)1~3年后有一年的低谷,而后迅速進入下一個更高的高峰期的規(guī)律
。12年中共有3次
。本病全年發(fā)病,4~7月為流行高峰
。
【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8~30天
,平均為18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叽蠖酂o前驅(qū)期癥狀
,而以耳下部腫大為首發(fā)病象,少數(shù)病例可有短暫非特異性不適(數(shù)小時至2天)
,可出現(xiàn)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倦怠
、頭痛
、低熱、結(jié)膜炎
、咽炎等癥狀
。近十多年來我國流腮病情較前加重,表現(xiàn)為熱程長
,并發(fā)癥增多
,住院患兒占門診患兒的比例也增高。
起病大多較急
,有發(fā)熱
、寒意、頭痛
、食欲不振
、惡心
、嘔吐、全身疼痛等
,數(shù)小時至1~2天后
,腮腺即顯腫大。發(fā)熱自38~40℃不等
,癥狀輕重也很不一致
,成人患者一般較嚴重。腮腺腫脹特征性一側(cè)首先腫脹
,但也有兩側(cè)同時腫脹者
;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
、后
、下發(fā)展,狀如梨形而具堅韌感
,邊緣不清
。當腺體腫大明顯時出現(xiàn)脹痛及感覺過程,張口咀嚼及進酸性飲食時更甚
。局部皮膚緊張發(fā)亮
,表面灼熱,但多不紅
,有輕觸痛
。腮腺四周的蜂窩組織也可呈水腫,可上達顳部及顴骨弓
,下至頜部及頸部
,胸鎖乳突肌處也可被波及(偶而水腫可出現(xiàn)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變形
。
通常一側(cè)腮腺腫脹后1~4天(偶爾1周后)累及對側(cè)
,雙側(cè)腫脹者約占75%.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時被波及,頜下腺腫大時頸部明顯腫脹
,頜下可捫及柔韌而具輕觸痛的橢圓形腺體
;舌下腺也可同時被累及,舌下腺腫大時可見舌及頸部腫脹
,并出現(xiàn)吞咽困難
。
腮腺管口(位于上頜第二臼齒處的頰粘膜上)在早期常有紅腫。唾液分泌初見增加
,繼而潴留而減少
,但口干癥狀一般不著。
腮腺腫脹大多于1~3天到達高峰
,持續(xù)4~5天逐漸消退而恢復正常
。整個病程約10~14天
。
不典型病例可無腮腺腫脹而以單純睪丸炎或腦膜腦炎的癥狀出現(xiàn),也有僅見頜下腺或舌下腺腫脹者
。
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
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
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
,流行性思腺炎是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常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
,特別在冬季春季發(fā)病比較嚴重,那么下面跟我來看看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
?
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1
1
、隔離傳染源: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與健康人分開居住
,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
,保持空氣流通。病發(fā)期間至腮腺消腫之前不得去幼兒園或是學校
,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病兒要臥床休息
,不可過于勞累
。
2、幫助減輕疼痛
。在腮腫的早期
,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怎么辦管收縮
,從而減輕炎癥充血的程度
,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亦可用如意金黃散調(diào)茶水或食醋敷于患處
,保持局部藥物濕潤
,以發(fā)揮藥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如果男孩的睪丸疼痛
,可以用繃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
。
3
、降低體溫。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
,必要時
,可以采取降溫措施。鼓勵患兒多飲水以利汗液蒸發(fā)散熱
。高熱時可采用頭部冷敷
、溫水或酒精擦浴進行物理降溫或服用適量退熱劑
。發(fā)熱早期可給予利巴韋林、干擾素或板藍根抗病毒治療
。
4
、合理安排飲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既傺讜r
,病兒常因張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劇,因此
,應給病兒吃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流食
、半流食或軟食,不要給病兒吃酸
、辣
、甜味過濃及干硬食物,因為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
,刺激已紅腫的腮腺管口
,使疼痛加劇,要多給病兒喝水
,這樣有利于退熱及毒素的排出
。
5、保持孩子口腔衛(wèi)生:飯后及睡覺前后用淡鹽水漱口或刷牙
,清除口腔及牙齒上的'食物殘渣
,防止繼發(fā)細菌感染。
6
、臥床休息
。保證休息,防止過勞
。重癥病兒因高熱
,精神及體力都很差,應當臥床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
,有助于康復
。
7、消毒:小兒患腮腺炎后
,其所用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
,并進行定時煮沸消毒。
8
、病情觀察
。腦膜炎多于腮腺腫大后1周左右發(fā)生,患兒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劇烈頭痛
、嘔吐
、頸強直、嗜睡
、煩躁或驚厥
。應密切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
,應立即送往醫(yī)院
。
流行性思腺炎如何護理2 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
、藥物治療及中醫(yī)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周期一般為8~14天。
治療周期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周期一般為8~14天
。
一般治療
治療主要是對癥和支持治療
。
患者需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潰瘍
。
保證每天液體攝入量
。可應用解熱鎮(zhèn)痛劑如對乙酰氨基酚以減輕局部疼痛和降溫
。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對止痛
、消腫有一定效果,高熱
、頭痛、嘔吐等可給予對癥處理包括應用脫水劑
。
藥物治療
早期應用利巴韋林有一定療效
。
使用干擾素尚無可靠的循證學依據(jù)。腮腺炎腦膜炎
、腦炎患者治療同其他病毒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
。
并發(fā)睪丸炎者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胰腺炎大多較輕
,可暫時禁食補液
,必要時應用阿托品或東莨菪堿。
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
中醫(yī)治療
采用內(nèi)外兼治
,以普濟消毒飲方為主隨證加減,局部用紫金錠或青黛散調(diào)醋
。
預后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多數(shù)預后良好
,個別伴有嚴重并發(fā)癥如重型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必須慎重處理
,積極搶救
。少數(shù)可有耳聾和聽力減退等永久性后遺癥。流行性腮腺炎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治愈后三周復查病原學檢測
。
能否治愈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一般都能治愈。
能活多久
流行性腮腺炎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
后遺癥
聽力損害需引起重視
,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耳聾和聽力減退等永久性后遺癥。
復診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治愈后三周復查病原學檢測
。
飲食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飲食以清淡可口
,加強營養(yǎng)為主。合理營養(yǎng)物質(zhì)分配
,合理餐次分配
,增加蛋白質(zhì)食物攝入。忌食辛辣
、刺激食物
,戒煙忌酒。
飲食調(diào)理
忌辛辣食品:攝入過多辛辣食品易刺激患處
。
忌煙酒:煙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屬于有害物質(zhì)
,刺激患處。
忌堅硬食物:患者術后咀嚼不便
,宜在進食中刺激患處
。
忌食過燙食物:過燙食物可能破壞口腔黏膜,不利于患處恢復
。
宜多攝入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如牛奶
、雞蛋等,即富含高蛋白又易于吞咽
。
護理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護理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
,保持患處清潔。照顧患者的過程中注意有無腦膜炎
、耳聾
、睪丸-附睪炎、卵巢炎
、胰腺炎等并發(fā)癥
,平時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流行性腮腺炎屬于傳染性疾病
,家屬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注意防護
,避免發(fā)生聚集性感染。
患處護理
注意口腔及患處清潔衛(wèi)生,還需避免發(fā)生感染或在感染發(fā)生時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继幪弁磭乐乜煽诜晴摅w類抗炎藥,或冰敷止痛
。
注意隔離
極早隔離患者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
,避免對易感者傳播。在集體機構(gòu)密切接觸
,需留觀檢疫3周
。由于腮腺炎病毒在腮腺腫大前已存在于唾液中,而且隱性感染者也可排病毒
,在照顧患者過程中注意防護
。
病情監(jiān)測
照顧患者的過程中注意有無腦膜炎、耳聾
、睪丸-附睪炎
、卵巢炎、胰腺炎等并發(fā)癥
。
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的預防主要是接種疫苗
,避免人群聚集和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有一定作用。此疾病可以對未接種過疫苗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進行病原學檢測早期篩查
。
早期篩查
可以對未接種過疫苗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進行病原學檢測早期篩查
。
預防措施
目前全國各地區(qū)18~24月齡兒童必須接種一劑次麻疹、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