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蟲病是由寄生在肺部的吸蟲所引起的,主要是幼蟲或成蟲在人體組織與器官內(nèi)移行、寄居造成的機械性損傷,及其代謝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應。
流行病學
[傳染源] 主要是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螬蛄等。
[傳播途徑] 肺吸蟲的蟲卵隨患者、病畜、病獸的痰液或糞便排出,入水后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淡水螺,發(fā)育成尾蚴逸出,尾蚴在水中侵入淡水蟹或螬蛄體內(nèi),形成囊蚴(幼蟲像蠶一樣作繭把自己包裹在內(nèi))。人生吃或半生吃含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螬蛄而感染。
[易感性] 人對本病普遍易感?;颊叨嘁娪谇嗌倌?,尤其是學齡兒童。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的潛伏期3-6個月,肺吸蟲成蟲在人體內(nèi)壽命一般為5-6年。由于肺吸蟲寄生的部位不同,所以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
1、呼吸道癥狀:咳嗽和咳痰最為常見。衛(wèi)氏肺吸蟲病病人咳嗽較重,痰粘稠,帶腥味鐵銹色。四川肺吸蟲病病人咳嗽較輕,痰量少,偶帶血絲。病人多訴胸痛,常伴胸腔積液。
2、腹部癥狀:腹痛、腹瀉在疾病早期比較多見,有時也出現(xiàn)惡心嘔吐。四川肺吸蟲幼蟲常侵入肝臟,所以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較為常見。
3、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多見于嚴重感染。成蟲寄生于腦內(nèi)時可出現(xiàn)癲清、癱瘓、麻木、失語、頭痛、嘔吐、視力減退等。成蟲侵入脊髓時可產(chǎn)生下肢感覺減退、癱瘓、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等。
4、皮下結節(jié)或包塊:衛(wèi)氏肺吸蟲病可有皮下結節(jié),多在下腹部至大腿之間的皮下深部肌肉內(nèi),外觀不易看到,但能用手觸及。游走性皮下包塊為四川肺吸蟲病特殊表現(xiàn),最多見于腹部,也可見于胸部、腰背部等處。其邊緣不清,有隱痛或微癢,常此起彼伏,反復出現(xiàn);最后包塊逐漸縮小、變硬.包塊內(nèi)可找到魚蟲蟲體,但從無蟲卵發(fā)現(xiàn)。
5、其他如睪丸炎、淋巴結腫大、心包積液等皆可發(fā)生,但均少見。四川肺吸蟲病可有眼球突出等眼部癥狀。
治療方法
1、可用下列藥物驅蟲:
(一)硫雙二氯酚,按1OOmg/kg口服,每天一次,連用7天。
(二)丙硫苯咪挫,按50一100mg/kg,口服,每天一次,連用14天。
(三)硝氯酚(Bayer9015),按lmg/ kg口服,連用3天。
(四)吡喹酮;按50m/kg,一次口服。
2、預防著重于在流行地區(qū)禁止人和貓、狗吃入生的蟹和蜘蛄。
預防措施
1、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徹底治療患者,對病畜、病獸加強調(diào)查和捕殺。
2、防止患者的痰液和糞便污染水源,用生石灰殺死痰液和糞便中的蟲卵。
3、飼養(yǎng)鯰魚和家鴨吞食淡水螺和螬蛄,以切斷傳播途徑。
4、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67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脊髓空洞癥心理護理
下一篇: 高血脂八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