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中的脂質(zhì)以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為主,它們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漿中,成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所以說將高脂血癥稱為高脂蛋白血癥更為合理?,F(xiàn)已知,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稱為抗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研究也已經(jīng)證實高脂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凡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者。血脂多半都高。因此,防治高脂血癥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一條重要途徑。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高脂血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Ⅰ型為乳糜微粒增多,甘油三酯特別高,膽固醇正常;Ⅱ型為極低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Ⅱa型為膽固醇顯著增高,甘油三酯正常,Ⅱb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Ⅲ型為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增高;Ⅳ型為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甘油三酯顯著增高,膽固醇正常或稍高。Ⅴ型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均增高。以Ⅱa、Ⅱb、Ⅳ三型最為多見。
高脂血癥的治療首先應從膳食著手,即低脂肪、低糖、高蛋白,禁食動物內(nèi)臟如肝、腎、心、腦等,還要控制體重。對飲食治療反應不明顯,可適當加用降脂藥,因降脂藥多半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傷,用藥療程又長,故選擇藥物應權衡利弊。
目前用于防治高脂血癥的藥物不少,但真正理想的不多,常用的有氯貝丁酸衍生物,如安妥明、非諾貝特、特調(diào)脂等,這類藥物應用比較廣范,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比膽固醇強。煙酸及其衍生物,如煙酸肌醇酯、潘特生、阿西莫司等,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為主,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膽汁酸結(jié)合樹脂,如消膽胺等,是通過與膽汁酸在腸內(nèi)形成絡合物經(jīng)糞便排出體外,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減少,肝內(nèi)膽固醇轉(zhuǎn)化為膽汁酸增多,肝細胞從血漿中攝取低密度脂蛋白增多,由此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多烯不飽和脂肪酸類,如多烯康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68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鉤蟲病病因病機
下一篇: 脊髓空洞癥病人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