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是:①病因治療:盡可能除去引起缺鐵和貧血的原因;②補充足夠量的鐵以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
一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
二
(一)口服鐵劑:最常用的制劑為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藥時忌茶
(二)注射鐵劑:一般盡量用口服藥治療
①腸道對鐵的吸收不良
②胃腸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鐵劑后癥狀加重
,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jié)腸炎、節(jié)段性結(jié)腸炎、胃切除后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xù)嘔吐等;③口服鐵劑雖經(jīng)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注射劑有右旋糖酐鐵及山梨醇枸櫞酸鐵
。
(三)輔助治療:加強營養(yǎng)
,增加含鐵豐富的食品。貧血一般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
、指甲蒼白、氣短、乏力、心悸
(四)中藥治療:用含有明礬(硫酸亞鐵)的中藥制劑是最對癥的
缺鐵性貧血是體內(nèi)貯存鐵缺乏
①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小于32%
②有明確的缺鐵病因
③血清(漿)鐵小于10.7微摩爾/升(Umol/L)
④總鐵結(jié)合力大于62.7微摩爾/升(Umol/L)
⑤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或消失(0-十),鐵粒幼紅細胞小于15%
⑥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大于500微克/升(Ug/L)。
⑦血清鐵蛋白小于16微克/升(Ug/L)。
⑧鐵劑治療有效
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兩條者
治療貧血缺鐵的原則是根除病因
糾正貧血的有效方法是補充鐵。要特別注意鐵的儲存不足
組織性缺鐵表現(xiàn)為精神和行為異常
致遠血康合劑
,主要成份:血紅素鐵、天然貝塔胡蘿卜素一、鐵劑治療
須繼續(xù)應用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達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
。用藥12~24小時后,細胞內(nèi)含鐵的酶恢復
,癥狀好轉(zhuǎn),煩躁等精神癥狀減輕,食欲增進。36~48小時后,骨髓出現(xiàn)紅細胞系統(tǒng)增生現(xiàn)象。48~72小時后,網(wǎng)織紅細胞開始上升,4~11日達高峰。血紅蛋白也同時迅速上升,治療3~4周后貧血被糾正。心臟雜音于2~3周后減輕或消失,脾臟逐漸縮小。用藥1~3月注意:維生素B12
、葉酸或肝精對于治療缺鐵性貧血無效,不可濫用。1、口服鐵劑
口服無機鹽:最經(jīng)濟
、方便和有效。多采用易吸收二價鐵,常用的有硫酸亞鐵
,含鐵量為20%;富馬酸鐵,含鐵30%。為服用方便
,多配成2.5%硫酸亞鐵合劑溶液(硫酸亞鐵2.5g,稀鹽酸2.9ml,葡萄糖12.5g,氯仿水100ml)。劑量應按所含鐵元素計算,以4.5~6mg/kg·d
,分3次服用為宜,(折后硫酸亞鐵0.03g/kg/日;富馬酸鐵0.02g/kg/日;2.5%硫酸亞鐵合劑1.2ml/kg·d),注意事項
(1)超過上述劑量吸收下降
,增加對胃粘膜的刺激,劑量過大可產(chǎn)生中毒現(xiàn)象。(2)應避免與大量牛奶同時服用
,影響鐵的吸收。(3)服藥最好在兩餐之間
(4)服用鐵劑的同時
(5)反應強烈患兒
2 適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病兒 常用的鐵注射劑:含糖氧化鐵 副作用:局部可產(chǎn)生疼痛及蕁麻疹,還可見發(fā)熱 注射鐵劑的治療效應并不比口服快 二、去因治療 (1)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yǎng) 在藥物治療開始數(shù)天后 選擇食物應根據(jù)小兒的.年齡:1歲左右的嬰兒可加蛋類、菜泥 另外 (2)對腸道畸形、鉤蟲病等在貧血糾正后應行外科手術或驅(qū)蟲 三、輸血 適應癥:重度貧血或合并嚴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術者 原則: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輸入濃縮的紅細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7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