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陰囊時,腹膜隨之下降,成為睪丸鞘膜。包繞睪丸副睪的鞘膜為鞘膜臟層,其外尚有一層為鞘膜壁層。兩層之間僅有很少量液體。隨睪丸下降的鞘突則在出生后完全閉合,成為條索狀物。若鞘突完全未閉合,腹腔內(nèi)液體(腹水)可沿其未閉合的管腔流至睪丸周圍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積液稱為先天性或交通性鞘膜積液。睪丸固有鞘膜兩層間積有過多液體,則為睪丸鞘膜積液。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急脈穴的別名 5 出處 6 穴名解 7 所屬部位 8 急脈穴的定位 9 急脈穴的取法 10 急脈穴穴位解剖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qū)神經(jīng)、血管 11 急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12 急脈穴主治病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急脈穴的配伍 15 特效 *** 16 文獻摘要 17 急脈穴研究進展 17.1 治療腸痙攣 18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急脈 1 拼音 jí mài
2 英文參考 Jímài LR12 [中國針灸學詞典]
jímài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Liv12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LR12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急脈 漢語拼音 Jimai 羅馬拼音 Chimai 美國英譯名 Rapid Pulse 各
國
代
號 中國 LR12 日本 12 法
國 莫蘭特氏 F12 富耶氏 F12 德國 LE12 英國 liv12 美國 Li12
急脈為經(jīng)穴名(Jímài LR12)[1]。出《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屬足厥陰肝經(jīng)[1]。急即急促,脈即經(jīng)脈、動脈,此穴在大腿根部內(nèi)側,局部動脈(股動脈)急促應手,故名急脈[1]。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nèi)側痛,疝氣,小腹痛,少腹痛,月經(jīng)不調, *** 痛,腿痛,睪丸痛,外陰腫痛,現(xiàn)代又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子宮脫垂,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等。
4 急脈穴的別名 羊矢(《醫(yī)學入門》)。
5 出處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沖脈氣所發(fā)者二十二穴……厥 *** 中急脈各一。
6 穴名解 急即急促,脈即經(jīng)脈、動脈,此穴在大腿根部內(nèi)側,局部動脈(股動脈)急促應手,故名急脈[1]。
急,指拘急、急促,有緊之義,沖動曰急。脈,《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決氣》:“塑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毖ㄔ诟构蓽蟿用}搏動應手處,《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注謂:“肝經(jīng)有急脈,在 *** 中之上,行小腹下,引陰丸,寒則為疼,其脈甚急。故曰急脈?!蹦苁媲瓣幖跋赂菇蠲}拘急諸病,故名。[2]
急脈與陰廉同一穴底,其實則一穴也。急脈在筋核上方,陰廉在筋核下方,后人強分之耳。核下有脈,其動滑促,因名急脈。[2]
7 所屬部位 腹[3]
8 急脈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急脈穴在恥骨結節(jié)的外側,當氣沖外下方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4]。
急脈穴位于腹股溝區(qū),橫平恥骨聯(lián)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5寸,仰臥取穴[1]。
急脈穴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下緣旁開2.5寸,當腹股溝處[5]。
急脈穴在足厥陰肝經(jīng)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1]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肌肉)
急脈穴在腹部的位置(骨骼、神經(jīng)血管)
9 急脈穴的取法 急脈穴位于腹股溝區(qū),橫平恥骨聯(lián)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5寸。仰臥取穴[1]。
仰臥位,先取恥骨聯(lián)合下緣,再于其旁開25寸處取穴。
仰臥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下緣旁開2.5寸,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取穴[6]。
快速取穴:腹股溝動脈搏動處即是急脈穴[7]。
10 急脈穴穴位解剖 急脈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恥骨肌、短收肌。皮膚由生殖股神經(jīng)的股支分布。股三角位于大腿前內(nèi)側,由縫匠肌、長收肌和腹股溝韌帶圍成,其三角的前壁為闊筋膜覆蓋,后壁由髂腰肌、恥骨肌及長收肌組成。三角內(nèi)由外向外排列有股神經(jīng)、股靜脈、股動脈及股管,還有血管神經(jīng)的分支、淋巴結和結締組織。股動脈的體表投影標志是:當屈髖并稍外展外旋大腿時,由髂前上棘至恥骨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至股骨內(nèi)收肌結節(jié),作一連線,該線的上三分之二即是。股深動脈在腹股溝韌速寫上方起于股動脈后壁。
皮膚→皮下組織→恥骨肌→閉孔外肌[8]。
布有髂腹股溝神經(jīng),深層下方為閉孔神經(jīng)的前支;并有 *** 外動、靜脈的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的恥骨支通過,外方為股靜脈[5]。
11 急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急脈穴具有疏理肝膽,通調下焦的功效。
急脈穴有理下焦、止疝痛的作用[1]。
急脈穴有調肝止痛、理氣導疝之功,主治少腹痛,疝氣,睪丸痛[2]。
12 急脈穴主治病證 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nèi)側痛,疝氣,小腹痛,少腹痛,月經(jīng)不調, *** 痛,腿痛,睪丸痛,外陰腫痛,現(xiàn)代又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子宮脫垂,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等。
急脈穴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少腹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nèi)側痛等[1]。
急脈穴主治疝氣、小腹痛、陰挺[8][8]。
急脈穴主治少腹痛,月經(jīng)不調,陰挺,疝氣, *** 痛,腿痛等[5]。
急脈穴主治少腹痛,疝氣,睪丸痛[2]。
急脈穴主治 *** 痛,外陰腫痛;陰挺;少腹痛;疝氣[6]。
現(xiàn)代又多用急脈穴治療睪丸炎、鞘膜積液、子宮下垂等[1]。
生殖系統(tǒng)疾?。鹤訉m脫垂,疝氣,睪丸鞘膜積液, *** 腫痛。
1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避開動脈[1]。
急脈乃厥陰之大絡,為睪丸之系帶,治癲疝可灸之,不可刺[2]。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王冰注謂:“可灸而不可刺。”。
注意:針刺時須避開股支、靜脈。
艾條灸5~10分鐘[5]?!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王冰注謂:“可灸而不可刺。”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4 急脈穴的配伍 急脈配太沖、曲泉,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
急脈配太沖、中封、曲泉,治疝氣[6]。
急脈配關元、歸來,有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痛。
急脈配氣海、關元、歸來,治少腹痛[6]。
15 特效 *** 用中指指腹輕揉左右急脈穴,每次1~3分鐘,可改善精力減退、腰腿寒冷[7]。
16 文獻摘要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氣府論》王冰注:按之隱指堅然,甚按則痛引上下也,其左者中寒,則上引少腹,下引陰丸,善為痛,為少腹急中寒,此兩脈皆厥陰之大絡通行其中,故日厥陰急脈,即睪之系也,可灸而不可刺,病疝,少腹痛,即可灸。
《備急千金要方》:婦人胞下垂注,陰下脫,灸俠玉泉三寸,隨年壯三報。
17 急脈穴研究進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1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鞘膜積液的病因有哪些
下一篇: 鞘膜積液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