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胚胎殘余的發(fā)展
胚胎學發(fā)生膀胱和直腸均來源于原始的泄殖腔。直腸從尿生殖膈分離時,可能有移位胚胎殘余遺留,在一定情況下轉(zhuǎn)化成腺成分。化生過程則由炎癥所致,若進一步發(fā)展,可致腺性膀胱炎,也可以再發(fā)展成惡性病變。
2、移行上皮化生
正常的膀胱黏膜無腺體存在,當膀胱受到長期的感染、結石、梗阻或其他一些中毒因素的慢性刺激后,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伴有上皮芽的移行上皮細胞向下增殖,它們擠壓于黏膜固有層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Brunns巢或腺,這種上皮巢可以逐漸成為囊性膀胱炎或分化為真正的腺體,成為腺性膀胱炎或發(fā)展為腺癌。
腺性膀胱炎的細胞巢和囊腫被認為是癌變前期的先兆。
理由為:
①細胞巢和囊腫與上皮性腫瘤密切相關,如果腫瘤為多發(fā)時,這些病灶可介于中間區(qū)域;
②細胞巢和囊腫引起癌腫的病例已有報告;
③引起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zhì)也能引起細胞巢和囊腫增生變化。因此腺性膀胱炎與膀胱癌有一定關系。
腺性膀胱炎最常累及膀胱頸和三角區(qū),亦可累及全膀胱黏膜或雙側輸尿管末端而引起腎積水。腺性膀胱炎與囊性膀胱炎相似,顯微鏡檢查可資鑒別。膀胱炎的特征是含有黏液的柱狀上皮細胞,位于黏膜表面或形成腺體向下長入固有層內(nèi)。如果伴有細菌性炎癥,病變黏膜發(fā)紅、腫脹而粗糙不平,有時很像癌腫。
膀胱鏡檢查有3種表現(xiàn):
①乳頭樣水腫結構,可被深溝分隔,乳頭本身看不見血管分支,鄰近炎癥區(qū)域可見水腫,這些水腫黏膜突起,像大泡狀水腫,但水腫的實性感和不透光性可與大泡狀水腫鑒別;
②實性絨毛樣增生,這種病變可融合在一起,也可由正?;蜉p度異常的膀胱黏膜分隔成灶性病變;
③囊性改變,多在三角區(qū)及尿道內(nèi)口周圍,偶爾也出現(xiàn)于膀胱側壁和頂部。囊腫可以單個或成群出現(xiàn)。早期囊腫呈半透明狀,內(nèi)含清亮漿液;晚期囊腫變硬,成為黃灰色,囊內(nèi)充滿黃色黏性或膠體物質(zh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1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腺性膀胱炎有哪些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