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頸遠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見于青壯年
,好發(fā)于中部,其次為下部A簡單骨折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稱 5 英文名稱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別名 7 分類 8 ICD號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10 發(fā)病機制 10.1 伸展型 10.2 伸展尺偏型 10.3 伸展橈偏型 10.4 屈曲型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xiàn)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發(fā)癥 12.1 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 12.2 肘內翻 12.3 肘外翻 12.4 神經(jīng)損傷 12.5 肘關節(jié)骨化性肌炎 13 檢查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 15 鑒別診斷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 17 預后 18 關于骨折 18.1 病因病機 18.2 癥狀 18.3 治療 19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的穴位 1 拼音 gōng gǔ kē shàng gǔ zhé
2 英文參考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1])為病名[2]。是指以肘部疼痛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遠端內外髁上方的骨折
4 疾病名稱 肱骨髁上骨折
5 英文名稱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6 肱骨髁上骨折的別名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7 分類 骨科 > 四肢損傷 > 肱骨干骨折與肘部創(chuàng)傷 > 肘關節(jié)骨折
8 ICD號 S42.4
9 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間接暴力所致
10 發(fā)病機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發(fā)生于運動傷
11 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xiàn) 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見于兒童,有外傷史
在5~6歲以下的兒童
,肱骨髁上骨折應注意和肱骨遠端全骺分離相鑒別。因肱骨小頭的骨化中心在1歲左右出現(xiàn),而滑車的骨化中心在10歲左右才出現(xiàn),故骨骺全分離在X線片無骨折線,橈骨縱軸線與肱骨小頭關系不改,但與肱骨下端關系改變,肘部腫脹,環(huán)周壓痛。單純肱骨小頭骨折,則在X線片上可以橈骨縱軸線不通過肱骨小頭而確診(圖5)。在診斷中應注意橈動脈搏動及正中神經(jīng)的功能。
12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發(fā)癥
Volkmann缺血性肌攣縮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見而嚴重的合并癥。其早期癥狀為劇烈疼痛
,橈動脈搏動消失或減弱,末梢循環(huán)不良,手部皮膚蒼白發(fā)涼,被動伸直屈曲手指時引起劇痛等,應立即將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經(jīng)短時間觀察后血運無改善者
13 檢查 肘關節(jié)正側位X線片能顯示骨折及移位
。14 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 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主要依據(jù)以下內容:
1.外傷史? 以生活及運動意外為多發(fā),且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2.臨床表現(xiàn)? 以肘部腫脹(多較明顯)、劇痛及活動受限為主
3.影像學檢查? 常規(guī)正
15 鑒別診斷 在5~6歲以下的兒童
肱骨髁上骨折與肘關節(jié)脫位鑒別要點:
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關節(jié)可部分活動,肘后三角無變化
肘關節(jié)脫位肘關節(jié)彈性固定,肘后三角有變化
16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 裂紋骨折
錯位型骨折應盡早進行閉合復位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術治療,但閉合復位應力求矯正內翻及內旋畸形
有些不穩(wěn)定骨折,可在復位后經(jīng)皮自內
有血管
就診晚的移位骨折
兒童的肱骨髁上骨折
發(fā)生于成年人的通髁骨折,其機制與此類似
17 預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過程中
18 關于骨折 骨折(fracture[1])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xù)性受到破壞所引起的
,以疼痛、腫脹、青紫、功能障礙、畸形及骨擦音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1]。見《外臺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傷、傷折、折瘍[3]。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1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肱骨髁上骨折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