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接觸性皮炎概述(《接觸性皮炎癥狀有哪些
      ?》)

      祝由網(wǎng) 2023-11-20 03:56:38

      接觸性皮炎概述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粘膜由于接觸外界物質(zhì),如化纖衣著,化妝品

      、藥物等等而發(fā)生的炎性反應(yīng)
      。其臨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fā)生邊緣鮮明的損害
      ,輕者為水腫性紅斑
      ,較重者有丘疹
      、水疙甚至大疤,更嚴重者則可有表皮松解
      ,甚至壞死
      。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適當處理,可以速愈
      ,否則可能轉(zhuǎn)化為濕疹樣皮炎

      《接觸性皮炎癥狀有哪些
      ?》

      接觸性皮炎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

      ,在接觸部位發(fā)生境界清楚的紅斑、腫脹
      、后疹
      、水皰,甚至大皰
      ,大多為單一形態(tài)
      ,自覺灼熱瘙癢,甚至灼痛為臨床特征
      。本病若處理不當
      ,病程遷延而轉(zhuǎn)變?yōu)閬喖毙曰蚵裕憩F(xiàn)為輕度紅斑
      、丘疹
      ,境界不清或皮膚輕度增厚及苔蘚樣變。 1
      、忌用刺激性肥皂:臉上出現(xiàn)皮炎
      ,患處的皮膚比較敏感,洗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千萬不能用刺激性過強的洗面奶或者肥皂洗臉
      ,這樣很容易刺激臉部皮膚或者引起臉部皮炎過敏,加重皮炎的癥狀
      。 2
      、不要搔抓患處:臉上的皮炎會讓患者又不自覺的瘙癢感。很多患者在生活中不由自主的用手抓撓患處
      ,雖然可以暫時的解決瘙癢
      ,但是過后可能導(dǎo)致瘙癢加劇,甚至抓傷皮膚
      ,給皮膚帶來二次傷害
      。因此患者一定要要避免用手抓撓患處。

      濕瘡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濕瘡的病因病機 5 濕瘡的診斷 5.1 急性濕瘡 5.2 亞急性濕瘡 5.3 慢性濕瘡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類型的濕瘡 6 需要與濕瘡相鑒別的疾病 6.1 接觸性皮炎與急性濕瘡相鑒別 6.2 牛皮癬與慢性濕瘡相鑒別 7 濕瘡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風(fēng)熱蘊膚 7.1.2 濕熱浸淫 7.1.2.1 癥狀 7.1.2.2 辨證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藥治療 7.1.3 脾虛濕蘊 7.1.3.1 癥狀 7.1.3.2 辨證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藥治療 7.1.4 血虛風(fēng)燥 7.1.4.1 癥狀 7.1.4.2 辨證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藥治療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濕瘡 7.2.2 亞急性濕瘡 7.2.3 慢性濕瘡 8 濕瘡患者日常保健 9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濕瘡的穴位 2 治療濕瘡的方劑 3 治療濕瘡的中成藥 4 濕瘡相關(guān)藥物 5 古籍中的濕瘡 1 拼音 shī chuāng

      2 英文參考 eczema [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xué)名詞(2004)]

      3 概述 濕瘡(eczema[1])為病名[2]

      。是指以多形損害
      ,對稱分布
      ,劇烈瘙癢,滲出傾向
      ,反復(fù)發(fā)作
      ,易成慢性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皮膚疾病。為過敏性炎癥皮膚病[2]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稟賦不耐者為多
      。一般可分為急性
      、亞急性、慢性三類

      中醫(yī)古代文獻無濕瘡之名

      ,一般依據(jù)其發(fā)病部位、皮損特點而有不同的名稱
      ,若浸淫遍體
      ,滋水較多者,稱浸淫瘡
      ;以丘疹為主者
      ,稱血風(fēng)瘡或栗瘡;發(fā)于耳部者
      ,稱旋耳瘡
      ;發(fā)于 *** 者,稱 *** 風(fēng)
      ;發(fā)于手部者
      ,稱瘑瘡;發(fā)于臍部者
      ,稱臍瘡
      ;發(fā)于陰囊者,稱腎囊風(fēng)或繡球風(fēng)
      ;發(fā)于四肢彎曲部者
      ,稱四彎風(fēng);發(fā)于嬰兒者
      ,稱奶癬或胎癥瘡

      濕瘡相當于西醫(yī)的濕疹[3]。

      4 濕瘡的病因病機 濕瘡總因稟賦不耐

      ,風(fēng)
      、濕、熱阻于肌膚所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蛞蝻嬍巢还?jié),過食辛辣魚腥動風(fēng)之品,或嗜酒
      ,傷及脾胃
      ,脾失健運,致濕熱內(nèi)生
      ,又外感風(fēng)濕熱邪
      ,內(nèi)外合邪,兩相搏結(jié)
      ,浸淫肌膚發(fā)為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换蛞蛩伢w虛弱
      ,脾為濕困
      ,肌膚失養(yǎng)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
      ,化燥生風(fēng)而致血虛風(fēng)燥
      ,肌膚甲錯,發(fā)為本病

      5 濕瘡的診斷 根據(jù)病程和皮損特點

      ,濕瘡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
      、慢性三類

      5.1 急性濕瘡

      起病較快,常對稱發(fā)生
      ,可發(fā)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
      ,亦可泛發(fā)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額
      、眼皮
      、頰部、耳部
      、口唇周圍等處多見
      。初起皮膚潮紅、腫脹
      、瘙癢
      ,繼而在潮紅、腫脹或其周圍的皮膚上
      ,出現(xiàn)丘疹
      、丘皰疹、水皰
      。皮損群集或密集成片
      ,形態(tài)大小不一
      ,邊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皰破裂
      ,形成糜爛
      、流滋、結(jié)痂
      。自覺瘙癢
      ,輕者微癢,重者劇烈瘙癢呈間隙性或陣發(fā)性發(fā)作
      ,常在夜間增劇
      ,影響睡眠。皮損廣泛者
      ,可有發(fā)熱,大便秘結(jié)
      ,小便短赤等全身癥狀

      5.2 亞急性濕瘡

      多由急性濕瘡遷延而來,急性期的紅腫
      、水皰減輕
      ,流滋減少,但仍有紅斑
      、丘疹
      、脫屑。自覺瘙癢
      ,或輕或重
      ,一般無全身不適。

      5.3 慢性濕瘡

      多由急性
      、亞急性濕瘡反復(fù)發(fā)作而來
      ,也可起病即為慢性濕瘡,其表現(xiàn)為患部皮膚增厚
      ,表面粗糙
      ,皮紋顯著或有苔蘚樣變,觸之較硬
      ,暗紅或紫褐色
      ,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
      、鱗屑及色素沉著
      ,間有糜爛、流滋
      。自覺瘙癢劇烈
      ,尤以夜間
      、情緒緊張、食辛辣魚腥動風(fēng)之品時為甚
      。若發(fā)生在掌跖
      、關(guān)節(jié)部的易發(fā)生皸裂,引起疼痛
      。病程較長
      ,數(shù)月至數(shù)年不等,常伴有頭昏乏力
      、腰酸肢軟等全身癥狀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類型的濕瘡

      濕瘡雖有上述共同表現(xiàn),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環(huán)境或特殊的致病條件
      ,濕瘡可有下列特殊類型

      (一)頭面部濕瘡發(fā)于頭皮者,多有糜爛

      、流滋
      ,結(jié)黃色厚結(jié),有時頭發(fā)粘集成束狀
      ,常因染毒而引起脫發(fā)
      。發(fā)于面部者,多有淡紅色斑片
      ,上覆以細薄的鱗屑

      (二)耳部濕瘡好發(fā)于耳窩、耳后皺襞及耳前部

      。皮損為潮紅
      、糜爛、流滋
      、結(jié)痂及裂隙
      ,耳根裂開,如刀割之狀
      ,癢而不痛
      ,多對稱發(fā)生。

      (三) *** 部濕瘡主要發(fā)生于女性

      ,表現(xiàn)為皮膚潮紅
      、糜爛、流滋
      ,上覆以鱗屑
      ,或結(jié)黃色痂皮。自覺瘙癢
      ,或有皸裂而引起的疼痛

      (四)臍部濕瘡皮損為鮮紅色或暗紅色斑片

      ,有流滋、結(jié)痂
      ,邊界清楚
      ,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膚。常有臭味
      ,亦易染毒而出現(xiàn)紅腫熱痛
      ,伴發(fā)熱畏寒,便秘溺赤

      (五)手部濕瘡皮損形態(tài)多種

      ,可為潮紅、糜爛
      、流滋
      、結(jié)痂。反復(fù)發(fā)作
      ,可致皮膚粗糙肥厚
      。冬季常有皸裂而引起疼痛。發(fā)于手背者
      ,多呈錢幣狀;發(fā)于手掌者
      ,皮損邊緣欠清

      (六)小腿部濕瘡多見于長期站立者,皮損主要發(fā)于小腿下三分之一的內(nèi)外側(cè)

      。常先有局部青筋暴露
      ,繼則出現(xiàn)暗紅斑,表面潮濕
      、糜爛
      、流滋,或干燥
      、結(jié)痂
      、脫層,呈局限性或彌漫性分布
      。常伴有臆瘡
      。病程遷延,反復(fù)發(fā)作
      ,可出現(xiàn)皮膚肥厚粗糙
      ,色素沉著或減退。

      (七)陰囊濕瘡多發(fā)于陰囊

      ,有時延及 *** 周圍
      ,少數(shù)累及 ***
      。;急性期潮紅
      、腫脹
      、糜爛、滲出
      、結(jié)痂
      ;慢性期則皮膚肥厚粗糙,皺紋加深
      ,色素沉著
      ,有少量鱗屑,常伴有輕度糜爛滲出
      。病程較長
      ,常數(shù)月、數(shù)年不愈

      (八)嬰兒濕瘡多發(fā)于頭面部

      ,尤常見于面部,在面部者
      ,初為簇集性或散在的紅斑或丘疹
      。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的鱗屑和黃色痂皮
      。輕者
      ,僅有淡紅的斑片,伴有少量鱗屑
      ,重者出現(xiàn)紅斑
      、水皰、糜爛
      ,浸淫成片
      ,不斷蔓延擴大。自覺瘙癢劇烈
      ,患兒常有睡眠不安
      ,食欲不振,一般1—2歲之后可以痊愈
      ,若2歲后反復(fù)發(fā)作
      ,長期不愈,且有家族史
      、過敏史者稱為四彎風(fēng)

      (九)四彎風(fēng)一般分為嬰兒期、兒童期、成人期

      。嬰兒期皮損為多形性
      ,有紅斑、丘疹
      、水皰
      、糜爛、流滋
      、結(jié)痂
      、脫屑。好發(fā)于頭面
      、軀干
      、四肢。兒童期皮損呈局限性
      、對稱性
      ,多為干燥常有鱗屑的丘疹,或為邊緣清楚的苔蘚樣斑片
      ,因搔抓而有抓痕
      、表皮剝脫、血痂
      。少數(shù)可為米粒至黃豆大小
      ,正常皮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初起較大
      ,顏色潮紅
      ,日久變硬,色褐
      。多見于肘窩、胭窩或四肢伸側(cè)
      。成人期皮損類似播散性牛皮癬
      ,皮損為多數(shù)密集的小丘疹,常融合成片
      ,苔蘚樣變明顯
      ,其上有細薄鱗屑。好發(fā)于頸部
      、四肢
      、眼眶周圍。自覺劇烈瘙癢
      。部分患者伴有消瘦
      、便溏、納呆
      、神疲乏力
      、頭暈
      、腰酸、發(fā)育不良等癥狀
      。實驗室檢查: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高
      ,血清中18E增高。

      6 需要與濕瘡相鑒別的疾病

      6.1 接觸性皮炎與急性濕瘡相鑒別

      接觸性皮炎有明確的接觸史
      。皮損局限于接觸部位
      ,以紅斑、潮紅
      、腫脹
      、水皰為主,形態(tài)較單一
      ,邊界清楚
      ,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不復(fù)發(fā)

      6.2 牛皮癬與慢性濕瘡相鑒別

      牛皮癬皮損好發(fā)于頸項
      、四肢伸側(cè)、尾骶部
      。初為多角形扁平丘疹
      ,后融合成片,典型損害為苔蘚樣變
      ,皮損邊界清楚
      ,無糜爛滲出史。

      7 濕瘡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風(fēng)熱蘊膚 濕瘡·風(fēng)熱蘊膚證(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massing in skin)是指風(fēng)熱蘊膚
      ,以紅色丘疹為主
      ,可見鱗屑、結(jié)痂
      、滲出不明顯
      ,發(fā)病迅速,泛發(fā)全身
      ,瘙癢劇烈
      ,舌質(zhì)紅,苔舌薄黃
      ,脈浮數(shù)或弦數(shù)為常見癥的濕瘡證候[3]

      7.1.2 濕熱浸淫 濕瘡·濕熱浸淫證(eczema with dampnessheat inundation pattern)是指濕熱浸淫肌膚,以發(fā)病急

      ,皮損潮紅灼熱
      ,丘皰疹密集,瘙癢無休,抓破后滲液流汁
      ,伴身熱不揚
      、心煩口渴,大便干
      ,尿短赤
      ,舌質(zhì)紅,舌苔白或黃膩
      ,脈滑或數(shù)為常見癥的濕瘡證候[3]

      7.1.2.1 癥狀 發(fā)病急,皮損潮紅灼熱

      ,瘙癢無休
      ,滲液流滋;伴身熱
      ,心煩
      ,口渴,大便于
      ,尿短赤
      ;舌紅,苔薄白或黃
      ,脈滑或數(shù)

      7.1.2.2 辨證分析 濕熱浸淫,熱重于濕

      ,故發(fā)病急
      ,皮損潮紅灼熱,伴身熱
      ,心煩口渴
      ,大便于,尿短赤
      ;濕熱浸淫肌膚則瘙癢無休
      ,滲液流汁;舌紅
      、苔薄白或黃
      、脈滑或數(shù)為濕熱之象

      7.1.2.3 治法 清熱利濕

      7.1.2.4 方藥治療 龍膽瀉肝湯合革蘚滲濕湯加減。

      7.1.3 脾虛濕蘊 濕瘡·脾虛濕困證(eczema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虛濕困

      ,蘊于肌膚
      ,以發(fā)病較緩,皮損淡紅,散在丘疹
      、丘皰疹
      ,瘙癢,抓后糜爛滲出
      ,可見鱗屑
      ,伴有納少,神疲
      ,腹脹便溏
      ,舌質(zhì)淡胖,舌苔白或膩
      ,脈弦緩為常見癥的濕瘡證候[3]

      7.1.3.1 癥狀 發(fā)病較緩,皮損潮紅

      ,瘙癢
      ,抓后糜爛流滋,可見鱗屑
      ;伴納少
      ,神疲,腹脹便溏
      ;舌淡胖
      ,苔白或膩,脈弦緩

      7.1.3.2 辨證分析 飲食不節(jié)

      ,日久傷脾,脾虛生濕
      ,蘊積肌膚
      ,故發(fā)病較緩,皮損潮紅
      ,瘙癢
      ,抓后糜爛滲出;脾虛濕阻中焦則納少
      ,神疲
      ,腹脹便溏;舌淡胖
      、苔白或膩
      、脈弦緩為脾虛濕蘊之象。

      7.1.3.3 治法 健脾利濕

      7.1.3.4 方藥治療 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7.1.4 血虛風(fēng)燥 濕瘡·血虛風(fēng)燥證(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虛風(fēng)燥

      ,以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
      ,或皮損粗糙肥厚
      ,伴口干,納差腹脹
      ,舌質(zhì)淡
      ,舌苔白,脈細弦為常見癥的濕瘡證候[3]

      7.1.4.1 癥狀 病久

      ,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
      ,或皮損粗糙肥厚
      ;伴口干不欲飲,納差腹脹
      ;舌淡
      ,苔白,脈細弦

      7.1.4.2 辨證分析 久病耗傷陰血

      ,或脾虛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虛生風(fēng)化燥
      ,肌膚失養(yǎng)
      ,故病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
      ,劇癢
      ,或皮損粗糙肥厚;陰血不足則口干不欲飲
      ,脾虛則納差腹脹
      ;舌淡、苔白
      、脈細弦為血虛風(fēng)燥之象

      7.1.4.3 治法 養(yǎng)血潤膚,祛風(fēng)止癢

      7.1.4.4 方藥治療 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fēng)飲加減

      。瘙癢不能人眠者,加珍珠母
      、夜交藤
      、酸棗仁,以養(yǎng)心安神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濕瘡 初起僅有皮膚潮紅而無流滋者
      ,以清熱安撫、避免 *** 為原則
      ,可選用清熱止癢的中藥苦參
      、黃柏、地膚子
      、荊芥等煎湯外洗
      ,或用10%黃柏溶液、爐甘石洗劑外搽
      ;若糜爛
      、水皰、流滋較多者
      ,以收斂清熱止癢為原則
      ,可選用馬齒莧水洗劑,黃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
      、龍膽草
      、野菊花、爐甘石
      、明礬各20g
      ,煎水待冷后濕敷,或2%~3%硼酸水
      、0.5%醋酸鉛外洗
      ;急性濕瘡后期,滋水減少
      、結(jié)痂時
      ,以保護皮損、避免 ***
      、促進角質(zhì)新生
      、消除殘余炎癥為原則,可選用黃連軟膏
      、青黛膏外搽

      7.2.2 亞急性濕瘡 以消炎、止癢

      、干燥
      、收斂為原則,有少量流滋者
      ,選用苦參湯
      、三黃洗劑濕敷外搽;無流滋者
      ,可選用青黛散
      、祛濕散
      、新三妙散等油調(diào)外敷或黃柏霜外搽。

      7.2.3 慢性濕瘡 以止癢

      、抑制表皮細胞增生
      、促進真皮炎癥浸潤吸收為原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蛇x用各種軟膏
      、乳劑,根據(jù)瘙癢及皮膚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濃度的止癢劑
      、角質(zhì)促成和溶解劑
      ,如青黛膏、5%硫黃軟膏
      、5%一10%復(fù)方松餾油軟膏
      、濕瘡膏、皮脂膏
      、10%~20%黑豆餾油軟膏及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軟膏

      8 濕瘡患者日常保健 1.急性者忌用熱水燙洗和肥皂等 *** 物洗滌。

      2.不論急性

      、慢性
      ,均應(yīng)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
      、雞鴨
      、牛羊肉、魚腥海鮮等發(fā)物

      3.急性濕瘡或慢性濕瘡急性發(fā)作期間

      ,應(yīng)暫緩預(yù)防注射。

      9

      長在手上的蘚有幾種?

      手癬
      (Tinea manus)
      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稱鵝掌風(fēng)

      ,其致病真菌與足癬相同
      ,以紅色毛癬菌為主。
      臨床表現(xiàn)
      多自手部某一部位開始
      ,尤其拇指或食指的側(cè)面
      、屈面和掌心,然后逐漸擴展
      。其分型同足癬
      。但由于手掌露在外,幫很少看到指間浸漬糜爛
      。但白念珠菌引起者
      ,指間可見浸漬糜爛。丘疹鱗屑型常有小水皰發(fā)生
      ,耐用有環(huán)狀鱗屑
      。水皰型瘙癢顯著
      ,如發(fā)生在掌心和手指近端,易繼發(fā)感染
      。角化過度型掌指部明顯角化
      ,常有皺裂。
      治療:與足癬同

      預(yù)防:除積極治療手癬外,合并有足癬
      、體癬及甲癬者
      ,應(yīng)同時時行治療。?


      手癬

      ,別名
      ,鵝掌瘋 ,病理概述: 手癬為手掌的皮膚癬菌感染
      。若僅累及手背
      ,出現(xiàn)環(huán)形或多環(huán)形損害,則仍稱為體癬
      。手癬在全世界廣泛流行
      ,我國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雙手長期浸水和摩擦受傷及接觸洗滌劑
      ,溶劑等是手癬感染的重要原因
      。患者以青
      、中年婦女為多
      ,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流行特征 發(fā)病機制 治療 水皰鱗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
      ,克霉唑霜
      、復(fù)方苯甲酸搽劑、復(fù)方雷鎖辛搽劑等

      角化增厚型可作復(fù)方苯甲酸軟膏

      ,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皸裂者
      ,可加用尿素脂等
      。皮損消退后應(yīng)繼續(xù)搽藥至少2周。手部搽藥次數(shù)應(yīng)適當增加
      ,特別是洗手后加搽軟膏或霜劑
      。病程久者或局部治療效果差者可口服灰黃霉素,酮康唑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蚍颠?0%mg/日或150mg/周頓服
      ,連服2-4周。伊曲康唑200mg/日頓服
      ,連服一周
      。療霉舒250mg/日,連服2周
      。 預(yù)防 甲癬和手癬互為傳染源
      ,應(yīng)予以同時治療,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病
      。盡量避免搔抓和熱水燙
      。少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
      。 臨床表現(xiàn) 有二型:水皰鱗屑型:起病多為單例
      ,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開始,特別是掌心
      ,示指及無名指的掌面
      ,側(cè)面及根部。開始為針頭大小的水皰
      ,壁厚且發(fā)亮
      ,內(nèi)含清澈的液體。水皰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
      ,自覺瘙癢

      水皰干后脫屑并逐漸向四周蔓延擴大形成環(huán)形或多環(huán)形損害,邊緣清楚

      、病程慢性
      、持續(xù)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傳播至手背和指甲
      ,甚至對側(cè)手掌
      。有時水皰可繼發(fā)感染形成膿皰。角化增厚型:多由水皰鱗屑型發(fā)展而成
      ,患者有多年病史
      ,常已累及雙手,皮損無明顯的水皰或環(huán)形脫屑
      ,掌面彌漫性發(fā)紅增厚
      ,皮紋加深,皮膚粗糙
      ,干而有脫屑
      ,冬季易皸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難忍
      ,影響活動
      。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膚癬菌外,還與長期搔抓
      、洗燙
      、肥皂、洗滌劑
      ,各種化學(xué)物品和溶劑刺激以及不適當?shù)闹委熡嘘P(guān)
      。?

      診斷 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

      ,最終累及大部
      、全部甚至兩側(cè)手掌,損害為紅斑
      ,水皰
      、鱗屑和角化增厚
      ,應(yīng)考慮診斷為手癬
      ,真菌學(xué)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并發(fā)癥 病因 手癬多來自于搔抓足癬
      ,股癬和頭癬等的直接接觸傳染或甲癬及手背部體癬的蔓延
      。手癬的病原菌以紅色毛癬菌為主,約占55.6%
      ,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
      ,約占22.7%.白色念珠菌也可引起與手癬相同的損害。

      手癢
      、脫皮就一定是手癬嗎?

      手癬俗稱鵝掌風(fēng)
      ,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剂耸职_會常常感到瘙癢
      ,手部皮膚還會出現(xiàn)丘疹、水皰
      、紅斑和脫屑
      。初起為小片,隨后損害逐漸擴大
      ,界線清楚
      。時間長了,手部皮膚會變得粗糙
      、干燥
      、增厚,還可伴有皸裂和出血。

      但是如果出現(xiàn)手癢

      、脫皮等癥狀
      ,能不能說就一定是手癬呢?當然不能,還有很多皮膚病都可以見到手癢
      、脫皮的癥狀
      ,如濕疹、汗皰疹
      、接觸性皮炎
      、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等,應(yīng)仔細鑒別
      ,否則會延誤診斷和治療

      濕疹多發(fā)生在手掌心,且雙手對稱
      。皮損呈多形態(tài)
      ,可見丘疹、水皰
      、糜爛
      、滲液和結(jié)痂等同時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種為主
      。病情變化與季節(jié)關(guān)系密切
      ,與飲食和休息也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如果雙手掌接觸水和肥皂等刺激會加重損害
      。真菌檢查為陰性


      汗皰疹的發(fā)生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多于春夏之交發(fā)病

      ,入冬自愈
      ,主要見于青年人。皮損也是對稱分布
      ,以水皰為主
      ,成批發(fā)作,可見于手掌面
      、指側(cè)面和指端
      ,水皰干涸后脫皮,露出新生皮膚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感和灼熱感
      。本病發(fā)生與出汗不良或過敏反應(yīng)有一定關(guān)系,損害處真菌檢查為陰性


      接觸性皮炎是因接觸了引起過敏的物質(zhì)后引起的

      ,是皮膚的過敏反應(yīng),有明顯的接觸史。皮損發(fā)生于接觸部位
      ,境界清楚
      ,形態(tài)較一致,多以紅斑
      、水腫為主
      ,嚴重者可見水皰、大皰等
      。脫離接觸物后可逐漸消退至痊愈
      。局部真菌檢查為陰性。

      剝脫性角質(zhì)松解癥是一種表淺的掌跖部角質(zhì)剝脫性皮膚病

      ,常伴有局部多汗
      ,易于暖熱季節(jié)發(fā)作。皮損主要累及手足心
      ,雙側(cè)對稱
      ,表現(xiàn)為角質(zhì)松離形成的小白點及易剝脫的薄紙樣鱗屑,其下皮膚正常
      ,瘙癢不明顯
      。真菌檢查陰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28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手出好多小水泡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
      !.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還特別癢
      ?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
      !" onerror="nofind(this)" >
      單身貴族易群體性焦慮(單身貴族該怎么做)
       調(diào)查顯示80%的25至40歲的單身男人和女人“是快樂的”,專家提醒“剩男剩女”不快樂的背后隱藏了煩躁
      、焦慮
      ,甚至抑郁等消極情緒,而剛剛過去的情人節(jié)
      ,成為單身們焦慮的高發(fā)期
      芹菜與黃瓜同食好嗎
      芹菜與黃瓜同食好嗎芹菜不宜與黃瓜一同食用,這是因為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
      ,這種物質(zhì)會導(dǎo)致芹菜的營養(yǎng)價值降低
      老人健康飲食的10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