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許多食品亦可激發(fā)或加重病情,也應慎食或禁食
,尤其是無鱗魚類必須禁食
,以免加重病情。
(7)其他:應免除各種預防接種
;遵醫(yī)囑用藥
,不可隨便停藥、換藥或增減用量
;堅持正確的功能鍛煉
,以恢復關節(jié)功能;定期復查
。
紅斑狼瘡患者不應該吃什么?求詳細清單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好發(fā)于青年女性
,臨床癥狀復雜,變化多端
。至今原因不明
,因其受多種因素影響,極易反復
。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根治方法
,在世界范圍內(nèi)仍屬于難治性疾病,雖然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可以使病情緩解
,但副作用大
。而且不能有效防止復發(fā)。經(jīng)研究證明
,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比單純用西藥或中藥療效都好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的飲食,在治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
。按照中醫(yī)的觀點
,診治病人必須辨證施治,病人的飲食也必須符合這一原則
。根據(jù)疾病性質(zhì)
,結合病人的體質(zhì),選用相應的食物
,采取"辨證施食"的原則
,組合各種符合不同類型病人的食療配方。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見的辨證分型有:熱毒熾盛型、氣陰兩傷型
,肝腎陰虛型
,風濕熱痹型、脾腎陽虛型
。按照上述類型確定食療法則與食療組方
,提出病人的食物選擇和飲食禁忌。
熱毒熾盛型食療方
、飲食選擇與禁忌
熱毒熾盛型主癥:
突然高熱或發(fā)熱持續(xù)不退
,面部或全身其他部 位出現(xiàn)紅斑或水腫性紅斑,甚至大皰或血皰
,關節(jié)肌肉酸痛
,煩躁不安,神志恍惚或神昏譫語
,抽搐
、全身無力、大便干結
、尿少
、口渴喜冷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捎袊I血
、便血或皮膚紫斑等出血現(xiàn)象,咽喉腫痛或口舌潰瘍
。舌紅
、苔黃膩或舌光如鏡,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此型多見于急性發(fā)作或伴繼發(fā)感染者
。
食療原則:清熱解毒、涼血養(yǎng)陰
,化瘀消斑
。
熱毒熾盛型食療方:
原料 制法 功效
冬瓜青蛙梗米粥 冬瓜(帶皮)200克、青蛙肉100克
、梗米100克 將冬瓜
,青蛙肉切成塊與梗米一起下鍋用文火煲爛 冬瓜性味甘涼,能清熱止渴
,利水消腫解毒:青蛙肉性味甘涼
,能清熱解毒,補虛滋陰
,利水消腫:梗米性味平甘
,有健脾和胃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
、消腫除濕利尿作用
。適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熱毒熾盛型急性發(fā)作者或伴有繼發(fā)感染者
茅根蓮藕梗米粥 茅根200克、蓮藕200克
、梗米200克 鮮茅根切碎入鍋加水適量煎煮開
,約10分鐘去渣留汁,將蓮藕切成似花生米大之小碎塊
,先將梗米放入鮮茅根汁中煮爛
,最后放入蓮藕,微滾即出鍋 白茅根性味甘寒
,有 清熱解毒
,利尿止血之功效;蓮藕味甘性寒
,有清熱生津
,涼血止血散斑之功效;梗米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作用
。本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散斑作用
。適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熱毒熾盛型急性發(fā)作有發(fā)熱紅斑尿少者
薏米綠豆百合粥
薏米(米仁、薏苡仁)50克
,綠豆25克
,鮮百合100克白糖適量 將百合掰成瓣,去內(nèi)膜洗凈
,綠豆
、薏仁加水煮八成熟之后放入百合,用文火煮爛
,加糖適量 薏米仁味甘
,性微寒,入脾
、肺
、腎經(jīng),有清熱利濕健脾消水腫之功效
;綠豆性味甘涼
,入心胃二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清暑利水作用
;百合味甘微苦
,性微寒,有潤肺止咳
,清心安神之功效
。適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急性復發(fā)期
,早期或合并感冒者
海帶荷葉扁豆粥 水發(fā)海帶50克,鮮荷葉3張
,扁豆50克 將扁豆洗凈加水煮八成熟
,放入切碎的海帶和切 碎的鮮荷葉,共同煮爛成粥 海帶性咸寒
,可清熱利水
;荷葉有清熱解暑健脾作用;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和中
、消暑化濕功效
。適用于熱毒熾盛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早期、有低熱尿少
,便干胃口不佳的病人
柴胡絲瓜薏仁湯
柴胡30克
,嫩絲瓜1條,薏米50克 將柴胡入鍋加水煎煮去渣留汁
,嫩絲瓜去皮切段
,將薏米用柴胡汁煮爛,再加絲瓜煮5分鐘即成 柴胡有清熱涼血疏肝作用
,絲瓜性甘涼
、涼血解毒。適用于系統(tǒng)性紅斑早期有發(fā)熱或感冒時
熱毒熾盛型飲食的選擇與禁忌
紅斑狼瘡病人在就診時
,常常問醫(yī)生:我能夠吃什么
?有沒有什么忌口?紅斑狼瘡病人的飲食
,也應該遵守中醫(yī)治病辨證施食的原則
。根據(jù)食物的性味功能和疾病的性質(zhì),即紅斑狼瘡的辨證類型選擇合適的飲食
。所謂禁忌
,也即根據(jù)紅斑狼瘡的寒熱虛實、陰陽屬性
、結合食物的性味功能
。凡對疾病有不良影響皆列為禁忌。按照紅斑狼瘡的類型論述紅斑狼瘡病人的飲食選擇與禁忌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現(xiàn)是發(fā)熱
,全身關節(jié)肌肉酸痛
,皮膚有紅斑、煩躁或昏迷
、大便干結
、尿少、咽喉腫痛
、口渴
、喜冷飲
。舌紅、苔黃
、脈弦數(shù)
。此型病人屬于熱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療寒以熱藥
、療熱以寒藥"。藥食同源
,藥食同理。我們也可以說"療寒以熱(溫)食
,療熱以寒(涼食)"
。此型病人應吃寒性或涼性食物。寒性或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等功效
。常見寒性(涼性)的食物有:蓮藕
、竹筍、蘆筍
、冬瓜
、慈姑、絲瓜
、黃瓜
、苦瓜、蕹菜
、油菜
、菠菜、莧菜
、荸薺
、萵筍、白菜
、西洋菜
、葫蘆、枸杞菜
、茭白
、綠豆、蕎麥
、大麥
、小麥、薏苡仁
、蘋果
、香蕉
、番茄、芒果
、甘蔗
、梨、橙
、柚子
、木瓜、楊桃
、海帶
、紫菜、海藻
、田螺
、田雞、茶葉
、兔肉
、鴨肉、甲魚等
。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飲食禁忌:由于該型屬熱癥
,熱癥病人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姜、大蒜
、辣椒
、胡椒、桂皮
、八角
、韭菜、洋蔥
、荔枝
、狗肉、羊肉
、豬肉
、豬肝等。
氣陰兩傷型食療方
、飲食選擇與禁忌
氣陰兩傷型主癥
心悸
、胸悶氣短、心煩不眠
、四肢乏力
、腰酸軟、盜汗
、脫發(fā)
、咽干口燥
、精神倦怠、面色蒼白
、舌紅苔少
、脈細弱。食療原則:益氣養(yǎng)陰
,滋補肝腎
。
氣陰兩傷型食療原則:益氣養(yǎng)陰、滋補肝腎
氣陰兩傷型食療方
原料 制法 功效
黃芪黨參大棗粥 黃芪60克
、黨參30克
、大棗10枚、糯米100克 黃芪
、黨參同煮去渣取汁
,糯米、大棗共同下鍋煮粥后
,兌入藥汁煮片刻,加入白糖適量 黃芪性味甘平
,入肺
、脾經(jīng),有補氣益中
,固表止汗作用
;黨參性味甘平,入肺脾經(jīng)
,有補氣益肺養(yǎng)血生津作用
;大棗性味甘溫,入肺
、胃經(jīng)
,健脾胃、調(diào)和百藥
,益氣生津
;糯米性味甘溫,入脾
、胃肺經(jīng)
,補中益氣,治口渴
、尿多
。
黃芪、西洋參羹 黃芪100克
,西洋參30克
,糯米粉50克
,白糖適量,水1000毫升 將黃芪切片用紗布松松包住
,西洋參切片
,加水用文火煮至500毫升左右,除去黃芪藥渣
,再加入糯米粉
、白糖、煮片刻即成 黃芪性甘平入脾
、肺經(jīng)
,治脾、肺氣虛
,神疲乏力
;西洋參性微苦、甘寒
,入心肺腎經(jīng)有補氣養(yǎng)陰
、清火生津、治陰虛火旺
。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久病體虛
、神疲氣短者有效
淮杞芪鈍水魚 淮山30克、構杞20克
、黃芪50克
、水魚1只(250克左右) 宰殺水魚去除內(nèi)臟切塊,與藥材共同放入燉盅內(nèi)
,加水適量
,食鹽少許。隔水燉熟服用
。 淮山性味甘平
,入脾、肺
、腎經(jīng)
,有補氣養(yǎng)陰,治脾
、肺
、腎虛;枸杞性胃甘平
,入肝
、腎、脾經(jīng),能滋補肝腎
;黃芪性味甘平
、入脾、肺經(jīng)
,治脾
、肺氣虛;水魚性胃甘平
,入肝經(jīng)
,有益氣補虛
,滋陰涼血作用
,治肝腎兩虧
,陰虛內(nèi)熱。本食療方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氣陰兩傷型之久病體虛
、心悸氣短
、神疲肢軟、心煩失眠者有效
。
黃芪天冬燉烏雞 黃芪60克
、麥門冬20克 、烏雞100克 將烏雞宰殺退毛去除內(nèi)臟切塊
,與藥材共放入 一燉盅內(nèi)
,隔水燉2-3小時 黃芪性甘平,有補氣益中作用
;麥門冬性味甘微寒,入肺
、心
、胃經(jīng)。有潤肺滋陰生津功能
。本食療方適用于心煩少眠
,咽干口燥,干咳
,大便干結者有效
。
氣陰兩傷型的飲食選擇與禁忌
氣陰兩傷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主要表現(xiàn)是:心悸、胸悶氣短
、心煩不寐
、精神倦怠、四肢乏力
、面色蒼白
、腰酸軟、盜汗
、脫發(fā)
、咽干口燥
、舌紅苔少、脈細弱
、此型病人多為患紅斑狼瘡病的時間較長
,久病體虛者,或伴有心肺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者
。
氣陰兩傷屬虛癥,宜食用養(yǎng)氣滋陰
、清淡性平
,而富于營養(yǎng)之食物。如大米
、糯米
、山藥、豬肉
、胡蘿卜
、白果、百合
、葡萄
、白木耳、黃魚
、甲魚
、南瓜、大棗
、桑椹
、櫻桃、烏骨雞
、豬肚
、豬腎、鵪鶉
、鵪鶉蛋
、鴨肉、鮮貝
、干貝
、海參等。
忌用溫熱及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蔥
、蒜、辣椒、生姜
、芥茉
、茴香、芫荽
、荔枝
、杏子、蝦
、牛肉
、羊肉、貓肉等
。
風濕熱痹型食療方
、飲食選擇與禁忌
風濕熱痹型主癥:關節(jié)腫脹酸痛,肌肉疼痛不適或伴有低熱皮膚紫斑
,手指青紫麻木
。
食療原則:清熱,化濕
,活血
風濕熱痹型食療方
1
、秦艽桑枝煲老鴨。
配方:秦艽30克
,老桑枝50克
、老鴨100克。
制法:將老鴨洗凈切塊與中藥材一同入煲
,加水適量
,煲爛后,調(diào)味
,吃鴨肉飲湯
。
功效:秦艽有祛風濕、止痛
、解熱作用;桑枝能祛風濕通絡活絡作用
;鴨肉滋脾胃
。本食療方適用于關節(jié)腫痛伴有低熱之風濕熱痹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2
、薏苡
、木防已煲貓肉。
配方:薏米50 克
,木防已10克
、貓肉200克。
制法:將貓宰殺退毛,去除內(nèi)臟切成小塊
,與藥材共放入煲內(nèi)煲爛吃肉喝湯
。
功效:薏米味甘淡,性微寒
,入脾
、肺、腎經(jīng)
,有利尿
、化濕、清熱作用
,又有補脾胃之功效
;木防已有祛風濕、止痛作用
;貓肉味甘酸
、性溫、有祛風補血養(yǎng)血作用
。本食療方適用于關節(jié)腫痛伴低熱之風濕熱痹型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