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方
祝由網(wǎng)
2023-11-20 06:25:59
脂溢性皮炎方
脂溢性皮炎系慢性、表淺性
、炎癥性皮膚病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好發(fā)于頭部
、眉部
、眼瞼
、鼻唇溝
、耳后
、前胸及肩胛間等處
,重者也可侵犯腋窩、乳房下
、臍
、外陰及肛門。皮損為黃紅色斑丘疹或斑片
,邊緣清楚
,表面覆油膩性鱗屑或呈灰白色鱗屑,脫屑顯著
,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癢或脫發(fā)等
。
本病西醫(yī)主要采用一般措施、全身治療和局部用藥等方法
。
中醫(yī)屬“油風(fēng)”或“白屑風(fēng)”等范疇
。多為氣血熱盛,或肝熱血瘀所致
。治以涼血消風(fēng)
,疏肝活血為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色@較好療效
。下述諸方
,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祛風(fēng)換肌湯
石菖蒲
、威靈仙
、大胡麻、何首烏
、天花粉
、苦參、蒼術(shù)
、牛膝各10g
,當(dāng)歸、川芎
、甘草各5g
。
水煎,每日1劑
,日服3次
,飯前服。同時配合外用潤膚膏(當(dāng)歸12g
,紫草3g
;麻油炸至藥枯,去渣加黃蠟15g
,再熬成膏
,用消毒瓶貯藏備用),外涂患處
。
本方有祛風(fēng)潤燥
,清熱換肌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干性脂溢性皮炎50例
,結(jié)果治愈37例
,顯效12例,無效1例
,有效率為98%
。
2.清熱除濕湯
黃連5g,黃芩
、當(dāng)歸
、甘草各20g,連翹
、蒲公英
、知母、丹皮
、生地
、白芷各15g
,升麻10g,石膏30g
。
水煎內(nèi)服
,每日1劑
,日3次
,每次服150ml。并配合外用藥(地榆
、黃芩
、甘草、艾葉
、丹皮
、連翹各20g),水煎濕冷敷
,日敷3次
,每次30分鐘。
本方有清熱除濕
,疏風(fēng)止癢之功
。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45例,結(jié)果:大多數(shù)患者在用藥1周開始見效
,顯著多在10~15天左右
。痊愈35例,顯效6例
,有效3例
,無效1例。
3.涼血清肺湯
生地
、生山楂
、虎杖各15g,玄參
、川石斛
、寒水石、桑白皮各12g
,生石膏
、白花蛇舌草各30g,生甘草3g
。皮疹糜爛及伴油膩性脫屑者加茵陳
、生薏苡仁各15g;鼻翼潮紅者加制大黃9g
,苦參片15g
;皮損呈結(jié)節(jié)囊腫者加益母草15g
,莪術(shù)12g;大便干結(jié)者加全瓜蔞12g
,枳實9g
。
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
,每劑煎2次
,分2次服,每日1劑
,2周為1個療程
,根據(jù)癥情可以連續(xù)用3~4個療程。
本方有養(yǎng)陰清熱之功
。適用于脂溢性皮炎
、痤瘡、酒皶鼻等
。
4.龍膽瀉肝湯
龍膽草
、梔子、黃芩
、柴胡
、生地、車前子
、澤瀉
、木通、甘草各適量
。紅斑較甚者加用防風(fēng)
、荊芥;繼發(fā)感染者加用金銀花
、菊花:痔劇者加用苦參
、白鮮皮;皮損局限于下半身者加牛膝
、黃柏
。
水煎取汁,分2~3次服
,每日1劑
,3劑為1個療程。
本方出自《醫(yī)方集解》
,有瀉肝膽實火
,清下焦?jié)駸嶂ΑS袌蟮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50例
,結(jié)果
。治愈‘10例
,顯效2l例,有效10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82%。有效病例共服藥I~4個療程
,有效患者經(jīng)1年余隨訪
,治愈者無復(fù)發(fā),顯效患者亦來見皮損加重情況
。
5.薏米野菊湯
生薏苡仁30g
,野菊花
、生地
、赤石脂各15g,牛蒡子
、丹皮各10g
,荊芥、防風(fēng)各9g
,白礬12g
,甘草6g。每日1劑
,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
本方有祛風(fēng)止癢,健脾利濕之功
。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30例
,結(jié)果痊愈20例,好轉(zhuǎn)6例
,總有效率86.7%
。
6.全蝎苡仁湯
全蝎10g,薏苡仁30g
,黃芩
、黃柏、黃連
、梔子各9g
,茵陳、地膚子
、白鮮皮
、徐長卿、烏梅各15g
,蜈蚣2條
。每日l劑
,水煎取汁分次溫服,10劑為1療程
,療程問隔3天
。
同時配合外用皮炎靈(黃芩、黃柏
、苦參各30g
,川椒、枯礬
、百部各15g
;加75%酒精500ml,浸泡7天
,濾渣取汁外搽患處
,糜爛處忌用),每日2~3次
。忌食辛辣
、血腥、酒類之品
。
有報道運用本方治療脂溢性皮炎60例
,經(jīng)2~4個療程后,痊愈39例
,顯效7例
,有效9例,無效5例
,總有效率91.13%
。
7.石膏生地湯
生石膏、生地各30g
,當(dāng)歸
、荊芥、苦參
、白蒺藜
、知母各9g,蟬衣
、生甘草各6g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
本方有養(yǎng)陰活血
,祛風(fēng)止癢,清熱燥濕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有較好療效
。
8.土苓茵陳湯
土茯苓
、茵陳、生薏苡仁
、生地各30g
,黃芩、茯苓皮
、金銀花各15g
,梔子、元參各9g
。大便秘結(jié)加川軍
。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
本方有清熱利濕
,祛風(fēng)止癢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有良效
。
9.祛屑外洗方
苦參
、白鮮皮、土茯苓
、大黃、龍膽草
、硫黃各30g
。上藥水煎600ml,外洗患處
,分洗2~3次
,每日l劑
。同時配合內(nèi)服龍膽瀉肝丸10g
,每日2次
。用藥7天為l療程
,一般宜連續(xù)治療6~8療程
。
本方有利濕解毒
,活血化瘀
,消斑祛屑之功
。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38例
,結(jié)果臨床治愈17例
,顯效13例,好轉(zhuǎn)6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7%。
10.川軍細(xì)辛劑
川軍60g,細(xì)辛
、山柰各14g
,川椒7g,90%酒精600ml
,冰片2g
。將川軍、細(xì)辛
、山柰
、川椒等共研細(xì)末,以酒精浸泡1個月后
,過濾
;藥渣再加酒精’750 ml泡半個月后過濾;前后濾液合并
,再加入冰片
,瓶裝備用。使用前用溫肥皂水洗凈患處
,待干后
,蘸藥液外搽,每日3次
。
有報道運用本搽劑治療脂溢性皮炎10例
,結(jié)果均獲愈。一般藥后癢止
,3天鱗屑明顯減少
,15~30天可愈。本藥液外搽時
,局部稍有刺激性疼痛
,為正常反應(yīng),無需作任何處理
。
11.復(fù)方皂膽酊
皂莢60g
,白芷、冬凌草
、零陵香各30g
。以上方藥共為粗末,以60%酒精1000ml
,以浸漉法取得
,加豬苦膽汁100ml即成。用時外搽患處
,每日2~3次
。
本方有清熱除濕,通絡(luò)止癢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96例
,結(jié)果基本痊愈41例
,有效49例,無效6例
。
12.皮脂酊
百部
、紫草、訶子
、楮葉
、水楊酸、石炭酸各適量
。百部粗粉用70%酸性酒精浸泡3次
,每次24小時,合并浸液
,濃縮至每毫升相當(dāng)2g百部即為百部流浸膏
;紫草粗粉用苯提取至幾乎無色為止,合并苯提取液
,蒸發(fā)苯
,殘渣用石油醚洗2次后即得紫草苯提取物;訶子
、楮葉用黃酒炒黃后再用70%酒精浸泡3天
,浸泡液每100ml含訶子、楮葉各20g
。將百部流浸膏50ml
,紫草苯提取物20mg,訶子
、楮葉醇浸液1000ml,充分?jǐn)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過濾
,濾液中加入水楊酸100g,石炭酸20g混勻
,于玻璃瓶中密閉置于陰涼處備用
。
使用時患部用硫黃水(1∶2000)洗凈擦干,將皮脂酊涂患處
,每日3~4次
。局部油脂分泌過多者可煎服山楂(每日30g,煎液分?jǐn)?shù)次服)和口服維生素B6(常用量)
。1個月為l療程
。
有報道運用本酊劑治療脂溢性皮炎30例,結(jié)果治愈16例,顯效7例
,有效5例
,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
。
13.蛇膽膏
腹蛇膽液0.5ml
,雪花膏500g。將2味充分調(diào)勻
,涂擦患處
。
本方有燥濕止癢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800例
,結(jié)果治愈率為83.2%
,有效率為100%,療程為10~30天
。
14.祛屑湯
苦參
、白鮮皮、地膚子
、白芷各20g
,大黃、土槿皮
、川椒
、黃相各15g,側(cè)柏葉30g
,連翹25g
。將上述藥物用2000ml涼水放人沙鍋內(nèi)浸泡4小時,先武火后文火煮沸30分鐘
,過濾后再煮1次
,2次藥液共倒人盆內(nèi)待溫后,將患處浸入
,每天1次熏洗
,每次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
。1劑藥連用3天
,3劑為1療程。囑患者忌食腥辣發(fā)物及脂肪性糖類各種食物
。
本方有解毒燥濕
,殺蟲止癢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50例
,病程最長15年
,最短半年
;大多數(shù)病例以頭面部皮損最重。分型:痂皮型17例
,鱗屑型33例
。結(jié)果:1療程內(nèi)痊愈27例,2療程內(nèi)痊愈18例
,顯效5例
。
15.系列秘驗方
(1)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0g
,苦參20g
,明礬、冰片各10g
。上藥水煎
,每日1劑,分2次洗用
,每次15分鐘
。
(2)硫黃、生大黃
、苦參各等份
。上藥共研細(xì)末,以此粉9g用水調(diào)成糊狀洗頭
,5~10分鐘后
,再用香皂或硫黃皂將頭發(fā)洗凈,2日1次
。
(3)生大黃100g
,冰片20g,食醋250g
。上藥密封浸泡7天
,變成棕色后方可應(yīng)用。治療時先用75%酒精消毒患處
,再涂上藥
,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用堿性強(qiáng)的化妝品。
(4)楊柳葉
、脂麻梗
、墨旱蓮、生側(cè)柏葉各60g
,皂角10g
。將上藥用水煎湯
,洗頭。
(5)透骨草
、大黃各30g
,皂角刺、側(cè)柏葉各60g
。將上藥共用水煎湯
,洗患處,隔13洗1次
。
(6)鮮姜250g
,布包擰汁。先用10%鹽水洗凈患部
,擦干
,再用棉簽蘸姜汁反復(fù)搽涂患處,姜汁用完為止
。
(7)豬膽1個
,將膽汁倒在溫水中,攪勻后洗患處
,把油脂狀鱗屑清除干凈
,再用清水清潔1次,每日治療1次
。<
脂溢性皮炎怎么治?
脂溢性皮炎可以用藥物治療
,要根據(jù)脂溢性皮炎的類型來選擇
。脂溢性皮炎可以分為干性和油性兩大類,具體情況及治療方法如下:油性的脂溢性皮炎:以皮疹比較油膩
、肥厚的鱗屑為主
,因此在臨床上以比較清爽的水劑、洗劑
、噴劑
,及質(zhì)地清爽的乳霜為主要選擇藥物,長在頭皮上的油膩性痂屑
,滲液為主的皮疹
,可以選擇使用二硫化硒洗劑、皮膚康洗液或者是聯(lián)苯芐唑噴霧劑
。如果伴發(fā)有糠秕孢子菌感染
,可以使用殺菌的噴劑。如果發(fā)生在面部
,可以選擇硅油乳膏
、皮膚的敷料等
;干性的脂溢性皮炎:臨床表現(xiàn)以皮膚的干燥、脫屑
、紅斑為主
,多伴有瘙癢,可以選擇使用質(zhì)地稍微滋潤
,含有油脂多的膏劑
。最常用的就是糖皮質(zhì)激素類的藥膏,如艾洛松
、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鹵米松乳膏等,中藥質(zhì)地的藥膏也可以選擇使用
。
【拓展資料】
一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jìn)。表現(xiàn)為頭皮多脂
、油膩發(fā)亮
、脫屑較多,在皮脂發(fā)達(dá)部位較易發(fā)生
,是發(fā)生在皮脂溢出基礎(chǔ)上的一種慢性炎癥
,損害為鮮紅或黃紅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
,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癢
,成年人多見,亦可見于新生兒
。
二
、好發(fā)于皮脂溢出區(qū),往往局限于頭皮
,嚴(yán)重者可向面部
、鼻唇溝、眉
、眼瞼
、胸背中部、臍窩及腹股溝或腋部發(fā)展
。皮損初為毛囊性小丘疹
,逐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黃紅色斑片,上覆油膩性鱗屑結(jié)痂
,重者可呈輕度滲出性濕疹樣皮炎
,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發(fā),甚至發(fā)展為紅皮病。由于部位和損害輕重的不同
,臨床表現(xiàn)亦有差別。
三
、宜食入富含維生素A
、B2、B6
、E的食物:因維生素A
、B2、B6對脂肪的分泌有調(diào)節(jié)和抑制作用
。維生素E有促進(jìn)皮膚血液循環(huán)
、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
、胡蘿卜
、南瓜、土豆
、卷心菜
、芝麻油、菜子油等
。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尤其是維生素A的食物要適量多吃,豬肝
、胡蘿卜
、蛋黃等,以糾正毛囊皮脂角化異常
,防止毛囊堵塞
。
四、本病為多因素所致
。與年齡
、性別有關(guān),大多數(shù)病例有遺傳傾向
,雄激素水平增高
,導(dǎo)致皮脂分泌增多。此外
,皮脂溢出常出現(xiàn)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綜合征)
,特別是在疾病進(jìn)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于正常2倍
;在動脈硬化
、糖尿病、腎上腺腫瘤
、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癲癇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現(xiàn)象
。
五
、脂溢性皮炎臨床上變化多端,有的進(jìn)展緩慢
,反復(fù)發(fā)作
。有的可局限于頭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
,由于瘙癢
、搔抓可造成紅皮病、毛囊炎
、癤腫
、淋巴結(jié)炎等。亦有處理不當(dāng)而引起接觸性皮炎或濕疹樣變
。
背部長了脂溢性皮炎用什么方法最好
脂溢性皮炎也叫做脂溢性濕疹
,它是身體皮膚皮脂溢出部位,因為休息不好
,睡眠不足而免疫力降低
,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過度增殖以后出現(xiàn)的癥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赡軙霈F(xiàn)皮膚的發(fā)紅
、瘙癢或者出現(xiàn)脫屑,嚴(yán)重者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脫發(fā)現(xiàn)象
。該種疾病在治療方面
,建議最好選擇使用口服的維生素B族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睡眠
、增強(qiáng)自身的免疫力
,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或他克莫司乳膏,配合透明質(zhì)酸在抗炎
、殺滅局部真菌感染的同時
,可以進(jìn)行保濕修復(fù),修復(fù)皮膚的屏障功能
,可以有效治療該種疾病
。但不能夠根治,只能通過自身免疫力改善減少復(fù)發(fā)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629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