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雖然兩種都是感冒,但是治療方法相差很大,那么,我們怎么區(qū)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呢?
中醫(yī)認為,感冒的發(fā)生是因為人體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之中以風邪為主,在氣候反常、冷暖失調(diào)、人體抵抗力不足時,風邪就可能興風作浪。病情較輕的感 冒一般統(tǒng)稱為“傷風”。除了風邪,寒、熱、濕、暑等外邪還常會與風邪相挾侵犯人體,使感冒的癥狀多變。天涼以后,風寒和風熱感冒是最常見的兩類。
風寒感冒
外邪侵犯人體,通常是從皮毛、口鼻,再到肺衛(wèi)。寒邪侵及體表,人們常會畏寒,想多穿衣服。另外,打噴 嚏、流清鼻涕、咽喉癢,也是風寒感冒常見的早期表現(xiàn)。寒邪有“收引”的特性,侵犯人體,還會有無汗、頭痛,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現(xiàn)。
外邪來犯,人體鼓動“正 氣”與之抗衡,就會發(fā)熱。因此,風寒感冒時,人們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一方面明顯感到怕冷,另一方面身體卻還會在發(fā)熱。而當傷及肺時,就會咳嗽、咯痰,風寒感 冒時痰液多為清稀的白痰。
針對風寒襲表的病癥狀態(tài),用藥以辛溫解表、宣肺止咳為主,再根據(jù)主要的伴隨癥狀選藥。
在中成藥中,感冒初起,可選用正柴胡飲顆粒;頭痛明顯的,可選用川芎茶調(diào)沖劑;以頭痛、四肢酸痛、周身不適為主的,可用九味羌活沖劑;發(fā)熱頭痛明顯,可選感冒清熱顆粒;風寒感冒咳嗽有痰的,可用荊防沖劑。
風熱感冒
與風寒不同,風熱相挾襲表時,毛孔是開放的,因此人體會發(fā)熱、出汗、怕風。還會有咽喉紅腫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表現(xiàn)。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剛感冒時表現(xiàn)為“風寒”的人,經(jīng)過3—5天,寒邪可能“化熱”而表現(xiàn)出風熱感冒的癥狀,這時治療就得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
風熱感冒時,辛涼解表、清熱肅肺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感冒雖為常見病,但若咳嗽、咳痰癥狀加重,并伴胸痛,或遷延1周以上仍不見好轉(zhuǎn),或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應警惕繼發(fā)肺炎,須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4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眩暈的拔罐療法
下一篇: 女性滋陰補腎的日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