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鵝口瘡,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屬霉菌)感染所致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
嬰兒口腔兩側(cè)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xiàn)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
鵝口瘡是很多嬰兒都會得的一種病,但是很多家長并不知道這個病的癥狀
新生兒鵝口瘡的護理 口腔粘膜柔嫩,血管豐富
新生兒期最常見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母乳喂養(yǎng)時
新生兒口腔的上腭中間及牙齦上有的可出現(xiàn)黃色的小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多見于嬰幼兒,也可見于體弱成人。注意寶寶口腔衛(wèi)生。鵝口瘡是什么
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感到口腔不適
,有時會感到疼痛,多半寶寶會因此減少吃奶;鵝口瘡還會造成寶寶吃奶時呼吸量不夠,使寶寶營養(yǎng)攝入不夠,出現(xiàn)營養(yǎng)缺乏癥。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趣味圖解嬰兒鵝口瘡 BB舌頭5大異常巧應(yīng)對 鵝口瘡癥狀
任何年齡都可出現(xiàn)鵝口瘡,但2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最多見
。鵝口瘡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1
、口腔粘膜出現(xiàn)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癥反應(yīng),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后,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chuàng)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xiàn)在舌、頰腭或唇內(nèi)粘膜上。2
、好發(fā)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3
、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fā)現(xiàn),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fā)熱。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
、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xiàn)呼吸、吞咽困難,少數(shù)可并發(fā)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鵝口瘡的病因
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
1
、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chǎn)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2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yǎng)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3
、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
、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yīng)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nèi)菌群失調(diào),霉菌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鵝口瘡的鑒別診斷
嬰兒鵝口瘡診斷標準:
真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原因比較單純
,不需要進行其他方面的檢查,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反復發(fā)作,取少量白色黏膜化驗嬰兒鵝口瘡并發(fā)病癥:
鵝口瘡會導致疼痛。長了鵝口瘡
如果鵝口瘡擴散到口腔的后部
如果不及時治療
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1、用藥治療
(1)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
(2)全身用藥
癥狀嚴重的寶寶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處
吃奶后用1%龍膽紫溶液滴于新生兒的舌下
(3)媽媽飲食
哺乳媽媽的飲食清淡,忌辛辣
2、按摩治療
(1)清天河水300次
(2)清肝經(jīng)300次
(3)患兒俯臥
(4)清胃經(jīng)5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
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
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的,平時只要注意口腔護理
1
2
3
4
5
6
、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7、應(yīng)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62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大棗的治病功效及食療方
下一篇:
身體這樣疼警惕是痛風
,還特別癢一定要分清是汗皰疹還是手蘚!.png" alt="手出好多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