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臨床分寒實腹痛、積熱腹痛、傷濕腹痛、積痛、蟲痛、鎖肚痛、盤腸釣痛、癥瘕痛、虛寒腹痛等。
腹痛是小兒常見的癥狀,其病因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腹痛,多由單純胃、腸痙引起;另一類為腹部器質(zhì)性病變?nèi)缪装Y、腫脹、梗阻、損傷、缺血等。在器質(zhì)性病變中尤其要注意外科急腹癥,因這類疾病常需緊急處理,有些要手術治療,如延誤可引起嚴重后果。胃腸痙攣常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大量冷飲、甜食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部受涼,一些過敏癥如蕁麻疹、過敏性紫癜或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燒時也可常發(fā)生腹痛。當然一些器質(zhì)性病變也可誘發(fā)腸痙攣,如痢疾、腸炎等。
腹痛雖然多由腹腔內(nèi)臟器病變引起,但其他系統(tǒng)、器官疾病也可反映到腹部而引起腹痛,例如腹壁、胸壁帶狀皰疹和大葉肺炎等。此外,腹部鄰近器官如肛門、尿道、腰、背等部位的疼痛,對年齡小體檢時不會合作的孩子與腹痛有時易混淆。
小兒常見引起腹痛的疾病有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腹股溝端等。
急性闌尾炎多見于3歲以上的小兒。起初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約6~12小時后轉(zhuǎn)到右下腹,為持續(xù)疼痛陣發(fā)性加劇,常有發(fā)熱,可伴有惡心、嘔吐,腹部檢查右下腹有明顯固定的壓痛伴肌緊張。小兒闌尾炎的癥狀有時不如成人典型,所以更需要仔細觀察。
腸套疊多見于2歲以下小兒??梢婈嚢l(fā)性哭吵,面色蒼白,伴嘔吐,直腸指檢見果醬樣血便。仔細按摸小兒腹部,常可摸到一個似“香腸樣”塊物,發(fā)現(xiàn)上述情況必須立即送往醫(yī)院,早期通過空氣灌腸可將套疊腸曲復位,時間太晚則需手術治療且套疊處腸壁可因缺血而壞死。
腹股溝端即“小腸氣”,在腹股溝(大腿與軀干交界處)部出現(xiàn)一橢圓形隆起,大多進入陰囊。當小兒站立、咳嗽或啼哭時,腫塊出現(xiàn)或增大;安靜躺下時,腫塊縮小或消失。這種能復位的疝,可等孩子稍大后再行手術。如不能復位即稱嵌頓疝。有小腸氣的小兒,如有陣發(fā)性哭吵應仔細檢查腹股溝有無疝的腫塊突然增大及壓痛,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嵌頓疝,立即去醫(yī)院就診。
小兒腹痛病因復雜,診斷沒有明確之前,不可亂用止痛藥,以免遮蓋了癥狀,增加診斷的困難。也不要在腹痛時自己服驅(qū)蟲藥或亂吃瀉藥等,以免使病情加重。
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因此認識和掌握腹痛的辨證施治很重要。其分類頗感繁瑣,但總的必須審因論治,方能對癥下藥,求得療效。下面以常見的食積痛、蟲積痛、虛寒痛和絡瘀痛等四種情況分別敘述。
1.食積腹痛
《素問·痹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比粜喝槭巢还?jié),過食肥甘生冷,易致壅滯腸中,脾胃升降失調(diào),運化失職,氣滯不通,不通則痛。
癥見舌苔厚膩,啼哭不安,腹痛拒按,便下不暢,或大便臭穢,有的口氣臭濁,亦可伴有發(fā)熱。
治法以消食導滯為主,佐以和中。
選用保和丸作為主方加減;如夾濕熱阻滯,枳實導滯丸加減使用;寒濕者當以藿香正氣丸主之。積滯一清,其痛自止。
2.蟲積腹痛
主要是由蛔蟲所引起。《幼科準繩》云:“蛔蟲之痛,口吐清水涎沫,或吐出蟲,痛不堪忍,其吐出之蟲或生或死,兒小者此病痛甚癥至危難,有兒大者面?白而兼黃色,肉食倍過,肢體消瘦,腹中時復作痛?!?br>
臨床可見繞臍而痛,乍發(fā)乍止,甚則腹內(nèi)結聚成團,睡中齘齒,嗜食異物,面黃肌瘦,或有蟲斑等。
治則當以驅(qū)蟲為主,但須根據(jù)病情的輕重,體質(zhì)的強弱,采用先攻后補,或補中寓攻等法。如蟲積已有疳證,則應與疳證互相參考。
一般驅(qū)蟲用使君子、川椒目、烏梅、檳榔、苦楝根皮等,需加生大黃破積通腸,使蟲體有出路?;紫x阻結引起腸梗阻而不宜手術者,則可用烏梅丸變法,加入生大黃絞汁沖入,以安蛔殺蟲驅(qū)下法并進之,其效甚佳。待蛔蟲排出后,因蟲病已久而致耗損氣血,脾胃虛弱者,則須健脾益胃,調(diào)扶中氣,以收全功。
3.虛寒腹痛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曰:“小兒心腹痛者,由臟腑虛而寒冷之氣所干?!倍嘁娪谶^食生冷,寒傷中陽,脾運失調(diào);若曠日持久,則脾陽不振,中氣少運,不能生化精微,致氣血俱虛。
故癥見面色?白,舌淡苔薄,納谷減少,脈沉細數(shù),腹軟,喜熱而按,病程一般較長?!队子准伞匪^腹痛“有虛實之分,不可不辨……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久病者多虛,暴病者多實?!?br>
故臨床上凡久病喜按之虛證,建中湯類為主方;多次應用,療效很高。小建中湯是一溫中散寒之劑,為太陰里虛有寒、中焦腹痛者而設。方中芍藥加倍量,其作用不僅配合桂枝以調(diào)和營衛(wèi),且白芍尤能養(yǎng)血斂陰,緩肝氣而使之柔和,肝柔則脾不受侮而痛除。再加飴糖之甘溫,與甘草姜棗相伍,加強了溫養(yǎng)的功用?!蹲C治準繩》云:“脾居四臟之中,生育榮衛(wèi),通行津液,一有不調(diào),則失所育所行矣。必以此湯溫健中臟。”臨床所用,多數(shù)是西醫(yī)檢查不明、無器質(zhì)性病變而久痛不愈治療罔效的患兒。
我曾治一個7歲患兒,二三年來經(jīng)常腹痛,近因痛劇而入院,各種檢查均無異常,西醫(yī)無從確診。治療用胃病飲食,藥用消化、解痙、止痛、鎮(zhèn)靜等劑均無效果,注射哌替啶亦只能緩解二三小時。日夜不安,飲食拒進。我們根據(jù)病情的辨察,診斷其為虛寒腹痛,亟投小建中湯。2劑后其痛轉(zhuǎn)緩,后以黃芪建中,僅10劑,腹痛根除。此種病例,審證明確,效如桴鼓(詳見醫(yī)論部分)。若虛寒腹痛而有兼夾者,治法不能一成不變。
曾有一兒腹痛年余,初投小建中而奏效,但其后腹痛又作。且見低熱陣發(fā),脈弦欲嘔,乃由太陰樞轉(zhuǎn)而出于少陽也。故在小建中湯中加入小柴胡湯,一以溫中散寒,一以和解少陽。4劑后腹痛減,低熱平;10劑則腹痛痊愈,未再發(fā)作。這種治法,仲師已有論及,我們加以運用得效,故附以志之。
4.絡瘀腹痛
本癥多見于小兒腸套疊或腸梗阻。
其癥腹痛時作,久久不愈,舌紅而暗,脈帶弦澀。腸套的形成,每因水寒氣血瘀凝于腸之絡脈,阻其傳導之機,氣滯血瘀,運行不暢,故不通則痛;腸梗阻同樣如此。西醫(yī)學亦認為腸套疊的套入部分堵塞腸腔,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受到障礙,而呈現(xiàn)水腫充血,色澤發(fā)紫;如經(jīng)時過久,套入部分乃逐漸發(fā)生壞死。由于局部腸壁血絡未通,故每見雖經(jīng)空氣灌腸復位,仍反復多次發(fā)作,臨床嘗見有發(fā)作達11次之多者??挤綍^:“久痛在絡,絡主血,不獨肢體之痛在絡,即胸腹之痛,痞積之痛,亦均在絡,皆宜治血,無徒從事于氣。”
故我們立法以王清任少腹逐瘀湯加減,取其活血以化瘀。藥有當歸、赤芍、川芎、元胡索、沒藥利氣散瘀,蒲黃生用重在活血祛瘀,靈脂酒炒重在止痛而不損胃氣,小茴、干姜、官桂溫經(jīng)散寒,通達下焦。亦可加枳殼、川楝子行氣止痛,紅花、桃仁祛瘀通絡??傊蛊淠c內(nèi)血活氣行,則通而不痛矣。腸套疊或腸梗阻引起的腹痛,用活血利氣法治療后,經(jīng)過隨訪證明,均能根治而不發(fā)了。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767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喝藏紅花會上火嗎?
下一篇: 常按5大穴位治療過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