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是在4-5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表現(xiàn)。地圖舌出現(xiàn)后,一般無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納食不好,面黃肌瘦,盜汗夜驚,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癥狀。產(chǎn)生地圖舌的原因應該是維生素缺乏或是舌炎。
中醫(yī)認為:舌苔的顏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脾胃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小兒舌苔上出現(xiàn)剝脫,說明小兒的脾胃之氣衰弱,正氣不足。有病的孩子,舌苔出現(xiàn)地圖舌,都表明有脾胃陰虛及脾胃氣虛。
看到孩子有了地圖舌,要在飲食和護理方面多注意。首先地圖舌的出現(xiàn)和孩子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有關,有時是因為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這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蛋、豆等。
有地圖舌的孩子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膩的食物,如:油餅、煎蛋、煎餅、烤羊肉串;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應忌口。
地圖舌可以治愈,治療地圖舌的關鍵在于日常飲食均衡和注意腸胃的護理。
營養(yǎng)缺乏病是由于機體內(nèi)長期缺乏某一種或數(shù)種營養(yǎng)素而引起的病癥。如缺鐵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干燥癥;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壞血??;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等。
營養(yǎng)缺乏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種:營養(yǎng)素的攝人不足;消化道對營養(yǎng)素的吸收利用發(fā)生了障礙;某些原因引起的機體代謝障礙;因消耗量過大而引起需要量的增加。當這些因素被糾正后,則相應的缺乏癥狀即可隨之逐漸消失。
營養(yǎng)缺乏病的病癥和體征的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全身狀況。蛋白質、熱量攝人不足時成人表現(xiàn)為消瘦、臉色蒼白、精神不振。情況嚴重時可發(fā)生水腫,先是下肢水腫,以后逐漸發(fā)展為全身水腫,體重反而會增加。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在幼兒中尤為多見,1~3歲是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如果此時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素,就會妨礙生長發(fā)育,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表現(xiàn)為皮膚蒼白而干燥,松弛無彈性,頭發(fā)稀少無光澤,體重達不到同年齡幼兒正常水平。當體重低于平均體重的10%以下時為一級營養(yǎng)不良;低于平均體重的10%~30%時為二級營養(yǎng)不良;低于平均體重的30%以上時為三級營養(yǎng)不良。三級營養(yǎng)不良的幼兒全身肌肉,甚至臉部肌肉都會萎縮,看上去和小老頭一樣。
(2)眼睛。維生素A、維生素B:缺乏時均可導致視力模糊。①維生素A缺乏時,眼睛在黃昏時會失去暗適應能力,同時眼睛干燥,結膜出現(xiàn)皺褶,眼睛向左右水平方向移動時,可看到眼白向轉移方向的那邊出現(xiàn)皺褶,在黑眼珠的外側眼白處,會有擦不掉的白色或銀白色的“肥皂泡”,稱為畢脫氏斑,這是維生素A缺乏后脫落上皮細胞堆聚而形成的典型癥狀。角膜軟化是維生素A缺乏時出現(xiàn)的較嚴重的癥狀,可使角膜發(fā)生潰瘍、穿孔,以致失明。②維生素B2缺乏時則表現(xiàn)為視力模糊、怕光、流淚、黑眼珠四周充血、血管增多。常伴有結膜炎、瞼緣炎。
(3)嘴。唇炎和口角炎是維生素B1缺乏的體征之一,但并不是特有的癥狀,其他因素如風吹、日曬、氣候干燥等,也可導致唇炎。
唇炎表現(xiàn)為表層干燥開裂、紅腫,直紋加深,嚴重時直紋可深達皮膚處,口角黏膜發(fā)白、潮濕、開裂、出血、結痂,如裂口深達皮下組織時,則口角炎痊愈后會留下短痕。此外,鐵缺乏、受化學物質刺激以及長期流口水者,也會出現(xiàn)類似口角炎的癥狀。
(4)舌。維生素B1和煙酸缺乏時表現(xiàn)為舌頭失去正常顏色而呈紫紅色、浮腫,伸出時可見其周圍有牙齒的痕跡,舌苔有的地方較厚,有的地方脫落,如地圖狀,故稱“地圖舌”。舌前段的舌乳頭初期增大,后期萎縮。煙酸缺乏時,舌的顏色猩紅,劇烈疼痛,舌乳頭萎縮、干燥。
(5)齒齦。維生素C缺乏時,齒齦顏色由粉紅色變?yōu)樯罴t色或紫紅色,并且發(fā)炎腫脹易出血,與牙齒分離,嚴重時可致牙齒脫落。
(6)甲狀腺。碘元素缺乏時可引起甲狀腺的腫大,嚴重時會有拳頭大小,以致壓迫氣管,出現(xiàn)呼吸困難。由于在頸部表面可看到腫大的甲狀腺,故也被稱為“大脖子病”。
(7)皮膚。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PP缺乏時引起皮膚變化的部位及特點各不相同。①維生素A缺乏的皮膚癥狀主要是毛囊角化,多發(fā)生于上臂外側和大腿前側的皮膚。毛囊角化的皮膚干燥粗糙、有丘疹出現(xiàn),手摸有刺感,如將丘疹上的硬頭拔去,其內(nèi)可見卷曲的汗毛,但不出血。②維生素B1缺乏的皮膚表現(xiàn)主要是脂溢性皮炎,常發(fā)生于鼻翼兩側、前額兩眉間和耳廓后的皮膚,這些部位的油脂分泌增多,皮膚上出現(xiàn)紅斑,其上覆蓋黃色鱗屑,嚴重時在皮膚的皺褶處可見深達0.5厘米的裂紋。陰囊皮炎是維生素B1缺乏的另一皮膚癥狀,陰囊部皮膚發(fā)紅,有液體滲出、糜爛并有奇癢,常因手抓而感染發(fā)炎。陰囊皮炎最終可結痂愈合。如反復發(fā)作可至陰囊皮膚增厚。陰囊皮炎經(jīng)維生素B1治療后會很快痊愈。③維生素C缺乏的癥狀主要是皮下出血,多發(fā)生于前臂外側、小腿前側和大腿后側,毛囊周圍有充血、皮下溢血、紫癜及出血現(xiàn)象,如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毛囊角化的癥狀,毛囊下的出血點可遍及全身。此外,維生素K缺乏以及血友病的患者也可出現(xiàn)皮下出血。維生素C缺乏的癥狀幼兒與成人不同。1歲以內(nèi)幼兒常見骨膜下出血、下肢腫脹、皮下淤斑、下肢屈曲,又稱假性癱瘓。④癩皮病皮炎是維生素PP缺乏的癥狀,多發(fā)生在面部、手背、頸部、足背、前腦等易暴露的皮膚處。典型的皮炎為對稱性,與正常皮膚有明顯界限,皮炎處有紅斑,并有水泡,常因水泡破潰糜爛被感染而引起發(fā)炎,水泡愈后有色素沉著,皮膚顏色呈褐色。紅斑退后有鱗狀皮屑脫落,皮膚粗糙肥厚、無彈性并有皴裂。
(8)骨骼。當維生素D缺乏時,將會影響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從而導致骨骼的變化。兒童發(fā)生骨骼變化時被稱為佝僂病,成人則稱為軟骨病。
(9)神經(jīng)系統(tǒng)。維生素B1及維生素PP缺乏可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①維生素B1缺乏的常見癥狀為食欲不振、下肢無力、麻木、疲乏等,皮膚有異樣感,下肢壓痛、抽搐且下蹲困難,肌肉萎縮,足下垂,甚至癱瘓。②維生素PP缺乏時,早期時而憂郁,時而興奮過度,且易怒、失眠、頭痛、肌肉無力、四肢有對稱性燒灼感等;晚期可發(fā)展到腱反射減弱以至消失,下肢麻木甚至麻痹。
(10)指甲。缺鐵性貧血患者的指甲蒼白呈舟狀,稱舟狀甲。
(11)肝脾腫大。主要是由于鐵和蛋白質的缺乏而導致。
舌苔發(fā)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xiàn)。從中醫(y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xiàn)偏厚或者發(fā)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癥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xiàn)。而這種情況還經(jīng)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xiàn)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時間較長,就該到醫(y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fā)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xiàn)出的癥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jīng)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于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y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jù)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癥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tài)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于健康人,也可見于外感初起或內(nèi)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于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nèi)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xiàn)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干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nèi)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nèi)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于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于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于少數(shù)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tài):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nèi)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于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xiàn)。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xiàn),而胃氣由心脾發(fā)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爆F(xiàn)代醫(y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nèi)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液谔Χ嘁娪诩膊”容^嚴重的階段。
(2)厚?。河斜√?、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并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fā)之機。舌面上有不規(guī)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nèi)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干不濕,無苔干燥為體內(nèi)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nèi)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nèi)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致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nèi)盛。
腐苔:苔質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xiàn)。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于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nèi),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xù)。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nèi)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余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nèi)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shù)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義:痰食內(nèi)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于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于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于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nèi)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nèi)盛。 舌苔發(fā)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xiàn)。從中醫(y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xiàn)偏厚或者發(fā)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癥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xiàn)。而這種情況還經(jīng)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xiàn)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時間較長,就該到醫(y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fā)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xiàn)出的癥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jīng)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于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y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jù)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癥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tài)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于健康人,也可見于外感初起或內(nèi)傷病情輕淺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較正常淺淡,主虛證、寒證,多見于血虛,為陽氣衰弱、氣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為虛寒;胖嫩而邊有齒痕為氣虛、陽虛。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深,呈鮮紅色,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舌尖紅是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膽有熱;紅而干為熱傷津液或陰虛火旺。
③絳舌:舌色深紅,為熱盛,多為邪熱深入營分、血分或陰虛火旺。
紅、絳舌顏色越深,表明熱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點或斑點,多為內(nèi)有瘀血蓄積。
⑤青紫舌:全舌舌質呈現(xiàn)青紫,或為熱極,或為寒證。舌質絳紫色深而干燥為熱極,溫熱病者為病邪傳入營分、血分;舌質淡黃紫或青紫而滑潤者為陰寒證。
(2)舌形:觀察舌質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紋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多屬實證、熱證:“嫩”指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嫩,多屬虛證或虛寒證。
②胖瘦:“胖”指舌體胖大、腫脹,多與水濕停留有關。舌質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者,多屬脾虛或腎陽虛、水濕停留;舌質紅而腫脹,多屬濕熱內(nèi)蘊或熱毒亢盛。“瘦”指舌體瘦小而薄,多屬虛證。舌質淡而舌形瘦者,多為氣血不足;舌質紅絳而舌形瘦者,多屬陰虛內(nèi)熱。
③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屬熱邪亢盛。熱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臨床上芒刺多見于舌尖與舌邊,舌尖芒刺多屬肝膽熱盛。
④裂紋:舌體上有多種縱行或橫行的裂溝或皺紋,多由于粘膜萎縮而形成。裂紋舌可見于少數(shù)正常人。舌質紅絳而有裂紋者多屬熱盛;舌質淡而有裂紋者多屬氣陰不足。
(3)舌態(tài):觀察舌體有無震顫、歪斜、痿軟、強硬等。
①震顫:舌體不自主地顫抖,多屬氣血兩虛或肝風內(nèi)動。
②歪斜:舌體偏歪于一側,多為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
③痿軟:舌體伸卷無力,多因氣血俱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④強硬:舌體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轉動,多屬高熱傷津,邪熱熾盛,或為中風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氣所現(xiàn)。章虛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氣以現(xiàn),而胃氣由心脾發(fā)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矣”。吳坤安說:“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爆F(xiàn)代醫(yī)家認為舌苔的形成,主要為絲狀乳頭之分化。絲狀乳頭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樹,在角化樹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為薄白一層,白苔嫩而不厚,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觀察舌苔內(nèi)容為苔的顏色、厚薄及潤燥。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灰黑苔多見于疾病比較嚴重的階段。
(2)厚?。河斜√Α⒑裉?、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并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發(fā)之機。舌面上有不規(guī)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濕未化而正氣已傷。
(3)潤燥:反映體內(nèi)津液的情況。正常舌苔不干不濕,無苔干燥為體內(nèi)津液已耗,外感病多為燥熱傷津,內(nèi)傷病多為陰虛津液不足;舌苔濕潤表明津液未傷,而苔面水份過多伸舌欲下滴,稱為滑苔,則示體內(nèi)有濕停留。
膩苔:苔質致密、細膩如一層混濁光滑的粘液覆蓋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屬痰濕內(nèi)盛。
腐苔:苔質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為實熱蒸化胃中食濁,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現(xiàn)。
1.正常舌
舌象:舌質淡紅,胖瘦適中,舌苔薄白而干潤適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義:多為胃氣虛弱或氣血不足。
3.蒼老舌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蒼老、白苔滿布、微黃、粗糙如砂石。
意義:濕阻脈絡、津不上承、或暴熱傷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質淡白、白苔滿布,中部厚如積粉。
意義:陽虛熱浮,可見于陽虛而外感濕熱。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質淡白,舌體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義:脾失健運、濕濁不化、痰濕上蒙清竅。
6.淡紅鏡面舌
舌象:舌質淡紅而嫩,邊有裂紋,舌面光瑩無苔、平滑如鏡。
意義:胃陰不足或氣陰兩虛。
7.瘀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偏暗,邊有瘀點、瘀斑,舌苔薄白。
意義:瘀血阻絡,氣血壅滯。
8.淡紅花剝舌(地圖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歪,舌苔白膩有剝脫,呈地圖狀。
意義:胃之氣陰兩虛,痰濕阻絡。
9.紅舌花剝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舌苔白膩花剝,剝脫處光瑩無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義:濕熱傷陰,濕濁未化,已傷陰液。
10.紅腫脹舌
舌象:舌質紅,舌體腫脹、胖大、不能縮入口內(nèi),舌尖與中部黃苔,舌邊與根部白苔。
意義:濕熱熏蒸,血熱上壅。
11.淡紅紫斑舌
舌象:舌質淡紅,舌尖舌邊多處青紫成片,舌苔白膩不均勻,中間苔少。
意義:氣滯血瘀或久病氣血不續(xù)。
12.淡紅舌白厚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白厚膩。
意義:氣虛血瘀,痰飲停聚。
13.淡紅舌厚腐膩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體略胖,白厚腐膩苔滿布舌面如積粉,表面微有淡黃色。
意義:濕熱阻滯三焦
14.淡紅舌黃糙苔
舌象:舌質淡紅,舌苔黃燥,粗糙如砂石。
意義:胃腸熱結夾濕,濕熱化燥。
15.紅舌黑膩苔
舌象:舌質紅,苔厚膩,邊白黃中間黑色。
意義:虛陽上浮,濕熱內(nèi)蘊。
16.紅舌無苔
舌象:舌質紅而嫩、中有裂紋,除舌邊有少許殘存之苔外,余光瑩無苔。
意義:胃腎氣陰兩傷。
17.齒痕舌
舌象:舌質略紅,舌體胖大而齒痕,舌中間有縱裂,苔薄白而顆粒粗松。
意義:脾虛濕滯,兼有內(nèi)熱。
18.裂紋舌
舌象:舌質略細,多數(shù)縱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義:素有陰虛,真陰不足,虛火上炎。
19.裂紋舌
舌象:舌質淡白透青紫,舌體胖大,中有深裂紋,舌邊裂紋如刀割,舌苔白膩而不勻。
意義:氣血俱衰,腎陰不足。
20.紅舌白腐苔
舌象:舌質紅,舌苔白厚,顆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義:痰食內(nèi)聚,濕熱蒸騰。
21.紅舌黃腐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舌體蒼老,舌苔由白轉灰黃,厚腐堆起,上有橫直裂紋。
意義:濕熱穢濁蘊結于里。
22.暗紅舌焦黃苔
舌象:舌質紅而偏暗,苔焦黃如鍋粑,厚而有裂。
意義:胃腸熱結,腑氣不通。
23.紅舌黃白苔
舌象:舌質紅,有紅點,苔黃白色,厚積滿布,如米粉狀。
意義:邪熱濕毒蘊結于里。
24.暗紅舌黃燥苔
舌象:舌質絳紅晦暗,舌體薄瘦,舌苔厚而焦黃燥裂。
意義:實熱燥結于胃腸。
25.紅絳舌黃黑苔
舌象:舌質絳紅、蒼老、尖有紅點,苔薄白轉灰黃,根部灰黑垢膩。
意義:風痰上擾,痰熱腑實。
26.紅絳舌黑糙苔
舌象:舌質紅絳,有紅點,黑色糙裂苔滿布,厚積成塊。
意義:熱毒內(nèi)實,痰熱腑實。
27.紅色點刺舌
舌象:舌質紅,有紅色點刺狀突起,舌苔白膩,表面微黃。
意義:營分郁熱。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義:寒濕凝滯,氣血壅滯。
29.絳紫舌光剝苔
舌象:舌質絳紫而暗,舌面光剝無苔。
意義:熱及營血,傷陰阻絡。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邊尖滿布白滑苔,中根部黃苔,厚膩粘滑。
意義:腎陽不足;濕濁化熱。
31.紅絳瘦舌
舌象:舌質紅絳,舌體瘦長,兩條黃色垢苔厚積,燥裂成塊,余處光剝無苔。
意義:胃腸熱結傷陰而兼陰虛火旺。
32.紅胖瘀斑舌
舌象;舌質紅絳有瘀斑,舌體腫脹,舌面有破損,苔白滑兼有醬色。
意義:濕毒內(nèi)盛。
舌苔發(fā)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現(xiàn)。從中醫(yī)來看,如果舌苔出現(xiàn)偏厚或者發(fā)白等情況,而身體無其他不適癥狀,一般認為是“上火”的表現(xiàn)。而這種情況還經(jīng)常會導致口腔里有難聞氣味,甚至出現(xiàn)口臭。因此,建議您可以在刷牙時用牙刷輕刷舌苔,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為主。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時間較長,就該到醫(yī)院口腔科看看了,因為舌苔發(fā)白也有可能是腸胃疾病表現(xiàn)出的癥狀。
舌頭上的物質,一般為綠色或黃色,可用小刷子輕輕刷除。吃飯前刷去舌苔,可增加味覺,不知不覺中食量就會比平時更少哦,無形中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舌診舌診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過經(jīng)絡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于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中醫(yī)將舌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側,認為舌尖屬心肺,舌中屬脾胃、舌根屬腎,舌兩側屬肝膽(見圖3-1)。根據(jù)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機械地看,需與其他癥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1.舌質:是指舌的本體,主要觀察其色,形,態(tài)三方面。
正常舌質為色澤淡紅,含蓄榮潤,胖瘦老嫩適中,運動靈活自如,表示氣血充足。見于健康人,也可見于外感初起或內(nèi)傷病情輕淺者。
(1)苔色: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其它顏色的苔可以認為是白苔基礎上轉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屬肺,主表證、寒證,但臨床上也有里證、熱證而見白苔者。如薄白而潤為風寒;薄白而燥為風熱;寒濕之里證可見白而厚膩之苔。
②黃苔 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一般說,黃苔的顏色越深,則熱邪越重。淡黃為微熱;嫩黃熱較重;深黃熱更重;焦黃則為熱結;黃而干為熱傷津;黃而膩則為濕熱。
③灰黑苔 多主熱證,亦有寒濕或虛寒證。舌苔灰黑而干,為熱盛傷津;舌苔灰黑而濕潤,多屬陽虛寒盛?;液谔Χ嘁娪诩膊”容^嚴重的階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無苔。
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并已傳里;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濕。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ca>
小兒舌診:舌苔花剝,經(jīng)久不愈,狀如“地圖”,多為胃之氣陰不足所致。
舌象是一個體征,提問人未說明是何病。而小兒厭食癥可常見脾胃氣虛和脾胃陰虛。試以小兒厭食癥說明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的方法有:掌握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少食甘肥粘膩之品。按兒童年齡,給予品種多樣、容易消化的食品。
治療原則:以調理脾胃為基本原則,治以健脾益氣、滋養(yǎng)胃陰。
健脾益氣:參苓白術散加減。
滋脾養(yǎng)胃:養(yǎng)胃增液湯加減。
七個月寶寶缺鋅的表現(xiàn)有哪些?
1、食欲不好,挑食厭食
在生活照,孩子容易出現(xiàn)挑食厭食的情況,這就是孩子一個缺鋅比較典型的表現(xiàn)。
2、異食癖
孩子會瞎吃一些東西,像紙屑、頭發(fā)、生米、泥土、沙石等奇奇怪怪的東西。
3、免疫力下降
缺鋅的寶寶是容易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動不動就發(fā)生的那種,還會導致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癥、睡覺虛汗等等。
4、生長發(fā)育緩慢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也就是相對同齡階段的寶寶來說,身高和體重都相對差一些,身高在3-6cm,體重則是2-3kg。
5、指甲白斑/倒刺
缺鋅的寶寶,家長們看下寶寶的自己指甲就知道了,會出現(xiàn)白班點,容易長出一顆肉一樣的刺,這就是肉刺,這些都是缺鋅引起的。
6、口腔潰瘍/地圖舌
寶寶的舌頭表面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紅白圖形,這就是地圖舌,相對不一樣的是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生于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癥,多見于唇內(nèi)側、舌頭、舌腹、頰黏膜、前庭溝、軟腭等部位,這讓寶寶們疼痛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865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地圖舌的發(fā)病特點
下一篇: 孩子出現(xiàn)地圖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