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清胃散藥液給小鼠灌胃0.5ml/只
,每日1次,連續(xù)3日
,可明顯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shù)明顯地提高,提示清胃散的治療作用
,可能不是直接對細菌的抑制
,而是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3.抗炎 (1)抑制組織炎癥及肉芽腫形成
;大鼠腹腔注射5%清胃散藥液10ml/kg
,每日2次,連續(xù)3日
,對蛋清致炎的大鼠足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紙片法形成大鼠肉芽腫,每日1次給大鼠腹腔注射5%清胃散藥液10ml/kg
,連續(xù)7日
,對肉芽腫抑制作用顯著 4.急性毒性試驗 取體重18-20g小鼠10只,灌服100%清胃散煎劑0.4ml/只
,觀察3日未發(fā)現(xiàn)死亡
,約為人的每公斤體重用藥量的150倍以上
。
梅花入骨丹燉什么
豬蹄。根據(jù)查詢相關(guān)公開信息顯示
,中藥材梅花入骨丹是龍須藤的別名
,豬蹄燉梅花入骨丹治風(fēng)濕最有效。梅花入骨丹具有清熱解毒
,利水通淋
,祛風(fēng)止痛的功效,對咽喉腫痛
,白喉,熱淋
,石淋
,牙痛,胃痛
,風(fēng)濕痹痛
,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都有良好的作用
。
用到中藥皂莢的方劑簡介
皂莢釋名皂角、雞棲子
、烏犀
、懸刀。氣味皂莢:辛
、咸
、溫、有小毒
。皂角子:辛
、溫、無毒
。皂角刺:辛
、溫、無毒
。木皮
、根皮:辛、溫
、無毒
。主治皂角子:1、腰腳風(fēng)痛
、不能履地
。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
,洗凈,以
、酥少許熬香
,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以蒺藜子
、酸仁湯送下。2
、大腸虛秘(時瀉時秘)
。治方同上,服至百丸
,以通為度
。3、下痢不止
。用皂角子瓦焙為末
,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四
、五十丸,陳茶送下
。4
、腸風(fēng)下血。用皂角子
、槐實各一兩
,加粘谷糠炒香,去糠
,研為末
,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
。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
。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
,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
,以飯和末成丸子
,
,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熱湯送下
。6、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
。用皂角子仁半兩
、半夏(姜湯泡七次)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錢二分,共研為末
,加姜汁調(diào)成丸子
,如麻子大。每服五丸
,溫水送下
。7、婦女難產(chǎn)
。吞皂角子二枚。8
、風(fēng)蟲牙痛
。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
,醋煮熱
,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
、五次
。9、一切疔腫(1
、中風(fēng)口噤
、涎潮上。用皂角一挺
,去皮
,以豬油涂炙成黃色,研為末
,每服一錢
,溫酒調(diào)下。體壯者可服二錢
,以吐出風(fēng)涎為度
。(2、中風(fēng)口
。用皂角五兩
,去皮
,為末,加陳年老醋調(diào)勻
,左涂右側(cè)
,右涂左側(cè)。藥干再涂
。(3
、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
、甘草一兩(微炒為末)
,以溫水調(diào)一錢灌下。(4
、喉痹封口
。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
,同時以醋調(diào)藥厚涂項下
。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5
、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
,去皮
,米醋浸、炙七次
,勿令過焦
,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
,吐涎則痛止
,病漸愈。(6
、風(fēng)邪疾
。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
、莖
、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
,共研為末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以朱砂為衣
。每服三
、四十丸,棗湯送下
。一天服二次
,病稍減,只服二十丸
。此方名“抵住丸”
。(7
詳見百科詞條:皂莢 [ 最后修訂于2009/1/12 18:50:02 共2535字 ] 以下結(jié)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xiàn)與主題不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請自行區(qū)分
。
玉女煎與清胃散的區(qū)別中藥方劑學(xué)中
【方名】 玉女煎
【出處】 《景岳全書》
【分類】 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成】 石膏(9-15克) 熟地(9-30克) 麥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功用】 清胃熱,滋腎陰
。
【主治】 胃熱陰虛證
。頭痛,牙痛
,齒松牙衄
,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
。亦治消渴
,消谷善饑等。(本方常用于牙齦炎
、糖尿病、急性口腔炎
、舌炎等屬胃熱陰虛者
。)
【用法】 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
,溫服或冷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
【禁忌】 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
方 名:清胃散(瀉火之劑)
總 結(jié):胃火牙痛
組 成:升麻